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河蟹循环水养殖模式中,进行4种不同净化工艺对池塘养殖尾水净化效果的比较研究.工艺1以水生植物为主体进行净化;工艺2以水生动、植物进行多极净化;工艺3以浮萍和金鱼藻等进行净化;工艺4以微生态制剂和金鱼藻等进行净化.分别计算各净化区的污染物净化总量和单位净化面积的净化强度.结果表明,4种不同净化工艺对排入的池塘养殖尾水营养盐均有较好的吸收效果.不同的净化工艺对NH3-N、TN、TP和CODMn的去除能力表现出一定差异.工艺3对池塘养殖尾水中NH3-N、TN和TP的去除效果相对较好,对池塘养殖尾水中氮磷的净化效率相对优于其他3种净化工艺.  相似文献   

2.
3.
海水养殖尾水的达标排放是海水养殖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人工湿地作为一种生态、综合水处理技术,可有效去除养殖尾水中的氮、磷等污染物,获得适宜的水力负荷条件是该技术推广和应用的前提.构建一套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研究3种水力负荷条件(V1=0.50、V2=0.19、V3=0.10 m/d)对牙鲆(Paralicht...  相似文献   

4.
复合池塘养殖系统湿地水质净化功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由潜流和表面流湿地组成复合人工湿地,与池塘有机结合构成鱼塘-湿地水循环系统应用于草鱼苗种培育,研究了该系统对池塘水质的改善效果。结果显示:在760 mm/d的水力负荷率条件下,复合湿地系统对NH4+-N、NO2--N、NO3--N、TN、TP、COD和TSS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3.56±3.71)%、(50.73±3.95)%、(46.33±4.95)%、(27.99±2.78)%、(58.15±3.38)%、(29.60±2.24)%和(84.49±1.77)%;湿地出水水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要求。结果表明鱼塘-湿地水循环系统对养殖用水具有较好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5.
种植植物的人工湿地可以通过根系分泌物及根际泌氧显著提高其对养殖尾水处理的性能。而不同植物种类和环境会影响根系分泌物释放情况,本实验通过搭建三组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养殖尾水,分别为无植物(NP)、风车草组(FCC)、鸢尾组(YW)。检测其根系分泌情况并分析其与污染物去除率间的相关性。样品中检测到并且具有CAS号(CAS Registry Number)的化合物共有84种,其中鸢尾有82种,风车草有24种。鸢尾组检测出的柠檬酸的相对浓度为(62.3±9.65)μg/mL,为检测出的相对浓度最高的根系分泌物,且其与NO-3-N和TN的去除率呈显著的正相关。种植植物组对NO-2-N的去除效果更稳定且显著高于NP组;种植植物组对NO-3-N的去除率显著高于NP组,YW组显著高于FCC组,其中L-苯丙氨酸、柠檬酸等根系分泌物与NO-3-N的去除率呈正相关;对NH+4-N和TN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6.
利用实验室规模的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来处理海水养殖外排水,探讨了人工湿地对外排水中主要污染物指标氨氮、磷酸盐和COD的去除效果,并利用变形梯度凝胶电泳技术(DGGE)分析了人工湿地内部微生物的群落组成和结构特点。结果显示,人工湿地对海水养殖外排水中的氨氮、磷酸盐和COD去除效果显著,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2.82±3.27)%、(72.53±2.31)%、(66.04±8.23)%;人工湿地系统内微生物组成较为丰富,且不同位置存在着种属相同、数量不同的生态幅广泛的优势种;人工湿地下行流池微生物多样性指数(H′)比上行流池高,且沿水流方向呈下降趋势;人工湿地系统中距离越远相似性系数越小;海水养殖外排水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微生物种群包括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其中,主要的优势菌群属于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  相似文献   

7.
该研究以一种农业废弃物新会柑汁(直接使用或离心后使用)作为3种微生物菌剂(利生源、酵之源、乳丁宝)的天然培养基,并将发酵物用于去除水产养殖尾水中的TN和NH3-N,以未投加发酵物的养殖尾水作对照组。对比发现,经离心柑汁发酵培养的利生源发酵物,对模拟尾水的净化效果最好,TN和NH3-N去除率分别可达到82.5%和98.7%,而对照组无去除效果。将该最优处理剂进一步用于去除草鱼和罗非鱼池塘尾水中的TN和NH3-N,发现去除速率均明显加快,其中罗非鱼池塘尾水的氮指标达到了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SC/T 9101—2007)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稻蟹共作模式对池塘养殖尾水的净化能力,在宁夏银川地区的大规模稻蟹共作-池塘养殖耦合系统中,稻田种植面积52 hm2,水产养殖面积20 hm2,采取田间试验、水质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对稻田进水口、出水口水体中的溶解氧、磷酸盐、亚硝态氮、氨氮等水环境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20年试验稻田出水口氨氮、磷酸盐、亚硝态氮的最高去除率分别为69.2%、14.0%、100%,2021年试验稻田出水口氨氮、亚硝态氮的最高去除率分别为25.1%、100%,2022年试验稻田出水口氨氮、磷酸盐、亚硝态氮的最高去除率分别为76.9%、74.4%、100%。试验结果显示,2022年稻田对池塘养殖尾水的净化效果最好。由此表明,稻蟹共作模式可以显著降低池塘养殖尾水中的氨氮、磷酸盐、亚硝态氮水平,具有较好的水质净化效果,对生态环境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柳磊  陶玲  代梨梨  彭亮  李谷 《淡水渔业》2023,(1):92-101
为探索适用于高密度池塘养殖尾水处理和水循环利用的生态工程技术,本研究构建了一套基于组合湿地的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在考察组合湿地对池塘尾水中氮、磷等物质去除效果和养殖过程中池塘水质动态变化的基础上,分析评估了系统氮、磷利用效率。结果显示:在5.54 m3/(m2·d)高水力负荷下,组合湿地对氨氮(TAN)、硝态氮(NO-3-N)、总悬浮物(TSS)、总磷(TP)、总氮(TN)和化学耗氧量(COD)去除率分别为68.94%、-25.38%、60.86%、43.56%、16.67%和27.98%,湿地出水水质满足渔业养殖用水要求;养殖过程中,循环塘TAN、NO-2-N浓度较低,均值分别为0.72 mg/L、0.10 mg/L,显著低于对照塘,DO均值为4.85 mg/L,显著高于对照塘且较为稳定;主养品种黄颡鱼产量达到391.38 kg,较对照塘提高9.11%;氮、磷相对利用率分别提高10.68%和11.20%,绝对利用率分别提高11.06%和11.49%,环境...  相似文献   

10.
人工湿地净化鳜鱼养殖水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湿地(constructed wetland)以其优良的处理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的污水处理.本试验采用潜流型人工湿地系统循环净化处理饲养鳜鱼鱼苗的养殖废水,通过记录鳜鱼生长常规指标,研究其对鳜鱼生长的影响.试验表明人工湿地净化处理养殖水体能提高养殖水体的溶氧量,降低浑浊度.鱼体生长表明试验池与对照池平均体重增长差异性显著(p<0.05),鳜鱼最后测量的平均体重达131.620g,比放养初31.850g增加了99.770g;对照池最后一次测量的平均体重比放养初增加了62.370g,且前期鳜鱼平均体重增长没有后期快.试验池与对照池平均体长增长在试验期间前、后期差异显著,中期不显著(p>0.05).试验池鳜鱼最后测量平均体长为20.040cm,比放苗时增加了11.022cm;对照池最后一次测量时平均体长为18.300cm,比放苗时增加了9.282cm;试验池平均增长值高出对照池19.29%.此外,试验池鳜鱼成活率(70.15%)高于对照池(50.75%);饵料系数试验池6.3低于对照池6.7.  相似文献   

11.
复合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足迹模型已广泛应用于可持续发展的评估中。将生物塘、人工湿地、生态沟渠等生态工程系统与传统养殖塘有机结合而构建形成的复合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作为一种新养殖模式,它具有循环微流水养殖、种养结合、水陆交互作用的特点。本文运用生态足迹方法对这一新养殖模式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就单位利润生态足迹量而言,复合池塘循环水养殖模式为2.92 ghm2/万元,而传统池塘养殖模式为4.91ghm2/万元,复合模式具有更高的生态经济综合效益,更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2.
利用人工湿地处理池塘养殖废水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表面流和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水产养殖池塘排放的废水,以减少水产养殖废水对周围水域环境的污染.结果表明,经湿地净化处理后,养殖废水中总氮、总磷、CODMn、氨氮分别从2.32、0.50、14.88、0.61 mg/L降至0.98、0.18、9.72、0.30 mg/L,叶绿素a从369.6 μg/L降至61.78 μg/L,水质明显得到净化.湿地植物存活时组织氮、磷含量明显高于死亡时,湿地植物死亡时梭鱼草、黄菖蒲、小香蒲的组织氮含量分别仅为存活时的18.8%、26.8%、38.1%.湿地植物死亡时收割可去除氮、磷含量分别为11.68 g/m2和4.81 g/m2,再力花去除氮、磷能力最强.在湿地植物死亡前收割能够提高湿地植物吸收所贡献的净化率.  相似文献   

13.

通过在全封闭循环水系统中养殖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 Gunthe), 研究了不同气水比对曝气生物滤池净化效能, 以及对DOpH值的影响。结果表明: 本试验系统在温度为(19±1)℃, 系统循环次数为15, 养殖池DO保持在12 mg/L以上的运行条件下, 随着气水比由0.75 : 1~1.50 : 1的增加, 生物滤池氨氮的去除率由35.0%增加至52.0%, NO2-N的去除率由8.2%增加至44.6%, 气水比对硝化反应影响显著, 但对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率影响并不显著, 其平均去除率为10.14%; pH值有增加的趋势, 生物滤池进水口到出水口的pH值由7.97增加至 8.08; 气水比最佳运行参数为1.25:1。同时还发现1级生物滤池进水口DO接近饱和, 1级到末级滤池间DO仅降低了10%, 系统pH7.9~8.1。本研究所获参数, 可供生物膜法处理养殖循环水的条件优化作参考。

  相似文献   

14.
低温条件下水芹对水体氮、磷的静态净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利用水芹(Oenanthe javanica)具有耐寒、适宜短日照季节生长的特性,通过静态净化试验,探讨低温季节水芹对N、P的净化效果,为水芹净化冬季养殖污水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10~15℃低温条件下,水芹对水体中的氨氮和磷酸盐具强烈吸收作用。4d中,水芹对3组不同质量浓度污水中氨氮和磷酸盐的去除率分别为:A组79.5%和31.9%,B组82.6%和48.8%,C组99.1%和72.7%。如存在三态氮,水芹优先吸收氨氮。利用SPSS软件通过非线性回归建立了静态条件下水芹对氨氮和磷酸盐的净化模型。水芹根际硝化细菌对水体氨氮净化也具有一定作用,对氨氮的去除贡献率约为10%~30%,水芹吸收的贡献率约为70%~90%。利用水芹净化冬季养殖污水具有生态和经济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淡水池塘集约化投饲养殖水体的营养物质富集问题,采用围隔试验方法,研究了蕹菜(Ipomoea aquatica)和水鳖(Hydrocharis dubia)两种植物对泥质和沙质两种底质养殖水体的净化效果。研究发现:泥质底水体的氨氮、亚硝酸盐氮和总磷(TP)自净去除率显著低于沙质底,而泥质底水体的高锰酸盐指数(CODMn)自净去除率显著高于沙质底(P<0.05);不同底质水体中,两种植物对水体氨氮、亚硝酸盐氮、总氮(TN)和CODMn的去除率显著高于相应对照组(P<0.05);12.5%与25.0%的水鳖处理对营养物质的去除率基本无显著差异(P>0.05),12.5%的蕹菜与水鳖处理组仅在泥质底水体中水鳖(MSBI)对氨氮的去除率显著小于蕹菜(MKC)以及MSBI对亚硝酸盐氮的去除率显著高于MKC(P<0.05);泥质底水体中植物处理对氨氮、亚硝酸盐氮、TN、TP和CODMn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60.07%、54.78%、52.68%、23.96%和47.32%,沙质底分别为72.43%、83.54%、57.20%、37.07%和40.75%;此外,试验末植物处理组水体的所测营养物质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上升。沙质底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氮和TP等营养物质波动较大且自净去除率高于泥质底;在泥质和沙质底水体中蕹菜和水鳖浮床均具有显著净化作用,本地种水鳖可作为生态浮床的潜力净水植物;浮床应用过程中应加强收割与收获等管理,以避免水体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16.
池塘循环水生态养殖效果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多种生物修复技术结合池塘工程改造手段,构建封闭型池塘循环水生态养殖系统。养殖水体的水质指标监测结果表明,该循环系统对TN、TP、NH4+-N及CODM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62.89%、60.24%、56.52%、47.81%,具有很好的净化效果,能够满足养殖用水的要求,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实现了养殖尾水零排放。该循环水养殖模式符合当前太湖保护的规划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不同曝气策略对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净化模拟的罗非鱼工厂化养殖废水的影响,实验设计构建了5个形态结构相同的SBBR反应器,探究在两个既定溶解氧(DO)水平下(即曝气段DO=2或3 mg/L)不同曝停比(1h/5h、2h/4h、3h/3h、4h/2h、5h/1h)对其净化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曝停比工况下氮素去除途径主要为同步硝化反硝化。总氨氮的去除率随曝停比的增大呈升高趋势。在曝气段DO=2 mg/L工况下,总无机磷氮的去除率随曝停比的增加呈升高趋势,硝化过程是影响氮素去除的主要因素。而在曝气段DO=3 mg/L工况下,总无机磷氮的去除率随曝停比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曝停比为4/2时达到最高。实验工况下不同溶解氧水平对COD的去除无显著影响,但是不同曝停比对COD的去除却有显著影响。在曝气段DO=2 mg/L工况下,出水磷浓度随曝停比的增加呈先积累后去除趋势,且磷素的去除率随曝停比的增加而增加。而在曝气段DO=3 mg/L工况下,磷素去除率均为正值,且随曝停比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在曝停比为4/2时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由表面流与水平潜流组成的复合人工湿地联合使用塘内曝气增氧机与人工净化网调控生产性淡水对虾养殖塘水环境的效果与技术。养殖中后期(约60 d后), 湿地以1.65 m/d水力负荷, 3次循环处理虾塘废水, 有效调控虾塘水质, 确保养殖成功。结果表明湿地对废水中有害物质均可程度不等地去除, 蓝绿藻得以控制, 出口水 -N与BOD5分别为极显著(P<0.01)与显著(P<0.05)去除, 去除率与去除速率分别为72.6%, 0.467 g/(m2·d)与29.7%, 2.651 g/(m2·d), -P为41.7%, 0.022 g/(m2·d), TN为26.1%, 2.619 g / (m2?d), CODMn为15.9%, 3.738 g/(m2·d), -N去除率仅3.6%, 但去除速率较高[0.462 g/(m2·d)]。湿地静止4 d期间, 废水中 -N与 -N去除率达96.8%与93.3%, 均极显著去除(P<0.01)。养殖周期试验塘水化学指标均维持在虾安全生长范围内, 收获虾8.81 g, 9.36 cm; 对照塘因爆发蓝绿藻仅养殖60 d, 收获虾3.06 g, 6.54 cm。试验表明, 在不用药、不换水条件下, 联合塘内设施, 人工湿地以较高水力负荷与低频率运转可有效调控虾塘水质, 确保养殖成功。  相似文献   

19.
两株光合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水质净化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能够高效净化水质的光合细菌菌株,采用半固体试管法和双层平板法,从市售光合菌菌液中分离得到2株光合细菌,分别命名为GHJ-1、GHJ-2,对菌株进行了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及16S rDNA鉴定,比较了这2株光合细菌对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养殖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经鉴定这两株光合细菌为Rhodovulum sp菌株。菌株GHJ-1、GHJ-2对污水进行15 d的净化处理后,硝酸盐去除率分别为91.4%和96.3%;亚硝酸盐的去除率分别为68.9%和82.7%;氨氮去除率分别为56.8%和67.5%;COD Mn的去除率分别为61.7%和4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