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随着抗生素的大量使用,许多国家针对氟苯尼考残留制定了食品安全限量标准,并规定了相应的休药期。设计连续7 d以10 mg/(kg·d)的氟苯尼考投药试验和14 d停药的暴露试验,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氟苯尼考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残留规律以及在欧洲舌齿鲈肌肉和肝脏组织中的残留水平。试验结果显示,循环水养殖系统各处理单元中(蛋白分离器、生物滤池、紫外消毒装置)氟苯尼考的质量浓度随着投药时间的增加,呈不同程度积累上升。在投药第7 d时,各处理单元氟苯尼考的残留质量浓度均达到最大值;停药后,氟苯尼考残留质量浓度逐渐下降,停药第14 d各处理单元中的氟苯尼考水平与投药前水平相当。不同处理单元对于氟苯尼考降解率的贡献为紫外消毒装置蛋白分离器生物滤池。此外,氟苯尼考在欧洲舌齿鲈组织样品中的残留水平随停药时间延长而降低,停药7 d后其肝脏和肌肉组织中的残留量均低于国家标准(1000μg/kg)。本试验将为循环水系统中各水处理单元的工艺设计提供理论基础,推动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海水鱼类工厂化养殖循环水处理系统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概况 鱼类养殖是继海带、扇贝、对虾以后我国海水养殖业的第四次发展浪潮,特别是大菱鲆的引进,及半滑舌鳎、漠斑牙鲆、塞内加尔鳎等新品种的相继开发,和“深井海水+温室大棚”工厂化养殖模式的确立,使我国的海水鱼类养殖近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我国工厂化养殖水体己达500万米^2,年产值超过40亿元。在巨大的成绩面前我们应该清楚地意识到,我国的海水鱼类工厂化养殖主要以农户为主体,规模小、设施简陋,是建立在对地下海水资源的过量开采和对沿岸生态环境的破坏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3.
硝酸盐是氨态氮等有害物质经过硝化反应后形成的产物,硝酸盐氮对养殖对象的毒性相对较低,但高浓度硝酸盐氮也会影响养殖对象的生长。本文介绍了影响生物反应器脱氮的主要因素,重点介绍了生物反应器脱氮方法,包括异养反硝化、自养反硝化、厌氧氨氧化等三种常见的脱氮方法。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进水流速的智能调控,可降低饵料残留,避免水质恶化。为此,本研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探究了进水流速对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池流场特性的影响,并基于该研究设计出一套确定进水流速调控的实验方法。首先,通过对比Standard k-ε、RNG k-ε和Realizable k-ε 3种湍流模型及多种壁面函数的仿真效果,确定RNG k-ε模型和标准壁面函数作为仿真配置。同时,针对多相流模型,对欧拉多相流模型和DPM离散相模型进行对比,为提高计算准确性选用DPM离散相模型,并基于上述模型进行网格无关性验证、制定网格划分方案。其次,以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养殖为例,模拟不同进水流速下养殖池流场、排污和水温调节的效果。最后,针对仿真结果提出进水流速调控方案。结果显示,日常采用1.0 m/s的进水流速,可有效提高适宜流速区面积并控制水处理成本;投饵前,采用0.2 m/s的进水流速可以解决循环水养殖中存在的饵料浪费问题;进食结束后,采用1.2 m/s的进水流速可快速排出残饵避免水质恶化;水温异常时,采用15 ℃的水、以1.2 m/s的进水流速注水230 s,可使20 ℃的水下降到正常水平,精准化控制水温。采用本研究提出的方法,可针对不同养殖生物和养殖环境设计进水流速智能调控策略,可用于解决循环水养殖过程中饵料浪费、水质变差和水温异常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研究小球藻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对三态氮的吸收能力。实验表明,小球藻可有效吸收养殖水体中的含氮化合物,但对三态氮的吸收有差异性。在一定氨氮浓度范围内小球藻优先吸收水体中的还原态氮,随着氮氧化程度的提高,其吸收能力有所下降。小球藻净化养殖水体中的氮化物与水体中小球藻数量有关,小球藻吸收氮的能力受到养殖环境中pH值、溶氧浓度、温度以及水体中磷浓度的影响。实验证明,用小球藻进行养殖水环境调控是可行的,但还存在一些需要探讨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7.
以半滑舌鳎皮肤溃疡病的致病菌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和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为指示菌,研究了循环水养殖系统各环节中细菌分布和消除工艺。结果表明,不健康的苗种携带病原菌进入养殖系统后,可分布在残饵、池壁污物、养殖工具及循环水各处理环节。而弧形筛过滤、曝气池气升、紫外线消毒是循环水养殖系统消除细菌的三大环节。用5×10-6 mol/L的KMnO4溶液浸泡工具2h,对细菌的杀灭率达到100%;用25×10-6 mol/L的KMnO4溶液擦拭养殖池壁污物1.5min后,细菌杀灭率高于90%;用100×10-6 mol/L浓度的H2O2溶液对养殖舌鳎病鱼进行药浴消毒处理10min,对体表细菌的杀灭率达到了94.49%。对鲆鲽鱼类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细菌的分布和消除效果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可为建立循环水健康养殖工艺提供理论数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水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循环水养殖系统基本上是一个省地、省水、高产量的生产工具。其主要效益体现在可以减少用水量,提高养殖密度,减低受到外界影响感染病害的机率。与传统室外养殖法相比较,循环水养殖系统生产1公斤鱼可节省约30吨的水量,且养殖密度提升35—50倍。本文以一种典型循环水养殖系统为例,简单介绍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水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9.
养鲤中使用的一种更复杂的水循环方法包括封闭的和半封闭的循环系统。这种养殖方法具有以下优点;可使所需的空间和水的数量减到最少,几乎完全可以控制鱼的环境。这种循环水系统需要精巧的过滤和送气系统,以补偿大量的氧气需要和排除由高密度的鱼群体所产生的大量废物。然而,这种小的循环水系统虽可省全部的劳力,但它需要一定的专门技术。  相似文献   

10.
池塘封闭循环水养殖废水脱氮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确定封闭循环水养殖池塘系统对养殖水体的脱氮能力.循环净水系统主要有生物合成固氮、污泥吸附分离脱氮、光化学脱氮、微生物脱氮、物理脱氮等环节,采用海洋监测国家标准方法对系统中的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养殖水体进行跟踪监测.结果表明:系统对养殖水体中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10.37%~27.35%、22.45%~44.74%和22.00%~79.53%,脱氮解毒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监测并分析了单独或组合加入光合细菌、益生菌(酵母与乳杆菌)和芽孢杆菌后,对虾养殖池凌晨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氮的变化。试验分为6组,即3个单独添加组(益生菌组、芽孢杆菌组、光合细菌组)和3个组合添加组(光合细菌与芽孢杆菌组、益生菌与芽孢杆菌组、光合细菌与益生菌组)。结果表明,添加微生物制剂后,益生菌组、芽孢杆菌组、光合细菌与芽孢杆菌组、益生菌与芽孢杆菌组池塘水体中总氨氮水平提高了41%~99.8%;而光合细菌组、光合细菌与益生菌组无显著性变化,但亚硝酸氮水平有所升高(107%~210%)。单独添加组水体中总氨氮水平的变化强弱顺序为芽孢杆菌>益生菌>光合细菌,组合添加组为芽孢杆菌与益生菌组>芽孢杆菌与光合细菌组>益生菌与光合细菌组。试验期间各组养殖池中总氨氮浓度为0.51~1.94 mg/L、亚硝酸氮水平为0.016~0.096 mg/L,均在安全浓度以下,说明添加微生物制剂未引起池塘氨氮和亚硝酸氮的毒性问题。  相似文献   

12.
轮虫因自身具有的若干优点,如个体小、游动慢、繁殖快、可高密度培养、营养可人为强化、极易消化吸收等,使轮虫在育苗生产中一直处于重要地位。但是,轮虫在生产应用上也存在一些不足:①大量培养的不稳定性,在培养过程中时常会因为种种原因发生种群密度骤减;②大量培养的高成本,由于种苗对轮虫的需求量非常大,且培养轮虫也需要大量微藻培养,这就使轮虫培养占用了相当多的人力、物力和空间。以上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轮虫应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循环水养殖系统是一种环境友好、水资源高效利用及养殖产量高的集约化养殖模式,由流水式水产养殖逐渐演化而来。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发展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较为典型的有日本生物包静水养殖系统(以砾石为载体)和欧洲组装式多级静水养殖系统[1-2]。我国陆基工厂化养殖从最初的苗种培育转变为水产养殖、仓储、吊水等多种功能[3-5],养殖技术水平也不断提高。循环水养殖系统通过物理化学处理技术[6-8]保持良好的水质,实现养殖用水的循环使用,具有节约养殖用水及节省养殖用地的优点[9-11]。此外,循环水养殖系统也是唯一能够实现安全、无化学品和重金属残留的绿色养殖模式[12-14],在水产养殖产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也符合当前我国提出的水产养殖绿色发展、循环经济及低碳减排的战略需求[15]。  相似文献   

14.
龙勇 《河北渔业》2006,(1):25-25,37
工厂化水产养殖中配备循环水系统的目的是为了减小养殖设施对水交换的依赖.循环水系统在水产苗种孵育场、工厂化养殖场和城市水族馆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能够克服水源供应不足的困难和满足将水交换量降至最低的要求,并且使养殖对环境的污染大大下降,同时又具有保持养殖系统自身水质稳定、有效防止病害传播的特点,可以在水交换量极小的情况下维持水质条件满足养殖动物的需求.循环水系统的设计多种多样,但要达到高效都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管理:(1)充气;(2)清除颗粒物质;(3)生物过滤祛除氨氮和亚硝酸盐;(4)缓冲pH值.  相似文献   

15.
随着可用水资源的减少,工业化循环水养殖是现代渔业的发展趋势。为了提高工业化循环水养殖的自动化程度,以及将其与物联网更好地结合起来,设计了基于易控的工业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系统采用封闭式循环水养殖工艺,选用微滤机、流化床、低压纯氧混合装置等国内先进的循环水养殖装备构建硬件系统,使用西门子S7-300 PLC和其它智能仪表设备等构建控制系统,通过易控软件作为人机交互平台将各要素进行整合。该系统实现了工业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养殖过程智能控制、养殖水质精准调控和养殖控制物联网化,具备自动化程度高、运行稳定、扩展性强的优点。该系统易于推广,并为将来的福利养殖系统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6.
水产养殖环境生物除氮脱氮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养殖环境中氮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生物除氮脱氮技术由于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而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无论在基础理论还是应用实践方面发展迅速.文章总结了水产养殖中该项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17.
为提供实际生产理论依据,改良系统水处理工艺,开展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吉富罗非鱼氮收支和对水质情况的初步研究。起始养殖密度8 kg/m3,投饲率2%,系统循环量1 m3/h,总水量0.8 m3。试验期间溶解氧大于6 mg/L,pH 7.0~7.2,水温23~25℃。每周监测水质2~3次,监测指标包括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每2周检测1次水中总氮。用凯氏定氮法测定实验前后饲料、试验鱼体、粪便、悬浮颗粒的氮含量。结果显示,摄食氮有50.00±1.50%转化为生长氮,32.61±1.38%转化为排泄氮,17.39±4.0%转化为粪氮;58%的粪氮为悬浮颗粒物,42%为可沉淀颗粒物。  相似文献   

18.
循环水系统中种菜养鱼的合理搭配循环水养鱼系统中栽种水生植物可有效改良水质,提高养殖效益。为探讨种菜养鱼的合理搭配,在6个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进行了试验。试验1:在水池中栽培莴苣和西红柿,与不种菜的水池对照,测出不种菜的水池中的固体溶解量(230g/kg)...  相似文献   

19.
龙虾是很珍贵的捕捞对象,其资源在许多渔区显著减少。为此,各国学者从事研究龙虾的养殖问题,而在再循环水系统中龙虾幼体和幼虾的培养问题在研究中占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封闭循环水工厂化养鱼系统的基础设计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刘鹰  杨红生  张福绥 《水产科学》2004,23(12):36-38
近年来,由于水域环境污染,养殖病害频发,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强调必须摆脱当前粗放经营型、资源依赖性的水产生产方式,在此背景下,高效、节水、高密度、对环境污染小的封闭循环水工厂化养殖方式日益引起关注。封闭式养殖系统的关键技术是水处理,核心是快速去除水溶性有害物和增氧技术。本文讨论了工厂化养殖系统设计中氨氮、硝酸盐、溶解氧收支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