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农药市场信息》2006,(23):28-30
褐飞虱是通州市水稻生产中后期的主要害虫,2005年在沿江、沿海地区大发生,导致水稻出现大面积成片倒伏枯死2006年又是特大发生,其虫量为去年同期的35倍,成为又一个暴发成灾之年。其发生特点屉:灯下迁入峰期偏早,迁入量特大;田间短翅型成虫始见早,数量多:后期稻田虫卵量高,为害严重。由于预报准确、药剂对路、防治适时、连续施药高,为害严重。由于预报准确、药剂对路、防治和用药到位,从而有效地控制了四代褐飞虱的暴发为害。  相似文献   

2.
运用浙江省天台县病虫观测站1969-2009年的测报历史资料进行了晚稻褐飞虱发生关键因子筛选与回归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影响褐飞虱主害代发生量的关键因子主要是上一代褐飞虱的发生量、2-3代灯下诱虫量、水稻前期的田间发生率。逐步回归研究结果,连作晚稻9月下旬褐飞虱发生量(Y1)逐步回归方程Y1 = -8.9742 -0.2484X1 +0.5705X3 -0.4806X4 +0.0309X9 +0.24205X10;连作晚稻10月下旬褐飞虱发生量(Y2)逐步回归方程Y2=0.74638+0.3303X1 -0.28X2 -1.3136X3 + 1.7233X4 -0.2762X10+0.7946X11;单季稻8月下旬褐飞虱田间发生量(Y3)逐步回归方程Y3 = 4.1037 +0.64817X2-1.564X4+ 1.4128X6 + 0.1762X - 0.0238X8 +0.0752X9; 单季稻9月下旬褐飞虱发生量(Y4)逐步回归方程Y4=2.2717 +0.3217X1 -0.4132X2+ 0.3418X4 +0.3458X5 + 0.6962X10;逐步回归方程可作为褐飞虱发生趋势中短期预报应用,在生产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结合水稻当家品种的抗虫性变化和主治药剂防治效果与抗药性变化等情况作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丹寨县褐飞虱发生的特点与作者实践,提出了适宜的高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据湖南省6月底调查,各市州二化螟亩平一般为92~1587头,其中早稻加平为923.1头,是去年的1.8倍,衡阳市、郴州市、株洲市、邵阳市亩平均超1000头;中稻加平为1356.1头,是去年同期的2倍,娄底市、怀化市、邵阳市、衡阳市、株洲市亩平均超1300头。一类防控区各县亩残虫加权平均1464头,其中衡南、耒阳、常宁、株洲残虫量分别达到3755头、3442头、3083头、1680头;二  相似文献   

5.
水稻褐飞虱防控策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褐飞虱近年对水稻的为害愈来愈严重,为探讨新的防控策略,笔者从飞虱的主要越冬虫源地、成灾原因及综合防控等分析认为:(1)对中国水稻为害极重的褐飞虱,真正成灾的越冬虫源应主要来自16°N以南的地区,尤其是越南南部与泰国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区域。(2)水稻褐飞虱的成灾原因既与越战后东盟国家大力发展水稻等粮食作物种植,且在耕作制度上也相应地由高秆改矮秆、单季改双季甚至三季,密集程度和施肥程度有所提高有关,又与国内水稻品种多、生育期不一,在防控上不能统一行动,用药混杂和过量有关,还与全球气候变暖更利于飞虱的繁衍与迁移,以及杂交水稻可能更利于飞虱类的繁衍有关。因此,要彻底防控水稻褐飞虱的为害,要“防控前移”,到飞虱的发源地-湄公河三角洲区域去实施以生态治理为核心的综合防治技术,一方面帮助其提高水稻产量,改良水稻种植模式,压缩冬春稻种植面积;另一方面帮助其发展经济,构建世界热带水果与特种经济植物基地,同时组建大型粮食生产加工集团,以及开展褐飞虱防控国际间合作;对迁入代要及早治理,并且以县为单位组建植物保护公司,再利用飞虱对某些水稻品种特别嗜好性,构建飞虱诱集区,形成聚而歼之的主战场。  相似文献   

6.
8月31日江苏省农林厅发布预警,目前田间褐飞虱田间虫量已经超过大发生的去年同期,呈特大发生态势,9月上旬是防治的关键时期。记者9月1日电话调查了田间虫量较大的苏南、沿江、沿淮部分地区的农资经销商,发现各地正在抓紧备货,打好主动仗,部分地区速效性较强的有机磷农药敌敌畏货缺价扬。去年褐飞虱给该省沿江、苏南部分地区水稻生产造成严重的危害。当时常规杀虫剂敌敌畏全省缺货,大的农资经销商拿钱到厂家要货,乡镇级经销商拿着钱到批发商门口等货,其价格普遍上涨20%以上。这种情况今年再现。据红太阳农资连锁泗洪中心店负责人张成介绍,今…  相似文献   

7.
一、发生情况回顾据《人民日报》(2006-09-24)报道,2006年9月,随着三次水稻成熟、台风过境,我国长江下游、江南和江淮东部地区出现了历史罕见的后期集中迁入。江苏、浙江单灯累计虫量普遍超过5000头,一般2 ̄3万头,最高江苏张家港市超过80万头;上海单灯平均累计虫量近10万头,为有记录以来最高值。目前田间以褐飞虱长翅型成虫为主,浙江一般百丛在900头以上,江苏苏南在1000头以上,江淮大部百丛400 ̄800头,上海平均750头,大部较8月底增加了3 ̄4倍。9月以来,田间虫卵量急剧增长,江苏、浙江百丛卵量一般为5000 ̄8000粒,上海高达1万粒,均较8月底增…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陕西省植保总站发布小麦条锈病发生警报,要求各地严加防范,积极防治。据各地2月3~8日调查,条锈病在宝鸡市岐山、眉县、陈仓、麟游,汉中市宁强、略阳、勉县、西乡,安康市汉滨、旬阳、白河,商洛市商南、山阳共13个县区均有发生,发生面积13.39万亩,较去年同期增加8个县,面积增加11.79万亩,与1月下旬发生县区数相当,但面积增加6.36万亩,是2010年  相似文献   

9.
<正>7月27日,全国超级稻研究与推广专家组发布超级稻褐飞虱防治意见,全文如下:2005年以来,我国褐飞虱连年特大发生,给水稻生产造成严重威胁。2007年,据华南稻区早稻褐飞虱大发生的现状和7月份迁入长江中下游的虫量来看,我国长江中下游流域的褐飞  相似文献   

10.
几个水稻新品种(系)对褐飞虱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目的】评价几个水稻新品种(系)对褐飞虱的抗性。【主要方法】用苗期鉴定、分蘖期蜜露量测定以及田间褐飞虱种群动态调查及测产的方法评价几个水稻新品种(系)对褐飞虱的抗性。【主要结果】从苗期鉴定、分蘖期蜜露量测定以及田间褐飞虱种群动态调查及产量测定的综合结果看出,应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导入了Bph14 和Bph15基因培育的新品系,即沪旱1A/07WH1462、川香29A/07WH644、川香29A/07WH1462、中9A/07WH1462、沪旱1A/07WH644和中9A/07WH644对褐飞虱均存在一定的抗虫性,前三种苗期表现为抗级,后三种苗期表现为中抗;主栽品种珞红3A/610234为感虫,主栽品种两优培九为高感。在整个生育期不追肥、不施用农药的情况下,抗-中抗品系中以中抗品系中9A/07WH1462的667m2产量最高,比主栽品种两优培九的产量高约14.8%。【结论】若进行科学管理水肥,中9A/07WH1462品系的产量会更高,可见中9A/07WH1462抗虫品种具有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2008年广西褐飞虱发生特点及灾变气候背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给褐飞虱监测预警及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利用2008年广西13个植保站资料,结合气温、降水、NCEP/NCAP气象资料,借助ArcGIS及GrADS平台,研究广西褐飞虱的发生特点及灾变性迁入的气候背景。结果表明:2008年广西褐飞虱始见期偏早、终见期偏迟,盛发时间长达222天;褐飞虱迁入虫量大,占稻飞虱比例高,为害有提早趋势;3—4月气温偏高是广西褐飞虱偏早迁入的重要原因,6—10月夜间适当强度、多频次的降水是当年褐飞虱当年迁入峰次多、降虫量大的主导因素;4—8月850hPa风场上偏南暖湿气流是褐飞虱从中南半岛各国北迁至广西的重要动力,而9—10月925hPa高度频繁的偏北气流有利于褐飞虱从江西、湖南等地回迁至广西。  相似文献   

12.
<正>近几年来,我国南方地区晚稻褐飞虱连续大发生,导致水稻大面积减产,已成为制约晚稻高产的严重问题。每到晚稻生长中后期,尽管农技部门都是如临大敌,加强了虫情预报,及时发出了防治适期,但其效果不太明显,甚至还有很多地方因褐飞虱危害致使水稻"冒穿",造成全田倒伏。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究其根本,许多专家指出:晚稻褐飞虱暴发成灾,其主要原因是滥用农药。  相似文献   

13.
10%氯噻啉可湿性粉剂是南通江山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一种新型烟碱类杀虫剂。该药广谱、高效、低毒、低残留、具有触杀、胃毒和内吸作用,害虫不易产生抗性,对人、畜、植物和天敌安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正>不用打农药就可以让水稻抵抗顽敌褐飞虱,这是国家杂交水稻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朱英国院士团队的一项最新成果。8月15日,这项名为"红莲型杂交水稻新不育系珞红4A"的成果通过湖北省科技厅组织的鉴定。由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温福、国家  相似文献   

15.
<正>这些年来,晚稻褐飞虱的危害可谓防不胜防,农技部门和广大稻农在晚稻中后期,几乎都是严阵以待,但不少地方仍然出现部分晚稻"穿顶"倒伏,对生产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晚稻褐飞虱是迁飞性大害虫,其成虫、若虫均可危害,该虫于稻丛下部吸食稻株汁液,消耗稻株营养,并分泌有毒物质引起植株中毒萎缩,成虫产卵时以产卵器刺破稻株茎秆和叶片组织,使稻株水分丧失。由于刺吸取食,在水稻植株上留下  相似文献   

16.
今年全国许多地方水稻田稻飞虱发生严重,许多农民担心今年套播在稻田内的小麦出苗后会遭受稻飞虱危害。据了解,褐飞虱食性专一,只能在水稻和普通野生稻上取食和繁殖后代,不取食小麦等其他作物,对小麦没有危害。褐飞虱为迁飞性害虫,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北地区的褐飞虱长翅型成虫,一  相似文献   

17.
<正>2005年水稻生长后期,褐飞虱在江苏省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特大发生,虫量之大、持续时间之长为历史罕见,造成该省水稻生产重大损失,广大稻农和植保工作者迄今仍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18.
东乡野生稻抗褐飞虱QTL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野生稻是水稻抗褐飞虱基因的重要种质资源。应用东乡野生稻与栽培稻协青早B构建的2套材料,开展水稻抗褐飞虱基因鉴定研究。先以协青早B//协青早B/东乡野生稻BC1F5群体为材料,应用褐飞虱田间种群进行抗虫鉴定,检测到2个抗褐飞虱QTL,其中,qBph2位于水稻第2染色体RM29–RG157区间,东乡野生稻等位基因可降低死苗率22.2%;qBph7位于第7染色体RM11–RM234区间,东乡野生稻等位基因可降低死苗率43.7%。进一步以协青早B为轮回亲本,构建了BC3F3群体,应用褐飞虱生物型I、II和III进行抗虫鉴定,QTL分析表明qBph2抗褐飞虱生物型I和II,qBph7抗褐飞虱生物型I和III。这2个QTL对培育抗褐飞虱水稻品种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水稻是亚洲国家近一半人的主食,病虫害是其产量的主要限制因子。褐飞虱是水稻的六大虫害之一,其危害主要是吸食稻株汁液,因其直接摄食和传播草丛短缩病病毒及高低短缩病(rugged stunt)病毒对水稻造成巨大的危害。寄主植株抗性是控制褐飞虱最有效的方法,因而抗虫性育种在水稻改良计划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水稻褐飞虱抗性基因的初步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应用229对水稻SSR引物对来自野生稻的褐飞虱抗性基因进行定位,结果表明引物RM589和RM311在作图群体BC2F2中存在多态性.通过作图软件进行基因和分子标记位点的遗传连锁分析,褐飞虱抗性基因与引物RM589和RM311的遗传距离分别是9.8cM和11.9cM,并将其定位在第6染色体和第10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