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金丝小枣成熟前落果严重。据观察,采前落果率常达30%~40%左右,重者达70%以上。由于落果早,不但果实重量减轻,干制的红枣品质也差,表现为果形干瘪,果肉缺乏弹性,含糖量下降。落果自8月下旬始,直至采收,时间长达月余。而拣拾果甚费工时,时逢秋收、种麦大忙之际,更造成劳力紧张。为此,试图通过激素处理,减少采前落果,以达增进枣果品质,增加产量及节约劳力之目的。  相似文献   

2.
红香蕉、红星、红玉等苹果品种在接近成熟至采收前,由于果实细胞乙烯含量增多,促进纤维素酶的活动,使果柄产生离层而落果。采前落果对苹果产量、质量都有很大影响。防止苹果采前落果的方法:(1)加强肥水管理。在果实膨大期追肥和叶面喷肥,并及时浇水。施肥以复合肥为好,不要施氮肥过多,浇水也不宜大,以免枝条旺长。(2)防治病虫害,保证叶片完好。7—8月份是病虫害严重发生时期,如早期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石家庄市西北山区冬枣采前落果逐年加剧,经济损失十分严重,为此,我们用近6a的时间进行了认真的调查分析,现总结如下:1冬枣采前落果的时期及发生规律冬枣采前大量落果一般发生在枣果由白熟转脆熟(半红果)阶段,特别是9月下旬尤为严  相似文献   

4.
骏枣果实中的内源激素含量与其生理落果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枣花果管理和生长期调控等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以骏枣为研究对象,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骏枣果实发育过程中其正常果与脱落果中内源激素赤霉素(GA3)、生长素(IAA)、玉米素(ZT)和脱落酸(ABA)的含量,并结合骏枣生理落果规律探讨了骏枣果实中的内源激素含量与其生理落果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幼果期和果实膨大后期,骏枣分别出现了2个落果高峰期,第1次生理落果高峰的形成与枣果中GA3、IAA含量的过低有关;第2次落果高峰发生在果实膨大后期,此期枣果即将成熟,枣果中的GA3、IAA和ZT已大量减少,而ABA却急剧上升;文中比较分析了正常果与脱落果中促进与抑制生长两类激素比值的变化曲线,结果发现,在枣果的整个发育时期,其抑制生长激素ABA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上,脱落果中的含量相对较多,正常发育果中ABA/(GA3+IAA+ZT)之值则始终处于相对平稳的状态中,枣果中抑制生长与促进生长两类激素的比值,对骏枣生理落果有着调控作用,当其ABA/(GA3+IAA+ZT)的比值不平衡时,ABA含量过高,而促进生长物质(GA3+IAA+ZT)的含量降低,这也会导致骏枣生理落果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夏末秋初 ,是柑桔夏梢生长和柑桔幼果膨大期。这时期气温还比较热 ,如果管理不善 ,将会干扰柑桔树体正常的生理代谢 ,果实不能得到充分发育所需的营养 ,而导致大量落果 ,造成减产。现介绍防治柑桔高温落果技术。1.树盘覆盖 :可用垃圾泥、塘泥、作物秸秆、杂草等覆盖在柑桔蔸周围地上 ,厚度约为12厘米。2.定期灌水 :当连续出现最高温度35度以上天气时 ,桔园内必须进行定期灌水 ,保证果树水量供应 ,降低园内高温 ,防治高温烧伤果和因高温发生落果 ,提高座果率。3.施稳果肥 :8~9月是柑桔果实迅速膨大期 ,为减少高温造成的落果 ,必…  相似文献   

6.
为防治欧洲李(Prunus domestica L.)良种"红西梅"采前落果,通过施肥,加强有机肥供应或开展平衡施肥,采收前应用有机钙肥可提高果实硬度;灌水时,采前1月严格控水;严格疏花疏果,果间距以10cm效果较好;应用激素处理,在果实采前1月,选择应用NAA(20、40、60mg/L),GA3(50、100、200mg/L),2,4-D(10、20、30mg/L)喷洒2次,但生产上要严禁使用过高浓度GA3与2,4-D或不推广使用,在生产上可推广应用一定浓度的NAA,并通过疏花疏果、加强营养、科学灌水等综合措施,将采前落果造成的损失降到最小。  相似文献   

7.
苹果熟前落果的原因,与品种、树势、树体营养状况、病虫危害和气候条件有关。如高温天气会促使果实呼吸,加速衰老,使果梗形成离层。因此,在将近成熟时,对熟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柑桔采前落果也称后期落果,是采前1~2个月内接近成熟的大果脱落,笔者结合多年来对福建三明林校教学林果场柑桔园的柑桔管理经验,分析了引起柑桔采前落果的诸多原因,制定了防治落果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利用采前落果和残次果加工生产果丹皮可以变废为利,增加收入。 1.选料和清洗:选用成熟度相近的果子,将果实上伤烂和病虫危害的部分剔除挖掉,用流动清水分次洗去果面上的泥沙、污物和农药。 2.预煮软化:将果子加入不(?)钢双层锅  相似文献   

10.
萘乙酸简称NAA,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近年在果树生产上应用得十分广泛,它对果树生长有许多奇妙的功效,现介绍如下。1 疏果金冠、元帅系苹果和鸭梨在盛花后2周喷20mg/L萘乙酸,国光苹果盛花后10天喷20mg/L萘乙酸 300mg/L乙烯利,可收到显著的疏果效果。2 防止采前落果津轻、元帅系及其短枝型品种、红玉等苹果采前落果较严重,在采前落果开始前5~10天,喷布30~40mg/L的萘乙酸,相隔10~15天再喷1次,可防止采前落果,并可促进果实着色。用70mg/L的萘乙酸在7月20日左右喷布沙果,可减少落果26%~46%,而且着色果率提高49%。3 促进扦插生根用50…  相似文献   

11.
龙冠苹果在采收前的落果现象较重。本试验应用不同浓度的防落素对龙冠苹果进行了采前防落果试验。结果表明,效果极显著,并且防落素有促进果实着色的作用。综合落果率、果实着色率及药剂使用浓度分析,以十万分之三的防落素和千分之一的磷酸二氢钾的处理效果最好,其平均落果率较对照低百分之十八点二,果实七成以上着色率较对照提高百分之五十七点七。  相似文献   

12.
大棚樱桃采前落果防治技术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5年生中华短枝樱桃为试材,采用不同浓度的NAA喷施果柄的方法,研究了NAA对防治大棚樱桃采前落果、果实产量和品质的效应,结果表明,40mg/kgNAA喷洒果柄落果率仅为对照的1/5,株产量比对照增加200%,对减少大棚樱桃采用前落果和提高果实株产量均有极显著效果。但果实含糖量比对照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13.
城口核桃黑果、落果时间主要有两个高峰期,其中:5-7月中旬核桃长足象造成落果占总落果量的32.2%,核桃长足象引起落果高峰期在6月14日-7月9日,此时主要由褐斑病造成的黑果和落果占20.9%,自然或生理性落果占4.1%,而引起大量黑果的原因主要是病害所致占84%,10%是核桃病虫害综合危害所致,6%是生理性原因;此期间少见炭疽病和细菌性黑斑病的产生。7-8月核桃病害造成黑果、落果占总被害果量的71%,虫害造成落果占25%,自然或生理性落果占4%,而引起大量黑果的90%是核桃炭疽病和细菌性黑斑病,其中炭疽病又是核桃后期黑果的主要原因,其余黑果中9%是核桃病虫害综合危害所致,1%是生理性原因,此期间亦少见核桃褐斑病新病果的发生。5月初至8月底,核桃褐斑病、炭疽病、细菌性黑斑病的传播蔓延与果实象的发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伏令夏澄果实采后用53℃高温药液浸果2分钟,对果实贮藏期间腐烂及枯蒂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未经高温药液浸果的果实腐烂、枯蒂较多,53℃高温药液比18℃常温药液浸果间呈显著差异(p<0. 01) ;运用相关分析的方法,来计算伏令夏橙果实贮藏三个月后的腐烂率(y)与桔蒂率(x)的相关性:r=0. 7334,并导出直线回归方程式 Y=-0. 5970++0. 1971X,F=25. 612;但处理间果实化学营养成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绿香、香玲、元林核桃落花落果及果实的生长发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山东泰安地区对3个核桃早实品种的坐果和果实生长发育过程进行了系统观测,分析了早实核桃落花落果的原因。核桃落果现象主要发生在两个阶段,即核桃青果发育开始前落果和核桃青果发育开始后落果;核桃青果迅速膨大期发生在5月初至6月初,硬核期发生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核桃果仁充实期发生在7月上旬至8月底,核桃果实采收期为8月底至9月初,各阶段具体时间因品种而异;在核桃青果内部结构发育程度上,绿香要早于元林7天左右,香玲早于元林2~4天。  相似文献   

16.
隆旺夫 《湖南林业》2008,(11):22-22
适时采收。用于贮藏的果实,一般以果皮有2/3部分转黄、油胞充实,但果肉尚坚实未变软时采收、,采收过早,会降低果品重量和质量:采收过迟.落果率增加.宽皮柑桔类易发生浮皮病,甜橙则易产生青绿霉病。其采收方法:使用圆头果剪,一般1果2剪.第一剪剪下果实,第二剪齐果蒂剪平。装果容器内应衬垫柔软的麻袋片、棕片或厚的塑料薄膜等,以防擦伤果皮。在采收过程中,应切实做到轻采、轻放、轻装、轻卸,操作时尽量避免机械损伤,为贮藏与运输打好基础。、同时边采边将病果、虫果、机械伤果、脱蒂果和等外次果剔除,以减轻分级时的压力。  相似文献   

17.
苹果套袋技术苹果套袋可提高果实外观质量,但也存在易感污染病、果锈等问题。提高套袋效果的途径:(1)套袋时期:对于黄绿色品种,为防止产生果锈或使果点变浅,可在果锈发生前,即落花后10天以内套袋。对于不易产生果锈的黄绿色和红色品种,可在生理落果后套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裂果和落果是经济林果树栽培中高度关注且尤为严重的问题。本研究以生长正常油茶、裂果油茶和落果油茶为试材,测定叶片、果皮和土壤中的矿质元素含量,分析矿质营养对油茶果实发育的影响,为油茶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采集的裂果和落果为试验材料,分别用原子吸收光谱、钼锑抗比色法及凯氏定氮法测定果皮矿质元素含量,用索氏提取法测定种子含油率,分析R8油茶各器官矿质元素与果实品质指标间的相关性以及正常果、落果与裂果各指标间的显著性,明确矿质元素对果实生长发育及含油率的影响。【结果】小坑林场土壤pH为5.1,有机质含量为27.715 g·kg-1;R8油茶裂果和落果中部分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含量低于对照果。其中氮、铜、钙、锌、铁、锰含量变化与落果和裂果有直接关系,落果和裂果的发生可能与磷和硼元素含量有关,而镁元素丰富度不是落果和裂果的限制因子。【结论】小坑林场在油茶的施肥管理中可以适当减少氮、锰和硼肥的施用,增施钾、磷、铁、锌和钙、镁肥,结合整形修剪、水分管理等措施以减少裂果和落果的发生,实现油茶的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19.
李小食心虫Gropholithafunebrana又名李小蠹蛾,简称李小,属鳞翅目小卷叶蛾科,是危害李果的主要害虫。近年来,在李树区普遍发生,危害严重。它以幼虫蛀果为害。蛀果前在果面上吐丝结网,栖息于网下啃果皮蛀入果内,不久,在入果孔流出泪珠状果胶。被害果实发育不正常,果面逐渐变成紫红色,提前落果。受害严重的果园,幼果豆粒般大小时即大量落果,未落的果实也因果心被蛀果内虫粪堆积成“豆沙馅”,不能食用。1 形态特征1 1 成虫 体长4 5~7 0mm,翅展11 5~14 0mm。体背面灰褐色,腹面铅灰色或灰白色。前翅前缘约具18组不很明显的白色斜短纹,翅面…  相似文献   

20.
萘乙酸在防治樱桃采前落果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樱桃尤其是中国樱桃,都或轻或重的存在落果问题,这种落果发生在整个果实发育期,采前15~20d达到高峰。从落花后一周开始统计,到完全成熟采收时止,中国樱桃落果率约为15%~20%,严重时可以达到40%。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选用了果树上常用防生理落果植物生长调节剂———萘乙酸,经过多次实验,确定出采用萘乙酸有效减少生理落果的喷洒时期及用药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