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官民和谐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要战略任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人与人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官民和谐体现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官民和谐是指官民互信、官民合作、官民共赢,如同鱼水般的亲密关系。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社会官民关系总体是和谐的,但随着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官民不和谐的情况,如果不注意改进、扭转,势必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要通过畅通民情民意的表达机制,加大协调利益关系的力度,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不断改进政风和党风,以增进人民的政治认同感,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提升人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等方法,来努力改善官民关系以推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2.
王倩 《现代农业》2010,(4):100-10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把和谐文化建设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使其具有了一个新的高度。同样,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内容的一部分,也对它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马静 《现代农业》2008,(2):56-58
我国正朝着“和谐社会”的目标前进,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人际关系的和谐。但是,我国存在制约人际和谐的因素,主要有人际关系冷漠,诚信缺失,行为失范等。通过建立个人信用体系,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尤其是加强诚信建设,用爱心构建和谐社会等措施实现人际和谐。  相似文献   

4.
和谐舆论环境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营造和谐舆论环境是新闻媒体的共同任务与责任。必须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不断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关注不同声音,注重社会公平正义,规范媒体市场秩序,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新闻工作队伍,以卓有成效的工作推进和谐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高校和谐校园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新时期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更是高校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必要前提。本文以和谐社会的理念为切入点,从和谐社会和构建高校和谐校园两者的关系出发,分析了目前高校和谐校园建设中存在的不和谐因素,最后阐述了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王秀芳 《甘肃农业》2006,(5):253-254
人的和谐发展是在个人的自觉组织下其内在规定和外在关系上的和谐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高等职业教育是以职业和生活为主题的教育。作为实现成功的职业生活的一种手段,它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过程,是促进人和谐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和谐人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三个基本范式, 其中, 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理念已深入人心, 越来越成为普适化的文化, 而和谐人文化还未形成一定的文化范式和理论形态。鉴于此,《和谐人》一书从社会主义和谐人文化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关键层次的视角, 阐述了“和谐人是一场人文化的变革”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教育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教育法治是教育和谐的保障。面对生态、资源、环境全面恶化,社会规范的有效性正在受到怀疑,教育腐败和学术腐败治理乏术等问题,认为高校教育和谐与依法治校二者相制约而存在,相辅佐而发展。依法治校要回应人文关怀、构建和谐校园、导入自尊自律、对接"三个文明",把和谐社会的主题融入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三大职能中,努力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逐步实现人和校园环境的和谐,人和教育制度的和谐,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和谐、学术氛围的和谐以及教育与其他科学的和谐。最终实现人和自然的和  相似文献   

9.
一、和谐社会的提出和发展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社会更加和谐”的发展要求,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十六届六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我国己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10.
胡宪刚 《农业考古》2006,(3):341-343
我国农村人口比例很大,农村的教育和人才培养关系着国家的整体发展.目前我国农村教育失衡的现象较普遍,克服农村教育的失衡、实现教育公平,是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1.
和谐人格是指构成个体人格统一体的各要素相互作用所决定的完美意识倾向和科学行为规范,它追求内在特质与外显行为的和谐统一,是一种在结构上和动力上趋向崇高人性发展的理想人格境界.从和谐人格的内涵出发,基于和谐校园的基本特征及其在内要求,对构建和谐校园语境下的大学生和谐人格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试论和谐社会的高校感恩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就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羊跪乳,鸦反哺"的古训。几千年的中国传统伦理观念特别注重知恩图报,对于忘恩负义、恩将仇报之人深恶痛绝。可是在当今的现实生活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高校德育缺失,大学生"感恩"意识淡化愈发严重。因此,强化高校大学生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知恩心、感恩心,对于构建和谐的社会氛围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有机组成部分.人与自然界是平衡、和谐、共生关系,但是,人类自身的活动却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甚至对立,束缚了人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存.保护生态环境,重建人与自然的平衡、和谐、共生关系,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存在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出现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为此,对我国如何重建人与自然的平衡、和谐、共生关系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14.
高校根本的目标追求:大学生和谐人格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其和谐人格的培育是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意,也是大学生个体和谐发展的动力之源。高校应把培养大学生和谐人格作为高校根本的目标追求。高校领导、教师要确立和谐人格培育的新理念,加强大学生的人格践行教育,构建健康的校园核心价值观,注重大学生的个性教育,加强大学生个体的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村劳动人口数量多、素质不高和劳动技能低是影响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极不协调.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相似文献   

16.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国家民族发展进步的基石。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观背景,决定了中国高校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现,树立和谐教育理念;构建培养和谐发展人才的目标体系,实现教育目标的和谐;构建德智融洽、均衡发展的课程体系,实现教育内容的和谐;构建宽松和谐、鼓励成才的政策体系,实现教育保障的和谐;构建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实现教育环境的和谐,进而实现高校和谐教育。和谐教育是高校健康发展的生命线。  相似文献   

17.
社会和谐意味着社会成员、社会群体之间的友好相处与和平共处,其中,“公平正义”构成和谐社会的首要价值规范和前提保障,对社会的和谐起着重要的协调和维系作用。然而,伴随着我国经济速度的不断加快,现实社会生活的不和谐性也已经发展到相当严重的程度,真正做到“公平正义”成为我国能够更好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步骤,坚持并实现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重保证之一,同时也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8.
编者按:创建和发展和谐教育的起点是要深入探索和谐教育思想的历史渊源.本文对理清教育思路、更准确的研究和把握和谐教育的发展趋势,以及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历史性和理论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如何教育和培养当代大学生,提高他们生存和发展的综合索质,是亟待研究的时代性课题。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家政教育,使其在未来的家庭生活中具备应有的能力,承担应尽的责任,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和帮助大学生实现社会化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0.
在整个社会追求和谐的今天,道德修身教育成为和谐校园构建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分析和谐校园构建的现实基础,提出了道德修身教育的主要内容,并指出道德修身教育要在和谐校园构建中有所为,必须实现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和谐统一,知与行的和谐共进,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软环境和硬环境的和谐共筑,网络技术素质与网络道德素质的和谐共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