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今天,大学生道德权利研究是十分必要的.通过论证大学生享有道德行为的选择权、公正评价权,道德主体的被尊重权、请求权和道德评价原则——公正;阐明大学生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的辩证关系及在不同社会形态的变现,彰显大学生道德权利在促进社会公正均衡发展及德育教育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魏彦芳 《甘肃农业》2005,(10):120-121
行政许可的设立和运作关系着人们的权益和自由,新近颁布的《行政许可法》意义深远,本文仅从法理学的角度,对其存在的价值作一些肤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论守法道德     
守法是法治社会的基础。守法是一种法定的义务和道德要求。表现为遵守法律的行为,而从内在的角度看,守法更重要的表现为一种守法的精神。在现代法治社会,守法道德既 表现为对法定义务的恪守,又同时是对自己合法权利的积极主张。  相似文献   

4.
市场经济的运行有了不同于以往计划经济的规律性,集体主义道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情况,应该体现时代特征。具体来说一要抵制个人本位思想对道德的影响,二要及时推动集体本位观的发展。个人本位的基础是私有制经济,它与个人主义道德有内在联系,与市场经济无必然关系。搞市场经济虽然要求调整所有制关系,且经济行为趋向个性化,但仍以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要求为前提,道德上要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是经济利益个人化。集体本位的基础是公有制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应集中体现个人意志中最本质的内容,使新的道德规范成为人们最高的价值追求,为个人的自由发展和个性普遍化提供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5.
认为生理和心理需求决定人的利益。在现实中,人们因物质的失衡性而具有占据或攫取财富的动机,社会秩序是人类和平稳定地生活的保障,社会秩序所界定的人与物之间的利益关系就是权利。权力系统界定、维持及改变社会秩序,权力系统运行效果直接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效率。权力与权力之间、权利与权力之间及权利与权利之间存在交易  相似文献   

6.
利益是道德建设的基础,脱离利益来讨论道德和道德建设是抽象的和不符合实际的。道德建设应重视利益在其中的作用,建立赏善罚恶的利益引导机制,进行以人的利益为轴心的道德教育,让人体悟到德行既是善的、美好的,同时也是符合自身利益的。  相似文献   

7.
人与动物有着相似的神经机制,不论是从常识轶闻,还是从进化论的角度而言,许多动物都具有感知这个世界的能力。许多动物具有知觉,意味着它拥有幸福的能力,可以体验好的或坏的生活,拥有道德意义上的重要利益,应当被纳入道德关怀的范围内对其进行考量。基于约瑟夫·拉兹当一个个体的利益足以使另一个个体承担责任时,它便拥有权利的界定,在考虑如何对待知觉动物时,应当充分考虑它们的权利。  相似文献   

8.
论森林资源法上的权利与权利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并日益受到重视。基于森林资源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法律的核心是权利,森林法律规范设置了一组权利,形成森林资源法上的权利群,是森林资源法律制度的重心。如何妥善配置这组权利,适当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协调好权利之间的冲突,既是森林资源法内部和谐性的需要,也是森林资源法保障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和利用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9.
根据现行法律法规论述高校毕业生求职和就业两个方面的权益及其保护,并指出高校毕业生在求职和就业中常见的侵权行为及其救济。  相似文献   

10.
道德的多元化是西方伦理文化的重要特征,而道德的泛化则是我国儒家道德一元化的表现,中西伦理文化这一两极对立的特征分别有着不同的表现,二者各自由地理环境、经济因素、外部文化环境这些两相悬殊的不同条件而造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程中,必须拒斥道德的泛化而采取道德的多元化立场。  相似文献   

11.
情感缺失是制约我国高校德育实效性的最大障碍。儒家的德育理论在师一弟子关系以及德育目的、内容、方法、手段和途径上都有明显的重“情”特征,是典型的情感德育论。当代高校德育有必要借鉴儒家的情感德育理论,从改善师生关系,改革德育观念、方法入手,将情感教育纳入德育课程。将德育贯穿于各科教学活动之中并致力于创造适合德育的校园环境和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2.
论图书馆读者权益及其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图书馆读者权益的概念,指出图书馆读者权益应包含文献阅读权、平等对待权、阅读自主权、信息知情权、人格尊严权、批评监督权等内容,揭示了图书馆读者权益的法律属性,提出了加强图书馆法制建设,提高图书馆员的法律意识和增强图书馆读者民主意识等读者权益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3.
高校图书馆作为文化场所承担着重要的教育职能。当前,这些教育职能主要是通过提供文献资料和传播文化知识等显性课程来实施的,实际上,高校图书馆隐性课程的实施对教育职能的发挥也有着深远的意义。为此论述了高校图书馆应在物质形态、制度形态、精神形态和行为形态4个方面进行隐性课程的开发.并在此基础上着重论述了高校图书馆隐性课程所具有的德育价值。  相似文献   

14.
网络文化作为人类社会实践及实践成果的一部分,必定与另一种人类社会实践——道德教育有着一定的价值或效用关系.网络文化对道德教育的目的性价值其合理性主要体现为网络文化对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这一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有着积极的影响.网络文化还以其广袤性为道德教育提供了传播途径,以其虚拟的特征为道德教育提供了实验场域.同时,网络文化中的感性文化特性、小众文化特性和庞杂的思潮抵消着道德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孔子是一位伟大的德育家,他的德育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中,研阅《论语》,我们不难发现,孔子构建了一个既完备而又成型的德育内容体系,运用了一系列尊重主体、合乎规律而又行之有效的德育方法,提出了一整套科学合理的道德修养方法,这些德育资源是当前高校做好德育工作的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16.
在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国文化中,有“比德”之传统,即将价值理念、人格理想等赋予具体的事物。松柏不畏严寒,品性贞刚,天然具备能暗示、象征主体品格内涵的特征,因此成为中国文学中常见的“比德”之象。松柏比德在长期的发展演进中,比德内涵日渐丰富,人格象征逐步完善。在人们的心目中,松柏代表着高洁的人格和坚贞的操守,成为民族理想人格的符号。  相似文献   

17.
在西方意识形态及多元价值观的冲击下,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在西柏坡时期形成的西柏坡精神在当前高校德育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德育价值。基于此,本文将对西柏坡精神的主要内容,即两个务必、两个坚持、两个善于、两个敢于,与艰苦奋斗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创新精神教育及民主精神教育的内在联系和重要启示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8.
迁徙自由权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已经得到了很多国家的认可。这项权利不是自动出现的,而是经过斗争逐步实现和完善的。我国实行迁徙自由是融入国际社会法治文明、民族再融合及国家战略安全、农业社会迈进工业社会门槛、赋予公民用“脚”行使管理实务和追求幸福权利的必然要求,并且具有法律依据、现实依据、实践依据。因此必须尽快修改宪法,将迁徙自由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以居住证制度为突破口,积极探索迁徙自由权实现的途径;改革户籍制度,制定专门的户籍法落实公民的迁徙自由权利。  相似文献   

19.
教师会对学生产生深远而又重要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取决于教师的品格.教师品格问题的出现,不仅玷污了教师的声誉,影响了教育教学效果,而且还阻碍了全社会文化素质的提高.针对教师品格存在的问题,应采取开展师范生品格实践活动,把教师品格纳入教师评估体系等措施推进师德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价值以及价值评价问题,在认识和改造社会中,直接涉及到能否对人的主观能动性产生积极的影响的问题。文章旨在对价值进行具体、深刻的探讨,以促进青年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