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植物免疫受体FLS2能够感受植物病原菌鞭毛蛋白N端的22氨基酸(flg22)并迅速激活植物的免疫反应。BIK1作为一种细胞质类受体激酶(RLCK)和FLS2形成免疫受体复合体共同调控着植物免疫受体的激活。植物NADPH氧化酶RbohD对植物受到flg22诱导之后产生ROS和气孔关闭是必须的。但是有关RbohD的调节机制并不清楚。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科研人员近期通过生化和生理学实验揭示,BIK1正调控flg22诱导的钙离子细胞内流,RbohD与免疫受体形成复合体参与免疫反应的调节,BIK1和RbohD直接相互作用并且flg22可以诱导RbohD发生磷酸化并且从免疫受体复合体上解离,进一步研  相似文献   

2.
正植物与病原微生物长期协同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多层次的防御体系抑制病原的侵染。近期,中国科学院生物互作卓越中心研究员周俭民团队在植物免疫机制研究中取得了新进展。次生代谢物在植物抵御病原侵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发现的植物次生代谢物种类繁多、结构各异,但对其作用机制的认识匮乏。对植物抗菌代谢物活性的认知,主要基于多数抗菌代谢物在体外具有杀菌或抑菌的活性,但  相似文献   

3.
<正>植物利用多个层次的抗病反应抵抗病原菌的入侵,包括表面受体激活的抗性(PTI)和胞内免疫受体激活的抗性(ETI)。内吞作用可将表面受体运输到胞内进行降解和循环利用,在PTI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表明网格蛋白介导的内吞作用是植物主要的内吞方式,然而植物如何调控内吞作用以及内吞如何参与先天免疫反应并不清楚。近期,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唐定中课题组利用拟南芥与白粉菌互作的研究体系,通过生化、遗传学和细胞学手段,克隆了拟南芥E-  相似文献   

4.
<正>植物寄主介导的RNAi技术,对于植物鞘翅目和鳞翅目害虫的防治具有巨大的潜力。利用寄主植物表达靶基因dsRNA,高量表达的dsRNA能够被植食性昆虫摄入体内,然后诱发系统RNAi反应,进而成功干扰目标昆虫靶基因的表达达到杀虫目的。挖掘理想的  相似文献   

5.
病原菌诱发的植物先天免疫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生存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之中,它们不仅拥有抵御病原菌的天然屏障,如坚硬的细胞壁、质外体的低p H值、分泌的抗菌酶或其它抗菌组分等,而且进化出了精密的先天免疫系统:病原菌相关分子特征(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s)诱导的免疫反应(PAMP-triggered immunity,PTI)和效应因子诱导的免疫反应(effector-triggered immunity,ETI)。PTI和ETI,虽然代表的是植物先天免疫的不同层面,但两者密切相关,奠定了植物先天免疫的遗传学基础。本综述描述了植物与病原菌相互作用的共同进化过程,概述了植物先天免疫在病原菌入侵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并阐述了植物病原细菌Ⅲ型分泌系统分泌的大量效应蛋白在调控植物先天免疫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毛龙研究员领衔的创新团队在麦类作物模式植物二穗短柄草开花调控的分子机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该研究从成花素基因FT2的可变剪切角度揭示了一个新成花素基  相似文献   

7.
《种业导刊》2015,(2):32
大豆根瘤共生固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科学问题,也是一个关乎大豆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农艺性状。最适的结瘤数量是决定最佳固氮效率的关键因子。已有结果发现结瘤因子诱导的信号转导途径和大豆超结瘤的自主调控途径控制最适结瘤数量。但是两个途径互作的分子机制还不清楚。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成果揭示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储成才课题组和中国水稻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朱旭东课题组合作,通过对不同水稻突变体库进行大规模筛选,获得两个不完全显性、叶鞘特异性自主坏死的突变体n1s1-1D和n1s1-2D。研究表明,NLS1的功能获得性突变导致了突变体特定  相似文献   

9.
《种业导刊》2011,(10):50-50
自噬(autophagy)是发生在细胞内的“Selfeating”现象,其主要的生理功能是将胞质中的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等)和一些细胞内源性底物(包括由于生理或病理原因引起的衰老、破损的细胞器)在单位膜包裹的自噬体中大量降解,实现再循环,以维持细胞自身的稳定。  相似文献   

10.
<正>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是一种营腐生性生活的病原真菌。其多个病理小种可以感染诸多的经济作物,如马铃薯、梨、柑橘、烟草等,每年均造成巨大的国民经济损失。目前对该真菌的防控还没有太好的办法,迫切需要了解其侵入机理,为该真菌导致的病害的防控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利用分子生态学研究中应  相似文献   

11.
<正>植物细胞极高的全能性是植物可重复再生的基础,基于植物细胞全能性的植物激素诱导的离体再生体系已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和基因改良中。长期以来,生长素诱导多能性的愈伤组织形成被认为是植物细胞获得全能性的过程,也是经典植物离体再生体系的起始步骤。然而,生长素如何启动愈伤组织形成的分子调控机制尚不清晰。近期,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胡玉欣研究组以拟南芥为材料,在前期发现  相似文献   

12.
<正>入侵种的入侵机制是入侵生物学的核心科学问题。已有假说主要从天敌、资源和生态位几方面阐述了入侵种的入侵性。但是现有的入侵理论只能解释部分入侵物种的入侵性,所以新的入侵理论令人期待。2006年至今,中科院动物研究  相似文献   

13.
<正>病害是影响作物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之一。植物抗病基因(R基因)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表现出复杂的进化模式。很多研究表明,植物R基因是以基因家族的形式存在,通常成簇排列从而形成复杂结构。经由旁系同源抗病基因间频繁的序列重组和交换的一类抗性基因叫I型R基因,而较少或没  相似文献   

14.
正目前,国内外天门冬拟茎点霉与芦笋生物学互作致病的分子机制研究较少。在江西省青年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资助下,江西省农科院蔬菜花卉所芦笋团队针对天门冬拟茎点霉与芦笋生物学互作致病机制不明,通过对病原菌基因组、转录组、蛋白组测序分析,以及运用基因敲除技术,首次筛选出3个芦笋茎枯病菌  相似文献   

15.
<正>近日,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植物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报道了柑橘Cs PH4-Noe mi复合体以反馈调节环的方式调节原花青素的生物合成,为后续柑橘果实品质改良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原花青素是植物界广泛存在的一类多酚次级代谢产物,对植物生理和人  相似文献   

16.
<正>双生病毒是存在于植物中唯一一类具有孪生颗粒形态的单链DNA病毒,也是目前已知的最大的单链DNA病毒家族,该病毒在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中具有广泛的宿主。目前已报道双生病毒能够感染玉米、棉花、番茄、木薯、甜菜等重要农作物,对农业生产危害极大。传统抗病机理的研究主要基于对病毒基因功能的分析及宿主病毒互作机理的解析,但目前在育种中的应用还比较有限。  相似文献   

17.
<正>日前,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李传友教授带领的"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人才团队"在植物免疫机理研究中取得重大进展,以番茄为模式解析了植物防御病虫害的转录重编程。近日,国际植物学领域顶级学术期刊《植物细胞》(The Plant Cell)在线发表了这项研究成果,指出该成果为解析植物防御病虫侵害的分子机制奠定了重要基础。茉莉酸是来源于不饱和脂肪酸的  相似文献   

18.
<正>生长激素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作为一种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激素类物质,在植物中得到了广泛研究,发现其与植物抗逆性具有紧密的关系。人们已经发现真菌也能产生IAA,共生真菌产生的IAA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但没有人关注到真菌IAA与自身抗逆性之间。近日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应用真菌团队在《Cellular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Fungal Genetics and Biology》以及《菌物学报》杂志上在线发表题为Proteome  相似文献   

19.
《作物育种信息》2005,(3):20-20
天津科润黄瓜研究所,在中国工程院院士侯锋的带领下,先后育成了津研、津杂、津春、津优等系列二十多个黄瓜新品种,获国家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科技奖励二十七项,实现了中国黄瓜品种的四次更新换代,使黄瓜亩产量从二千五百公斤提高到五千公斤,推广面积覆盖了全国黄瓜总栽培面积的百分之八十以上,累计创造社会经济效益一百五十余亿元。使黄瓜成为中国南北方菜篮子中的主菜。  相似文献   

20.
<正>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范云六团队在玉米启动子研究方面取得最新进展,该团队针对目前我国玉米自主知识产权启动子缺乏制约生物技术育种研发及产业化环节的问题,以组学手段高通量鉴定并获得了多个新颖的玉米胚特异性启动子。该研究利用一套包括14种玉米不同组织及发育时期的芯片表达数据,鉴定出28个胚优先高表达的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