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简论行政垄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垄断是行政主体或行政人为达到一定目的或取得一定利益而实施的妨碍、限制和排斥市场竞争的运用行政权力的行为,行政垄断是行政权力对市场竞争的禁止、限制和排斥行为,是公共权力又称公权力对市场竞争的一种破坏。行政垄断的根源在于行政主体、行政人对国家公共权力主要是行政权力的运用。虽然这种垄断既具行政性,又有经济性,但如果没有行政性,是不会有经济性的后果的,所以行政垄断不应纳入反垄断法的调控范围之内,因为经济性的法规是不可能彻底解决行政性的问题的。  相似文献   

2.
我国加入WTO后 ,反垄断特别是反行政垄断的紧迫性日益增强。行政垄断实际上是个复合性概念 ,包括行政主体的行政垄断行为与市场主体的经济垄断两个部分。其中行政垄断行为实质上是行政主体滥用经济行政权排斥、妨碍、限制市场竞争的行政违法行为 ,属于典型的行政法问题。从行政法学视野探讨行政垄断的内涵、特征、表现形式及其规制路径 ,有利于弥补经济法学界传统反垄断体制在规制行政垄断方面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保护竞争法对行政垄断有专门定义,调整行政垄断主体范围广泛,有行政机关、立法机关等,行为种类有单个行政机关、行政机关之间及行政机关与经营者之间的行为,有作为也有不作为。俄罗斯反垄断署有立法、司法及行政执法权,能调查、审理并处罚行政垄断案件,且为行政垄断设置了民事、行政、刑事法律责任制度,规制行政垄断执法效率高、成本低。我国应重新界定行政垄断及其表现形式,调整行政垄断主体范围,完善行政主体法律责任,建立独立权威的执法机构,以实现《反垄断法》对行政垄断的有效规制。  相似文献   

4.
《陕西农业科学》2001,(8):39-39
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余晖认为,当前我国的垄断现象,主要特点是行政性垄断。包括:纵向的行业垄断,如承担行业管理或资本控股的大企业集团等;横向的地区封锁或地方保护主义。另外,传统公用事业中的许多产业,如电信、电力、民航、铁路,在引入竞争后,依然以自然垄断为理由,继续限制竞争,也属于行政性垄断。行政性垄断在很大程度上是政府对经济活动的过度参与和过度管制造成的。  相似文献   

5.
现今社会的转型阶段,经济运行避免不了出现了行政性干预,这是一种历史轨迹的遗留,更是一种体制不完善的表现。在改革进一步深化的今天,行政垄断已经成为阻碍改革持续进行的一块拦路石,甚至因为行政垄断的存在不仅形成既得利益集团得形成,更是腐败产生的温床,本文从行政垄断的历史遗迹、特征、危害等角度入手,剖析行政垄断的种种弊病。  相似文献   

6.
行政监督主要是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进行监察与督导的活动;无论是对行政机关还是对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最后的逻辑指向必然是人(监督对象),而人性对人的行为来说具有本源性的意义,任何人的行为都可以看作是其人性的体现。因此,从人性角度分析行政监督体制原则,无论对监督主体或监督对象都有一定的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论土地行政伦理的失范与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行政伦理失范是土地行政主体漠视或者违反伦理原则与规范,利用公权力牟取私利的行为,它是土地行政权力的一种异化现象,表征土地行政主体的道德缺失状态。通过对土地行政伦理失范的类型、特征与成因分析,提出了规范土地行政伦理失范行为的三点建议:土地行政伦理教育、土地行政伦理制度化和土地行政伦理监督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发展,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合理、适度行使对法治有重要的促进和保障作用,但是行政自由裁量权在现代国家权力中的扩张使其在运行中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必须加以控制。行政程序为行政行为设置一种安全的运行模式,使得行政过程公开,公正,合理;并且通过相对人程序性参与,保持行政权力与相对人权利的平衡,限制行政行为的恣意、专断。为了发挥行政程序的有效作用,通过对我国行政程序立法现状的分析,研究得出行政程序立法必须摒弃“重实体,轻程序”的传统观念,树立“程序正义”的立法理念,尽快制定一部统一的行政程序法。  相似文献   

9.
转型期公共行政领域,行政人滥用、错用行政权力,践踏公共利益等行政伦理失范现象日渐凸现,如何让拥有公共权力的行政人避免权力异化,实现权力回归,始终服从和服务于公共利益,是人类社会长期政治实践所面临的共性难题。几千年来,中国古代哲人提出了丰富多彩的行政伦理思想,这些语言简洁、思想深刻明快的行政伦理观念和行政伦理原则,在今天仍有其不可忽视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社会抚养费,是指为调节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环境,适当补偿政府的社会事业公共投入的经费,它属于行政性收费;是对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生育子女的公民,对社会相应增加的社会事业公共投入不足给予的行政性收费,具有补偿性和强制性的特点。其目的是运用经济制约手段,达到抑制人口过快增长,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通过限制少数人的违法生育行为,体现了对响应计划生育的公民在生育领域的社会公平和公正,从而维护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1.
行政包养     
彭兴庭 《百姓》2006,(2):4-4
根据建设部的房产测绘管理办法,房产管理中需要的房产测绘,由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委托测绘单位进行,换言之,对于房产登记中的测绘,只能由该局委托的测绘单位进行。测绘市场成了房管局的独门生意,这不仅仅是一种垄断,而且这种垄断行为,是基于行政法规的公然授权,与政府的行政权力  相似文献   

12.
杨涛 《甘肃农业》2006,(7):103-104
行政不作为是指行政主体负有积极作为的行政义务,并且具胡作为的可能性,但却在程序上超过法定期间或合理期间消极的有所不为的行政违法行为。其具有消极性、违法性、程序性及非自由裁量的特征。行政不作为的构成要件是主体必须是行政主体、具有作为的行政义务、有履行行政义务的可能性、在客观上具有在法定的或合理的期限内不履行行政义务的事实四个构成要件。行政不作为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不予受理或受理不予答复;视而不同、置若罔闻;借故推脱。无正当理由拖延行政交务;不履行行政合同约定的行政义务,不履行基于行政主体的自身行为所派生的行政义务等。  相似文献   

13.
翟丽娟 《甘肃农业》2005,(11):167-167
行政法学界从比较法的角度普遍认为我国行政主体理论的最大弊病在于缺乏行政分权。本文从社会学的角度,通过对社会结构和行政权力结构的变迁的现实分析,论证为什么我国的行政主体理论也需要有行政分权。  相似文献   

14.
王春业 《甘肃农业》2006,(7):143-144
入世后,在有限政府、市场导向、共同治理的价值取向指引下,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方式正在由权力化向非权力化方向发展。在行政行为中,广泛运用协商、讨论、妥协的柔性化的方式,突出以行政主体对相对人利益和意志的充分尊重和平等对待。  相似文献   

15.
突发事件的类型、结构等属性使行政问责客体扩大或缩小,"理性"应急管理人员对行政问责的规避行为使得政府选择"重应急、轻预警"的策略。问责主体难以获取客体的相关行为信息使问责陷入困境。科学划分应急管理主体的职责,建立部门间的协同机制;引入多元问责主体,构建非事件触发机制;在应急能力评估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应急能力建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行政问责的异化。  相似文献   

16.
行政听证程序的设定是一种对公民权的尊重,表明行政权之于公民权的回归;同时行政听政程序还表现为对行政主体权力的一种制约,有助于行政权力相对方权利之保障,是对法治精神的信仰。  相似文献   

17.
公安交通管理行政强制措施是暂时对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律法规人员的人身、财产给予限制的行政行为。现有关于公安交通管理行政强制措施的规定,主要集中在对人身和财物两个方面,存在着“滥”“散”“乱”和“缺”等问题。出现这些问题是法治发展进程中的必然现象,立法机关未能明确行政强制措施的具体标准、法律规范之间的衔接及整体性不够,部分法律规范本身实践性不足等原因造成该权力行使混乱。要解决存在的问题,应该加强遵循法定原则和比例原则清理法律、提高执法者的理论素养、梳理交通管理行政强制措施种类等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18.
行政审判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法院审查政府行为的国家权力,行政审判权的正常而有最的行使,既受制于行政权力等外部的压力,也受法院内行政化管理模式的限制。时行政审判权的职能进行合理的划分.按照案件审理的流程,把不同性质的工作分配给不同的职能部门行使,既能充分保障审理和裁判权的独立行使.也使受理、监督、执行职能严格依法实现。在不同职能部门间相互的合作和制约过程中.使得法院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既能够有效地抵御外来的压力和侵蚀.也能克服法院内部管理上的弊端,保障行政审判权合理而有效的行使。从而实现控制行政权力.保护公民权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行政法律咨询机构,是指向行政机构提供法律方面的意见、建议为主的非行政性的组织和团体。建立行政法律咨询机构,应在人员构成上,不受政府干涉,保持相对独立性。在活动经费上应有保障。在机构内部应有章程制约。  相似文献   

20.
行政垄断具有经济违法性和行政违法性。现行法的规制方式主要是行政制裁,难以抑制其危害性。文章建议修改行政诉讼法,制订反垄断法,建立行政垄断的司法审查制度,加强行政垄断(特别是抽象行政垄断)的可诉性,纠正行政违法行为,为受害者提供充分的救济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