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起营 《种业导刊》2013,(12):20-20
麦类黄矮病主要发生在大麦、小麦及燕麦上,我国大部分地区以在小麦上的危害较为显著。此病对小麦的产量影响较大,轻发生年份小麦产量损失率为3%~5%,中度流行年份损失率为20%~30%,大流行年份损失率为30%~50%,个别病重田块的损失率可达60%以上。  相似文献   

2.
小麦黄矮病为典型的小麦病毒病,对小麦的产量和生长发育有很大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小麦黄矮病的防治工作,文章结合国内外小麦黄矮病综合防治研究成果,综述了小麦黄矮病发生、防治等相关研究,并展望了小麦黄矮病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小麦黄矮病有效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小麦黄矮病的症状、传毒介体及BYDV的4大株系和病害在我国介麦区的流行规律。指明GPV株系的大流行往往在麦二叉蚜猖獗之后,并在抗病育种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抗黄矮病小麦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小麦黄矮病是由大麦黄矮病毒(BarleyYelowDwarfVirus,缩写为BYDV)引起的小麦重要病害之一,常造成小麦产量锐减。近年来,在我国有蔓延的趋势,且难以预测,被称为小麦的“黄色瘟疫”、“小麦癌症”。(CJ.D′Arayetal……  相似文献   

5.
小麦黄矮病由蚜虫带毒传播,在国内外为害日趋严重。为了减轻或控制黄矮病的为害,世界各国十分重视小麦抗蚜或抗毒(即病毒)育种,我国于70年代以来已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并已取得了一定成效。现  相似文献   

6.
7.
抗黄矮病小麦生物技术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蚜虫介导的大麦黄矮病毒引起的小麦黄矮病,难以预测,一旦发病尚无药可治,有“小麦癌症”之称,近年有扩展和危害加重的趋势。综述了国内外在小麦近缘抗病基因发掘与利用、基于BYDV自身基因和蚜虫传毒蛋白基因进行生物技术、基因工程育种方面的进展,介绍了利用生物技术培育抗黄矮病小麦新种质与品种的情况,植物抗黄矮病基因遗传与定位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今后研究与发展方向。 ;  相似文献   

8.
小麦、大麦的黄矮病由Barley Yellow Dwarf Vivus(简称BYDV)引起,是世界小麦主要病害之一。该病在美国和澳大利亚每年所造成的产量损失分别为9500万美元和3000万美元左右。我国西北、东北西部和华北部分地区也常因黄矮病的严重危害而引起产量锐减达5亿多公斤。如何将抗黄矮病基因导入小麦,是开展小麦抗病育种的关键之一,近年来已引起国际上的广泛关注。1986年我们与澳大利亚联邦科工组织种植业研究所开展了合作研究,取得了突破性  相似文献   

9.
黄矮病对小麦产量性状的影响陈孝,辛志勇,肖世和,刘四新,林志珊(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北京100081)大麦黄矮病(BYDV)严重影响小麦籽粒产量。本研究的目的是考察小麦感病后产量性状的变化,寻找耐毒鉴定的辅助指标。1材料与方法盆栽试验1990年在澳大...  相似文献   

10.
小麦抗黄矮病材料产量性状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3个抗黄矮病材料作母本,4个丰产性品种作父本,采用3×4不完全双列杂交,分析F1产量性状的遗传特性,结果表明:产量性状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以加性基因效应起主导作用;在所有亲本材料中,R96330单株产量的特殊配合力方差最大,一般配合力效应值也最高,后代组合中存在极显著差异,是一个优良的抗病丰产亲本,在抗病育种中具有较大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抗黄矮病小麦种质的分子标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应用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分析了抗小麦黄矮病种质的遗传组成,研究表明小麦一中间但麦草部分双二倍体无芒中4(2n=56)具有40条小麦染色体、5对中间僵麦草染色体、3对小麦/中间僵麦草易位染色体,其中1对是罗伯逊氏易位染色体。结果表明无芒中4与远中5的遗传组成有明显差异,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材料。抗黄矮病小麦种质F940418, T10  相似文献   

12.
影响小麦黄矮病消长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杨海威 《种业导刊》2013,(11):24-24
小麦丛矮病病原为北方禾谷花叶病毒,属植物弹状病毒组。染病植株上部叶片有黄绿相间条纹,分蘖增多,植株矮缩,呈丛矮状。初期症状为心叶有黄白色相问断续的虚线条,后发展为不均匀黄绿条纹,分蘖明显增多。冬小麦播后20d即可显症,冬前染病植株大部分不能越冬而死亡,染病较轻植株返青后分蘖继续增多,生长细弱,叶部仍有黄绿相间条纹,病株矮化,一般不能拔节和抽穗。  相似文献   

14.
曹亚萍 《小麦研究》2005,26(2):17-21
采用Griffing方法I,利用抗黄矮病小麦品系,对单株粒重、单穗粒重和千粒重3个性状的遗传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3种粒重的遗传符合加性一显性遗传模型,细胞质作用对千粒重影响较小,株粒重和穗粒重则存在明显的核质互作;3个抗BYDV品系中,“临抗1号”的单株产量特殊配合力方差最大,一般配合力效应值也较高,组合间存在极显著差异,是一个优良的抗病丰产亲本,在抗病育种中具有较大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小麦蚜虫及黄矮病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随保 《小麦研究》2003,24(1):34-36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扬花末期-灌浆初期;防治指标为百株蚜量500头;防治方法为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及化学防治相结合,掌握其防治理论。可以准确有效地控制麦蚜及黄矮病危害。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小麦兰矮病的发生症状、传毒介体进行了田间观察研究,并对其发病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陈兰广 《种子科技》2002,20(2):116-116
小麦丛矮病 (NCMV)是由灰飞虱传播的病毒病害 ,除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外 ,由于感病植株千粒重显著下降 ,致使种子商品性能大大降低。因此 ,对繁种麦田丛矮病的防治必须引起高度重视。1 发生与危害带毒的灰飞虱吸食叶片汁液后 ,植株即染病。灰飞虱的发生规律是 :秋苗出土后 ,越夏的灰飞虱由杂草和自生麦苗转移到麦田危害 ,并随着取食在麦田内迅速扩散 ,导致麦苗大面积不同程度地发病。小麦植株冬前感病显著矮缩 ,分蘖增多 ,主茎及分蘖一般不能拔节抽穗 ;返青及拔节期感病的 ,即使能抽穗结实 ,也籽粒秕瘦 ,千粒重显著降低。麦苗感病越早 ,产量…  相似文献   

18.
正为明确云芝葡聚糖对小麦黄矮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研究人员通过室内盆栽及大田试验测定了其对小麦黄矮病的防治效果,并测定了不同浓度处理下小麦防御酶系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室内盆栽试验中云芝葡聚糖对小麦黄矮病具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其中以云芝葡聚糖100、300倍液的预防效果最为理想,防效  相似文献   

19.
<正>玉米矮花叶病,又叫花条纹病、黄绿条纹病,在我国各玉米产区均有发生,华北大部及西南、西北的部分地区发病较重,在玉米整个生长期都可感病,尤以苗期受害最重。一般可造成玉米减产5%~10%,流行年份可造成大面积严重减产,是玉米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1.识别要点1~2片叶时可出现症状,7片叶前后发病最重。最初在幼嫩的心叶基部叶脉间出现许多椭圆形褪绿小点或斑纹(如种子带毒,幼苗子  相似文献   

20.
条沙叶蝉与小麦红矮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条沙叶蝉的特征、特性;小麦红矮病的发病机理及预防措施。为小麦病、虫害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