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根据全省杨树主产区各监测点的监测调查结果及气候状况,湖北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总站日前发布全省第二代杨树舟蛾发生趋势预测,预计全省第二代杨树舟蛾发生面积为42.43万亩,其中轻度发生31.67万亩,中度发生9.38万亩,重度发生1.38万亩;危害盛期主要集中在6月上、中旬,黄冈、宜昌、随州、黄石等地危害盛期在6月中、下旬。预计发生较严重的地点将主要分布在荆州市的监利县、  相似文献   

2.
一、免耕麦田杂草发生和危害情况三麦免耕栽培技术,是江苏省三麦生产上的一项重大改革,近几年来发展较快。1984年全省200多万亩,1985年950多万亩,1986年发展到1618万亩(包括免、少耕)。但免耕麦田的草害发生普遍,特别是连续免耕麦田危害严重。据调查,危害麦田的杂草有72科390多种,其中  相似文献   

3.
<正>根据湖北省林业有害生物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和防治情况,结合湖北省去年越冬基数调查、林内天敌种群情况及有关气象资料,经综合分析,湖北省森林病虫防治检疫总站预测2013年主要林业病虫害共发生501.82万亩,其中病害预计发生47.83万亩,虫害预计发生448.44万亩,鼠兔害预计发生5.55万亩;有害植物预计发生127.40万亩。一、森林害虫预测总发生448.44,万亩,比2012年略有上升,仍属偏重发生。1.马尾松毛虫预计发生122.51万亩。全省现有松林面积3900多万亩,除恩施州、随州市、咸宁市处于低发生虫口  相似文献   

4.
正漯河市召陵区位于河南省中部,耕地面积45万亩左右,常年小麦种植面积大约37万亩,其中高标准农田11.8万亩(包括2021年将要建设的4.3万亩),是全省重要的小麦生产基地。随着农田生态条件变化,以及重茬、整地质量差、播量偏大、病虫害发生严重等综合因素影响,小麦细菌性病害黑颖病在召陵区麦田发生危害程度呈逐年加重趋势,危害轻的小麦减产10%左右,危害重的小麦减产30%以上,  相似文献   

5.
<正>日前从山西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获悉,根据2012年太原市各类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防治情况和发生规律,当前主要病虫越冬基数,以及气象资料,结合病虫历年发生演变规律,经综合分析预测,太原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站预计2013年太原市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为8.7万亩。其中,虫害发生面积5.1万亩,病害发生万亩,有害植物0.5万亩,鼠(兔)害发生面积3万  相似文献   

6.
进入6、7月份,河北省便进入农业有害生物多发季节。据省植保部门分析预测,今年全省夏蝗发生面积将达到300多万亩,需防治面积220万亩左右,其中需进行化学农药防治170万亩。同时,坝上地区和接坝地区的草地螟、土蝗,主产棉区的棉花蚜虫、棉铃虫、棉盲椿象等也有局部偏重发生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笔者从江西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获悉,根据江西省森林资源现状、有害生物发生规律和2012年越冬基数,结合气象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2013年江西省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将偏重发生,呈上升趋势,发生面积为520万亩,其中:虫害发生面积430万亩,病害发生面积90万亩。1.松树病虫害松材线虫病预计松材线虫病可  相似文献   

8.
<正> 根据冬前病虫基数、作物布局、气候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预测2003年河南省主要农作物病虫害总体呈偏重发生趋势,部分地区、部分病虫将重发生。预计全省各种病虫发生总面积5.8~6.3亿亩次。具体预报结果如下: 1.东亚飞蝗夏蝗在9市36个县将偏重发生,其中黄河滩区部分县有可能重发生。预计全省发生面积280~300万亩,达标面积180~200万亩;秋蝗也呈偏重发生态势,面积200~250万亩,有150~180万亩将达到防治标准。  相似文献   

9.
杨透翅蛾在新疆乌鲁木齐地区1年发生1代,主要为害杨树苗木或杨树枝条。在苗木调运中,通过苗木传染,近几年对昌吉州各县市苗木基地和幼林为害严重,同时逐步扩散。介绍了杨透翅蛾的危害、发生规律及防控措施,为尽快控制其危害,提出了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6月下旬以来,危害玉米的新害虫二点委夜蛾在山东省暴发,7月2日山东省植保总站发布"夏玉米田二点委夜蛾发生警报"和7月4日山东省农业厅下发"关于抓紧查治二点委夜蛾的紧急通知"后,各地迅速开展了查治二点委夜蛾的高潮。截至7月19日,全省发生面积已达1270万亩,重播面积25.42万亩,移栽补种220万亩。全省已普遍防治2遍以上,防治面积达3200多万亩次,重发区暴发态势得到有效遏制,  相似文献   

11.
<正>高温高湿的六月是甘蔗病虫的快速发展期,也是防治第二代螟虫的关键时期。近日,广西钦州市植保站要求各地做好以第二代甘蔗螟虫为重点的甘蔗病虫害防控工作,实现"虫口夺糖"保丰收。据了解,2012年广东甘蔗虫蛀率为98%,螟虫、天牛、金龟子、白蚁、绵蚜虫、粉蚧等甘蔗区主流虫害均有发生,其中,以螟虫危害最为严重,全广东180万亩甘蔗总损失约8亿元。  相似文献   

12.
<正>河南省森防站3月22日预计2013年全省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总体呈偏重发生态势,发生面积预计为902万亩。松材线虫病控灾形势依然严峻,美国白蛾呈扩散加剧态势,杨树食叶害虫呈高发态势,杨树病害、经济林有害生物发生稳中略有上升;草履蚧、杨树蛀干害虫、松树食叶害虫、栎类食  相似文献   

13.
韩祖高 《茶业通报》1990,12(2):36-38
茶黑毒蛾(Dasychira bovibarna Matsumura)是黄山地区茶园间歇发生的重要茶叶害虫,今年六月至七月上旬,当地不少茶场遭受该虫第二代幼虫严重为害。如休宁县茅山茶场650亩茶园有400亩发生该虫。其中叶子被吃80%以上的达60亩,叶子被吃50%以上的达100亩,叶子被吃20%以上的达160亩,叶子被吃20%以下达30亩。虫口最多的茶园每丛竟达600多头,一般茶园每丛虫虫也达200头以上。经大力防治后,夏茶损失仍达50%。祁门茶场共有1700亩茶园,受该虫危害的达900亩,经喷药防治一遍后,每丛茶树仍有虫30  相似文献   

14.
<正>安徽省植保总站近期召集该省水稻主产区部分测报技术人员,针对当前水稻病虫害发生趋势进行会商,预测单季中稻病虫总体将偏重发生。预计全省单季中稻主要病虫发生面积约7100万亩次,需要防治面积约6700万亩次。水稻害虫专家预计,以白背飞虱为主的五(3)代稻飞虱混合种群全省将中等发生,其中皖南部分稻区、沿江局部稻区偏重发生,低龄若虫高峰期在8月上旬,全省发生面积约1000万亩。五(3)代稻纵卷叶螟将偏轻发生,其中皖西南和皖南部分稻区偏重发生,低龄幼虫盛期在8月上旬前中期,全省发生面积约600万亩。二代二化螟将中等发生,其中"四稻"混栽区的单季稻将偏重发生,低龄幼虫高峰期  相似文献   

15.
正三年(2013~2015年)来,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示范区(点)能够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要求,积极开展防治示范工作,防治成效显著,示范作用明显,各示范区(点)林业有害生物得到有效控制,达到预期示范防治效果。其中嘉峪关市花绒寄甲防治杨树蛀干天牛示范区防治示范面积200亩,共释放花绒寄甲成虫6万头,花绒寄甲卵40万粒,白蜡吉丁肿腿蜂15万头,杨树蛀干天牛平均虫口减退  相似文献   

16.
<正>笔者从安徽省林业厅获悉,日前,该厅发出《2015年全省杨树食叶害虫和松毛虫发生成灾警示通报(第1期)》,警示今年夏季全省杨树食叶害虫发生面积较去年可能有较大幅度上升、松毛虫在常发区局部地区将会发生成灾,要求各地高度重视,认真做好虫情监测和防治工作。警示通报指出,结合各种测报调查、信息分析,预测2015年7~9月,杨树食叶害虫将在部分地区大面积发生,成灾严重。发生虫种以杨小舟蛾、杨扇  相似文献   

17.
<正>近些年梨树病虫害发生越来越严重,喷药次数越来越多、用药浓度越来越高,但防治效果却越来越差,究其原因,其中重要的一点是未抓住防治关键期。梨树各种病虫害的发生是随着梨树物候期而变化的,梨树落花后,也正是多种病虫害初发生期,所以该期也是多数梨树病虫害防治关键期。做好该期病虫害防治工作,可大大减轻全年病虫害防治任务,减少喷药次数,不但节省成本,还有利于无公害果品生产。对梨树生产危害较大的主要病虫  相似文献   

18.
<正>日前,从17届山东植保会上得到消息:2011年山东全省农药用量达到9万吨,预计2012年农药用量稳中有升,达到9.3万吨。据山东省植保总站农药械科介绍,2011年山东病虫害总体中等发生,发生面积总计6.2亿亩次,防治面积6亿亩  相似文献   

19.
<正>小麦条锈病是小麦生产上最严重的病害,分布广,流行性强,危害严重,常给小麦生产造成巨大损失。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小麦产区曾几次暴发流行,给小麦生产造成严重危害,其中1990年大流行面积超过1.3亿亩,造成小麦损失18.27亿公斤,1996年发生9700多万亩,2002年发生8300多万亩,2003年发生7400多万亩。分析条锈病频发的原因,主要是致病新优势小种上升,生产上主栽品种抗性丧失、大部  相似文献   

20.
@@2012年小麦赤霉病在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安徽、湖北等省严重发生,甚至在很少发生的山东省也大面积爆发,江苏省发生的危害程度也超过了2010年和2003年。此次江苏省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一是发生范围广、危害重,经防治后,全省发病面积仍较大,没有防治的田块病穗率有的高达80%以上,有的甚至绝收;二是区域性强,里下河麦区发生最重,其次是沿海麦区和苏南地区,淮北麦区发生相对较轻;三是地区之间、品种之间发病有差异,总体上是外省品种发病相对较重,本省育成的品种发病相对较轻。本文通过对江苏省小麦赤霉病大发生原因进行初步分析以及下一步生产上对策进行探讨,以期为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