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消落带适生植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消落带是指河流、湖泊、水库周边等因周期性水位涨落而被淹没和出露成陆的区域。消落带植被具有防止水土流失, 绿化、美化河岸景观, 减少水体污染等多种功能。消落带生境条件恶劣, 适生植物较少, 通过对消落带植物的调查和研究, 筛选适生消落带植物, 可以丰富消落带植被重建与恢复的植物材料。文中综述了国内外消落带适生植物的研究现状, 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随着人为控制因素的影响越来越显著,水位周期性变化而产生的消落带逐渐被人们所重视。由于特有的周期性干湿交替,使得消落带的环境条件因素变化十分复杂。就消落带中氮的循环为例,分别将消落带中变化的物理、化学、生态、人为因素对氮循环带来的影响进行了总结,并对消落带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消落带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结合国内外消落带研究成果,分别对消落带概念、分类、功能进行描述,以及对消落带动态研究进行综述,包括人为活动干扰下所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消落带土地开发利用模式和保护措施、植被恢复与重建等方面,指出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此基础上对消落带治理的研究前景进行展望,指出消落带研究应注意的方法和重点,对进一步研究水陆交错区域生态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重庆主城两江消落带现状,根据实地调查及相关研究结果,针对不同生境类型,提出相应的生态绿化治理措施,为重庆主城区两江消落带生态绿化建设以及三峡库区沿江城镇的消落带绿化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水库消落带是维持水生态健康的重要屏障,由于其生态过渡带的特性,普遍存在水土流失与地质灾害、土壤与水体交叉污染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环境问题,因此消落带的植被生态重建显得极为重要;目前研究主要集中于消落带的植物适生性、植被生态重建及其效益等方面,今后应加强消落带植物配置模式、生态重建机理和管理方式等研究。  相似文献   

6.
三峡库区典型消落带土壤化学性质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化学性质,为深入揭示消落带水土环境变化及为植被恢复与物种筛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三峡库区典型消落带设置固定监测样地,通过2008年(未水淹)和2012年(经历4次水位涨落)的监测,研究库区典型消落带土壤化学元素的变化特征。【结果】相比2008年,2012年消落带各土层pH均显著增加(P0.05),pH趋于中性;与2008年未水淹相比,2012年消落带不同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降低36.9%~53.3%,12.0%~23.5%,42.0%~52.3%,39.7%~43.8%,12.3%~17.5%,78.5%~91.4%和41.1%~57.9%,其中氮素下降幅度相对较小,而磷素下降幅度最大;经过4次水位涨落后,消落带土壤养分处于十分贫瘠的状态,以钾元素最为明显;土壤金属元素在受水位涨落后均增加,2012年消落带全镁和全钠含量上升幅度最大,与2008年消落带全镁和全钠含量相比差异显著(P0.05);2012年消落带全钙含量虽有上升,但与2008年相比差异不显著。【结论】随着库区长期的水位涨落,消落带土壤养分匮乏和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将突显,对于消落带土壤化学性质变化仍需长期监测。  相似文献   

7.
长江三峡水库消落带桑树耐水淹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三峡水库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峡谷型水利工程,根据"蓄清排浊"的运行方案,水库的水位在145~175m之间变化,在库区内形成了落差达30m、面积达350km2的消落带。三峡库区消落带面积大、水淹时间长(部分消落带水淹时间长达6个月),具有"冬水夏陆"的特点(王海锋等,2008)。消落带是库区泥  相似文献   

8.
重庆汉丰湖消落带周期性淹没与出露形成水生和陆生干湿交替的过渡区域,对生态涵养、水库水质、人文活动、城市融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汉丰湖消落带植物景观设计是汉丰湖恢复重建方案设计的重中之重。以开县汉丰湖内湖消落带植物景观设计为例,分析汉丰湖消落带现有生态与人文景观特征,探讨汉丰湖消落带湿地植物景观设计原则和目标,探寻在生态景观环境、活动性景观、城市与生态共融景观营造等方面植物景观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9.
通过文献调查消落带生态环境现状及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分析了生态补偿的必要性。总结了前人在流域、湿地等生态补偿标准所做的研究以及生态补偿标准的主要计量方法,提出了对消落带的生态补偿标准研究适用的计量方法,并对未来消落带生态补偿标准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三峡水库消落带治理的思考——以重庆市开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三峡水库的建成,对水库消落带的治理研究显得非常滞后。在研究重庆开县消落区治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治理对策建议:开展全面系统的消落带资源调查,建立资源数据库;编制、调整消落带治理规划;建立消落带资源环境监测体系;积极稳妥地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大投入力度,尽快启动示范项目;加快建设良好的法治环境,完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1.
荒漠化区能源基地水土保持林体系构建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介绍了万家寨水利枢纽区水土保持林建设所取得的成绩。同时对在半干旱荒漠草地大型项目区水土保持体系的建设技术做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沙质海岸防护林体系土壤营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沙质海岸防护林体系前沿的草带、灌木带、基干林带、经济林种植带、农田林网、梯田地埂水土保持林和山地丘陵水源涵养林等7部分的土样养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区域立地土壤及层次肥力存在显著差异,全氮在整个海防林体系中含量很低;速效氮在草带灌木带和基干林带含量较低,而在其他带含量则较高;速效磷在基干林带、经济林种植带和农田林网土壤中含量较高;速效钾含量除草带外总体变化不大;有机质含量普遍较低。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广州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力推进碧道高质量规划建设。水生态设施是落实碧道建设“5+1”任务的重要载体,当前,广州碧道建设缺乏完整、规范的水生态设施标识系统,在实地调研碧道标识系统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环境心理学和人体工程学,凝练地域特色等元素符号,对标识系统的结构组成、外观形式、符号元素和界面信息进行优化设计,形成具有系统性、体验性和文化性的水生态设施标识系统,对现有碧道标识系统进行完善,助力广州碧道建设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近几十年来,稳定同位素技术在流域生态水文研究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文中重点综述了氢氧稳定同位素技术在大气降水水汽来源、径流分割、流域产流方式划分、非饱和带土壤水分运移、植物水分利用、不同水体相互转化及同位素水文模型等方面研究应用的最新进展,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展望该技术在流域生态系统水文过程研究中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森林植被变化的水文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90,自引:3,他引:90  
从森林植被变化对水量、径流泥沙和水质的影响等方面介绍了国内外森林植被变化水文生态效应研究进展。从世界各国的研究来看,普遍的研究结论认为森林减少可以增加流域年产水量;森林植被可以较大幅度地减少径流泥沙含量;森林植被参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可以有效地改善溪流水质状况。由于影响森林水文生态效益的环境异质性的普遍存在,森林植被变化水文生态效应影响程度在不同水文生态区差别很大,因此,要想将一个地区森林植被水文生态效应研究结果可靠地外推到其他地区其他流域,必须重视森林水文生态过程动力学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西北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历史原因及现状分析,得出该区域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包括森林和草原生态破坏、水资源和水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等方面。同时,依据该区域生态环境脆弱特性及植被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恢复机理,提出较为具体的植被恢复措施,试图为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恢复重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模拟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水分变化特征,作者设置了常规生长水分条件(CK)、轻度干旱水分胁迫(T1)、土壤水饱和(T2)以及水淹(T3)4个不同处理组,研究池杉当年实生幼苗在三峡库区消落带水位变化条件下的光合生理生态响应机理和适应对策.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分处理均显著影响池杉幼苗光合色素、叶片气体交换以及表观资源利用效率.池杉幼苗不仅具有耐水湿的特点,还具有一定程度的耐旱性.在消落带防护林体系建设中,池杉适宜栽植于土壤饱和水或渍水的环境中;在干旱环境条件下应注意浇水抗旱,使池杉保持正常的净光合速率.  相似文献   

18.
怀集县木荷防火林带的防护效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怀苎县营建的木荷生物防火林带,经测试具有很好的抗火性、耐火性、难燃性等特点,可阻隔地表火和林冠火的蔓延,起到防火的作用,并可改善林地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其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盖显著。文章还介绍了木荷防火林带的营建技术。  相似文献   

19.
对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西江水源涵养型生态景观林带营建技术进行综合分析,分别阐述了河滩沿岸和丘陵山地生态景观林带造林技术,为水源涵养树种的选择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