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青稞(Hordeum vulgare Linn.var.nudum Hook.f.)春性新品种藏青2000、藏青85、喜拉22为材料,藏青320作为对照,采用尿素、微生物肥料和空白(对照)3个肥料处理,研究青稞各品种在不同施肥处理条件下的叶龄、叶龄余数、叶龄指数与穗分化的关系。结果表明,4个品种不同肥料处理间,各穗分化时期叶龄数差异较小;各品种穗分化前期(伸长期至内外颖分化期)的叶龄余数高于穗分化后期(雌雄蕊分化期至毛状期),随着穗分化的进展各不同肥料处理间叶龄余数逐渐减少,且整个穗分化过程中不同品种叶龄余数间无明显差异;穗分化前期各不同肥料处理品种间的叶龄指数差异较小,但随着穗分化的进展,穗分化后期各肥料处理下不同品种间的叶龄指数差异越来越明显,且随着穗分化的进展其叶龄指数也逐渐增大。表明叶龄、叶龄余数和叶龄指数是从不同角度反映青稞幼穗分化进程的形态数量指标,在品种类型和生态条件基本明确的基础上,用叶龄指标衡量穗发育进程较为直观实用;当生态条件适宜而品种类型不同时,采用叶龄余数指标较为可靠;而在基因型确定、生态条件不同的情况下,采用叶龄指数指标为宜。为青稞新品种栽培调控和生长模拟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鲜食玉米“津鲜1号”在3个播期下的生育进程及穗分化观测研究,结果表明:津鲜1号玉米生育进程因播期不同而异,播期越早,雄稳分化时间以及从出苗到乳熟末期(采收期)所经历的时间越长,而雌穗分化持续时间稳定;3个播期叶龄指数与稳分化时期对应关系稳定,且均符合一元二次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3.
播期对夏谷幼穗分化及叶龄指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不同播期条件下,夏谷品种幼穗分化进程及各分化阶段与叶龄指数之间的关联,为谷子生产调控和生长模拟提供依据。【方法】在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济南试验基地,以抗拿捕净除草剂夏谷品种济谷16和糯性新品种济谷18为材料,于2015年4月29日至7月8日设置8个播期处理,处理间隔为10 d。60万株/hm2大田生产条件下按播期顺序种植试验小区。在5叶期,每个小区内标记生长均匀一致的谷子植株120株,之后到抽穗每隔1—2 d选取有代表性的植株3—5株,在OLYMPUS SZX16数显体视显微镜下剥去样品苞叶至露出完整幼穗,进行系统观察与拍照,并详细记载不同播期条件下2个品种在各幼穗分化阶段的叶龄以及成熟期植株的总叶片数。【结果】播期和品种对夏谷幼穗分化的方式及形态特征没有影响,依据营养生长期、生长锥伸长期、枝梗分化期、小穗刚毛分化期和雌雄蕊分化期等5个幼穗分化阶段的特点,以济谷16的系列穗发育图片为例,清晰完整的描述了夏谷幼穗发育过程。播期对谷子生育期的影响主要是由于幼穗分化时期的起始时间和持续天数的变化引起。随着播期的推迟,幼穗分化时期的起始时间提前,由出苗后32 d变为22 d左右;幼穗分化过程的持续时间缩短,由28 d变为19 d左右;谷子生育期缩短,由109 d变为83 d左右。在不同的幼穗分化时期,叶龄和叶龄指数随播期的推迟变化趋势不同,而叶龄指数与幼穗分化时期在不同播期间保持着更为稳定的对应关系。2个品种在不同播期条件下,幼穗分化阶段与叶龄指数均符合直线回归关系,R2值在0.977—0.997,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幼穗分化期Y依叶龄指数X的直线回归方程通式为:Y=b X+a,且不同品种在不同播期条件下对应的直线回归方程之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济谷16、济谷18在不同播期条件下幼穗分化时期与叶龄指数的直线回归关系不可以用共用的直线回归方程来表示。【结论】2个夏谷品种幼穗分化发育形态基本一致,但播期对2品种幼穗分化的影响有所不同。播期造成的幼穗分化时间的差异是影响谷子生育期的主要原因。根据植株外部叶龄状态判断谷子幼穗分化时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大麦幼穗分化进程与植株外部形态关系密切,1997年对5个大麦品种(品系)、不同播期的幼穗分化与叶龄、叶龄余数和叶枕距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同一品种不同播期幼穗分化各阶段的叶龄基本一致,不同品种同一播期幼穗分化各阶段的叶龄有明显差异,弱春性品种主茎总叶数较多,幼穗分化起步迟,进程慢,春性品种主茎叶数较少,幼穗分化起步早,进程快。应用叶龄、叶龄余数和叶枕距等指标来判断幼穗分化各阶段,对于采取相应的栽培技术措施、促进小穗分化和小花发育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不同生态型小麦在春季分期播种条件下的幼穗分化进程与叶片出生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叶龄与幼穗分化时期的对应关系因生态型而异,冬性品种幼穗分化各时期对应的叶龄均高于春性品种,不同生态型小麦幼穗分化同一时期内经历的叶片数目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不同生态型小麦在春季分期播种条件下的幼穗分化进程与叶片出生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叶龄与幼穗分化时期的对应关系因生态型而异,冬性品种幼穗分化各时期对应的叶龄均高于春性品种,不同生态型小麦幼穗分化同一时期内经历的叶片数目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7.
晚播麦采取地膜覆盖栽培,穗分化从小花分化到四分体形成的主要时期以及从雌雄蕊分化到开花期所经历的天数均多于适期播种的。因此,地膜覆盖晚播麦比适时播种的更有利于形成较多的穗粒数。小麦主茎叶龄和穗分化进程,因栽培条件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但当穗分化进入小花分化期时,穗分化进程与主茎叶龄余数有密切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8.
16个玉米新品种叶龄指数与穗分化关系的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6个玉米新品种为材料,连续2a进行春夏播玉米的叶龄指数与穗分化回归关系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各品种的叶龄指数与雄穗分化期之间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回归方程的方差分析均达极显著水准。依据叶龄指数的观测值来预测雄穗分化期,可为玉米指标化高产栽培管理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根据。  相似文献   

9.
大麦幼穗分化进程与植侏外部开矿关系密切,1997年对5个大麦品种(品系)、不同播期的幼穗分化与叶龄、叶龄余数和叶枕距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同一品种不同播期幼穗分化各阶段的叶龄基本一致,不同品种同一播期幼穗分化各阶段的叶龄有明显差异,弱春性品种主茎总叶数较多,幼穗分化起步迟,进程慢,春性品种主茎叶数较少,幼穗分化起步早,进程快。应用叶龄、叶龄余数和叶 距等指标来判断幼穗分化各阶段,对于采取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淮北麦区不同穗型小麦品种不同播期条件下适宜的播种量,以多穗型品种徐麦40和大穗型品种徐麦41为材料,设置适期播种(10月10日)和晚播(10月25日)2个播期,每个播期下设常规播量(D1,适期播种为120 kg/hm2,晚播为180 kg/hm2)、1.25倍常规播量(D2)和1.5倍常规播量(D3)3个播量,研究播期和播量对不同穗型小麦品种群体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期播种有利于提高单株茎蘖数、单株穗数、成穗率、穗粒数、千粒质量、粒质量叶比和收获指数;晚播条件下增加播量对小麦干物质积累量、冬前茎蘖数、最大茎蘖数、穗数、叶面积指数和总结实粒数有补偿作用,但单株茎蘖数、单株穗数、成穗率、粒质量叶比、穗粒数、千粒质量和收获指数降低。与徐麦41相比,多穗型品种徐麦40具有较强的茎蘖成穗能力,较高的成穗率和总结实粒数,但穗粒数、千粒质量、收获指数较低。与适期播种相比,晚播条件下增加播量,多穗型品种徐麦40产量仍可维持在适期播种水平,而大穗型品种徐麦41则减产较多。适期播种条件下,多穗型品种徐麦40和大穗型品种徐麦41适宜播量分别为120 ...  相似文献   

11.
严定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158-15161
[目的]比较不同栽培方式下水稻(Oryza sativa L.)形态特性,研究不同水稻品种间器官生长和发育特征动态。[方法]通过连续性观察和破坏性取样,获得叶片长度、节间数、株高、分蘖数、叶片角度、叶面积和比叶重等数据,从而比较白稻(籼稻)、金南凤(粳稻)、9325(粳稻)和9915(粳稻)4个水稻品种在江苏南京卫岗大田、卫岗盆栽和江浦大田3种栽培方式下器官形态差异。[结果]每个节位的最大叶长在生长早期逐步上升,后期逐渐下降,可以用方程y=axb和y=ax+b来描述最大叶长和节位的关系;卫岗盆栽水稻的节间数、生长期、叶长和株高比其他2种大田种植的数值小;可以用方程y=ax+b来描述株高与日照时数和有效积温的关系,增加1 cm株高需要19.23℃.d≥10°C积温、8.12 h日照时数;籼稻的株高、分蘖数和叶面积比其他3个粳稻品种多,但比叶重和叶角比其他3个粳稻品种小。[结论]比较水稻品种间形态特征差异,是选择节水耐旱品种的一个重要方面。该研究结果若被整合进一个水稻功能结构模型,即可通过模拟三维空间内水稻器官生长动态为节水耐旱品种选育提供株型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不同海拔短穗兔耳草生长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果洛州大武乡3 700~4 200 m的海拔梯度,分别在海拔3 700、3 800、3 900、4 000、4 100 m对短穗兔耳草生长特征进行定株观测,研究结果显示:短穗兔耳草的叶片数与高度变化一致,即在7月份达到最大值,而且随着海拔高度的逐渐增加而减少;短穗兔耳草的匍匐茎数量和单位长度干重变化基本一致,即在海拔为3 900 m处达到最大值,低于或超过此海拔时趋于减少;短穗兔耳草的基株干重和匍匐茎长度变化基本一致,即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短穗兔耳草的匍匐茎长度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3.
棉花叶枝结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结果表明 ,对于种植密度为 375 0 0株 /h 左右的棉花群体 :(a)保留植株下部的叶枝 ,具有增加单株现蕾数量的作用 ,单株保留叶枝数与单株现蕾总数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r =0 970 6 ) ;(b)单株留叶枝数与单株蕾铃脱落之间也呈正相关关系 (r=0 96 0 4)。可见 ,保留棉花叶枝带来促进现蕾数量增加的作用能被脱落率的增加抵消。不同留叶枝数的研究结果证明 ,棉花单株留叶枝数在 1~ 2条时 ,适当控制水肥措施 ,有利于抓住叶枝上的早期花蕾 ,促进单株现蕾数增加 ,也可避免过多叶枝引起的蕾铃脱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夏播玉米叶片数、积温及其对生育期的影响。[方法]研究丹玉6号晚熟玉米,不同播种方法、不同播期的叶片总数、叶片伸展期所需天数积温、生育期和适宜追肥期。[结果]麦套玉米,栽培因素使玉米达不到应有的叶片总数,说明环境条件不利于玉米生长发育,影响其产量。[结论]改革现有的播种方法,改麦田套种玉米为麦收后直播。  相似文献   

15.
春播玉米品种熟期类型划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连续4 a的春玉米生育期调查数据和气象资料为基础资料,对表达玉米熟期类型的指标及其关系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活动积温、生育天数和叶片数三者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活动积温和生育期天数能较准确地表达玉米熟期类型,叶片数只可作为辅助指标。通过聚类分析,将73个玉米品种分为10类熟期类型;并以此为基础科学推断划分春玉米熟期类型为12类,明确了各熟期类型的活动积温及生育天数指标。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VS.Net2005为开发平台,在Windows XP SP3运行环境下,运用单位面积标定物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实现了植物叶片病斑数量和面积的自动化测量。首先利用高分辨率数码相机对含病斑的活体待测叶片和单位面积标定物进行拍照,根据预先设定获取标定物位置,并统计其像素点数量,然后利用HSV颜色分量过滤及中值滤波除噪获得叶片病斑区域块,统计病斑数量和总像素数量,通过叶病斑区域总像素数量和标定物面积换算,最终自动计算出叶片病斑总面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明烤烟鲜叶的形状因素与其水分之间的关系规律。[方法]以云烟99为试验材料,选取其处于旺长期的鲜叶60片,采用传统方法测定叶片的形状因素参数及水分参数并进行分析。[结果]覆膜及未覆膜的烤烟鲜叶叶片重量和叶片含水量均随叶片长度、叶片宽度的增加呈近似直线的增加,且叶片宽度对其影响比叶片长度对其影响显著,因此可以选择叶片宽度作为诊断叶片重量和含水量大小的主要因素;鲜烟叶含水率与叶片宽度、叶片伸缩率和叶片面积这些形状因素相关性很小,线性相关系数几乎为0;未覆膜的叶片含水率稍大于覆膜的叶片含水率,所以在旺长期雨量充足的情况下,覆膜对保水作用不大。[结论]可选择叶片宽度作为诊断叶片重量和含水量大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夏直播早熟玉米的积温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鲁原单4号早熟玉米夏播的叶片数、积温、生育期和适宜追肥期。结果表明,叶片总数是相对稳定的,一般为17~18片,叶片伸展期平均所需天数8 d,积温220℃左右,全生育期83~85 d,需积温2100℃以上。最佳追肥期为叶指35.3,适宜追肥期为叶指17.6~52.9,土壤肥力高或施用基肥的取适宜范围的上限,土壤肥力低或长势弱的取其下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测定高产直立型川麦冬植株叶片数量、块根产量及块根多糖含量,探讨性状-产量-品质的相关性及其变化规律。[方法]在川麦冬主产区应用原位动态法采集供试品,测定块根产量,硫酸-苯酚比色法测定麦冬块根多糖含量,采用t检验和相关回归法,分析麦冬植株叶片数、块根重量及多糖含量之间的规律。[结果]川麦冬植株平均叶片数69.70±15.3片、块根生物学产量(29.59±11.24)g、麦冬多糖含量(42.72±4.42)%.其回归方程为:z=-1789.06—112.53x+166.19y-3.610x^2-6.05y-^2+9.11xy-0.19xy^2+0.16x^2y-0.04x^3+0.08y^3,表明它们之间呈极显著相关性(P〈0.001^+++)。[结论]川麦冬为优质高产的麦冬资源类型,植株叶片对麦冬光合产物积累和次生代谢产物的形成具有显著的影响,培育植株良好的叶片光合生态构型是麦冬优质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以甜椒品种"精选茄门"为材料,用数码相机拍照获取叶片图像,通过AutoCAD软件获取叶片的实际面积,以叶长、叶宽为测定指标,分别建立叶长、叶宽、叶长+叶宽、叶长×叶宽等相关指标与叶面积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回归方程与指标均达到显著指数相关,其中(叶长×叶宽)与叶面积的回归方程y=0.674 1x0.995 9,相关指数(R2)均达到0.992 2,为甜椒品种"精选茄门"苗期叶片叶面积测定提供了简单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