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在棉花栽培中病害种类多,防治是一个难度较大的问题,主要病害有立枯病、炭疽病、猝倒病和根腐病等。棉花苗期发病主要原因是种子、土壤带菌,一旦遇到合适发病的环境和气候条件,苗期病害就会在苗床及移栽初期大量发生,危害棉苗的正常生长,一般年份苗病的发病率为30%~50%左右,死苗率为3%~6%,严重年份病苗发病率高达80%以上,苗期感病成为移栽缺苗或移栽大田后接二连三出现死苗的主要原因。近十多年来随着转基因抗虫棉的推广,棉花苗病有逐年加重的趋势,直接影响棉花的一播全苗和壮发早苗。因  相似文献   

2.
棉花苗期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棉花苗期病害与天气、土壤的关系 棉花出苗前的低温,使棉子出苗时间延长,容易造成烂种;棉苗出土后15d左右,抗逆力较弱,棉苗容易致病。此时如遇寒流、降水和大风,苗病即严重发生;多年连作重茬,土质黏重,地势低洼,整地质量差,苗病发生较重;土壤疏松,水肥条件好,棉苗生长健壮,发病就轻。  相似文献   

3.
棉花苗期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阳县是国家规定的棉花优势区域,也是国家优质棉基地县,常年植棉面积1万hm2左右,总产7500 t,近几年,棉花苗期病虫害普遍发生,直接影响了棉花产量.棉花苗期病害是指棉花播种至幼苗期所发生的病害,大体可分为二大类,第一类是烂种、烂芽、茎基腐和根腐,另一类是子叶及幼茎发病.烂种、烂芽严重时棉苗就不能出土,死在土内;而有一些受病菌侵染轻的,虽棉苗出土,但常常形成根腐和茎腐,当棉苗受害严重,又遇低温高湿时,则造成大批死亡,使棉田严重缺苗断垄,甚至需要重新播种.棉花苗期病害主要有立枯病、炭疽病、红腐病、茎枯病等,苗期虫害主要有棉蚜、地老虎等.控制棉花苗期病虫害要做到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4.
浙江棉区集中于杭州湾和钱塘江两岸,其次为东部沿海地区。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质疏松,植被常青,适于棉花种植,但亦有利于病害的发生。近年来,棉田普遍实行粮棉间作套种,两熟矛盾突出,棉花苗期病害尤为严重。棉花苗期正是春夏之交。此时我省多数年份春雨、霉雨连绵,寒流、低温交错,棉苗套种于前作行间,阳光不足,田间湿度较大,最易诱发棉苗病害。1973年和1975年气候低温多雨,苗期严重发病棉田约有四十余万亩,占植棉总面积的35%以上。由于棉苗罹病,导致棉花生长季节推迟,密度下降,棉株大小不匀,严重地影响后期棉花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5.
棉种包衣与拌种防苗病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苗期病害是棉花生长前期重要的复合性病害,包括棉苗红腐病、棉苗炭疽病和棉苗立枯病,前两种病害病原菌附着在棉种短绒上,依靠种子进行传播,棉苗立枯病则靠菌核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中过冬,在适宜的温度及湿度下,往往引起棉花苗期病害大面积发生,造成烂种、烂根、死苗,出苗不齐,严重影响棉花生长,降低棉花产量。  相似文献   

6.
白云  和风  美清  哲文  科防  宋雨  兰花  绿叶  清水 《种业导刊》2006,(7):37-39
红粉病分布与危害棉红粉病在各棉区都有发生,由粉红头孢菌引起,除危害棉花外,还危害苹果、梨、番茄、菜豆和水稻等。症状表现红粉病在铃壳和棉瓤上的霉层较厚,表现为粉红色松散的绒状物。天气潮湿时,霉层变成粉白色绒状物。红腐病的霉层较薄而紧密。红粉病病铃不能正常开裂吐絮,纤维变成褐色黏结在一起,棉瓤干腐。发病规律病菌主要在土壤中及铃壳和病残体上越冬,翌年从虫害和其他病害在铃上造成的伤口或棉铃裂缝处浸染。病铃上的病菌传播后再浸染,造成棉铃大量霉烂。铃期病虫危害重,气候凉爽潮湿,发病就重。防治方法(一)农业防治。冬季清除…  相似文献   

7.
宋凤鸣  郑重  葛秀春 《棉花学报》2001,13(5):273-277
分析了枯萎病菌侵染后棉花叶片和根茎部组织中不溶性胞壁结合酚类物质 (胞壁结合的简单酚、复杂酚聚合物及黄酮醇 )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抗病品种棉苗中不溶性胞壁结合酚类物质含量高于感病品种 ,同一品种内根茎部组织中含量较高 ;氟乐灵播前土壤处理可诱发棉苗产生对枯萎病的诱导抗性 ,同时也促进了棉苗组织中不溶性胞壁结合酚类物质的积累 ;枯萎病菌侵染后棉苗组织中不溶性胞壁结合酚类物质含量明显增加 ,抗病品种棉苗和经氟乐灵处理的棉苗受侵后不溶性胞壁结合酚类物质含量的增加分别大于感病品种棉苗和未经氟乐灵处理棉苗中的增加水平。这些结果说明 ,不溶性胞壁结合酚类物质在棉花对枯萎病的抗性及由氟乐灵诱发的诱导抗性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据山东省农作物病虫测报站日前测报,今年上半年,山东省棉花病虫总体呈中等至偏重发生趋势。据分析,棉花病虫主要有棉铃虫、棉盲蝽、棉苗蚜、棉苗病、棉花黄枯萎病等。  相似文献   

9.
<正>据山东省植物保护总站预测,2013年全省棉花病虫总体呈中等发生趋势,主要有棉铃虫、棉盲蝽、棉苗蚜、棉叶螨、棉苗病及棉花枯、黄萎病等。其中,二代棉铃虫大发生,发生面积1200万亩;棉苗病偏轻发生,局部中等发生,发生面积720万亩;枯、  相似文献   

10.
<正>棉花苗期的病害主要有立枯病、炭疽病、角斑病等,4片真叶后有枯萎病,统称为棉苗病,发病原因主要是土壤带菌,为土传病害,遇低温高湿天气发病重。对于棉花苗期病害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相似文献   

11.
正近日,结合历史资料经综合分析,山东省植保总站预计2016年全省棉花苗期病虫害总体偏轻发生,主要是棉苗蚜和棉苗病。棉苗病:以立枯病和炭疽病为主。据调查,主要棉区棉花苗病发生较为普遍,病田率一般在60%~80%左右,病株率一般在0.5%~3.5%左右,与常年基本持平,轻于去年同期。其中:滨州5月10日调查,滨城区平均病株率、死苗率分别为3%、0.2%,惠民县平均病株率、死苗率分别为3.5%、0.1%;菏泽5月9日调  相似文献   

12.
棉苗病害的种类很多,由于各地自然条件不同,其棉苗病害的种类和危害程度也存在差异.在我国北方棉区,主要为炭疽病、立枯病和红腐病,其中以红腐病发生为主.近年来,由于很多地区用旋耕犁进行耕地,不利于病残体的腐烂,再加上麦棉套种面积不断扩大.如遇到不良的气候条件,很容易造成棉苗病害的大发生.为了更好地防治棉苗病害,取得棉花的高产稳产.我们于2008年做了此试验.  相似文献   

13.
<正>棉苗疫病在我国各棉区都有发生。由于病菌要求高湿的生存环境,主要在南方棉区发生,个别年份危害严重。发病症状疫病在苗期主要危害子叶和幼嫩真叶,常在降雨时或雨后发病。子叶受害后,先在边缘出现暗绿色圆形或不规则的水浸状病斑,与健康部分差别不大,尔后病斑变成青褐色。其症状有两种表现,一种是病斑刚出现不久,遇天气放晴,日光照射后病斑呈黄褐色,严重者形成枯斑,子叶或真叶脱落。另一种是在连续几天阴雨的条件下,病斑迅速扩展成青  相似文献   

14.
<正>山东省植物保护总站日前印发2014年棉花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意见。据预测,2014年山东省棉花病虫总体呈中等偏轻发生趋势。主要病虫有棉铃虫、棉苗蚜、棉叶螨、棉盲蝽、烟粉虱、棉苗病、棉花枯萎病等。其中一代棉铃虫小发生,发生面积1000万亩;二代棉铃虫预计在鲁西南棉区、鲁西北棉区、鲁东棉区、鲁  相似文献   

15.
澳大利亚的研究表明,造成棉花苗病、黑根腐病、黄萎病、枯萎病、黑斑病、角斑病和棉铃疫病的病原体在被侵染的作物残体中从上季到下季能全部存活下来。(1)苗病。苗病是由丝核菌属和腐霉属造成的,在任何地区都能发生,而且棉田间、季节间的严重程度差异较大。作物残体...  相似文献   

16.
正在棉花保温育苗过程中,我们常见到一些棉苗感病,轻者植株茎、叶感病,降低棉苗素质,重者幼苗成片倒伏或者茎、叶枯死,导致重新播种育苗,既影响落实植棉面积,又贻误生产时节,生产上必须及早着手预防。棉花育苗中为害最大的病害主要是立枯病、炭疽病、猝倒病、茎枯病、角斑病等。  相似文献   

17.
棉花黄萎病菌致害棉株叶片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徐荣旗  石磊岩 《棉花学报》2000,12(6):310-312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以两个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品种唐棉2号(抗病)、鄂荆1号(感病)为试材,人工接种,研究了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落叶型和非落叶型菌系致害对棉苗4种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病菌侵染棉苗后,落叶型菌系处理比非落叶型菌系处理的棉苗子叶中含有IAA、GA  相似文献   

18.
用试验证实了Czapek's液体培养基培养棉花黄萎病菌所得病菌培养滤液,能使棉苗发病萎蔫甚至干枯死亡;测试了病菌培养滤液对种子发芽、根的生长、愈伤组织诱导、愈伤组织生长及原生质体活力的影响,抗感不同品种表现出较明显的差异。为病菌培养滤液应用于抗病资源的快速筛选与鉴定、体细胞抗性突变体的筛选等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9.
播前氟乐灵土壤处理减轻棉花枯萎病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间试验结果,除草剂氟乐灵48%乳油以0.864kg/hm2作棉苗播前土壤处理,可明显减轻棉花枯萎病的发生,在现蕾期,施用氟乐灵后对感病品种沪棉2011和抗病品种中棉12枯萎病株发病率的防治效果分别为48.25%~69.42%和49.41%~70.59%;病害严重度也明显下降,对沪棉2011和中棉12的抑制作用分别为55.98%~64.78%和46.36%~70.45%。从棉花收获后进行的剖秆检查看,氟乐灵施用后不仅降低了枯萎病菌对棉花的侵染率,对沪棉2011和中棉12的防治作用分别为16.02%和26.82%;而且也减轻了受侵棉花植株木质部的病变程度,对沪棉2011和中棉12植株木质部病变的抑制作用分别为22.02%和36.33%,对施药2个月后土壤中枯萎病菌接种体密度的测定结果表明,氟乐灵并不影响土壤中枯萎病菌的接种体密度。综上所述结果,氟乐灵播前土壤处理可以减轻田间棉花枯萎病的发生,其原因是氟乐灵处理诱发了棉株对枯萎病的抗侵入和抗扩展能力。  相似文献   

20.
来自5种植物根围土壤的5株芽孢杆菌对棉花立枯病菌、炭疽病菌、黄萎病菌、枯萎病菌、棉铃疫霉病菌和棉叶斑病菌均有较强抑制效果。室内发芽试验表明,C一62菌株显著促进棉子发芽,其余4个菌株对发芽无显著影响。5个菌株的培养液处理棉子后对棉苗病害的防治效果为60.O%~75.7%,株高、苗鲜重、真叶数及茎粗均高于对照及灵福合剂处理。以综合效果较好的C一62、C一37和C一54制成水剂和粉剂在江苏、河南和山东等地进行了2~3年小区试验,得到了一致的结果。以种子重5%~25%浸种或拌种对棉花苗期立枯病、炭疽病等有40%~60%的防治效果,处理的棉子顶土快,棉苗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