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以大葱嫩叶为试材,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实验探讨了Mg~(2+)浓度、dNTPs浓度、引物浓度、TaqDNA聚合酶用量、模板DNA以及Buffer用量对大葱ISSR-PCR扩增的影响,建立了大葱ISSR反应体系。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最佳反应体系为10μL反应体系中,10×Buffer缓冲液1.0μL,Mg~(2+)浓度为2.0mmol·L~(-1),dNTPs浓度为0.3mmol·L~(-1),引物浓度为0.65μmol·L~(-1),Taq酶1.0U,模板DNA为60ng,用灭菌的超纯水补齐体积至10μL。对大葱71份样品材料进行ISSR-PCR扩增体系的检测结果显示,该优化体系扩增的产物条带清晰,稳定性高,为大葱种质ISSR分子标记遗传结构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2种独行菜种子为试材,采用cDNA-SRAP技术,研究了dNTPs、Mg~(2+)、上下游引物、cDNA模板、Taq DNA聚合酶浓度等5个因素对独行菜cDNA-SRAP反应体系扩增结果的影响,以期得到适合2种独行菜种子的cDNA-SRAP反应体系,并且对cDNA-SRAP扩增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优化的最佳cDNA-SRAP反应体系(20μL)为10×PCR buffer,cDNA模板用量100ng,Mg~(2+)浓度1.75mmol·L~(-1),dNTPs浓度0.275mmol·L~(-1),引物浓度1.0μmol·L~(-1),Taq DNA聚合酶用量0.5U;利用优化的cDNA-SRAP反应体系能够扩增获得清晰、数目多的条带,可用于后续深入研究2种独行菜不同处理下差异表达基因。  相似文献   

3.
以青海地方核桃嫩叶为试材,采用正交设计对ISSR-PCR反应体系中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优化,以建立反应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青海地方核桃20μL 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为0.45 mmol·L~(-1) dNTP、0.5μmol·L~(-1)引物、1.75 mmol·L~(-1) Mg~(2+)、0.75 U Taq酶和80ng DNA。  相似文献   

4.
苹果愈伤组织SSR-PCR反应体系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兵  安文杰  孙俊 《北方园艺》2018,(10):53-56
以"嘎啦"苹果组培苗叶片诱导的愈伤组织作为DNA模板提取材料,采用正交设计,摸索了SSR反应体系中Mg~(2+)、Taq DNA聚合酶、引物、模板DNA、dNTP的最适浓度,可为苹果愈伤组织的遗传变异研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各因素不同水平变化对反应体系的影响为Taq DNA聚合酶dNTP用量Mg~(2+)用量引物用量=模板DNA浓度。确立了苹果愈伤组织SSR-PCR最佳反应体系总体积25μL,其中4μL 25mmol·L~(-1) Mg~(2+),0.25μL 5U·μL~(-1) Taq DNA聚合酶,3μL 0.01mmol·L~(-1) SSR引物,1μL 30ng·μL~(-1)模板DNA,4μL 2.5mmol·L~(-1)dNTP,2.5μL 10×PCR Buffer,10.25μL超纯水。  相似文献   

5.
以全缘叶绿绒蒿的DNA为模板,利用正交实验设计,研究了Mg~(2+)、dNTPs、引物、Taq DNA聚合酶、DNA这5种PCR反应成分对反应体系的影响,以期建立并优化一个适合全缘叶绿绒蒿的ISSR反应体系,并用优化的体系对UBC公布的100条ISSR引物进行筛选。结果表明:在50μL优化后的反应体系中,含3 mmol·L~(-1) Mg~(2+)、2mmol·L~(-1)dNTPs、0.4mmol·L~(-1)引物、1.25UTaq DNA聚合酶、60ng DNA。通过梯度PCR仪检验,确定了适宜的退火温度、延伸时间和循环次数。利用该体系共筛选出16条ISSR引物,并对全缘叶绿绒蒿共10株个体材料进行扩增检验,获得了较好的扩增效果。利用该体系,可为今后ISSR标记在绿绒蒿属植物的种质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等方面的应用提供一定的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6.
以粉枝莓为试材,以改良CTAB法提取的基因组DNA为模板,从引物、dNTPs、Mg~(2+)浓度以及退火温度4个因素,对SCoT-PCR反应体系进行了优化,以建立适合粉枝莓SCoT-PCR最佳扩增体系。结果表明:SCoT-PCR反应体系的最佳条件为dNTPs 0.125mmol·L~(-1)、Taq DNA聚合酶0.15μL、引物1.0μmol·L~(-1)、Mg2+0.625mmol·L~(-1)、模板40ng、反应体积20μL、退火温度为51℃。该优化体系扩增的产物条带清晰,稳定性高。  相似文献   

7.
《中国瓜菜》2017,(1):12-17
为了构建适合南瓜SCoT-PCR反应的最佳体系,笔者对需要控制的5个变量使用L_(25)(5~6)正交试验设计。结果表明,最佳优化体系为:2.5 mmol·L~(-1)Mg~(2+)、0.40 mmol·L~(-1)dNTPs、0.5 U Taq酶、1.00μmol·L~(-1)引物、30 ng模板DNA,共20μL。然后从51个SCoT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明显的引物20个,并优化最适退火温度。最后,对所得优化体系进行可行性验证。该体系有利于SCoT标记在南瓜材料上的应用,构建的优化体系及筛选出的引物可为南瓜分子遗传育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3个葡萄株系在盐胁迫下的离子运输与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100 mmol·L~(-1)NaCl胁迫下,耐盐性不同的葡萄株系矿质离子运输和分配的特征,揭示盐胁迫下耐盐性不同的葡萄株系的耐盐机制。【方法】以‘左山一’×SO4杂种砧木F1代的2个株系(A17、A38)以及砧木1103P的1 a(年)生盆栽扦插苗为试材,进行100 mmol·L~(-1)NaCl胁迫处理,处理20 d后测定各株系根、茎和叶中的离子含量;以A17、A38和1103P继代30 d的组培苗为试材,用100 mmol·L~(-1)NaCl胁迫处理24 h后,利用多通道植物离子检测系统(Younger USA)进行根系Na~+流变化的检测。【结果】(1)盐胁迫处理下,砧木株系A17叶片及整株中Na~+积累较少,胁迫后的Na~+总量分别是对照的4倍和2.24倍,其根系Na~+平均净流量为1 513 pmol·cm-2·s-1;而1103P胁迫后的叶片和整株的Na~+总量较高,是对照的14.65倍和2.86倍,其根系外排Na~+的平均净流量较低,为863 pmol·cm-2·s-1。(2)A17和A38株系叶片中能够保持较高的K~+、Ca~(2+)、Mg~(2+)和Fe~(2+)总量以及K~+/Na~+、Ca~(2+)/Na~+和Mg~(2+)/Na~+比值,维持相对较高的SK,Na、SCa,Na和SMg,Na值。【结论】耐盐性强的砧木株系吸收钠离子含量少,外排Na~+的能力较强,且根系具有较强的Na~+截留作用,并且保持叶片内K~+、Ca~(2+)、Mg~(2+)和Fe~(2+)等离子含量较高,维持植株内部的离子平衡。  相似文献   

9.
以4个不同继代的白芨快繁苗为试材,采用L_(16)(4~5)正交实验设计,建立了白芨SCoT-PCR的反应体系,并利用该体系分析不同继代的白芨快繁苗遗传稳定性。结果表明:白芨的SCoT-PCR最佳反应体系(20μL)中包含2.500 mmol·L~(-1) Mg~(2+),0.25mmol·L~(-1) dNTPs,1.50 U Taq DNA聚合酶,1.000μmol·L~(-1)引物,10ng模板DNA。遗传稳定性分析发现,SCoT引物均能在4个不同继代的白芨快繁苗中扩增出清晰、丰富而稳定的条带,但每个引物的条带均无多态性。说明白芨快繁苗并未发生变异,其遗传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以14份乌腺金丝桃为试材,采用L_(16)(4~5)正交实验设计,建立并优化乌腺金丝桃的ISSR-PCR反应体系,并利用优化的反应体系分析供试材料间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20μL ISSR-PCR反应体系中应含有Taq DNA聚合酶1.0U,dNTPs 0.2mmol·L~(-1),Mg~(2+)2.0mmol·L~(-1),模板DNA 45ng。从45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11条多态性引物,利用筛选的多态引物对14份乌腺金丝桃材料进行了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扩增出85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57条,占67.06%;4个乌腺金丝桃居群的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375 1~0.725 2,平均值为0.541 6;通过UPGMA进行聚类分析表明,14份材料可分为3个类群4个亚群。乌腺金丝桃居群间遗传多样性水平明显高于居群内,其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猴头菇新品种‘晋猴头96’是从山西省历山自然保护区采集的野生猴头菇中采用组织分离获得,经系统选育而成。子实体呈单体球形,乳白色。单个子实体质量 150 ~ 250 g,直径8 ~ 15 cm,菇形圆整,菌肉致密。每450 g 干料可产鲜菇316.5 g左右。子实体商品性好,产量高,适应性强,易于管理。  相似文献   

12.
两个甜瓜材料对白粉病的抗性差异及其生理生化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高抗白粉病的野生甜瓜[Cucumis melo L. ssp. agrestis(Naud.)Greb]‘Yuntian 930’和易感病的甜瓜[Cucumis melo L. ssp. melo(Pang.)Greb]‘0544’为试材,研究二者的叶片结构差异及接种白粉病菌后的活性氧代谢、保护酶活性、多胺含量及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抗性材料‘Yuntian 930’的叶片刺毛数量、蜡质含量及栅栏组织/海绵组织比值均显著高于易感病材料‘0544’。与易感病材料‘0544’相比,接种白粉病菌后,抗病材料‘Yuntian 930’的H2O2、 和MDA含量上升缓慢,且能维持在较低水平;而SOD、POD和CAT等酶活性显著高于前者。此外,接种白粉病菌后,‘Yuntian 930’的多胺含量及多胺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均迅速上升,且最高值显著高于易感病材料‘0544’。这些结果表明,‘Yuntian 930’的抗病性与其叶片形态结构和较高的抗氧化能力、较高的多胺合成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3.
以橙黄色果肉西瓜‘WM-Clr-2’及红色果肉西瓜‘PI 179881’为试材,采用HPLC法分析其番茄红素及β–胡萝卜素在7个发育时期的积累情况,同时采用q RT-PCR技术分析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代谢途径中8个关键酶基因(PSY1、PSY2、PDS、ZDS、CRTISO、LCYB、NCED1和NCED7)的表达量。结果显示,随着果实的发育,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含量均不断增加,且在同一时期,红色果肉‘PI 179881’中的含量始终大于‘WM-Clr-2’。q RT-PCR结果显示PSY1在‘PI 179881’中的表达量高于‘WM-Clr-2’,LCYB和NCED1在‘WM-Clr-2’中的表达量高于红色果肉‘PI 179881’。分析番茄红素及β–胡萝卜素的积累规律与相关基因表达规律说明PSY1的大幅上调表达,LCYB的下调表达及NCED1的低表达可能是红色果肉‘PI 179881’中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大量积累的主要原因。PSY1的低表达水平,LCYB和NCED1的高表达水平可能是橙黄色果肉‘WM-Clr-2’中番茄红素及β–胡萝卜素积累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寒绿’白菜是以自交不亲和系‘WC-03-05-05’和自交系‘WC-02-08-04’杂交育成的一代杂种。株形直立,束腰,株高约25 cm,开展度约25 cm × 27 cm。叶片展开,叶色绿有光泽,叶柄绿色,长且肥厚。单株质量约0.30 kg。田间综合表现佳,耐抽薹,抗病,品质和商品性好。适宜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春季栽培及北方地区周年生产。  相似文献   

15.
高温对北高丛越橘叶片结构和生理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年生北高丛越橘(Vaccinium corymbosum L.)‘蓝丰’、‘公爵’和‘布里吉他’为试验材料,利用人工气候箱设置4个培养温度(25、30、35和40 ℃),研究高温对叶片叶绿体超显微结构、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抗氧化酶活性、色素含量以及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3个品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影响不大,但显著改变了3个品种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40 ℃对‘公爵’和‘蓝丰’的叶绿体结构有不同程度的破坏,而对‘布里吉他’没有产生显著影响。另外,随着温度的升高,3个品种叶片的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叶绿素a/叶绿素b(Chl.a/b)、总叶绿素[Chl.(a + b)]及类胡萝卜素(Car.)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3个品种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水分利用效率(WUE)也出现了相似的变化趋势,品种不同其最大值出现的温度也不同。叶片相对电导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的测定结果也间接地支持了上述结论,即30 ℃35 ℃高温对叶片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有限,但40 ℃高温导致其受到严重损伤。抗高温能力‘布里吉他’最强,‘蓝丰’次之,‘公爵’最弱。  相似文献   

16.
大白菜紫心性状遗传规律分析及其基因初步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白菜[Brassica rapa(Lour.)ssp.pekinensis]紫心纯系‘14S839’和橙色纯系‘14S162’为亲本,构建F_2群体,对大白菜紫色基因(BrPur)进行遗传连锁分析。性状分离调查结果显示,在F_2群体中紫心与非紫心单株符合3︰1分离比例,说明大白菜紫心性状的有、无符合单基因显性遗传模式,紫心性状是一种显性性状。采用改良的BSA方法对紫色基因BrPur进行定位,经过对白菜全基因组297个SSR标记的筛选,得到了BrPur的两个侧翼标记A710和A714,同时结合白菜基因组信息,将BrPur定位于大白菜A07连锁群上。结合前人关于花青素代谢相关基因的研究报道,通过分析Br4CL3和Bra004214的序列、开发新的标记,得到了两个特异共显性标记CL-12和B214-87。利用F_2群体扩增验证筛选到的所有标记,结果表明,经Join Map 4.0作图得到的遗传连锁图与非紫色交换单株"基因型矩阵"显示的结果完全一致,标记CL-12和B214-87位于BrPur两侧,遗传距离分别是3.1 cM和3.5 cM。  相似文献   

17.
甘蓝新品种‘西园16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雪松  宋洪元  司军  李成琼  宋明 《园艺学报》2016,43(6):1213-1214
‘西园16号’甘蓝是以优良自交不亲和系2011B3为母本,自交不亲和系2011214为父本配制的一代杂种。中晚熟,从定植到收获100 d左右。单球质量2.1 kg左右,叶球扁圆形,紧实,耐裂球,品质优良,球叶维生素C含量0.335 mg·g~(-1),纤维素含量7 mg·g~(-1),可溶性固形物含量6.7%。耐根肿病。产量约61.5 t·hm~(-2)。适宜重庆、四川等地区作冬甘蓝栽培。  相似文献   

18.
许永华  黄忠军  刘双利  杨鹤  王闯 《园艺学报》2016,43(6):1221-1222
‘关防风1号’是从中国海拉尔地区野生防风中选育出的新品种。旱生,花白色,株高40~60 cm,小伞形花序有花4~9朵。具有出苗率高和产量高等优点。适宜在吉林省长白山区和白城栽培。  相似文献   

19.
‘星悦’是由母本‘将军黄色’和父本‘将军粉色’杂交培育而成的标准型切花金鱼草新品种。株高105 ~ 120 cm,总状花序,橙粉色,花序长25.80 ~ 28.83 cm,小花数36.60 ~ 42.22朵。初花期4月初,盛花期4月中旬,田间生育期110 ~ 120 d,瓶插期15 ~ 20 d,抗寒性、抗旱性较好,病虫害较少。适宜在江苏的中部和南部地区冬季设施栽培。  相似文献   

20.
基于先期抽薹敏感的‘松滋野生’和耐抽薹的‘Amsterdam’胡萝卜转录组测序结果,分析胡萝卜中SOC1同源基因对光周期的响应规律及其功能。胡萝卜中存在2个SOC1同源基因:DcSOC-1和DcSOC-2,具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ORF),分别编码217和211个氨基酸,均包含MADS-box和K-box结构域,C末端含有保守的SOC1 motif基序。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DcSOC-1和DcSOC-2与猕猴桃Ac SOC1f和葡萄Vv SOC1的亲缘关系较近,属于SOC1/TM3亚家族。在长/短日照处理下,DcSOC-1在‘松滋野生’叶片中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Amsterdam’,且长日照能促进其表达,而DcSOC-2在‘松滋野生’和‘Amsterdam’中的表达水平较低。在春、秋两季生长过程中,DcSOC-1在‘松滋野生’叶片中的最高表达量分别达到522.4和401.7,而在‘Amsterdam’中均呈低水平表达,与先期抽薹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DcSOC-1对胡萝卜的先期抽薹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