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木香薷的开发利用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木香薷的形态特征、分布区域、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化学成分进行了论述,特别是对其开发利用价值、种子繁殖和扦插繁殖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究,为木香薷的开发与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保障. 相似文献
3.
以木香薷为试材,以自然风干常温保存6个月的木香薷茎、叶、花序为供体,4℃干藏2个月的木香薷种子为受体,采用3×5二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测定了种子生物活性(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成苗率),探索了木香薷的自化感效应。结果表明:除供体类型对成苗率有显著影响(P0.05)外,供体类型和水浸液浓度对受体的发芽势、发芽指数、发芽率、成苗率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供体自化感效应的强弱顺序是叶花序茎;叶的水浸液对其种子萌发起化感抑制作用,且随水浸液浓度升高抑制作用增强;茎和花序的水浸液对其种子萌发表现为"低促高抑"的浓度效应。不同供体处理对受体4项指标均起抑制作用,由强到弱的顺序是发芽势发芽指数成苗率发芽率。由于叶片淋溶是木香薷释放化感物质的主要途径之一,故栽培管理中应注意清除枯枝落叶,以减轻化感自毒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辽东楤木枝条为试材,利用冬季日光温室进行反季节栽培,分别设定4种长度(20、30、40、50 cm)和4种粗度(1.1、1.4、1.7、2.0 cm)的辽东楤木枝条处理,通过测定辽东楤木嫩芽的萌发率、相对生长速度、产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多糖含量、皂苷含量以及黄酮含量,研究了枝条不同长度、粗度处理对辽东楤木嫩芽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枝条质量极显著影响楤木嫩芽的产量和品质,随着枝条长度、粗度的增加,嫩芽的萌发率、单株嫩芽产量逐渐增加,嫩芽的相对生长速度随天数变化整体表现为慢-快-慢的趋势,符合"S"生长曲线规律,辽东楤木嫩芽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多糖含量,以及次生代谢产物皂苷和黄酮的含量也随着枝条长度和粗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其中枝条长度50 cm、粗度2.0 cm的枝条萌发率最高达到100%,其单株顶芽产量为23.40 g,单株嫩芽产量为113.50 g,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同时顶芽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多糖、皂苷和黄酮含量分别为1.8 mg·g~(-1)、5.95 mg·g~(-1)、6.76%、6.67%、9.60%,也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综上所述,辽东楤木反季节生产中选择长度50 cm、粗度2.0 cm的枝条为宜,并能获得较高的收益。 相似文献
5.
梨果肉褐变是影响其品质的重要问题,为深入探讨梨果肉褐变的生理机制,以易褐变品种‘宝珠’‘苹果梨’和不易褐变品种‘丰水’‘崇化大梨’为试验材料,测定其果实发育过程中褐变度、酚类物质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梨果肉褐变程度、酚类物质含量和部分酶活性均随着果实的生长发育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从幼果至果实成熟,熊果苷、绿原酸、表儿茶素是果实中主要的酚类物质,三者含量占总酚含量的90%以上,2个易褐变品种‘宝珠’‘苹果梨’果实中熊果苷、绿原酸含量高于2个不易褐变品种‘丰水’‘崇化大梨’。从果实褐变度与酚类物质含量的相关性分析看,在幼果期,单个的酚类物质对果实褐变影响不大,在果实生长后期与果实褐变相关性强的酚类物质主要有熊果苷、儿茶素、绿原酸和咖啡酸。在整个果实发育期,易褐变品种的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和总酚含量均高于不易褐变品种;幼果期易褐变品种果实PPO活性与不易褐变品种差异显著(P<0.05),成熟期差异不显著。4个品种果实中PPO、PAL活性与大多数酚类物质含量均显著相关,对不同发育阶段果实褐变的研究要综合考虑PPO活性与总酚的含量。 相似文献
6.
7.
以二年生盆栽银杏苗"家佛手"为试材,采用生物纳米硒叶面喷施处理银杏幼苗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生物纳米硒处理对银杏叶不同生长时期的生理指标和黄酮含量的影响,以期为银杏栽培、高效利用生物纳米硒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相比各月对照组,1.6 mmol·L^-1生物纳米硒处理组中银杏叶叶绿素、可溶性糖和总黄酮醇苷含量在7月和9月均有大幅提高,分别高出43.87%、59.92%、43.99%和13.86%、18.60%、35.04%,提升差异显著。纵观1.6 mmol·L^-1纳米硒处理组的总黄酮醇苷含量,与8月相比,6、7、9、10月的总黄酮醇苷分别高出6.78%、31.84%、36.70%、9.78%,7月和9月差异显著。综合考虑,喷施1.6 mmol·L^-1生物纳米硒肥,在7月和9月采叶,可获得高黄酮含量的银杏叶。 相似文献
8.
紫叶芥菜是富含花青素的一种新型保健蔬菜。本试验在建立紫叶-绿叶芥菜近等基因系的基础上,研究紫叶芥菜花青素的微观分布、花青素含量以及花青素对芥菜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紫叶芥菜花青素分布于叶片上下表皮,其含量显著高于绿叶芥菜,但叶绿素含量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在相同光照辐射强度或相同CO2浓度条件下,紫叶单株的净光合速率明显低于绿叶单株,光补偿点、光饱和点、最大羧化速率极显著低于绿叶单株,电子传递速率、最大光合速率显著低于绿叶单株;紫叶芥菜花青素含量与其光合作用参数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性,随着花青素含量的增加其光合作用效率降低。 相似文献
9.
在对不同产地的野生中华卷柏总黄酮含量及其器官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野生中华卷柏总黄酮的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中华卷柏总黄酮含量的器官分布差异显著,总黄酮的含量在叶片中最高,茎次之,根最低;不同地区的中华卷柏总黄酮含量差异也较大,河南郭亮村中华卷柏的根、茎和叶片中总黄酮含量最低,分别为0.769、1.260和1.621mg/g,河北小五台山中华卷柏的根、茎和叶片中总黄酮含量最高,分别是郭亮村的1.66倍、1.30倍和1.58倍;从聚类分析的结果看,中华卷柏全株总黄酮的含量受纬度影响较大,纬度降低,总黄酮含量也降低;同时还确定了中华卷柏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为60%乙醇60℃超声提取40 min。 相似文献
10.
11.
为研究包装和温度对桔红心大白菜销售过程品质的影响,本文以天正桔红62号大白菜为试验材料,采用4℃加PE收缩膜包装、4℃不加PE收缩膜包装、20℃加PE收缩膜包装和20℃不加PE收缩膜包装四种方式进行销售试验的比较,定期测定不同处理方式下的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VC含量、还原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进行感官评价,分析处理方式对桔红心大白菜主要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4℃+PE收缩膜包装最佳,其感官评价最高,失重率和营养成分损失最少,适合于销售时间较长的情况,销售时间在3d以内可选择20℃温度加PE收缩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13.
镁胁迫对‘春见’橘橙生长和矿质元素分布及叶片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砂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镁[0、2.4、12、24(对照)和240 mg · L-1]对香橙砧‘春见’橘橙幼苗的生理胁迫反应。结果表明:(1)镁缺乏和镁过量胁迫均显著降低了株高、根长、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及各部位干样质量,但显著提高了相对电导率与MDA含量,且均以无镁处理的对应值变幅最大,无镁处理还显著降低了SOD与CAT活性。(2)植株各器官镁含量随镁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同一处理下叶片镁含量相对高于其他部位,上部叶镁含量高于下部叶(镁过量处理除外);镁胁迫处理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各部位的锌含量,尤以2.4 mg · L-1 Mg 2+处理明显;除无镁处理外,各处理(含对照)的下部叶钙、硼含量均大于上部叶,镁过量处理显著降低了上部叶和下部叶的钙和硼含量。(3)叶肉细胞超微结构变化显著,镁缺乏处理导致叶绿体内类囊体片层模糊,片层数明显减少,线粒体膜模糊且出现异常的黑色颗粒;镁过量处理导致叶绿体内片层消失,淀粉粒和质体小球异常增多增大,线粒体膜模糊。 相似文献
14.
为揭示番茄叶片中miRNA对非生物胁迫的响应机制,以番茄ABA缺失突变体sit和野生型番茄RR为试验材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qRT-PCR)技术检测叶片中6个miRNA(miR160、miR162、miR166、miR1919、miR397和miR6026)及其预测的靶基因在夜间低温和喷施外源ABA逆境胁迫下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在15 ℃夜温(对照)下,sit的ABA含量是60 ng · g-1,RR是120 ng · g-1,sit叶片的保卫细胞和气孔的开度都明显大于野生型RR,ABA缺失突变体sit中miRNA的表达量与野生型RR相比都显著下调,其靶基因除miR1919外,表达量都上调;夜间低温(6 ℃)处理12 h后,所有miRNA在sit中比RR中的表达量都显著增加;喷施80 mg · L-1的ABA后,sit中miR162、miR166、miR1919及miR397比0 mg · L-1 ABA处理的表达量显著上调。推测miR160、miR162和miR6026通过依赖ABA信号途径参与夜间低温胁迫。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