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郭世豪  吕霞敏  黄建颖 《核农学报》2021,35(6):1347-1355
为研究热烫、冻融、超声3种预处理方式对西兰花茎叶汁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本试验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质谱联用仪对不同预处理加工后的西兰花茎叶制成的西兰花茎叶汁中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结果 表明,西兰花茎叶汁的主要异味成分为己醛、庚醛、壬醛、(E)-2-己烯醛、(E,E)-2,4-庚二烯醛、1-戊醇、1-辛醇、1-己醇、(E...  相似文献   

2.
一种简单有效的提取马铃薯块茎总RNA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块根、块茎和果实等富含淀粉、多糖的特殊材料,应用常规方法提取RNA,存在产量低、淀粉和多糖污染严重等问题(Logemann et al.,1987).本研究采用马铃薯块茎为材料,通过改进变性液和抑制多酚氧化等环节,建立了一个改良的RNA抽提方法,有效的解决了在马铃薯块茎总RNA抽提过程中多糖污染和酚氧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茎叶生长对气象因子的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宁薯4号和陇薯3号为测试品种,于2008年4月13日和20日分两个播期进行田间试验,在全生育期每10d观测马铃薯茎叶干重数据,以同期的积温、累计降水量和累计日照时数为关键气象因子,对不同播期、不同栽培方式、不同品种马铃薯的单株茎叶干重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4月13日播种的未覆膜宁薯4号的茎叶单株干重与积温、累计降水量、累计日照时数的相关性显著高于陇薯3号(P〈0.01),说明其对这些气象因子的敏感性较高;4月20日播种的未覆膜宁薯4号对积温的敏感性比陇薯3号高;覆膜的宁薯4号4,月13日播种的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显著高于4月20日播种的(P〈0.01),说明4月13日播种对气象因子敏感性更强;4月20日播种的覆膜宁薯4号和未覆膜的均对积温最敏感,每增加100℃.d的积温,覆膜比未覆膜的单株茎叶干重增加0.6g,且覆膜栽培下的单株茎叶干重总体上高于未覆膜栽培的,说明覆膜对气象因子的敏感性更强。综上所述,在西吉县选择4月13日播种宁薯4号覆膜生产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不同品种鲜食糯玉米清汁与籽粒中挥发性成分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品种鲜食糯玉米香气成分之间的差异,本研究对6个品种糯玉米进行了清汁制作和煮制两种熟化生香处理,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清汁中检出的挥发性成分数量和总量均高于籽粒:清汁中检出38种挥发性成分,熟粒中检出24种,其中仅在清汁中...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酶解法、淡碱水解法、溶剂法、超声辅助溶剂法及蒸煮法这5种提取方法对甲鱼油品质的作用效果,以甲鱼脂肪为原料,采用气相色谱仪(GC)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仪(HS-SPME-GC-MS)对甲鱼油中脂肪酸组成及挥发性成分变化进行测定分析,并结合感官评价及理化指标分析。结果表明,5种提取方法对甲鱼油的感官与理化特性、脂肪酸组成及挥发性成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超声辅助溶剂法的甲鱼油提取率最高,达78.51%,该方法提取的甲鱼油酸价(0.97 mg KOH·g-1)、过氧化值(2.16 m Eq·kg-1)均优于其他方法,并含有丰富的油酸、EPA和DHA。此外,超声辅助溶剂法的甲鱼油壬醛、己醛、2-壬酮、2-十一酮及1-戊烯-3-醇主体特征风味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均较低,鱼腥味较淡,色泽透亮。综上表明,超声辅助溶剂法提取的甲鱼油品质优于其他提取方法。本研究可为今后优化甲鱼油提取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蛋白质与挥发性风味成分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食品体系除具备营养、乳化稳定等功能特性外,风味特性也是其重要特性之一,受蛋白质的影响很大。蛋白质降解能促进风味形成,而最主要的是通过与挥发性风味成分作用影响食品风味释放与感知,这种现象已经为人们熟知,然而其作用机制等相关研究尚存在很大不足。本文综合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对蛋白质与挥发性风味成分的作用机制、影响因素及目前常用的研究手段进行综述,并系统介绍和总结了蛋白质种类、构象及浓度,风味成分的理化性质及分子特性,介质条件(盐分、pH、温度)三大因素对蛋白质与风味作用的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热处理对玉米汁加工过程中风味变化的影响,本文选用乳熟期的甜玉米及糯玉米进行制汁,对生鲜玉米汁以及烫漂、常压沸水、高压蒸汽热处理后的样品采用SPME-GC-MS,进行挥发性成分测定。结果表明:两种生鲜玉米汁的挥发性成分均以直链醛醇类物质为主,经烫漂处理后制汁,醛醇类物质分别由14种和15种减少为5种和0种,峰面积减少为生鲜玉米汁的48.7%与0.0%。对烫漂后加工得到的玉米汁样品再进行常压沸水处理和高压蒸汽处理。常压沸水处理的样品中挥发性成分的数量及含量较未加热的样品增加不明显。高压蒸汽热处理的两种样品中检测到的成分数量分别增加为加热前的2.6和2.8倍,总峰面积则分别增加为3.4与12.7倍。另外,虽然常压沸水处理的两个玉米汁中均检测到了玉米的特征香气成分二甲基硫醚,但高压蒸汽热处理的样品含量为前者的30倍与300倍。热处理引起的两种玉米汁挥发性成分的变化体现了二者对热处理的敏感程度不同,实际加工中应针对不同原料选择适宜的加热方法。本研究为玉米汁生产工艺的优化、风味品质的提高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香榧假种皮提取物的成分,为香榧假种皮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方法。本研究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有机溶剂提取法、超临界CO2萃取法等3种方法对香榧假种皮中的物质进行了提取,并采用GC-MS对提取物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超临界CO2萃取得到的香榧假种皮提取物得率最高(22.12±0.09%),有机溶剂提取法次之(18.28±0.14%),水蒸气蒸馏法最低(2.17±0.02%)。(2)分别鉴定了超临界CO2萃取法、有机溶剂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法得到的香榧假种皮提取物中51、70、86种成分。超临界CO2萃取法和有机溶剂提取法得到的提取物主要成分均为沸点较高的二萜类物质;水蒸气蒸馏法得到的提取物主要成分是低沸点的倍半萜类和单萜类物质,是植物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因此可根据需求采用不同方法对香榧假种皮进行加工利用。  相似文献   

9.
58个不同品种甘薯茎叶营养与功能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不同品种甘薯茎叶的营养与功能成分组成,本试验系统比较了 58个不同品种甘薯茎叶中的粗蛋白、粗脂肪、膳食纤维、维生素、多酚类物质、黄酮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甘薯茎叶富含粗蛋白(9.35~38.45 g·100 g-1 DW)、粗脂肪(1.36~12.30 g·100 g-1 DW)、总膳食纤维(35....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外源一氧化氮对温室牡丹花瓣挥发性成分的影响,在花苞期用0.2 mmol·L-1的外源一氧化氮(NO)供体硝普钠(SNP)喷施整株叶片,根据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了牡丹花瓣的挥发性成分。在温室牡丹和SNP处理后的不同花期共检测到62种挥发性成分,分属烷烃类、萜烯类、芳香烃类、醇类、酯类、酮类和杂环类物质,以烷烃类和萜烯类种类多、含量高,不同花期以盛花期种类最多。外源NO减少了牡丹各花期花瓣的烷烃类、醇类和前期的芳香烃类物质,对萜烯类和酮类的影响不大,未检测到酯类;盛花期烷烃类含量增加、萜烯类含量有所降低,醇类和初花期的芳香烃类含量明显降低。因此,外源NO影响了温室牡丹不同花期花瓣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及含量,对盛花期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初花期,对末花期影响最小。本研究为牡丹鲜花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芝麻叶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该文测定了芝麻叶中总黄酮的含量,并对芝麻叶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重点探讨了采用乙醇提取法和微波处理与乙醇提取相结合的方法提取芝麻叶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芝麻叶中总黄酮的含量为0.98%;乙醇提取法的最适工艺参数是浸提剂乙醇浓度为80%、浸提温度为80℃、料液比为1∶25、浸提时间为2.5 h,如此条件可使黄酮提取率达95.6%;微波处理与乙醇提取相结合的方法的最适工艺参数是微波功率200 W、微波处理时间70s,乙醇浓度为80%、浸提温度为80℃、料液比为1∶25、浸提时间为30 min,这种工艺可使黄酮提取率达95.8%。  相似文献   

12.
射频辅助提取香菇柄多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探讨射频技术在香菇柄多糖提取中的应用,优化了射频辅助提取香菇柄多糖的工艺,并与传统水提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和微波辅助提取法进行了比较。采用Draper-Lin中心组合设计和全因素中心组合设计对影响射频提取的处理时间、料液比、作用温度、预浸泡时间进行了筛选和优化。优化结果为:射频处理5.2min,作用温度(82.6±3)℃,料液比1:40(5g:200mL),预浸泡时间20min。在此条件下,香菇柄多糖提取率达到43.1mg/g。与传统水提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和微波辅助提取法相比,得率分别提高了94.1%,40.8%和5.38%;与传统水提法相比,多糖纯度有所提高(42.8%→46.7%),提取时间也大大缩短(6h→5.2min)。  相似文献   

13.
微波辅助萃取-大孔树脂分离纯化芳樟叶黄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综合利用芳樟叶精油提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残渣,该文利用微波辅助萃取和大孔树脂选择性吸附来分离纯化芳樟叶黄酮。采用L9(34)正交试验,考察了萃取剂、微波辐射功率、辐射时间及料液比对黄酮得率的影响,确定了微波辅助萃取的优化工艺条件:以60%乙醇做萃取剂,微波功率320W,间歇辐射2次,每次1min,料液质量体积比1:12,在此条件下,芳樟叶黄酮的提取得率为2.97%,与乙醇热回流提取方法相比,得率提高了6.83%,时间缩短了98.89%;为进一步纯化萃取所得的黄酮提取物,选择6种大孔吸附树脂,测定芳樟叶黄酮在树脂上的吸附量和解吸率,筛选出了吸附剂HPD-450,其对芳樟叶黄酮有较好的静态吸附和解吸效果。经装填有大孔树脂HPD-450的固定床纯化后黄酮纯度由22.49%提高到51.28%,纯化倍数2.3倍。  相似文献   

14.
Fungistasis is a widespread phenomenon that can be mediated by soil microorganisms and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il microorganisms and VOCs is still unclear, however, and many fungistatic compounds remain to be identified. We assessed the effects of soils (soil direct fungistasis) and VOCs produced by natural soils (soil volatile fungistasis) on the spore germination of several fungi. Both strong soil direct fungistasis and soil volatile fungistasis were observed in a wide range of soils. Soil fungistasis and VOC fungistasis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P<0.001). The volatile fungistatic activity of soils stopped after autoclaving. Some VOCs were identified by using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um. VOC composition and in vitro antagonism of relatively pure commercial compounds also were measured. Some VOCs, trimethylamine, 3-methyl-2-pentanone, dimethyl disulfide, methyl pyrazine, 2,5-dimethyl-pyrazine, benzaldehyde, N,N-dimethyloctylamine and nonadecane, were produced by various fungistatic soils. Moreover, antifungal activity test of above VOCs showed that trimethylamine, benzaldehyde, and N,N-dimethyloctylamine have strong antifungal activity even at low levels (4-12 mg l−1).  相似文献   

15.
该研究比较了传统工艺(CSE)与微波辅助工艺(MAE)所提取苹果果胶的品质差异,微波工艺[pH=1.0,提取时间20.8 min,功率499 W,料液比=1︰14.5(m/V)]提取的苹果果胶其得率、纯度和总离子含量均显著高于传统工艺[pH=2.0,提取时间1.5 h,温度85℃,料液比=1︰13],动态模式下对果胶溶液凝胶性能分析发现,传统工艺提取的苹果果胶凝胶温度为94℃,微波工艺提取的温度为82℃,但其酯化度和黏均分子质量显著小于传统工艺;传统工艺提取的苹果果胶溶液褐变指数、屈服应力、表观黏度、活化能显著高于微波工艺,总酚含量显著低于微波工艺;传统工艺提取苹果果胶溶液的亮度值和色调角均高于微波工艺,彩度值低于微波工艺提取的苹果果胶;频率扫描发现,传统工艺提取的果胶溶液具有更加稳定的三维结构,分子间相互结合得更加紧密,具有更好的凝胶特性。  相似文献   

16.
枇杷叶黄酮类化合物的水浸提工艺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以提高水提液中黄酮类化合物浓度为目的,通过4组单因素试验和均匀试验研究了枇杷叶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水提工艺。结果表明:在原料细度1.2 mm×1.3 mm,料液比34 g/250 mL条件下,枇杷叶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优水提工艺条件为水的pH值8.0,水提温度100℃,水提时间105 min。按优化工艺条件水提的产品黄酮类化合物浓度0.979 mg/mL。  相似文献   

17.
真空冷冻干燥对柠檬挥发性风味化合物保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为探索真空冷冻干燥方法对柠檬中挥发性风味化合物保留特性的影响,该研究采用一体化冻干、传统冷冻干燥2种不同工艺方法进行对比干燥试验。结果表明,柠檬一体化冻干法在真空冻结阶段预先脱除了近1/3的初始水分,在预冻和升华干燥环节分别与比传统冻干法节省2.5、2h,冻干后形成相对致密的多孔网络结构,细胞壁孔室较为完整。新鲜柠檬原料挥发性风味化合物中单萜烯类化合物占绝对主导地位,主要为D-柠檬烯、萜品烯、左旋-β-蒎烯、β-蒎烯,主要倍半萜烯风味化合物为1-石竹烯、巴伦西亚橘烯、β-防风根烯,主要醛类化合物为柠檬醛、二甲基-辛二烯醛、壬醛、癸醛、己醛,主要醇类化合物为α-松油醇、橙花醇、4-萜烯醇、芳樟醇、香叶醇,主要酯类化合物为橙花乙酸酯、5-甲基-2-4-己烯-1-醇乙酸酯;各类主要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在2种方法冻干柠檬中保留率均较低,绝大部分迁移出被冷阱凝霜捕集或真空泵抽排机外损失;一体化冻干柠檬中各类风味化合物含量显著高于传统冻干柠檬(P0.05),对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保留具有显著优势;主要单萜烯类风味化合物在传统冻干冷阱凝霜中含量显著高于一体化冻干冷阱凝霜(P0.05),而主要倍半萜烯化合物、醛类化合物、醇类化合物、脂类化合物在一体化冷阱凝霜中含量均显著高于传统冻干冷阱凝霜(P0.05)。2种冻干柠檬挥发性风味化合物保留特性的差异可能与冻干工艺时间、微观组织形态有关。该研究结果为柠檬等果蔬冷冻干燥加工制品的保香提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木薯嫩茎叶黄酮资源利用水平,以木薯品种SC09与SC205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干燥温度(40~120℃)对黄酮提取率及干燥后其贮存稳定性的影响,探讨木薯嫩茎叶采后干燥收贮方法。结果表明,随干燥温度增大,总黄酮提取率先升后降再升,黄酮成分芦丁、穗花杉双黄酮或儿茶素、山奈酚、二氢黄酮甙、槲皮素提取程度依次减小。120℃与110℃分别干燥的SC09、SC205嫩茎叶,总黄酮达提取峰值,并120 d贮存期内稳定性最好。干燥嫩茎叶贮存后,二氢黄酮甙提取程度增大,其他5种成分随品种、温度增减不一;山奈酚提取率变异系数(CV)最小,其值为1.03%~6.86%,稳定性最好;110℃干燥后SC205中芦丁和山奈酚的提取程度增加最大,增加率分别为44.89%和7.27%,变异程度小(CV为6.94%、4.59%),提取率稳定性好;儿茶素、穗花杉双黄酮、槲皮素、二氢黄酮甙提取率的最大提升率分别为211.60%、17.60%、186.39%、538.08%,但贮存期内变异程度大(CV=18.47%~50.03%),不稳定。本研究还进一步提出了基于黄酮利用的木薯茎叶干燥贮存预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超声、酶解-超声以及发酵-超声3种不同提取方式对萱草花中酚类物质的含量、组成形态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以明黄、桔黄、桔红、朱红、大红5种颜色的萱草花为原料,检测不同萱草花中总黄酮和总多酚含量以及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BTS)自由基清除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对游离态、共轭态和结合态3种形态酚类化合物进行测定,并研究其与抗氧化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颜色的萱草花中总黄酮和总多酚含量各不相同,其含量从高到低排列为:\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乌拉草纤维的热解性能及其在热解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物释放情况,基于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及同步热分析质谱联用系统对乌拉草纤维及汉麻纤维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探究其热分解过程,采用Coats-Redfern法进行热动力学计算,并对其热分解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物释放进行检测。研究结果发现,乌拉草纤维与汉麻纤维主要成分相似,以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为主。其热分解过程可依次分为水分挥发失重、半纤维素热解、纤维素及木质素热解3个主要阶段,并可用半纤维素热解、纤维素热解、木质素热解3个独立的一级反应描述,纤维素与木质素热解阶段反应活化能较高,热解过程与汉麻纤维热分解过程相似。在乌拉草纤维热解过程中,除H2O、CO2气体释放以外,同时释放少量甲醛等挥发性有机物。研究结果为乌拉草纤维实际应用中阻燃及环保问题的考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