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明确碳酸氢盐对马铃薯黑痣病菌的毒力及田间防效,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碳酸氢盐对马铃薯黑痣病菌的毒力;并通过盆栽防治试验及田间防治试验,研究了碳酸氢盐对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碳酸氢铵抑制马铃薯黑痣病菌菌丝生长的有效中浓度EC50仅为0.71g/L,碳酸氢钾EC50为3.8g/L;在PSA培养基中同时加入0.79g/L碳酸氢铵、1g/L碳酸氢钾与在PSA培养基中含1.58g/L碳酸氢铵的抑菌效果一样;尿素对马铃薯黑痣病没有防治效果。碳酸氢铵与碳酸氢钾混配对该病有良好的防治作用,相对尿素最高防治效果可达到63.4%。覆膜栽培能够提高碳酸氢盐的防效和马铃薯产量。碳酸氢盐可用于田间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2.
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的马铃薯黑痣病是一种常见的土壤和种薯传播病害,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本试验对分离纯化的67个丝核菌菌株进行融合群测定,结果表明:67个菌株都属于AG3融合群;对其中来自6个不同地域的11个菌株进行ITS测定,11个菌株的相似度为99%。8种药剂对马铃薯黑痣病菌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20%氟胺·嘧菌酯水分散粒剂50mg/L和25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50mg/L的抑菌效果较好,室内抑菌效果可达100%。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噻呋酰胺与嘧菌酯混配对马铃薯黑痣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的增效作用及对马铃薯黑痣病的田间防效,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田间药效试验测定二者混配组合对其的联合毒力,分别用Wadley法和Abbott法评价混配组合的增效作用,并比较拌种、沟施及苗期茎基部喷淋3种施药方式对黑痣病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噻呋酰胺与嘧菌酯以质量比3∶1、2∶1、1∶1和1∶2进行混配时抑制马铃薯黑痣病菌菌丝生长的增效系数分别为1.7、2.7、2.5和1.9,其中2∶1和1∶1的混配组合增效作用较为明显。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与250 g/L嘧菌酯悬浮剂1∶1桶混以240 g(a.i.)/hm~2沟施对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效优于拌种和苗期茎基部喷淋的防效,沟施方式下对植株黑痣病的防效为65.3%,对薯块黑痣病的防效为71.6%,增效系数为1.1,表现增效作用。表明噻呋酰胺与嘧菌酯有效成分质量比1∶1的混配组合以240 g(a.i.)/hm~2为推荐剂量沟施可有效防治马铃薯黑痣病。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马铃薯黑痣病高效防控技术,本研究选择240 g/L噻呋酰胺SC、20%嘧菌酯WG、10%苯醚甲环唑ME、0.3%四霉素AS、100万孢子/g寡雄腐霉WP、1%申嗪霉素SC等6种杀菌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拌种防效试验.结果显示,6种杀菌剂对马铃薯黑痣病菌均有抑菌作用,其中1%申嗪霉素SC、20%嘧菌酯WG、0....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块茎病原真菌拮抗菌株筛选及优良拮抗菌株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马铃薯块茎上分离内生细菌,以块茎病原真菌为指示菌,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拮抗菌株,并利用形态学特征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对优良拮抗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定西马铃薯块茎中共分离得到72株内生细菌,其中19株对5种块茎病原真菌的抑菌率均高于51.87%,特别是内生细菌6-5和5-6分别对马铃薯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coccodes和马铃薯黑痣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的抑菌率达85.82%和72.18%,且具有固氮和产吲哚乙酸(IAA)功能,其产IAA量分别为3.37 mg/L和19.25 mg/L;根据形态特征及16S rDNA基因序列将菌株5-6鉴定为萎缩芽胞杆菌Bacillus atrophaeus,菌株6-5鉴定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黑痣病病原菌分子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随着马铃薯产业迅速发展,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轮作倒茬年限逐渐缩短,诸多病害呈逐年加重的趋势,影响了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黑痣病Rhizocto-nia solani是一种普遍且危害严重的土传病害。据调查,2009年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马铃薯种植区黑痣病发病率为2.7%~52.3%,发病严重地块的植株死亡率高达90%。据Dj bali&Belhassen[1]报道,该病害能够造成马铃薯减产50%。马铃薯黑痣病菌侵害芽形成褐色斑并致芽坏死,地下茎和匍匐茎受侵表皮形成紫褐色溃疡斑,侵害薯块导致薯块畸形并在其表皮形成黑色颗粒状物。目前,国内关于马铃薯黑痣病的相关报道极少。本试验进行了马铃薯黑痣病病原菌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  相似文献   

7.
黑痣病菌毒素对马铃薯幼苗生理生化抗性相关物质的诱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马铃薯抗黑痣病机制,采用毒素接种脱毒组培苗的方法,研究了黑痣病菌毒素对马铃薯不同抗性品种幼苗体内病程相关蛋白、木质素及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及其与抗黑痣病的关系。毒素处理后,感病品种大西洋和抗病品种底西芮幼苗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均明显升高,36 h升高幅度均达到最大,感病品种升幅大于抗病品种。底西芮和大西洋木质素及游离脯氨酸含量也大幅增加,但抗病品种的增加幅度大于感病品种。研究表明,黑痣病菌毒素诱导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升高以及木质素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增加是马铃薯幼苗抵抗毒素胁迫的内在机制;木质素、游离脯氨酸含量与品种抗病性呈正相关,而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活性变化则不是引起品种抗性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5种生物杀菌剂拌种防治马铃薯黑痣病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马铃薯黑痣病绿色防控技术,选择5种生物杀菌剂:0.3%四霉素水剂、100万孢子/g寡雄腐霉可湿性粉剂、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4%+16亿个孢子/g井冈·蜡芽菌悬浮剂、1%申嗪霉素悬浮剂,开展田间拌种防病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四霉素拌种处理对马铃薯出苗有一定影响,出苗率为90.71%,低于清水对照,其他药剂拌种处理的出苗率高于清水对照。供试药剂拌种处理对马铃薯黑痣病均有一定的预防效果,其中以寡雄腐霉防效最高,对马铃薯根茎部黑痣病和薯块黑痣病的防效分别为68.16%和52.52%,其处理区马铃薯增产率也最高,较对照增产29.53%。  相似文献   

9.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了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 Ting ex H.Chang)甲醇粗提物及其不同极性溶剂萃取物对8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当含药培养基中羌活甲醇粗提物的浓度为1.0 mg/m L时,其对苹果腐烂病病菌与葡萄白腐病病菌的抑制活性较好,抑制率均大于75%。进一步采用系统溶剂法对羌活甲醇粗提物进行萃取,发现乙酸乙酯萃取物抑菌活性较好,表明羌活抑菌活性成分主要为中低极性化合物。当含药培养基中乙酸乙酯萃取物浓度为1.0 mg/m L时,其对苹果腐烂病病菌与葡萄白腐病病菌的抑制率均大于90%,EC50分别为0.22 mg/m L与0.26 mg/m L。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适用于防治马铃薯黑痣病的拌种药剂,以陇薯7号原种种薯为材料,选择8种药剂进行拌种处理,出苗后20d抽样调查各处理马铃薯植株地上部鲜重、株长、茎粗,地下部鲜重、根系长度和体积,收获期调查各处理区马铃薯产量、黑痣病病薯率和病情指数。结果表明,8个药剂拌种处理对马铃薯黑痣病均有一定的防控效果,较空白对照区有不同程度的增产,其中22%氟唑菌苯胺种子处理悬浮剂和30%吡醚·咯·噻虫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的应用效果最好,对马铃薯黑痣病防效达74%以上,较空白对照增产26%以上。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黑痣病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菌丝存在遗传分化现象。从定西市马铃薯产区采集茎部和薯块病样80份进行融合群测定。结果表明,80株菌株中与标准菌株AG3融合的占总数的70.0%、与AG4-HG-Ⅱ融合的占15.0%、与AG2-1融合的占7.5%。为了有效控制马铃薯黑痣病,采用生长速率法在室内选取9种杀菌剂进行药效评价。结果表明:30%噻呋酰胺悬浮剂EC50最低,为0.015 2μg/mL;其次是40%氟胺·异菌脲悬浮剂、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和250g/L嘧菌酯悬浮剂,其EC50分别为0.064 1、0.129 3和0.176 7μg/mL;EC50最大的是25.75%多抗·福美双可湿性粉剂,为2.930 4μg/mL。田间拌种,30%噻呋酰胺悬浮剂和250g/L嘧菌酯悬浮剂防效较好,达70%以上,值得在生产中推广。  相似文献   

12.
4%增效农抗120对几种主要果树病害的试验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 4%增效农抗 1 2 0水剂 ,针对苹果轮纹病、苹果轮斑病、苹果炭疽病和梨黑星病 4种病害开展了室内和田间试验。对苹果轮纹病菌、炭疽病菌和轮斑病菌的室内抑菌试验采用平板稀释法测定 ,对梨黑星病菌采用孢子萌发法测定。室内对 4种病菌的EC50 分别为 1 .92、5.56、1 7.1 4、4 3 6mg/L。田间试验结果 :4%增效农抗 1 2 0浓度为 68mg/L防治 4种病害的效果分别为75 3 3 %、90 1 6%、73 2 2 %、81 61 % ,均高于对照药剂多菌灵 560mg/L防治 4种病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黑痣病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菌丝存在遗传分化现象.从定西市马铃薯产区采集茎部和薯块病样80份进行融合群测定.结果表明,80株菌株中与标准菌株AG3融合的占总数的70.0%、与AG4-HG-Ⅱ融合的占15.0%、与AG2-1融合的占7.5%.为了有效控制马铃薯黑痣病,采用生长速率法在室内选取9种杀菌剂进行药效评价.结果表明:30%噻呋酰胺悬浮剂EC50最低,为0.015 2μg/mL;其次是40%氟胺·异菌脲悬浮剂、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和250 g/L嘧菌酯悬浮剂,其EC50分别为0.064 1、0.129 3和0.176 7μg/mL;EC50最大的是25.75%多抗·福美双可湿性粉剂,为2.930 4μg/mL.田间拌种,30%噻呋酰胺悬浮剂和250 g/L嘧菌酯悬浮剂防效较好,达70%以上,值得在生产中推广.  相似文献   

14.
选用5种微生物菌剂开展对马铃薯黑痣病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经微生物菌剂处理后,马铃薯上黑痣病发生率和病情指数均有降低。其中,5亿/g木霉菌·促生芽孢杆菌颗粒剂和200亿/g内生芽孢杆菌粉剂的防治作用最明显,对应处理区发病率为28%和47.33%,病情指数为8.44和11.89,与清水对照相比,病指防效达76.33%和66.67%。5种微生物菌剂还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马铃薯的产量。其中,50亿/g枯草芽孢杆菌·胶冻样类芽孢杆菌粉剂和20亿/g内生共生芽孢杆菌粉剂的增产效果最好,相较于对照的增产率分别为26.55%和24.64%。  相似文献   

15.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7种龙舌兰属植物提取物对胶孢炭疽病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和香蕉炭疽病病菌(Calletotrichum musae)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在质量浓度10、5 mg/m L下处理72 h,7种龙舌兰属植物提取物对两种炭疽病病菌均有很强的抑菌活性。其中,H.11648、广西76416、有刺番麻和番麻对两种炭疽病病菌抑菌率均为100%,普通剑麻、粤西114和灰叶剑麻对两种炭疽病病菌抑菌率为77.78%~100%。毒力测定表明,有刺番麻对胶孢和香蕉炭疽病病菌抑菌效果最显著,有效中浓度(EC_(50))分别为0.027 7 mg/m L和0.048 2 mg/m L,其次是广西76416,有效中浓度(EC_(50))分别为0.093 4 mg/m L和0.240 9 mg/m L。  相似文献   

16.
庚醛与桉叶油醇组合对马铃薯块茎蛾产卵选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铃薯块茎蛾(Phthorimaea operculella)是世界上为害马铃薯最严重的害虫之一,本研究利用桉叶油醇与庚醛驱避-引诱组合对其产卵行为进行调控,以探究最佳驱避-引诱组合规律及影响因素。在室内条件(27±1℃,L∥D=14h∥10h,RH:50%~70%)测定了桉叶油醇与庚醛单组分及两种组分驱避-引诱组合对马铃薯块茎蛾产卵选择的影响。桉叶油醇在6~12mg/L浓度范围内对马铃薯块茎蛾表现为产卵引诱作用,在18~30mg/L浓度范围内则表现为产卵驱避作用;庚醛在6~30mg/L浓度范围内对马铃薯块茎蛾表现为产卵驱避效果。将对马铃薯块茎蛾产卵行为引诱效果较好的桉叶油醇(3,6,12 mg/L)与驱避效果较好的庚醛(12,18,24mg/L)进行引诱-驱避组合,12mg/L庚醛与3mg/L桉叶油醇push-pull组合效果最好,push-pull效应达36.6%。对马铃薯块茎蛾产卵行为调控最佳的驱避-引诱组合为最低驱避浓度(12mg/L庚醛)与最低引诱(3mg/L桉叶油醇)浓度组合。产卵选择指数和push-pull效应与交配率、单雌产卵量不具有相关性,但是浓度变化可以导致交配率和单雌产卵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斑蝥素及去甲斑蝥素对七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斑蝥素和去甲斑蝥素对苹果树腐烂病菌等7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斑蝥素25~200mg/L对7种病原真菌的菌丝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对苹果树腐烂病菌和苹果轮纹病菌EC50分别为0.1 mg/L和8.2 ms/L.去甲斑蝥素50~200 ms/L对苹果树腐烂病菌、苹果轮纹病菌、白菜黑斑病菌、黄瓜菌核病菌的菌丝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苹果树腐烂病菌和苹果轮纹病菌菌丝生长EC50分别为13.6mg/L和80.2mg/L.两种药剂EC卯处理5天后,在扫描电镜中发现两种供试菌菌丝加粗、皱缩,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到细胞膜畸形、细胞内空腔增多,出现电子致密物、囊泡等亚细胞结构变化.  相似文献   

18.
比较了3×109 cfu/m L枯草芽孢杆菌水剂和25%嘧菌酯悬浮剂对马铃薯黑痣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及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播种时沟施药液,未干即覆土处理后,3×109 cfu/m L枯草芽孢杆菌水剂处理区马铃薯的苗期病情指数为5.27,防效为60.4%;块茎膨大期病情指数7.74,防效64.1%;收获期病情指数7.63%,防效67.3%。3次调查防效均明显高于25%嘧菌酯悬浮剂处理。  相似文献   

19.
 利用Oxygraphy液相氧电极研究了植物源杀菌剂邻烯丙基苯酚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全细胞呼吸的影响。结果显示,邻烯丙基苯酚处理浓度为5、10 mg/L,菌丝细胞的呼吸速率较对照分别增加了19.58%和24.56%;处理浓度为150 mg/L,可显著抑制菌丝细胞的呼吸,抑制率达到77.49%,表明邻烯丙基苯酚具有低浓度刺激而高浓度抑制灰霉病菌细胞呼吸的双重影响。用药剂处理萌芽期、非萌芽期的分生孢子,测定呼吸的结果表明,药剂对孢子的呼吸作用效果与对菌丝的相似,但以萌芽期分生孢子最为敏感。以0.01 mol/L琥珀酸钠作为病菌细胞呼吸底物时,10 mg/L邻烯丙基苯酚对病菌细胞的呼吸速率具有抑制作用,而添加0.1 mol/L葡萄糖和0.01 mol/L丙酮酸钠两种底物时却表现出刺激病菌细胞呼吸的作用,表明邻烯丙基苯酚对细胞呼吸的影响和氧化底物密切相关。反应液中单独添加呼吸电子传递链特异性位点抑制剂鱼藤酮20μmol/L、嘧菌酯10 mg/L和叠氮化钠0.01 mol/L后,病菌菌丝细胞呼吸均受到显著抑制,抑制率分别为48.94%、33.08%和39.18%。随后再添加10 mg/L邻烯丙基苯酚,不改变这种抑制效果。单独添加旁路氧化酶抑制剂水杨肟酸2 mM不影响病菌菌丝的呼吸,随后再添加10 mg/L邻烯丙基苯酚后,两者协同作用则可显著抑制菌丝的呼吸。  相似文献   

20.
一株放线菌次生代谢产物抗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从秦岭山区土样中筛选得到一株放线菌,编号为NO.24,对其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进行了测定。生测结果表明,离体条件下发酵液浓度2 000 mg/L时对烟草赤星病菌、马铃薯干腐病菌、玉米大斑病菌、番茄灰霉病菌、番茄早疫病菌、番茄晚疫病菌、小麦赤霉病菌、小麦根腐病菌菌丝生长或孢子萌发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玉米大斑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菌丝生长抑制中浓度为240.1 mg/L和350.5 nag/L;对玉米大斑病菌和马铃薯干腐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中浓度分别为155.0 mg/L和124.1 mg/L。盆栽试验在浓度为6 000 mg/L时对小麦白粉病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分别为76.13%和70.78%,对黄瓜霜霉病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分别为63.93%和59.66%。对NO.24菌株代谢产物进行了粗分离,其抑菌活性成分主要为水溶性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