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机插早稻秧苗素质相对较差,秧龄一般只有15~18天,秧苗较小,抗逆性较差,机插后易发生僵苗不发的症状,应根据造成僵苗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尽快使僵苗转化。僵苗形成原因。(1)苗质型:育秧时落谷量过高,或严重超秧龄,造成秧苗细长,叶色发黄,风吹易倒,繜苗期显著长于正常秧苗,这种秧苗插后易发生僵苗。(2)虫害型:在秧田期或插入大田后受到稻蓟马、稻象甲等危害,叶片卷缩或破损,秧苗生长滞后而出现僵苗。(3)肥害型:大田有机肥未经充分腐熟或翻  相似文献   

2.
连作晚稻夏季育秧期气温高,秧龄又长,因秧苗徒长,移栽时苗体过大,栽后败苗严重,不利于争季节创高产。自推广连晚杂交稻以来,上述问题更显突出。多效唑是一种新型植物生长延缓物质,有控制稻苗生长,促进秧田秧苗分蘖,防止移栽后败苗等效应,并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多效唑对连晚秧苗的控长促蘖效应与栽培、气温条件等有关,在一般连  相似文献   

3.
水稻秧苗是产量的基础,有时插秧前的拔苗、运苗、本田放苗的过程不予重视,插秧后出现干尖、死苗的现象很多,严重影响产量。首先,拔苗或起苗前1天一定要浇1次水,不能贪图运苗轻便,就干拔苗或起苗。其次,拔苗或起苗后马上运到本田,避免拔苗或起苗后在外放的时间长。其三,秧苗运到本田后,马上放到水里,放到水里时秧苗的根部不能露在外面,以免根系变干。  相似文献   

4.
正1倒春寒的危害1.1对已经出苗且揭膜的秧苗的危害此时遭遇倒春寒,秧苗叶色黄,生长缓慢甚至停滞,过低的气温还会造成冷害甚至冻害,使幼嫩叶片的组织遭到破坏,进而表现失水,叶片变黄直至变白,叶片死亡。秧苗受到倒春寒天气影响后,吸水弥补不了叶片蒸腾的消耗,叶片卷曲,呈青枯状干死。1.2对已经出苗但未揭膜的秧苗的危害秧苗已经出苗,但还未揭膜炼苗的秧苗,由于幼嫩,承受外界低温的能力弱。倒春寒导致外界环境温度低,但因为还未揭膜,大棚内温度虽然也降低,但比外  相似文献   

5.
农科110     
影响水稻缓苗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水稻缓苗的因素很多,如移栽前秧苗的干度、秧苗带新根的多少、移栽伤、水温、地温、气温、水深等,都影响缓苗的速度。但影响缓苗的根本原因是秧苗移栽后,从苗床上带来的根系除少数白根外,大部分都失去吸收养分的能力,因此缓苗的本质是插秧后秧苗需要重新扎根。稻苗重新扎根所需要的养分就得靠自身营养来解决。因此,不同素质的秧苗在缓苗的能力上有很大区别。素质好的秧苗因体内储存的养分多、扎根快,秧苗呈现绿色,分蘖也快;素质差的秧苗则叶片发黄,经过大缓苗,分蘖就慢。  相似文献   

6.
<正> 菜螟俗称钻心虫、剜心虫、桃心虫等。是油菜苗期的重要害虫。去年秋季和初冬在田间调查发现,近年来,随着油菜栽培面积的扩大,菜螟的虫口密度有上升的趋势,为害也随之而加重。除为害油菜外,还为害大白菜、胡萝卜等多种十字花科蔬菜的幼苗。一、形态特征:成虫:灰褐色或黄褐色小蛾,前翅有3条白色波状纹,后翅灰白色,前翅中央还有1个灰黑色肾状纹。卵扁椭圆形,淡黄色。幼虫头部黑色,胸腹部淡黄色或浅黄绿色。蛹茶褐色,体外有丝茧,粘有  相似文献   

7.
<正>恶苗病是水稻常见的病害,我国主要稻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特别是近些年来旱育稀植技术的推广与普及、盘育苗机插面积的增多,以及干籽旱直播的推广,恶苗病的发生日趋严重,在一些地方已成为水稻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制约着早稻产量的提高。危害症状。水稻恶苗病俗称徒长病、公禾,感病水稻秧苗一般在2.5叶期后,气温达30℃时表现出徒长症状,病苗迅速长高,比正常苗高出三分之一以上,茎叶叶片细长,苗色淡黄,发根较  相似文献   

8.
<正>近些年来,早稻种传病害恶苗病在笔者所在地呈上升趋势,发生程度加重,面积扩大,尤以机插稻和直播稻发病较重。重病田病株率超过30%,严重影响水稻安全生产。究其原因,主要是放松了早稻种子的消毒处理,而药剂处理种子是控制该病等种传病害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现将其病害症状和种子药剂处理方法介绍如下:恶苗病苗症状。感染恶苗病菌的早稻秧苗,一般在2.5叶期后,气温达30℃时,表现出徒长症状,病苗迅速长高,比正常苗高出三分之一以上,茎和叶片细长,苗色淡黄,发根数少,严重  相似文献   

9.
水稻抛栽秧苗立苗中的形态与生理变化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起身立苗是抛秧稻特有的一个基本过程,在生产实践中,能否及时起身立苗,无疑是决定抛秧稻成败的关键和应用的前提。以南粳44为试验材料,设置带土直立苗、带土倾斜苗、带土平躺苗、无土平躺苗、无土手栽苗等不同模拟苗姿,较系统地研究立苗期间的形态、生理变化。结果表明,①非直立苗起立期间分蘖节弯曲,秧苗基部下侧具有伸长功能的细胞生长快于上侧细胞,分蘖节下部发生大量新根,扎入土中,成为秧苗直立的支点。②带土倾斜苗、带土平躺苗、无土平躺苗的立苗时间分别是4d、8d和12d。③立苗过程中,带土直立苗和带土倾斜苗的发根优势明显、根系活力强,至第4天根量显著大于带土平躺苗、无土平躺苗和无土手栽苗。④无土秧苗活棵期间植株含水率比立苗初期下降快,后逐渐上升,10d后接近带土秧苗。⑤带土直立苗、带土倾斜苗抛后叶绿素含量高于无土手栽苗,无土平躺苗叶绿素含量低于无土手栽苗,带土平躺苗和无土手栽苗没有多大差异,所有处理秧苗除无土平躺苗外10d后叶绿素含量逐渐恢复正常。⑥栽后2d所有处理秧苗的根系、地上部的可溶性总糖在活棵立苗中被消耗,抛后4d无土秧苗地上部可溶性总糖开始增加,带土直立苗与带土倾斜苗活棵立苗快,栽后糖分消耗多。⑦立苗期间,各种苗姿植株地上、地下部的N、P、K积累量都增加,平均增速以带土秧苗大于无土秧苗,直立苗大于平躺苗。⑧各苗姿秧苗的理论产量、实际产量均是带土直立苗带土倾斜苗无土手栽苗带土平躺苗无土平躺苗。由此说明,带土秧苗比非带土秧苗立苗活棵立苗早,直立苗比非直立苗活棵早。因此,生产上抛秧稻要选择带土秧苗,提高直立苗比例,减少平躺苗比例,提高抛秧稻群体起点质量。  相似文献   

10.
水稻种衣剂增产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3年早、晚稻对水稻种衣剂苗博士、江苏华农进行了增产效果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苗博士和江苏华农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增产的原因是:改善了秧苗质素,促进了根系功能,提高了秧苗叶片的叶绿素水平,促进了本田期的早生快发,增加低位(1级)分蘖数,早够苗、早达苗峰,使够苗至分化的长粗时间长,有利于茎蘖的长粗成穗,使各时期的干物质积累增加,提高了茎叶比和比叶重,增加抽穗后茎叶中干物质向穗粒转运,促进籽粒干重增长,最终使穗数、粒数及粒重获得改进而达到增产。  相似文献   

11.
“多效唑”、(Multi-Effect Triazole,以下简称MET)是我国自行研制的一种新型植物生长延缓物质。MET对秧苗的主要生物效应有:控制秧苗徒长、促进秧苗分蘖、减轻移栽后败苗。MET的主要生理作用在于提高稻苗吲哚-3-乙酸-氧化酶(IAA-  相似文献   

12.
杂交水稻塑盘育秧抛栽立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秧苗抛栽后非直立苗一般达70%以上,因而起身立苗是抛秧稻特有的基本过程.抛后立苗的快慢直接关系到抛秧栽培的成败,而立苗的好坏、时间的长短,又受诸多因素的影响.1998年进行了不同水层深度、不同秧苗高度、不同秧苗带蘖数、不同苗龄抛栽4个试验,以探讨抛秧立苗技术,为抛秧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李锋 《种子世界》2016,(2):40-41
正1.秧苗培育"好秧八成收",健壮的秧苗是水稻高产稳产的重要保证。由于有机水稻应用水层除草技术,所以有机水稻秧苗最适宜选用钵育大苗,其秧苗素质坚挺、叶直立、茎粗、淀粉积累多、断根移栽后不萎蔫,新根数量多,返青快,很快进入正常生育状态,且植株高大适应深水灌溉。旱育大苗壮秧标准:秧龄35~40d,叶龄4.1~4.5叶,带1~2个分蘖,株高17cm左右,中茎长不超过3mm,第1叶鞘高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精准条播(precision drill sowing, PS)在连作晚稻长秧龄机插中的有益效果。本试验以甬优1540为供试品种,设置标准9寸秧盘横向16条(PS-16, 45.7 g盘–1)和18条(PS-18, 60.5 g盘–1)精准条播,并以传统撒播(broadcast sowing, BS, 60.5 g盘–1)作为对照,同期播种,设置20、25、30和35 d 4个机插秧龄,比较分析各播种方式水稻秧苗素质、机插特性、群体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变化。结果表明:(1)精准条播提高秧苗群体透光性,与撒播相比,精准条播提高了长秧龄秧苗的素质,增加了带分蘖秧苗的比例,其中PS-16秧苗素质最好,带分蘖秧苗的比例最高。(2)与撒播相比,精准条播显著降低机插漏秧率,提高机插取秧2~3株苗比例,PS-16和PS-18间差异不明显。秧龄延长增加机插秧苗伤根程度和伤苗率,降低秧苗存活率,其中PS-16的伤根程度和伤苗率增加幅度最小,机插秧苗存活率最高。(3)机插秧龄延长增加了秧苗缓苗返青天数进而推迟水稻生育期,各机插秧龄下, P...  相似文献   

15.
不同育秧方式的秧苗素质及免耕抛栽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比较了4种育秧方式的秧苗素质以及免耕抛栽效果。结果表明,无盘旱育有利于提高出苗率和成秧率,提高秧苗素质,延长秧龄弹性,从省工省力和节本增效出发,采用无盘旱育替代塑盘旱育是今后水稻抛秧育秧方式发展的主要趋势;4种育秧方式产量水平均较高,但苗床免少耕+旱育保姆秧苗素质好,根系带土量大,发根力强,抛栽后易于物理立苗和生理立苗,本田早生快发,既省工节本,又增产增效,是在试验条件下效果最好的一种育秧方式;苗床免少耕+旱育保姆+纱窗垫底秧苗起秧方便、植伤轻、发根力强,但根系带土少,免耕抛栽后部分秧苗立苗困难,对产量有一定影响,有待探索完善。  相似文献   

16.
水稻免疫育苗的抗性机制新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生理生化角度进一步揭示水稻免疫育苗的抗性机制。试验结果表明,在激发接种后,利用水稻免疫育苗方法培育的秧苗的膜质过氧化程度低于普通旱育秧苗,免疫秧苗体内木质素和绿株酸等抗病物质的积累高于普通旱育秧苗,这可能是免疫秧苗抗病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不同因素对塑盘育秧抛栽立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世宏 《耕作与栽培》2000,(4):18-18,57
1998年利用Ⅱ优838,设置不同水层深度抛栽、不同秧苗高度抛栽、不同秧苗带蘖数抛栽、不同苗龄抛栽4个试验,来研究塑盘育秧抛后立苗技术,结果表明:塑盘育秧抛栽适宜水层1 ̄1.5cm、抛了佳苗高15 ̄18cm,秧苗带蘖越多,立苗速度越快,苗龄越少,立苗时间越短。  相似文献   

18.
<正>近日,笔者在安徽省团洲村蔬菜基地了解蔬菜生产情况,几名菜农正在采收大白菜待上市,但发现不少大白菜长得松散、露出了心叶、较矮,因而产量不高,特别是叶片上有褐色的坏死斑,导致商品性不佳,菜农以为是前段时间的雨水多导致  相似文献   

19.
<正>一、当前病虫发生情况北京市植物保护站日前称,当前全市大白菜生产陆续进入包心期,也是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据全市蔬菜病虫监测点调查,目前全市大白菜总体生长状况良好,发生的病虫害种类以霜霉病、鳞翅目害虫等为主,其中菜螟在个别地块上升为优势种。主要病虫发生情况如下:病害总体轻发生,以霜霉病发生最普遍,发病叶片多位于中下部,病田率为86.7%(去年同期96.8%),平均病株率33.9%(去年同期47.7%),最高  相似文献   

20.
以超级稻II优602为材料,研究了播种量、播期和育秧盘类型等农艺措施对成都平原稻麦(油)两熟区机插稻长龄秧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1)正常播期下超级稻长龄秧在播种后30~42 d,发根力虽有降低,但群体数量减少缓慢,根冠比、茎基宽度、单位苗高干重等指标均有所增加; 而播种后42~54 d,群体数量急剧减少,根冠比和单位苗高干重下降,发根力进一步降低。(2)推迟播期有利于提高苗床秧苗数量,但根冠比、单位苗高干重以及发根力等指标并无明显的提高甚至有所降低。(3)播种量为431.03~554.19 g m-2时有利于兼顾长龄秧群体数量和个体素质。(4)当秧龄超过一定时期(播种后40 d左右)后穴盘育秧的效果更佳,无论进一步延长秧龄还是适当增加播种密度,均减缓秧苗素质和群体数量的下降。以上结果表明,在成都平原旱育方式下机插稻长龄秧的培育播期选择在4月15日左右,播种量选择431.03~554.19 g m-2,秧龄在42 d左右,秧盘选择塑料硬穴盘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