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接上期)8.番茄叶霉病番茄叶霉病俗称黑毛,仅危害番茄,是番茄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各番茄种植区普遍发生。随着保护地番茄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叶霉的病情也快速发展,危害加重,严重影响番茄的产量。发病原因:病原为半知菌亚门黄枝孢菌,初无色后呈褐色的分生孢子梗成束从气孔伸出(图1),稍有分枝,有隔膜,大部分细胞上部偏向一侧膨大。孢子梗上产生分生孢子(图2),产孢细胞单芽生或多芽生,合轴式  相似文献   

2.
正葡萄灰霉病又叫葡萄灰腐病,俗称"烂花穗",不仅是春季引起花穗腐烂的主要病害,流行时发病品种花穗被害率达70%以上,且成熟的果实也常因此在贮藏、运输和销售期间引起腐烂,并可造成葡萄酒颜色与质量的改变。发病原因:引发葡萄灰霉病的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真菌灰葡萄孢(图1),有性世代为富克尔核盘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其分生孢子梗自  相似文献   

3.
正香蕉灰纹病又称香蕉暗双孢霉叶斑病,是一种重要的香蕉叶斑病,也是我国香蕉产区常见且危害严重的病害之一,可导致香蕉减产30%~50%。发病原因:引发香蕉灰纹病的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真菌香蕉暗双孢菌(图1),其褐色的分生孢子梗有分隔,无色的短西瓜子状分生孢子单胞或双胞。主要以菌丝在寄主病斑或病株残体上越冬,成为翌年主要  相似文献   

4.
正香蕉褐缘灰斑病是对香蕉危害最重的一种主要叶斑病,一般叶片受害面积在30%左右,严重流行时可达80%以上,病株产量减少,果实品质下降,可导致50%以上的减产损失。发病原因:引发香蕉褐缘灰斑病的病原为香蕉尾孢菌(图1),有性世代为香蕉生球腔菌。其直立或膝状弯曲的分生孢子梗丛生于暗色子座上,无色有分隔的分生孢子呈鼠尾状。香蕉尾孢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  相似文献   

5.
<正>(接上期)4.番茄晚疫病番茄晚疫病是番茄上重要病害之一,在保护地、露地均可发生,但主要危害保护地番茄。连续阴雨天气多的年份危害严重,常减产20%30%,严重时绝收。发病原因:引起番茄晚疫病的病原是鞭毛菌亚门真菌致病疫霉菌(图1),初期无色透明有分隔的菌丝后变褐色,寄生于寄主组  相似文献   

6.
<正>(接上期)3.番茄枯萎病番茄枯萎病又称萎蔫病,是一种防治困难的土传维管束病害,常与青枯病并发。多数在番茄开花结果期发生,局部受害,全株显病。发病原因:引起番茄枯萎病的病原是半知菌亚门真菌番茄尖镰孢菌番茄专化型(图1),小型分生孢子卵形至长椭圆形,无色单胞;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或长纺钎锤形,无色,多数为3个分隔。也会在菌丝上顶生或间生圆形至椭圆形、单胞、黄褐色的厚垣孢子。如果土壤中有一定量的线虫等地下害虫,或种子带菌、育苗用的营养土或有机肥没有充  相似文献   

7.
<正>白菜黑腐病又名"半边瘫",不仅在各白菜各产区均可发生,并且在生长期与贮藏期都可为害。生长期间经常和软腐病并发,造成烂帮、烂心等现象,病株率一般在20%左右,严重者可导致发病率达100%的全田发病程度,严重影响大白菜的产量和品质,从而给菜农带来严重损失。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8.
<正>苹果树腐烂病俗称串皮湿、臭皮病、烂皮病,是苹果上一种分布广、危害重的病害,1903年首先在日本被发现,1916年在我国辽宁省南部地区出现。苹果树腐烂病在重病园发病株率高达80%以上,可导致树势衰弱、产量下降,特别严重的会导致苹果树的死亡。因此部分地区称腐烂病为苹果树的"癌症",已经成为是目前威胁我国苹果产业的毁灭性病害。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9.
<正>枣树腐烂病又称枣树枝枯病,近年来扩大蔓延的趋势已使其上升为枣树的主要病害之一,常常造成新栽幼树大量死亡。枣树受害后,树势衰弱,生长缓慢,结果晚,产量低,暴发的枣园病株率可达70%左右,死亡株率在20%以上,造成枣树大幅度减产托和经济损失,严重挫伤了枣农管理枣树的积极性。发病原因:引发枣树腐烂病的病原为半知菌亚门弱寄生真菌壳囊孢菌(图1),其多室、不规则形的分生孢子器生于黑色子座内,香蕉形或腊肠形的分生孢子小而无色。一般以菌丝体或子座在感病树皮内越冬。翌年形成的分生孢子,可通过风雨和昆虫等传播,经伤口侵入后,先在枯枝、死节、干桩、坏死伤口等组织上  相似文献   

10.
<正>草莓灰霉病是世界各国草莓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在我国的保护地和露地栽培中均有发生,尤其是保护地草莓种植管理中发生普遍,危害较为严重。感染灰霉病的草莓病果率一般为30%左右,严重者可达60%以上,减产幅度较大,甚至导致绝收,对草莓产量、品质及种植者的收入具有较大影响。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11.
<正>黄瓜黑星病是一种检疫性和毁灭性病害,在许多地区呈迅速扩展蔓延之势,危害日趋严重,近年来以温室大棚黄瓜发病较重,危害广泛,难以铲除,严重影响黄瓜的产量和质量,严重田块减产可达50%以上,直至绝产。发病原因:引起黄瓜黑星病的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真菌瓜疮痂枝孢霉,其分生孢子淡褐色,直立梗单生或丛生,顶部、中部稍有分枝或单枝,单生或串生褐色或橄榄绿色的卵形、不规则形分生孢子(图1),分生孢子单胞、双胞、少数三胞。病菌除主要侵染黄瓜外,还侵染西葫芦、南瓜、冬瓜等。  相似文献   

12.
<正>(接上期)6.番茄青枯病番茄青枯病是番茄上常见的维管束系统性病害之一,保护地、露地均可普遍发生。近年来,由于连年种植,日光温室蔬菜发展迅速,特别是温室番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造成番茄青枯病发生逐年严重,特别是南方及多雨年份发生普遍而严重。发病严重时造成植株青枯死亡,导致严重减产甚至绝收,给菜农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发病原因:此病由细菌薄壁菌门的青枯假单胞菌(图1)侵染引起。菌体短  相似文献   

13.
<正>(接上期)3.大豆根腐病大豆根腐病是一种分布较广、危害较重、致病病原菌种类繁多和防治困难的世界性病害,我国由垦区在七十年代发展起来,并逐渐成为大豆的主要病害。随着大豆栽培面积扩大、重茬等现象,北方春大豆和南方黄淮夏大豆生产区,黑龙江省东北部地区发生尤为严重。主要危害大豆根系,影响作物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一般年份病株率都在30%40%,导致减产10%40%,导致减产10%30%,严重时可达60%以上甚至绝收。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14.
<正>(接上期)5.番茄早疫病番茄早疫病又称为轮纹病、夏疫病,各地普遍发生,是危害番茄的重要病害之一,常引起落叶、落果和断枝,因病减产30%以上,一些地区由于推广抗病毒病而不抗早疫病的番茄品种,导致早疫病严重发生和流行,尤其大棚、温室中发病较重。  相似文献   

15.
<正>梨轮纹病又称瘤皮病、粗皮病,分布遍及各梨产区,在南方果梨产区尤其严重,可造成烂果和枝干枯死,特别是部分感病品种在轮纹病流行年份采收时,病果率可达50%以上,贮藏一月后基本损失殆尽。发病原因:引发梨轮纹病的病原在有性阶段为子囊菌亚门真菌贝伦格葡萄座腔菌,无性阶段属半知菌亚门轮纹大茎点菌。扁圆形或椭圆形的分生孢子器拥有黑褐色的炭质器壁,并有乳头状孔口,内壁密生丝状、单胞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梗顶端着生单胞、无色的生  相似文献   

16.
<正>烟草炭疽病是烟草的主要病害之一,在烟草的全生育期均可发生,尤以苗期危害最重,严重时烟苗成片烂掉,移栽后造成烟株枯死,炭疽病的发生严重影响了烟草种植的经济效益。发病原因:引发烟草炭疽病的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真菌刺盘孢菌(图1),其生于表皮下的分生孢子盘在成熟后突破表皮。短棍棒形的无色分生孢子梗单胞,梗上顶生长圆筒形的无色、单胞以及两端钝圆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两端各有一油球。有隔膜的暗褐色刚毛混生在孢子堆内,基部粗,端部渐细,顶端钝  相似文献   

17.
正桃褐腐病又称桃菌核病、桃灰腐病和果腐病,广泛分布于各桃产区,是桃的重要病害之一,对果实危害最重,发病后不仅在果园中相互传染为害,引起大量烂果、落果,而且在贮运期中亦可继续传染发病,造成巨大损失。发病原因:引发桃褐腐病的病原为子囊菌亚门真菌链核盘菌和核果链核盘菌。无色、单胞的链核盘菌分生孢子呈柠檬形或卵圆形(图1),在梗端连续成串生长,其较短的分生孢  相似文献   

18.
<正>梨树腐烂病又称梨树称"烂皮病"和"臭皮病",在各产区均有发生,主要发生在七八年生以上的盛果期梨树上,常引起大枝、整株甚至成片梨树的死亡,一般果园发病率在50%左右,新疆库尔勒香梨病株率可达77%,是梨栽培生产中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  相似文献   

19.
<正>黄瓜靶斑病也叫棒孢叶斑病、"黄点病"等,是一种真菌病害。近年来随着保护地栽培的不断发展,病情逐年加重,已成为保护地黄瓜生产的重要叶部病害,并且可能对番茄等多种蔬菜造成为害。在严重时发病情况下,落叶率可达90%,造成大面积减产甚至绝产。发病原因:黄瓜靶斑病是由半知菌亚门多主棒孢霉菌(图1)引起。多主棒孢霉可以随种子,包括嫁接南瓜种子传播,但更多的是以分生孢子、厚垣孢子或菌丝体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或雨滴飞溅传播,在温暖、高湿的条件下引发黄瓜靶斑病。  相似文献   

20.
<正>(接上期)7.番茄病毒病番茄病毒病是番茄上一种难以防治的常见性病毒病害,在全国番茄种植区均有发生,一般年份可减产20%30%,流行年份高达50%30%,流行年份高达50%70%,局部地区甚至绝产。发病原因:引起番茄病毒病的病毒有球状的黄瓜花叶病毒(CMV,图1)、杆状RNA病毒的烟草花叶病毒(TMV、图2)和颗粒形黄化卷叶病毒(TYLCV)、线状的马铃薯Y病毒(PVY、图1),以及番茄烟粉虱双生病毒(WTG)等多种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