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合农科高校的特点探讨了高校的办学理念及其实现的途径。农科高校应以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为根本使命,基本功能应是教学、科学研究、服务"三农"和引领农村社会。在教育实践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在培养方案、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满足学生需求;要充分发挥基本功能,在学生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适应"三农"发展需要;要坚持科学的发展策略,准确定位,凝练特色和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
刘松立 《河南农业》2011,(10):34-35
现代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对人的语文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现代人提高写作的实践能力。在现代教育技术下,应用写作教学应该采取一种新的策略,以适应社会的需求。笔者认为,教师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强学生搜集、组织、处理信息的能力;要积极引导、培养学生,鼓励学生大胆写作;结合生活实际设置情景,锻炼学生应用文写作;善于利用网络资源,丰富学生的知识。  相似文献   

3.
面向市场需求的木材科学与工程学科人才培养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木业企业对木材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教育也要更新教育观念,改革培养模式,培养更能够适应现代企业需要的人才。本文论述了木材科学与工程人才在现代企业中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分析了河北农业大学木材科学与工程学科人才培养在知识结构、职业技能、综合素质、敬业精神和专业方向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人才培养改革的若干对策,包括加强产、学、研结合,创建具有创新精神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复合型人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深化考试改革;改革专业课程配置模式,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建立教学、实习、就业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就业导向的素质教育;建立新的实践教学方法体系,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四个现代化。这就要求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适应国家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把实施创新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放在教学工作的首要位置。思想政治学科是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现代法律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的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那么,我们应如何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呢?  相似文献   

5.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一般要考虑社会发展、教师自身发展、教育科学发展等方面的需求.针对当前教育硕士课程设置存在的课程资源供给有限、课程内容滞后、课程评价标准单一以及通识课程比重低等共性问题,提出扩大课程资源,给予学生更多选择权;优化课程结构,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完善评价机制,促进双方互评机制的建立;适应学生未来发展,努力开设通识课程等改进之策.  相似文献   

6.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多元化的发展需求,环保人才的高等教育不仅要注重操作技能的培养,还要培育学生多元化的能力。在这样的培育背景下,产生了以项目化为引导,情景模拟式团队学习为操作方法的教育实践。文章阐述了情景模拟式团队学习的具体内容、论述了其与传统方式的区别、以及实施的保障条件。希望通过这种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培养复合型环保人才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7.
朱琨 《农业与技术》2013,(1):189-190
草坪学的内容庞杂,主要包括草坪植物生物学体系、草坪工程技术体系和草坪养护管理体系。草坪业的不断发展使得草坪教育和草坪学课程教学要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因此,迫切需要对草坪学实验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改革,以适应课程体系自身发展和草坪业发展的需要。本文对草坪学实验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多方面分析,从实际教学出发,合理安排实验实践课时,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科研开发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改革与创新,新教育环境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多。很多中职学生对学校的文化氛围还不够了解,自身也缺乏校园文化自信从而也就难以适应未来的企业工作。中职农业学校想要培养适应社会的高素养人才,既要形成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同时也要加强校企合作,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理想与信念的同时提升他们的职业能力与素养。  相似文献   

9.
专业学位博士生教育是适应知识经济条件下社会职业需求延展的有效途径。高校作为连接社会与学生的桥梁,其人才培养模式攸关经济发展与高级应用型人才产出。双元性创新聚焦专业学位博士生培养模式的系列断点:培养目标、招生录取、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职业衔接和质量保障,为实现专业学位博士生教育目标,促使知识、技能、职业、市场的四维融合,提出适应我国当前社会现实需求的两种培养模式创新形式:渐进性创新与突破性创新,为创新我国专业学位博士生教育的发展路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考察在高等教育普及化条件下,美国高校培养教育学生的理念,对大多数美国大学来说,教育理念就是培养能适应社会需要的、毕业后能尽快就业的学生;把国家利益至上和市场经济所要求的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置于十分重要的位置;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坚定不移的目标;以法治、诚信为基础的价值观教育更注重行为教育。这些理念对走向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我国高校有积极的启示作用:(1)尽快完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2)地方高校要提高为地方发展的自觉性;(3)高度重视思想道德的教育。  相似文献   

11.
随着教育信息化发展,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发生深刻变革。高等院校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校情并结合自身优势,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去建设信息化校园。要运用多样化的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增强信息技术对教师、学生的服务能力,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我国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体育教育是其中一项重要基础教育。学校及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通过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丰富学生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科学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塑造学生的体育品德和意志品格,真正达到加强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目标,进而为社会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全面型人才。  相似文献   

13.
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面向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实用人才。高等农业职业教育要主动适应农村工作和农业发展的新形势,培养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现以武陵高等专科学校为例,谈谈如何培养农科高职学生。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而稳定的发展以及对应用性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高等职业教育事业迅速发展,改革不断深入,质量不断提高,一个基本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等职业教育新体系初步形成。高职教育的特色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即培养市场需要的、有一技之长的高素质劳动者或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这是我国高职高专教育实践的价值取向。近几年我们针对种植类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开展工学结合的研究和实践。实践表明:实训基地面向教学、面向学生,开展生产性、任务性、岗位性等学生实践活动,是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符合就业岗位群需求的高素质、应用性人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张玲 《吉林农业》2010,(11):229-229
汽车工业及其新技术的发展,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就业后能适应社会,成为实用的人才。中职学校要从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模块化教材、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改变传统观念,实行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相似文献   

16.
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能真正促成具有完整人性的人的形成.教育的价值就体现在提升人的生命质量和生命境界上.课程是学生学习的情境和师生互动获得的各种体验,最终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创新性人才.为此,我们应该树立新的课程观,构建开放的语文教学新环境.  相似文献   

17.
加强健康人格培养是高职教育目标的要求,是社会发展对高职教育的需求,是高职学生自身成长发展的要求。为此,家长要更新观念,加强自身人格完善,起到榜样作用。学校应该学习和研究健康人格的内涵,引导学生置身于社会大环境的正能量中,培养积极的情绪、认知和行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健康人格培养创造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8.
恰当的情感激励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密切师生之间的关系,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度,还能够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学习能力.高职教育为社会培养出了大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显示出他的蓬勃生命力.在高职教育过程中实施激励教育,更能使学生适应毕业后的岗位要求,能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以热爱学生为基础,恰当运用各种方法激励和教育学生,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优秀的有用人才.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高技能外语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但传统教学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要求和未来教育发展的动向和趋势。走改革和创新之路,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成为英语教学改革的核心。因此探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前职业教育多以实用性为先,以适应当前社会需求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为导向,为满足社会精细化分工,迫使其走上唯专业、深井式发展道路,因此也导致了学生知识结构单一、思维视野不够开阔、社会适应能力差以及发展潜力不足等问题。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四个因素详细分析高职院校重专业、轻博雅的原因;着重阐述博雅教育在"完整人"发展、创新思维培养以及核心价值观塑造方面的重要意义;从专业教育与博雅教育深度融合、课程科学合理设置、博雅教育资源构建、校园和谐文化建设、教育评价体系重构五个方面系统阐释解决高职院校博雅教育缺失的对策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