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小麦白粉病菌对三唑酮抗药性的监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小麦白粉病是世界性病害,因缺少抗性品种,长期以来依赖于药剂防治。三唑类药剂是防治白粉病的高效药剂,由于长期、大量、单一的应用,致使病菌抗药性发生。我国胶东沿海是小麦白粉病的多发地区,使用三唑酮防治该病近10年,病菌抗药性的研究与探明对农业生产具有指导意义。应用小株法和叶段法进行小麦白粉菌对三唑酮抗药性监测,3年共监测单孢堆菌系333个。结果较基线MIC高3~7倍者占86%,表明已进入抗药性发展初期。由于近年春旱抑制发病而抗药性发展很慢,一旦白粉病有中度以上流行条件,大面积连续用药即会发生抗药性,使防治失效,威胁生产,建议尽早治理。  相似文献   

2.
在系统分析历史资料、深入研究稻飞虱和纹枯病发生为害规律基础上,组建病虫测报模型,探讨控害丰产配套栽培技术及提高化防水平,定性定量地建立以准确的测报为前提,合理施肥、密植技术为主的生态控制为基础,按复合防治指标进行化学防治,系统控制稻飞虱、纹枯病,经近几年来的应用,收到显著的经济、生态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小白菜花叶病时间序列分析预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
小麦籽粒黑点病及其病原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相似文献   

5.
应用酶联法检测稻条纹叶枯病的介体昆虫带毒率。以小麦田的一代、单季晚稻秧田的一代和二代介体昆虫灰飞虱的带毒虫量为主要指标,建立叫归预测式,结合当年早春的气候情况和水稻品种的感受性,进行经验分析,作出中长期发病程度的预报,经常熟、昆山、吴县、武进、济宁、无锡等市县病虫测报站的反复验证,理论值与实测值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6.
利用判别分析方法预测小麦条锈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四川马尔康、甘肃天水两地1988-2000年小麦条锈病发生情况和期间的气象资料数据为基础,利用判别分析方法对小麦条锈病的发生程度进行预测,建立了判别函数,四川马尔康、甘肃天水数据资料回代检验错分率分别为0、0.153 8,交叉验证错分率分别为0.230 8、0.307 7。四川马尔康回代准确率为100%,交叉验证准确率81.82%;甘肃天水回代准确率为87.88%,交叉验证准确率为78.79%。可利用该方法作为小麦条锈病预测预报的参考,以指导小麦生产。  相似文献   

7.
大豆花叶病流行因素和发生预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4—1989年于济南研究诸因素对病害流行的作用。研究表明,大豆品种抗性和初始毒源数量为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大豆幼苗期最感病,开花期为发病高峰。在春大豆苗期温度偏高雨量偏少及夏大豆苗期温度偏低雨量偏多的情况下,有利花叶病发生。对13种蚜虫进行饲毒接毒试验,证明桃蚜(Myzus persicae)、豆蚜(Aphis craccivora)和大豆蚜(Aphisglycines)可传毒,对病害田间流行有重要影响。对5年的16组数据应用IBM微机进行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组建发生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8.
甘藍蚜、桃蚜和棉蚜的有翅型与无翅型,均能传播大白菜病毒病,其中以甘藍蚜为最主要的传毒介体。一头带毒蚜可使80%的健苗发病;一头无毒蚜經吸毒一分钟的传病率为35%;健苗經一头有毒蚜传毒一分钟,就有10%发病。病毒系非持久性的,蚜虫一次吸毒后的传毒期限为25分钟左右。在烏魯木齐地区,有翅甘藍蚜全年中的迁飞高峯期,都是在7月下旬。証实了这时期与大白菜病毒病的流行,有极密切的关系。当年春、夏季播种的甘蓝和苤藍,尤其是晚甘蓝和晚苤蓝,是大白菜(包括冬蘿卜)苗期的初次毒源和蚜源。初步認为,能感染病毒的几种十字花科及藜科杂草,不是本病病毒和甘藍蚜的重要越夏寄主。  相似文献   

9.
稻瘟病预测——周期分析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江西省婺源县稻瘟病(Pyricularia oryzae Cav.)的历年发生程度资料,运用方差分析方法寻找其显著周期,并提取其周期数组,重复这一过程,直至没有显著周期时为止,共提取出4个显著周期的周期数组。将这些周期数组外延和叠加后,进行拟合检验,结果表明,周期分析方法适用于拟合并预测婺源县稻瘟病流行的年变化情况。于是对该县的稻瘟病发生程度进行了多年预测,其中最初两年的预测结果已得到证实,表明用周期分析方法进行预测是可行的。最后讨论了在稻瘟病流行的年度变化过程中造成其多重周期性的可能原因,及用周期分析方法进行稻瘟病预测的条件和特点。  相似文献   

10.
作者采用室内外结合的方法,根据台湾稻螟幼虫、蛹、卵的形态特征,制定了台湾稻螟分龄分级标准,并按所测定的相应虫态历期,采用分龄分级法进行了3年的发生期预测验证,平均准确率达96.7%,用于指导大田防治1.93万hm~2,平均防治效果达85.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