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麦黄花叶病是以禾谷多粘菌为介体的一种土传病毒病,七十年代中期以来,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流行为害。1980年,舟山地区发病面积占大麦种植面积的40.9%,病田一般减产一至三成,重至五成以上,严  相似文献   

2.
小麦梭条花叶病是春季麦田见病较早、严重危及小麦生产的一种土传病毒病,在我国四川、陕西、江苏、浙江和山东南部均发现危害,流行渐广。目前江淮之间的小麦主体品种扬麦及鄂麦系统均为感病品种,江苏1991年发病麦田面积在20万hm~2以上,成为小麦主要病害之一。选用抗病品种是控制该病蔓延的根本措施。通过近几年的抗病鉴定  相似文献   

3.
<正>麦类黄矮病主要发生在大麦、小麦及燕麦上,在我国则以小麦上的为害较显著,故称小麦黄矮病。是由麦蚜(主要是麦二叉蚜)传毒引起的一种病毒病,对小麦的产量影响较大,轻发生年份小麦产量损失率为3%~5%,中度流行年份损失率为20%~30%,大流行年份损失率30%~50%,个别病重田块的损失率可达60%以上。  相似文献   

4.
玉米病毒病是世界性的玉米病害。常见的玉米病毒病如玉米花叶病、粗缩病、黑条矮缩病、红叶病、枯斑病毒病等,其中粗缩病危害尤其严重。玉米病毒病是一种虫传性病害,主要传毒虫有蓟马、蚜虫、灰飞虱、叶蝉等。已经报道的病毒达40多种。  相似文献   

5.
小麦黄矮病为典型的小麦病毒病,对小麦的产量和生长发育有很大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小麦黄矮病的防治工作,文章结合国内外小麦黄矮病综合防治研究成果,综述了小麦黄矮病发生、防治等相关研究,并展望了小麦黄矮病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小麦黄矮病有效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小麦梭条花叶病是小麦梭条花叶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病。小麦病株分蘖少,主茎成穗率低,穗小、粒轻,发病田块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可达70%以上。介绍了小麦梭条花叶病的发病规律及发病症状,并从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方面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自治区海拉尔农牧场管理局拉布大林小麦抗丛矮病育种课题组,成功地培育出我国首批小麦丛矮病抗源及麦种新品系。8月9日通过了省级成果鉴定。丛矮病是一种发病率高,传播面积广,危害性严重的小麦病毒病。这个课题组自1966年起.采用群体抗病性鉴定方法,从国内外上万份普通小麦和边缘材  相似文献   

8.
正玉米发生病害后,轻者造成减产、降低品质,重者甚至造成绝收。因病害世界玉米生产每年平均损失9.4%,美国玉米带每年约损失玉米7%~17%。玉米大斑病常在我国北方玉米产区流行,严重地造成叶枯。玉米丝黑穗病在20世纪70年代曾大发生,损失10%~20%,现在又成为玉米生产上的主要问题。20世纪90年代,玉米矮花叶病在山西省严重流行,仅1998年发生面积就超过40万hm~2,减产约5亿kg。因此,搞好玉米病害防治工作尤为重要,首先是预防为主,选用抗病性较强或感病轻的品种,实行轮作换茬,增施钾肥等可提高植株的抗  相似文献   

9.
小麦梭条花叶病毒病是一种土传病毒病,小麦感病后,成穗明显不足,穗粒数减少,千粒重降低,饱满度、整齐度变差,容重减轻,造成严重减产,外观品质变劣。目前除采用以农业措施为基础的综合治理外,还须加强品种选育工作,达到优质、高产、抗病目标。  相似文献   

10.
<正>小麦黄花叶病,以前只在个别地区零星发生,不是主要病害,故一直没有引起农民和农技人员的重视。近几年来,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耕作制度及小麦种植品种的改变,该病在黄淮海麦区发展迅速,并逐步扩展到其他许多地区,成为当前导致春季小麦黄苗的主要因素之一,发病严重地块病株率在90%以上,减产50%以上,小麦生产受到严重影响。一、发病规律小麦黄花叶病是由小麦黄花叶病毒或中国  相似文献   

11.
<正>玉米矮花叶病,又叫花条纹病、黄绿条纹病,在我国各玉米产区均有发生,华北大部及西南、西北的部分地区发病较重,在玉米整个生长期都可感病,尤以苗期受害最重。一般可造成玉米减产5%~10%,流行年份可造成大面积严重减产,是玉米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1.识别要点1~2片叶时可出现症状,7片叶前后发病最重。最初在幼嫩的心叶基部叶脉间出现许多椭圆形褪绿小点或斑纹(如种子带毒,幼苗子  相似文献   

12.
<正>山东省植保总站近日下发紧急通知,安排部署小麦黄花叶病和"小麦根茎草螟"查治工作。小麦黄花叶病和"小麦根茎草螟"为近年新发病虫。其中,小麦黄花叶病在泰安、临沂等市发生较重发病严重的地块病株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3.
<正>灰飞虱是水稻的重要害虫之一,其不仅刺吸取食水稻小麦、玉米及高粱等作物,更重要的是传播水稻条纹叶枯病、水稻黑条矮缩病、小麦丛矮病、玉米粗缩病等病毒病害,并且传毒造成的病毒病为害远大于直接造成的为害损失。由于至今没有理想的防治病毒病的药剂,防治灰飞虱成为有效控制病毒病的最有效手段。灰飞虱一直以来主要采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但化学农药的长期、大量、不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4.
翟浩  刘艳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4):253-257
由大麦黄矮病毒(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es,BYDVs)引起黄矮病是世界范围的主要的经济危害严重的禾谷类作物病毒病。BYDVs可侵染大麦、小麦、青稞等多种禾谷类作物,2010年该病害在青海省东部麦区中度流行。为了明确青海麦区大麦黄矮病毒株系种类,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核酸斑点杂交方法对采集到的112个麦类黄矮病标样进行检测。结果显示,GAV为当地大麦黄矮病毒的流行株系。测定了12个青海GAV分离物的外壳蛋白基因序列;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间比对分析表明:青海GAV分离物与中国各地GAV分离物外壳蛋白基因相似性非常高,变异很小。掌握青海东部麦区大麦黄矮病毒的株系分布及分子变异情况,对麦类作物的抗病性育种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同时对指导该地区小麦黄矮病的防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苹果花叶病是苹果产区普遍发生的一种病毒病,近些年呈扩展蔓延趋势。老龄果园株率一般在20%左右,严重的病树早期落叶现象明显,病树果实不耐贮藏,平均减产在30%左右。发病原因:引发苹果花叶病的病原有苹果花叶病毒(图1)、土拉苹果花叶病毒和李属环死环斑病毒苹果株系等。圆球形的病毒粒体在54℃条件下10分钟可钝  相似文献   

16.
<正>白菜病毒病又称"孤丁病"、"抽风病",与霜霉病、软腐病并称大白菜三大病害,一般流行年份可造成10%左右的产量损失,部分重发年份可减产30%以上,严重地区甚至绝收,严重影响大白菜的产量和质量。发病原因:白菜病毒病可由线条状的芜青花叶病毒(图1)、球状的黄瓜花叶病毒(CMV、图2)和杆状RNA的烟草花叶病毒(TMV、图3)等多种病毒引起。这些病毒可在白菜、甘蓝、萝卜等采种植株上越冬,也可在宿根作  相似文献   

17.
<正> 江淮春季麦田发生的病虫害主要有小麦丛矮病、黄矮病、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锈病、麦蜘蛛、粘虫、麦蚜以及地下害虫蝼蛄、金针虫等。其全程防治方法:1.防治丛矮病、黄矮病。关键要消灭传毒媒介灰飞虱、麦蚜。麦苗分孽盛期,返青至拔节期于晴好天气中午前后,亩用40%氧化乐果或40%久效磷100毫升,对水30公斤分别喷雾1次。2.防治纹枯病。可分为两个时期:一是于麦苗返青拔节期,亩用12%纹霉清150-200毫升或20%井岗霉素20-30克,对水30公斤喷雾;二是于麦苗拔节  相似文献   

18.
《作物学报》1985,11(4):266-266
<正> 玉米矮花叶病是一个世界性的玉米病毒病,七十年代初在我国一些玉米产区开始发生。随着玉米品种的更换和耕作制度的改变,此病已在我国广大玉米产区不同程度地流行为害、玉米感病后,主要表现叶片褪色失绿呈斑驳状。据测定,病株减产17~76%,  相似文献   

19.
研究抗黄花叶病毒病转基因小麦新品系的利用价值,对小麦黄花叶病抗性遗传稳定性、农艺性状、主要品质特性和其他主要病害抗病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抗黄花叶病毒病转基因小麦新品系N12、N13、N14和N15抗性稳定,具有分蘖力强、成穗率高及穗粒数多、品质好等优点,可作为优异种质资源利用.通过回交育种技术,成功地将抗黄花叶病毒病基因转入到当地推广品种或中间材料中,已育成的1个兼抗黄花叶病和白粉病新品系04T19,以及聚合Wax基因、Pm基因与抗黄花叶病毒病转基因的材料6株,在丰产性、抗病性等方面均较N12、N13、N14和N15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20.
北方玉米制种田病毒病发生规律与综防措施河北省承德市种子公司(067000)狄凤林玉米病毒病(矮花叶病、粗缩病)的流行,制约了我国北方春播区制种产量。我市1993年以来连续三年玉米制(繁)种田病毒病大发生,给生产造成严重损失。为控制病毒病对种子生产的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