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该病的危害、病原、发生与流行、防治措施、抗源鉴定和抗性遗传研究进展,探讨了存在的主要问题.今后要加强对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抗源鉴定和抗性遗传研究,为抗病育种和种质改良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耕作方式及推广品种的改变,我国各地区主要玉米病害的发生也随之发生改变。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在辽宁地区大爆发,近年来该病害的发生又呈逐年加重的趋势,目前已成为丹东地区重要的叶部病害。掌握该病害的发病规律,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能缓解该病害的发生和流行,从而达到确保玉米安全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邢光耀 《种子科技》2006,24(6):48-49
试验主要分析了不同玉米品种弯孢霉叶斑病的抗性与降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近三年来,在聊城玉米弯孢霉叶斑病发生并不严重,其发病程度主要受到7月和8月总降雨量的影响,发病程度随降雨量的增加而明显加重,且品种抗病性越弱病情增加越明显,但6月下旬的降雨量对弯孢霉叶斑病的发病程度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20122013年,采用田间人工接种的方法对新引进的164份国外玉米种质和122份国内常用玉米种质资源进行了玉米弯孢叶斑病的抗性鉴定与评价。鉴定结果表明:玉米种质对弯孢叶斑病的抗性表现存在差异,总体对弯孢叶斑病的抗病能力较低,表现抗病的种质较少,仅有57份,且抗性种质以中等抗病为主,其余229份种质表现感病或高度感病;新引进的国外玉米种质对弯孢叶斑病的抗病能力高于国内常用玉米种质的抗病能力,从新引进的国外玉米种质中筛选出了37份抗性种质,为抗病育种提供了重要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5.
玉米抗弯孢霉叶斑病鉴定及抗病材料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弯孢霉叶斑 (curvularia Lunata(Wa LKer) Bode.)是近年来发生的一种主要叶部危害。该病病斑圆形、椭圆形或梭形 ,一般 0 .5~ 4× 0 .5~ 2 mm,大的达 7× 3mm。发病很普遍 ,严重的叶片病斑密布 ,并联成片 ,常导致叶片枯焦 ,造成严重减产。选用抗病杂交种是防治玉米弯孢霉  相似文献   

6.
魏党振  田兰荣 《种子科技》2000,18(5):287-288
玉米弯孢霉叶斑病是我国北方玉米产区新发生的一种危害性很大的病害。1996年至1999年对玉米自交系进行了抗病鉴定,其中鉴定自交系904份,其结果高抗,抗病系只占1% ̄13.7%。中抗系占32.7%,中感,感病系占29.6%,高感系占19.0%。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玉米不同组合F1代对弯孢菌叶斑病抗性的分析,发现抗×感组合F1代的抗性大多介于双亲之间,而抗×抗组合和感×感组合F1代的抗性大多超过双亲,特别是抗×抗组合F1代的抗性具有一定的累加现象。不同正反交组合的抗性分析表明:抗性遗传不具有细胞质效应,属于细胞核遗传。F2代抗性分离检测证明,玉米对弯孢菌叶斑病的抗性是由多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8.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菌致病性分化的RAPD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60条随机引物中选择12对组合,对玉米弯孢叶斑病菌基因组DNA进行随机扩增,共扩增出128条遗传标记.根据这些标记使用Statistic统计软件对菌株之间相互关系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菌株间最高相似系数是为87%,最低为47%.22个供试菌株在连锁距离0.4范围内全部聚在一起,树状图上的菌株可分成5~6组.a组包括:98-36、98-25、98-17、98-07、98-01和98-28 6个菌株,是遗传基础最接近的一组.  相似文献   

9.
<正>番茄匍柄霉叶斑病又称番茄灰叶斑病、番茄灰斑病和褐斑病,近几年在京郊发生日渐普遍,在部分番茄园区已经上升为主要病害,严重棚室病株率达90%以上,产量损失超过50%。该病之前北京市发生较少,菜农和基层农技人员普遍缺乏识别和防治  相似文献   

10.
正为筛选出防治重庆烟草棒孢霉叶斑病的有效药剂,重庆市烟草公司涪陵区公司等单位研究人员选取代森锰锌、百菌清、多菌灵、克菌丹、木霉复合菌剂和枯草芽孢杆菌共6种药剂,采用叶面喷施的施药方式,对烟草棒孢霉叶斑病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80%代森锰锌悬浮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与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对烟草棒孢霉叶斑病的防治效果最佳,相对防效分别  相似文献   

11.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抗性的ADAA遗传模型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P138等8个玉米自交系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 在1997~1999年用新月弯孢菌的孢子悬液分别对亲本、 F1、 F2、 BC群体进行接种鉴定, 采用加性-显性-上位性(ADAA)模型进行遗传分析. 结果表明: 玉米对弯孢菌叶斑病的抗性遗传以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为主, 它们可解释表型变异的69.58%. 从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的预测值来看, 自交系P138  相似文献   

12.
利用同功酶电泳技术对采自国内的23个玉米弯孢叶斑病菌菌株进行可溶性蛋白以及SOD、ETS、PPO、MDH、PO等酶系分析,发现不同菌株间存在差异;对菌株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连锁距离0.36上将所有菌株聚合在一起,大致可以分成7个组,与病菌致病性分组有些一致或相近,但也有些不同或关系不密切。  相似文献   

13.
粟弯孢霉叶斑病为谷子重要的叶部病害,为了解钙调磷酸酶信号途径在粟弯孢霉叶斑病菌中的功能,对粟弯孢霉叶斑病菌钙调磷酸酶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初步分析。通过简并PCR法扩增获得了粟弯孢霉叶斑病菌钙调磷酸酶催化亚基ClCna和调节亚基ClCnb基因的同源片段,并利用RACE技术获得了ClCna和ClCnb基因序列同源片段的全长cDNA序列。粟弯孢霉叶斑病菌ClCna和ClCnb基因编码的蛋白与其他病原真菌钙调磷酸酶蛋白具有很高的同源性,ClCna基因编码的蛋白含有钙调素结合位点、钙调磷酸酶调节亚基结合位点和自身抑制调节位点,而ClCnb基因编码的蛋白含有4个钙离子结合位点。利用钙调磷酸酶特异性抑制剂环孢素A处理粟弯孢霉叶斑病菌分生孢子,发现分生孢子的萌发率明显下降。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粟弯孢霉叶斑病菌中ClCna和ClCnb基因在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模式,在山梨醇和氯化钠胁迫下都是诱导表达,因此,推测这2个基因可能在粟弯孢霉叶斑病菌的逆境胁迫及孢子萌发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玉米弯孢叶斑病菌致病性分化及几种鉴定技术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鄢洪海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8):338-334
本研究从我国20余个主栽玉米品种和20个骨干自交系中筛选鉴别寄主,并辅助采用RAPD和同工酶电泳的遗传和生理生化分析,对现阶段我国玉米弯孢叶斑病菌致病性分化现状进行了测定。研究表明:自交系沈135、78599-1、 Mo17、477、C8605、E28、7922和黄早4具有较强的鉴别特性,通过8个鉴别寄主将采自我国玉米产区的23株弯孢叶斑病菌分为6个致病类型,其中类型A致病性强、分布广,为优势致病类群;类型D主要分布在我国零星发生的地区,为弱致病类群。不同方法鉴定的结果具有相关性,特别是对那些致病性分化明显、致病性强的菌株三种鉴定方法鉴定结果关系密切,都能对应地划分在同一个组里。  相似文献   

16.
<正>莲藕链格孢叶斑病,又称黑斑病、叶斑病、褐纹病,是莲藕的一种主要病害(图1)。各地均有分布。病株率30%~60%,发病程度较轻,对生产无明显影响;重病田发病率可达80%以上,明显影响莲藕产量和质量。该病主要侵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针头大小黄褐色小斑点,以后扩大成近圆形或不规则形轮纹状病斑,直径一般0.6~1.5厘米,褪绿大黄斑或褐色枯死斑,背面较正面明显,病斑边  相似文献   

17.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菌致病性分化的等位酶及蛋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同功酶电泳技术对采自国内的23个玉米弯孢叶斑病菌菌株进行可溶性蛋白以及SOD、EST、PPO、MDH、POD等酶系分析,发现不同菌株间存在差异;对菌株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连锁距离0.36上将所有菌株聚合在一起,大致可以分成7个组,与病菌致病性分组有些一致或相近,但也有些不同或关系不密切.  相似文献   

18.
<正>豇豆轮纹病又称灰斑病、棒孢叶斑病,是豇豆的一种常见病害,近年该病为害呈上升态势。多在开花结荚后发生,主要为害叶片,也为害茎和豆荚。一、发病症状叶片发病:初生红褐色小斑点,微突起,扩大后,病斑圆形或近圆形,直径4~8毫米,红褐色,边缘明显,斑面上有明显的同心轮纹,病部中心轮纹颜色稍  相似文献   

19.
<正>豇豆红斑病(Cowpea Cercospora leaf spot)又称尾孢灰星病、灰星病、尾孢叶斑病、叶斑病,是豇豆的一种常见病害,主要为害夏播豇豆。一、发病症状1.叶片染病一般多在植株下部老叶上先发病(图1),逐渐向上蔓延。初期病斑较小(图2),呈紫色至紫红色,圆形或不规则形,发展后,受叶脉限制形成多角形或不规则形(图3)。病斑大小不等,直径3~18毫米,中央灰白  相似文献   

20.
<正>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资源环境系陈捷教授带来的科研团队博士生高士刚同学关于玉米弯孢叶斑病菌毒力变异机理的研究论文《Understanding resistant germplasm-in-duced virulence variation through analysis of proteomicsand 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 in a maizepathogen Curvularia lunata》在国际蛋白质组学权威刊物《Proteomics》(2012,12,1-12)(2011年影响因子4.505)发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