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河南农业科学》编辑部:我是一名农村青年,爱看一些农业科学技术书籍,特别是《河南农业科学》。我是贵刊的老读者了,每当收到贵刊,我都看她一遍又一遍,有时连饭都忘记吃了。因为她知识面广,信息量大而灵通,真是我们农民的良师益友,发家致富的朋友。手中有一份《河南农业科学》,农民学科学、用科学就不发愁了。  相似文献   

2.
我是《河南农业》杂志的忠实读者,《河南农业》杂志的内容丰富多彩,每个栏目都很适合农民的口味,真可谓“百宝箱”。《河南农业》杂志走进农村、贴近农民、为农业结构调整献计献策,是引导农民发家致富的良师益友。《河南农业》已经度过13个春秋,13年来,她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创造了辉煌的今天。她以开拓求实的精神,融政策性、指导性、科学性、实用性、知识性、文化性、法律性、趣味性于一体,及时宣传党的农村政策,交流工作经验,传播农业科学技术,提供致富市场信息,较好地发挥了媒体与桥梁作用,是一本深受广大读者厚爱的好杂志。每当我想起…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名文学爱好者,发表作品甚微,自从去年结识了《河南农业》杂志,其丰富的栏目,图文并茂的内容,使我喜爱,直喟叹相见恨晚。 《河南农业》里面涉及三农的科普知识、种养信息帮助我科学种田、积累经验,获取种养丰收脱贫致富。也许是爱好所致,对该刊设置的“乡村文艺”  相似文献   

4.
《河南农业科学》2008,(1):71-71
《河南农业科学》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科技期刊,主要报道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土壤肥料、植物保护、果树蔬菜、畜牧兽医、特种种植及养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先进技术。多年来,深受省内外农业科技人员,农业院校师生,基层干部和农民的喜爱,曾多次得到有关部门的奖励,连续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1998,(9)
我是《新农村》的忠实读者,又是她的热心作者,更是她的积极发行者和组织农民学刊用刊的有心人。我已和她相依相伴度过了15个春秋。15年来,《新农村》在桐庐这块沃土上播下了科技的种子,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我们县科协的任务是宣传普及科技知识,因此,我和《新农村》一见钟情。她为我县科协普及科技知识,提供了针对性、适用性强的农业科技资料、致富信息和经验。县科协坚持15年做好《新农村》的发行和组织学刊用刊工作。我县科协办的《桐庐科技报》先后从《新农村》“致富门路”、“种植技术”、“科学养殖”、“国外农业”等  相似文献   

6.
大家欢聚一堂,庆祝《农业知识》创刊50周年《山东农业》创刊10周年,借此机会,我代表省政府表示热烈祝贺,并对多年来为“两刊”编辑出版发行工作付出辛勤劳动的同志们表示诚挚的慰问! 《农业知识》是新中国诞生后我国第一本农业科普期刊;《山东农业》则是适应农村改革发展而创办的一本全省综合指导性农业经济期刊。多年来,“两刊”始终坚持“服务农业、服务农村、服务农民”的办刊方针,以传播科学技术、指导农村经济、满足读者需要为己任,为我省乃至全国科教兴农、发展农村经济做出了积极贡献,在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和  相似文献   

7.
<正> 《河南农业科学》编辑部:我是《河南农业科学》杂志的忠实读者,近几年来,我连续订阅贵刊,按照贵刊介绍的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向村民们宣传、推广,启发他们走科技致富的道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村民们称我是科学种田的带头人,遇到问题纷纷向我请教。1990年我采用贵刊介绍的《太康县棉花早熟、高产、优质生产技术意见》和《河南省棉花害虫抗药性现状  相似文献   

8.
我是一个农民,也是《河南农业科学》杂志的热心读者。为找致富门路,我订了《河南农业科学》杂志,从中尝到了不少甜头。1988年我在《河南农业科学》第三期上,看到《西瓜新品种丰收2号及其栽培要点》一文后,就照本宣科地种了一亩西瓜试验田。  相似文献   

9.
我是个刚刚踏入社会的农村青年,当我初读《农村百事通》时,便对她产生了好感。以后每期每篇文章我都认真细读。《农村百事通》内容丰富、知识面广、文字通俗易懂,便于掌握运用,她给了我知识和力量,指导我摆脱贫困,走向富裕之路,她是广大农民朋友的致富“通”!  相似文献   

10.
<正> 《河南农业科学》原名《河南农林科技》。由于她具有通俗易懂、紧密联系农业生产实践等特点,深受基层农业科技人员的欢迎。我站从1976年开始订阅这份杂志,二十多年来从中得到不少收获。主要表现以下三个方面:一、提高了病虫测报工作水平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方法测报农作物病虫是一项较先进的技术。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以前对此项技术十分生疏。为了提高我县的测报工作水平,我们攻读了生物数学,尤其注重学习《河南农业科学》刊登的有关资料。先学习了沈彩云《判别分析法在病虫预测上的应用》(河南农林科技,1982.10期),薜俊杰《二代棉铃虫预报  相似文献   

11.
在“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中,《河南农业》编辑部全体采编人员,结合学习任长霞同志的英雄事迹和敬业奉献精神,认真对照出版行业界内及个人实际,进行了“开展三学教”、“提高我素质”的专题讨论和座谈会。通过热烈讨论、座谈,大家一致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办好《河南农业》这一科技期刊,就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彻底改变旧观念,澄清模糊认识,进一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素质出版队伍”而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2.
《农家致富》的前身是《科学种田》,我与她的相识在1971年。那年我17岁.《科学种田》发到各个生产队,队长是我的远方叔叔,又是隔壁邻居,于是我看到了她。初次相识,我便喜欢上了她。她从此与我相伴,一读就是10几年。1984年,《科学种田》更名为《当代农业》,我开始自费订阅,一订又是10几年。1998年.《农家致富》创刊,两本杂志比翼齐飞,各有千秋.我同时订阅,从中学到了不少知识和技术。2002年,两本杂志合刊,沿用《当代农业》的名称,2004年,正式更名为《农家致富》,成为如今我们看到的刊物。她内容丰富,融政策性、理论性、知识性于一体,富有可读性、实用性和趣味性.很适合农民朋友口味。经历了30多年的风风雨雨,《农家致富》一直陪伴着我,给我和我周围的人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在“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中,《河南农业》编辑部全体采编人员,结合学习任长霞同志的英雄事迹和敬业奉献精神,认真对照出版行业界内及个人实际,进行了“开展三学教”、“提高我素质”的专题讨论和座谈会。通过热烈讨论、座谈,大家一致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办好《河南农业》这一科技期刊,就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彻底改变旧观念,澄清模糊认识,进一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素质出版队伍”而不懈努力。现在时代已经进入经济、文化与社会飞速发展的时期,社会观念、价值、行为模式正…  相似文献   

14.
<正> 《河南农业科学》编辑部: 我是个农村业余通讯员,又是《河南农业科学》的热心读者和订户。我订阅贵刊已达五年,从中学到了不少致富技术。这几年,我根据《河南农业科学》的文章,先后试验推广了玉米覆膜栽培技术、高产优质棉开发、西瓜新品种种植、夏播绿豆高产技术,  相似文献   

15.
《新疆农业科学》2007,44(4):428-428
《河南农业科学》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科技期刊,主要报道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土壤肥料、植物保护、果树蔬菜、畜牧兽医、特种种植及养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先进技术。多年来,深受省内外农业科技人员、农业院校师生、基层干部和农民的喜爱,曾多次得到有关部门的奖励,  相似文献   

16.
我是《村委主任》的一名热心读者,基层干部。一次我进城探亲,路过报刊亭,顺便看一看书报,无意中发现了《村委主任》。我当时觉得有点好奇,于是买了一本。《村委主任》绝对适合我们农村。我购回后仔仔细细地看了又看,被它丰富的内容深深吸引,从此结下了不解缘。我特别喜欢“政策快报”、“新农村建设”、“主任风采”、“经验交流”、“农村新事”、“各地传真”、“致富视野”、“工作研究”、“乡村论坛”、“咨询服务”、“招商引资”、“项目推介”……栏目。  相似文献   

17.
我认识《农村新技术》已7年有余,她有我急需的种养知识、加工技术、致富点子,还有政策法规、医疗保健等,她就像一部“百科全书”,是我们农民致富的好帮手,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几  相似文献   

18.
从《科学种田》到《农家致富》,我一直是老订户、老渎者。尤其是《农家致富》,她不但介绍了科学种田的各种知识.更有当代农业方面前沿科技信息。她通俗易懂,实用性强.是我们农民朋友致富奔小康的好帮手。  相似文献   

19.
我是河南西华县的农村青年,1999年回乡务农时就与《农村新技术》相识并成为她的热心读者。6年来,《农村新技术》鼓励我在致富路上一步步向前走,使我在当地小有名气。我们村人多地少,单一种植粮食作物很难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的,我和家人认为,必须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我分析了当地瓜菜市场的行情后,决定大力发展瓜果蔬菜生产。我根据《农村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2001,(12)
我是长期在山区乡镇工作的基层干部,也是《新农村》的老读者。在当前农村和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尤其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我深感自己知识缺乏,信息不灵,不能指导帮助农民科技致富。因此,每月收到《新农村》,我都认真阅读,把《新农村》上刊登的有关信息、适用本地的实用新技术及致富经验介绍给农民朋友。我做的这些工作,深受广大农民朋友的欢迎,大家感到《新农村》确实是农民学政策、学科技和致富的好帮手。在2002年《新农村》征订工作中,我与镇农科站联系,一起做征订工作,增加了《新农村》在宁溪镇的发行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