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所有与茶相关的典籍作品中,《茶经》可谓是最具代表性的,它不仅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古代种茶、采茶、制茶、饮茶、咏茶等相关内容,并且包含了诸多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的处世哲学思想,这是《茶经》经久不衰的真正魅力所在。近年来,随着我国茶叶出口贸易的不断发展,如何将《茶经》准确、系统地翻译成英文,尤其是将其中潜在的处世哲学翻译到位,成为了《茶经》翻译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先对《茶经》中包含的处世哲学进行了简单分析,然后提出了《茶经》英译的一些可行建议,希望对相关人士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
中国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吴觉农先生新著《茶经述评》已于1987年冬由农业出版社出版。这是一本研究《茶经》的巨著,也是一部新的茶经。书中对《茶经》原文有译注和述评。译注通俗易懂,可帮助读者对《茶经》的理  相似文献   

3.
林全旺 《福建茶叶》2016,(7):363-364
中国是茶的起源地,关于茶的书籍——《茶经》也成为了中国茶典籍的代表作。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走出国门,由于其内蕴丰富,也使研究学者将视野拓展到《茶经》的各个层面。《茶经》中所富含的哲理和宗教意义深邃而久远,在中国传统茶文化与儒家、道家、释家思想相融合和渗透的过程中,《茶经》中所蕴含的中庸思想也成为了茶文化的核心。  相似文献   

4.
《茶经》是关于茶的经典著作,它凝聚着中国的茶文化和价值特征。在《茶经》这部典籍中,凝聚着中庸思想,表达着中华民族不可复制的历史文化,现如今《茶经》的翻译与传播可以让国外的更多学者了解中国《茶经》的内容,了解中国茶文化,同时也了解中庸思想和儒家思想。本文将对《茶经》的翻译策略进行研究,目的是采取更好的措施传播茶文化和中庸思想。  相似文献   

5.
王永建 《福建茶叶》2016,(3):326-327
南北朝时期中国的茶文化已然萌芽,直至唐代陆羽的《茶经》问世,茶文化才开始真正地繁衍生息。《茶经》之所以被后世尊为茶坛中的"圣经",不仅因为它是中国第一部茶学专著,更是因为它是当今世界中现存最早的完整记录茶学的经典,标志着中国茶文化的兴起。而《茶经》被后人陆续外译,也为中国茶文化在世界各地的传播做出了贡献。本文基于接受理论视角探析中国茶文化以《茶经》英译版为载体在西方国家的传播,通过《茶经》的英译版的广泛传播,促进了西方对中国茶文化的了解和接受。  相似文献   

6.
郭婧 《福建茶叶》2016,(7):339-340
美国的茶叶研究专家对《茶经》下过结论:"中国古代的《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完全关于茶的书籍,世界喜欢茶叶茶文化之人,尽受其惠"。陆羽《茶经》的问世,为我国的茶文化开拓了一个新的方向,不仅是体现在单纯的茶饮文化上,更是体现在特定的思想与哲学基础上。《茶经》成为世界上首部茶叶著作,并在茶道思想、人文思想以及创作形式方面对后世影响深远。本文从陆羽与《茶经》两者之间的渊源关系出发,阐述了《茶经》的美学意蕴和其独特的创作特色,并针对美学与翻译双方面的特点探究了《茶经》的审美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7.
王欣彦 《福建茶叶》2016,(7):345-346
《茶经》是陆羽的传世名作,集合中我国古代人们的智慧结晶。在中西茶文化交流中,《茶经》具有很大的传播价值。在本文中,笔者从文化翻译和传播的角度,针对《茶经》英译本中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翻译效果进行探究,并客观评价译文中的得与失,以促进我国茶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8.
邱蕴琛 《福建茶叶》2016,(10):343-344
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唐代茶圣陆羽所著的《茶经》堪称茶书典籍代表。从古至今,国内外茶文化爱好者与专家对这部茶书典籍的研究从未停止过。本文在阐述《茶经》的美学特色的基础上,以翻译美学为视角,探讨了翻译美学下《茶经》的英译策略,以促进中国茶文化的对外传播和交流。  相似文献   

9.
杨公建 《福建茶叶》2016,(8):389-390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其内涵丰富,历史悠久。《茶经》是世界茶文化的经典之作,也是第一部记录茶诗的著作。《茶经》的作者为陆羽,他对中国茶文化核心思想的精辟见解,以及对茶文化思想的总结,对世界茶文化的发展都具有不可取代的价值。随着文化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步伐的加快,茶文化在其他国家的普及也更加广泛,在输出过程中,更多的《茶经》翻译版本出现,受到文化因素、个人因素等情况的影响,《茶经》翻译过程中茶文化遗失或者是嬗变的情况比较多。研究翻译过程中茶文化遗失与变形的问题,对正确输出中国文化,普及中国文化,提升国家软实力都有非常巨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维娟 《福建茶叶》2016,(5):358-359
中国茶文化中的代表作品就是《茶经》,《茶经》当中最为核心的思想内涵就是中庸和儒家的思想,它引导着中国茶文化的发展。本文主要以《茶经》英译为例,先从对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进行简单的介绍入手,探讨《茶经》中的思想内涵和翻译策略,中国茶文化的思想内涵主要包括修身养性、和谐以及过犹不及,翻译策略主要采用交际翻译策略与语义翻译策略结合,二者相互补充将《茶经》中的思想内涵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1.
吴全生 《福建茶叶》2016,(3):375-376
《茶经》是我国的第一部系统描写茶事的典籍,在我国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茶叶从17世纪传入西方国家后,世界各国人民开始逐渐认识了中国茶文化,并逐渐建立其属于自己国家的茶文化体系。可以说茶文化发源于中国,对世界文化体系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茶经》作为世界上最早的茶文化典籍,更是被很多国家所关注,并翻译了很多版本。本文主要以《茶经》的英文翻译以及茶文化的传播进行几点论述。  相似文献   

12.
杨海燕 《福建茶叶》2016,(7):330-331
《茶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茶学巨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完整的茶典籍。该书用精炼的语言介绍了中国古代茶学知识和茶文化。无论是从文学角度,还是技术角度而言,该书都有着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以功能语言学为视角,探究了《茶经》的英译策略,为中国茶学知识和茶文化的传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肖婷 《福建茶叶》2016,(6):389-390
伴随着各国之间文化交往的日益密切,文化软实力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强盛与否的重要标志。《茶经》作为一部重要的茶典籍,加大对它的翻译研究,更加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播,从而加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促进中国的长远发展。本文主要从介绍《茶经》的基本知识和研究现状、阐述系统功能语言学和翻译研究的相关理论和关系以及在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下《茶经》的翻译研究这三部分来综合论述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下的《茶经》翻译研究。  相似文献   

14.
赵彦丽 《福建茶叶》2016,(9):339-340
典籍《茶经》是中国现存的第一部茶学专著,其历史悠久,包含着中国深厚的茶文化,展现出其独特的美学价值。基于此,本文以《茶经》及其英译本作为研究对象,以美学角度为基础,探究了其中的美学价值以及在进行翻译中所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李娜 《福建茶叶》2016,(4):397-398
《茶经》是我国古代茶文化的核心资料,对中外学者研究我国茶文化起源和历史带来巨大帮助,是最重要的茶文化典籍。本文重点分析英国学者Francis Ross Carpenter译本的《茶经》,通过分析Francis Ross Carpenter译本中关于传统儒释道翻译的优劣,体会译者对中国文化理解和茶文化翻译策略。Francis Ross Carpenter译本基本保留《茶经》中传统文化的部分,是不可多得外文翻译好译本。  相似文献   

16.
张雷 《福建茶叶》2016,(11):325-326
《茶经》是我国茶文化的核心典籍,它集艺术性与科学性于一身,准确的表达了茶学技术和相关信息,又在语言上和思想上体现了独特而浓厚的艺术美学价值。因此,译者在进行《茶经》翻译时,要做到传情达意,从整体上与各部分视角都体现出中国茶文化的艺术美学与意境修养,体现出茶的形色美、画面美、质朴美和《茶经》作为一部著作的辞格美,达到向世界各国传播我国传统的经典茶文化的目的。本文从《茶经》本身所具备的丰富内容和陆羽对于茶文化的独特审美着手,对《茶经》的翻译美学价值从各角度做了简单诠释。  相似文献   

17.
《茶经》是我国茶文化的集大成之作,深刻彰显出茶文化的审美理念。本文首先介绍了《茶经》中所蕴含的自然美、仪式美与品格美这三种审美理念,并以《茶经》中的具体章节为佐证,揭示了陆羽崇高的思想境界,而后从陆羽所处的时代环境着手,分析了这种审美思想形成及发展的背景,最后则站在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阐释了《茶经》中茶文化审美观对现实社会的重要意义,指出人们应当积极汲取茶文化审美理念的精髓,养成淡泊宁静的心态,努力推进和谐社会与生态文明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茶经》是一部集科学性与艺术性为一体的茶学著作,行文优美,内容深刻,富有极强的古典美学价值,通过翻译这座桥梁将该作品传播至国外,可以有效促进我国传统美学的传承与发展。本文介绍了中国美学的内涵并概括了《茶经》中所蕴含的美学特色,从质朴美、形色美、辞格美和意境美四个方面,分析了《茶经》的英译及其对传统美学的传达。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茶文化博大精深,并以陆羽所作的《茶经》为代表,在跨文化交际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中国文化的战略输出也成为了不可忽视的内容和组成部分。在对陆羽所作的《茶经》的翻译过程中,我们可以从翻译的"等效性"的视角,对陆羽的《茶经》译本语言加以解读和领悟,依循等效性翻译的原则,以《茶经》文本的效果为核心,使阅读者在感受不同文字的赏析过程中,完整而全面地领悟《茶经》的深邃思想和文化内涵,从而推动我国传统茶文化在西方的传播和推广。  相似文献   

20.
任迎春 《福建茶叶》2016,(10):353-354
目前,我国对于《茶经》英译的研究相对较少,主要为姜欣等教授的译文,文章针对《茶经》中茶文化英译的文化差异进行了分析,并以姜欣等英译文为例,探析了《茶经》中茶文化的英译策略,具体包括茶文化中的道家文化、佛家文化以及儒家文化的英译策略,旨在为《茶经》英译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并为我国茶文化与其他传统文化的传播贡献应有的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