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以春冬茬番茄为研究对象,采用基质盆栽试验,研究等量氮(N素)供应下不同硝铵态氮比例对番茄生长过程中N素代谢、吸收及其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等量氮素供应的条件下,与CK(全硝态N)相比,处理T1(5%铵态N)、T2(10%铵态N)、T3(15%铵态N)、T4(25%铵态N)的番茄叶片中N素代谢关键酶及地上部硝态N含量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随着营养液中铵态N比例的增加而降低,叶片中谷氨酰胺还原酶活性随着铵态N比例的增加而提高,处理T4的番茄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及硝酸盐含量相对于CK分别下降了45.5%与17.8%,谷氨酰胺还原酶活性相对于CK提高了50.2%。不同硝铵比通过调节氮素关键酶活性,进而对番茄氮素的吸收、分配等产生影响。适量增加铵态N比例能有效促进番茄对N素的吸收,提高番茄产量,但当铵态N比例增加至T4处理水平时,番茄产量及N素利用率均有显著的下降。T3处理番茄产量相对于T4处理提高了21.2%、N素偏生产力高于T4处理47.09g·g~(-1),N素收获指数达到0.48g·g~(-1),同时高于其它处理,是该试验的最佳处理。  相似文献   

2.
以大白菜[Brassica pekinensis(Lour.)Olsson]中结球小的类型‘金娃娃’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的方法,研究了正常光(200μmol·m~(-2)·s~(~(-1)))和弱光(100μmol·m~(-2)·s~(-1))下营养液中不同铵硝配比(0︰100、10︰90、15︰85和25︰75;总N浓度为5 mmol·L~(-1))氮素对幼苗生长以及叶片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处理14 d后,正常光下,铵硝配比15︰85的处理植株长势最佳,较全硝态氮处理叶面积、株幅、鲜质量和干质量分别显著提高了33.8%、30.5%、77.9%和72.9%。弱光抑制了幼苗的生长,植株叶面积、株幅和干鲜质量均低于正常光下生长的植株。弱光下幼苗叶片丙二醛(MDA)、超氧阴离子、过氧化氢(H2O2)含量明显升高,植株遭受膜脂过氧化程度较高。铵硝配比10︰90处理较全硝态氮处理相比,植株叶面积、株幅、鲜质量和干质量分别显著提高了20.4%、14.9%、55.9%和36.5%,而且显著提高叶片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降低MDA和超氧阴离子含量,有效地抑制了膜脂过氧化。正常光条件下,铵硝配比为15︰85时植株长势最佳;弱光下,铵硝配比为10︰90时植株长势最佳,可降低膜脂过氧化物质含量、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进而提高幼苗耐弱光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叶菜类蔬菜基质栽培中N素的高效利用模式,以普通白菜为试材进行盆栽试验,以全量硝态氮供应(N素供应量17.33 mmol·L~(-1))为对照,设置25%、40%、60%3个增铵水平,观测普通白菜生长过程中根系的生长、活力以及N素代谢关键酶活性,测定其养分吸收、产量及品质。结果表明:增铵25%~40%能够提高普通白菜根系总长、根表面积和体积,促进根系发育,提高其对N、P素的吸收;相对全硝态氮素供应,增铵能够显著降低普通白菜硝酸盐含量,显著提高可溶性糖含量,但对单株质量无显著影响;增铵40%处理的氮肥偏生产力比增铵25%、60%处理分别提高了3.7%和3.8%,并显著提高了普通白菜地上部干物质量。综上,北方冬季设施栽培普通白菜,以硝态氮(17.33 mmol·L~(-1))为主配增施40%铵态氮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刺梨实生苗对硝态氮、铵态氮的吸收与利用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刺梨(Rosa roxburghii Tratt.)对NO_3~-、NH_4~+的吸收动力学特性及其利用差异,探究不同供氮浓度和不同温度条件下刺梨对NO_3~-和NH_4~+的吸收特性,为刺梨氮肥施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贵农5号’刺梨品种实生苗为材料,采用耗竭法和砂培试验的方法,测定了供给不同形态及配比的氮素后刺梨实生苗对NO_3~-和NH_4~+的吸收动力学参数及氮素的吸收量与利用效率,研究不同供氮浓度及温度变化和不同硝铵比氮素条件下刺梨实生苗对NO_3~-和NH_4~+的吸收与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刺梨根系对硝态氮、铵态氮及总氮的吸收规律均符合Michaelis-Menten酶动力学方程。在不同浓度的NO_3~-、NH_4~+条件下,刺梨根系对NO_3~-的最大吸收速率、亲和力及在根系中的流速始终高于NH_4~+。在硝态氮与铵态氮不同配比的供氮条件下,根系对NO_3~-、NH_4~+的最大吸收速率和NO_3~-、NH_4~+在根系中的流速都随着硝、铵比例的增加而增大,硝铵比为3∶1的供氮条件下,刺梨根系对总氮的吸收速率和总氮在根中的流速最大,最有利于刺梨对氮素的吸收,刺梨实生苗的生物量、总氮的吸收量和氮的利用效率最大。介质的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降低刺梨根系对NO_3~-和NH_4~+的吸收,显著降低NO_3~-、NH_4~+的最大吸收速率和NO_3~-、NH_4~+在根系中的流速;无论温度如何变化,刺梨根系对NO_3~-的最大吸收速率和NO_3~-在根系中的流速始终比NH_4~+高。在20~25℃有利于刺梨对NO_3~-和NH_4~+的吸收。【结论】刺梨具有偏好吸收硝态氮的特性,在单纯供给硝态氮或混合供给硝铵态氮硝铵比1∶1及以上的条件下,刺梨实生苗根系对NO_3~-的最大吸收速率、亲和力和NO_3~-在根系中的流速始终比NH_4~+高,刺梨偏好硝态氮的特性不会因介质中NO_3~-和NH_4~+的浓度及温度的变化而改变。介质温度20~25℃有利于刺梨对氮的吸收,供给硝铵比3∶1的氮肥最有利于刺梨实生苗的生长,生物量、氮素吸收量最大,氮素利用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5.
cAMP(环磷酸腺苷)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小分子高生物活性物质和第二次信使,已有研究表明,外源c AMP对草本植物的种子萌发和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但木本植物中外源c AMP的应用效果鲜有报道。以酸枣仁和当年生酸枣实生苗为试材,用不同浓度c AMP对酸枣仁进行浸种处理并对当年生酸枣实生苗进行根施、喷施c AMP处理,研究不同浓度外源c AMP对酸枣种子萌发和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25μmol/L c AMP浸种18 h,可极显著提高酸枣种子的萌发率(达90.69%);根施25μmol/L c AMP能够显著促进酸枣实生苗地上部生长;喷施50μmol/L c AMP对酸枣实生苗根系的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喷施50μmol/L c AMP可极显著提高当年生酸枣实生苗开花率;根施25、50μmol/L c AMP均可显著提高当年生酸枣实生苗的结果率。该研究可为c AMP在果树上生产的应用及揭示其调控木本植物生长发育的分子机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赤霉素(GA)对根区亚低温下黄瓜幼苗氮(N)吸收的影响机理,以营养液栽培的‘中农26’黄瓜为试材,研究了根施GA3对根区亚低温(16 ℃)胁迫下幼苗硝态氮(NO3--N)吸收速率、N代谢关键酶活性、NO3--N与总游离氨基酸含量、NO3--N转运蛋白(NRT)和N代谢酶的编码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根区亚低温条件下,与未施用GA3的对照相比,施用5 μmol · L-1 GA3使黄瓜幼苗根系的15NO3-吸收速率显著提高,CsNRT1基因的表达水平也主要呈逐步增加的趋势,同时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与相应的编码基因的表达水平也主要呈逐步增加的趋势,而NO3--N和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表明外源GA3通过促进N代谢,增加N需求的方式,提高了黄瓜在根区亚低温下的N吸收速率。  相似文献   

7.
罗万德 《现代园艺》2022,(19):15-17
为筛选出北衙地区常见树种最优的扦插基质,以金银花、玫瑰、栀子花、千层金、红叶石楠5种植物为对象,研究其扦插在4种不同基质中植株的生根量、根系长度和新梢长度及成活率。结果表明:不同扦插基质对成活率和成苗质量均有影响,其中以河沙︰珍珠岩︰普钙=2︰1︰0.2(质量)的配比基质为北衙此5个树种扦插繁育最佳选择基质。  相似文献   

8.
许申平  曾兰婷  叶庆生 《园艺学报》2015,42(8):1599-1605
研究了长期(240 d)增施CO2(800 ± 50)μmol ? mol-1和大气CO2浓度约400 μmol ? mol-1(对照)对蝴蝶兰‘内山姑娘’净CO2吸收速率、生长和开花的影响。结果表明:蝴蝶兰属CAM植物类型,叶片净CO2吸收速率在22:00左右达到最大值,可滴定酸的积累在6:00左右达到顶峰。增施CO2显著提高蝴蝶兰夜间的净CO2吸收速率,并达到对照的两倍,可滴定酸的积累比对照增加44%。蝴蝶兰生物量的积累在增施CO2条件下也显著增加,植株干样和鲜样质量分别增加31%和28%。此外,增施CO2使蝴蝶兰的花期提前了5.4 d,提高了蝴蝶兰的产量和花部品质,其中花朵数比对照增加了66%。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外源褪黑素(melatonin,MT)对重茬胁迫下平邑甜茶(Malus hupehensis Rehd.)矿质元素吸收利用和生长的调控效应。【方法】以平邑甜茶实生苗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根施200μmol·L-1褪黑素溶液对重茬胁迫下平邑甜茶幼苗根、茎和叶中10种矿质元素含量、吸收、转移积累及分配的影响。【结果】外源褪黑素提高了重茬胁迫下平邑甜茶植株各部分干生物量,改变了各部分元素的含量,并且显著提高了植株对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吸收,提升了各元素在根茎叶中分布的比例。Mantel检验结果表明,平邑甜茶植株中各矿质元素与各部分干质量均呈正相关。【结论】重茬胁迫下外源施用200μmol·L-1褪黑素不仅能调控矿质元素的吸收和积累,还能促进植株生长。  相似文献   

10.
以福建山樱花8年生实生苗的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取穗枝条部位和穗条搁置在空气中的时间对福建山樱花扦插育苗的影响。结果表明,取穗枝条部位和搁置时间对扦插苗生长影响显著,取枝条中部作插穗,成活率、地径和根系数均极显著高于顶部和基部,中部的苗高极显著高于基部,基部的地径显著大于顶部;搁置时间0min的成活率、不定根数、地径、苗高和根系数均最高,分别达83.44%、5.11、0.50em、41.17em和9.06;以2份素河沙+1份黄心土为基质的成活率极显著高于1份素河沙+1份黄心土,而后者的地径显著高于前者。  相似文献   

11.
不同施氮水平下秋马铃薯的生长以及StNR和StAT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新喜  冯艳青  雷艳  刘明月  熊兴耀 《园艺学报》2015,42(10):1974-1982
通过对不同氮素水平下秋马铃薯生长及叶片氮素转运与吸收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结果表明,块茎形成期和块茎膨大期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硝酸还原酶基因(StNR)和铵转运蛋白基因(StAT)的表达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StNR和StAT的表达量与施氮量、叶绿素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 < 0.01)。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马铃薯株高和茎粗呈上升趋势,但单株结薯数、单薯质量和产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块茎淀粉含量呈降低趋势;秋马铃薯的施氮水平在90 ~ 135 kg · hm-2为宜。土壤和块茎硝态氮含量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0 ~ 20 cm深土壤硝态氮含量在1.55 ~ 9.34 mg · kg-1;块茎硝态氮含量在20.58 ~ 49.81 mg · kg-1,各处理间差异极显著(P < 0.01)。研究结果可为大田马铃薯植株氮素营养分子诊断技术的建立及大田氮素运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在150 mmol ? L-1 NaCl胁迫下含铵态氮、硝态氮和硝酸铵(氮素浓度均为3 mmol ? L-1)的营养液培养的番茄幼苗生长、细胞超微结构、根系活力和光合作用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NaCl胁迫下,硝态氮处理叶片细胞出现伤害现象,而硝酸铵处理未见明显变化。铵态氮处理细胞超微结构明显发生破坏性变化,盐胁迫下,其伤害加剧。NaCl处理下,不同氮素形态处理下的植株生物量和根系活力均显著下降,其中硝酸铵处理的植株生物量和根系活力维持最高。NaCl胁迫下3种氮素形态处理的植株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均显著下降,其中硝酸铵处理的Pn和Tr要明显高于其他氮素处理。NaCl胁迫下,硝态氮处理和硝酸铵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WUE)和气孔限制值(Ls)均明显上升,而铵态氮处理显著降低。综上,盐胁迫下,硝酸铵处理下番茄幼苗可维持较好的细胞超微结构、根系活力和较高的光合作用,维持较高的生物量,从而维持较高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13.
不同形态氮素营养对大白菜芝麻状斑点病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高感“大白菜芝麻状斑点病”品系03B9大白菜为试材,调查不同形态氮素营养对其发病的影响;并选择高抗品系C24、P8-1和高感品系03B9、P8-2为试材,在总氮素浓度为25 mmol · L-1,NO3- -N︰NH4+ -N分别为3︰7、5︰5和7︰3的水培条件下,研究氮代谢和抗氧化系统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铵态氮促进芝麻状斑点病发生的作用高于硝态氮和酰胺态氮。随铵态氮比例的增大,感病品系03B9和P8-2较抗病品系病斑数显著增多,叶柄中PPO活性和铵态氮、MDA含量及电导率升高,NR活性和多酚含量降低;抗病品系C24和P8-1叶柄中GDH活性和多酚含量升高,PPO活性、MDA含量及电导率变化不明显。推测营养液中铵态氮的比例增加,影响感病品系氮素代谢中有关酶类的活性,使体内铵态氮过量积累,导致细胞膜系统受到伤害,使液泡内的酚类物质与细胞质中的多酚氧化酶接触,引起褐变,在叶柄表面表现出芝麻斑点症状。  相似文献   

14.
光质对番茄幼苗碳氮代谢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LED光源,研究了白光(对照)、红光、蓝光、紫光和红蓝(3︰1)组合光对番茄幼苗生长、碳氮代谢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白光相比,紫光明显抑制幼苗生长,红光抑制幼苗,尤其是其地下部的生长,红蓝组合光下幼苗干物质积累量及壮苗指数最高;在紫光下叶片净光合速率(Pn)、RuBP羧化酶活性、总糖和淀粉含量最低,红蓝组合光下最高;红光和紫光下转化酶的活性较高;红、蓝、紫、红蓝组合光均显著提高蔗糖合成酶(SS)活性,以红蓝组合光更明显,但红、蓝、紫光显著降低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红光显著降低了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蓝、紫、红蓝组合光则显著提高了GS、GOGAT活性以及叶片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总之,红蓝组合光有利于番茄幼苗生长,促进碳同化及总糖和淀粉积累,提高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含量。  相似文献   

15.
不同红蓝LED光照强度对叶用莴苣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叶用莴苣品种永荣为试验材料,探讨了光照强度为100 μmol?m-2?s-1(RB100)、200 μmol?m-2?s-1(RB200)和300 μmol?m-2?s-1(RB300)的红蓝LED光源对叶用莴苣生长与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其他处理相比,RB100处理叶用莴苣植株高度、叶面积、根长、比叶面积等形态指标及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增加|RB300处理叶用莴苣中VC含量最高,硝酸盐和叶绿素含量最低。结果表明:300 μmol?m-2?s-1光照强度有利于提高叶用莴苣的品质,而100 μmol?m-2?s-1光照强度有利于叶用莴苣的生长。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不同柑橘砧木的铜过量胁迫耐性差异,分析砧木铜过量胁迫的生理响应,试验选用4种常用的柑橘砧木枳、资阳香橙、红橘和沙田柚180 d实生苗为材料,用1.5(对照)、7.5、37.5、187.5和937.5 μmol • L-1的CuSO4溶液进行处理。结果显示,高浓度CuSO4处理导致叶绿素含量和光合能力下降,叶片细胞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值显著上升;SOD、POD酶活性上升;高浓度下,砧木对K、P、Ca、Mg、Fe、Mn和Zn营养元素的吸收和转运下降。高CuSO4处理导致砧木叶片黄化脱落,根系褐变短小,生长受阻,严重时死亡。不同砧木对CuSO4过量胁迫耐受性差异明显,枳最先出现新叶失绿、老叶落叶、生长量下降和光合等生理指标下降,随后依次为沙田柚、红橘和资阳香橙。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综合分析显示,资阳香橙对铜过量胁迫耐性最强,红橘其次,沙田柚再次,枳对铜过量胁迫最敏感。  相似文献   

17.
辣椒不同紫色程度叶片的光合特性及光响应模型拟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英林  欧立军  邹学校 《园艺学报》2018,45(6):1101-1108
以紫色叶片辣椒‘CS3’与绿色叶片辣椒‘LS1’杂交F_2代分离群体为试验材料,比较研究了从浓紫到纯绿(Z-1、Z-2、Z-3、Z-4、Z-5、Z-6、Z-7)7个不同紫色程度辣椒的光合特性,同时运用直角双曲线模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指数方程模型和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等4种模型进行光响应拟合,并通过比较拟合优度决定系数(R~2)、表观量子效率(α)、最大净光合速率(P_(n,max))、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及暗呼吸速率(R_d)等参数,分析了4个模型的差异。结果表明:(1)当光合有效辐射(PAR)达到1 200μmol·m~(-2)·s~(-1)以后,紫色程度较高的辣椒(Z-1、Z-2、Z-3、Z-4、Z-5)的净光合速率—光响应曲线(P_n–PAR)仍然保持着上升趋势,没有出现光饱和或光抑制现象,且气孔导度(G_s)和蒸腾速率(T_r)迅速增大,胞间CO_2浓度(C_i)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在PAR为2 000μmol·m~(-2)·s~(-1)时,Z-4的P_n最高,为(20.16±0.58)μmol·m~(-2)·s~(-1),Z-5的WUE(CO_2/H_2O)最高,为(2.02±0.01)μmol·μmol~(-1)。(2)4种模型均能较好地拟合不同紫色程度辣椒叶片P_n的光响应曲线,决定系数(R~2)在0.964~1.000之间。比较R~2得出,拟合效果优劣顺序为,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直角双曲线模型指数方程模型,仅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获得了Z-2、Z-4、Z-5、Z-6、Z-7辣椒的LSP。根据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Z-4的LSP最大,为(2 958.41±923.48)μmol·m~(-2)·s~(-1)。得出结论,(1)紫色辣椒弱光利用能力属于中上水平,对强光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不容易出现光饱和或光抑制现象,光合潜力较大,且暗呼吸消耗较小,有利于积累有机物,在选育耐强光的高产品种方面具有潜在的利用价值;(2)叶片紫色程度浅的辣椒有利于筛选节水型材料;(3)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的拟合结果与实测值更为接近,且能获得更多的光合参数信息,较适用于拟合紫色辣椒光响应曲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