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浅析我国森林资源清查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是通过定期、准确查清各省的森林资源数量、质量及其消长动态,从而掌握森林生态系统的现状和变化趋势,对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由于清查覆盖面积大、跨度时间长,清查结果不能有效及时利用。本文浅析了我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在应用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期为完善我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我国森林资源的概况及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制度,对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做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优化森林资源清查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4.
论述了甘肃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的建立及逐步完善的过程,分析了每次复查的技术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江西省1996 年省级连清体系复查与 C P R91/151 项目江西省试点是同步进行的,通过对老体系和试点建立新体系采用的有关技术进行分析对比,提出了有益的探讨意见。 相似文献
6.
试论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的建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简要回顾了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的发展里程 ,客观总结和分析了连清体系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就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森林资源清查是林草生态综合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论述了国内外森林资源清查体系的发展概况,对山东省森林资源清查体系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山东省森林资源查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的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旨在探索适合山东省省情的森林资源清查体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讨论海南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的改进,设想把天然热带林和人工林分开作为两个副总体,分别确定不同的清查目标和清查项目(内容),提高系统效率,真正发挥“连清”体系对森林资源的现状和动态变化的监测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及森林资源状况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司 《绿色中国(A版)》2005,(2):10-12
在系统分析第六次(1999年~2003年)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总体情况的基础上,总结了此次清查的五个特点;从森林资源结构、资源数量、区域分布、资源发展变化等方面揭示了此次资源清查的最新成果;剖析了森林资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措施。清查结果显示:全国林业用地面积2.85亿hm2,森林面积1.75亿hm2,森林覆盖率18.21%,森林蓄积量124.56亿m3;人工林面积0.53亿hm2,蓄积15.05亿m3。 相似文献
11.
12.
关于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中林地确认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智华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3,36(4):40-41
文章根据多年参与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方面的实践经验,对有关林地确认的问题做了一些思考,并给出了相应的一些建议和对策,可以部分解决林业部门内部一类与二类调查成果互相矛盾的问题,也可以有效解决林地统计口径与其他部门不一致的状况。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山西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建设现状,分析了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15.
16.
改进云南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建林 《云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1998,23(3):32-35
始建于1978年的云南省森林资源连清体系至1998年已完成了3次复查,但现行连清体系存在如下问题:①固定样地的长期使用有可能使系统产生偏估;②野外工作量大,手段落后;③不可及样地难以真实反映现状;④复查遗留问题难以纠正;⑤监测内容单一,信息少且利用不充分;⑥进界木蓄积量作为进界生长量导致偏估。今后改进意见:①引进“3S”技术;②优化调查方法,减少外业工作量;③编绘全省森林分布图;④其他改进技术如何 相似文献
17.
18.
始建于1978年的云南省森林资源连清体系至1998年已完成了3次复查,但现行连清体系存在如下问题:①固定样地的长期使用有可能使系统产生偏估;②野外工作量大,手段落后;③不可及样地难以真实反映现状;④复查遗留问题难以纠正;⑤监测内容单一,信息少且利用不充分;⑥进界木蓄积量作为进界生长量导致偏估。今后改进意见:①引进“3S“技术;②优化调查方法,减少外业工作量;③编绘全省森林分布图;④其他改进技术如划分副总体,样地四角定位等。 相似文献
19.
对“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和“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技术规定”中名称相同,而内容不同的“有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划分,优势树种,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森林类别、林种,起源,坡度”和名称不同而内容相同的“自然保护区林、自然保护林,未成林造林地、未成林地,辅助生产林地、林业辅助生产用地”限定词含义等标准中的差异和矛盾等进行了论述和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