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出警告:新型小麦秆锈菌(Ug99)威胁全球小麦生产。Ug99是小麦秆锈病菌一禾柄锈锈菌的一个新型高致病性生理小种。1999年首次在乌干达出现,现已登陆北非。该菌具致病性强、危害大、侵染速度快、传播距离远的特点。据有关专家分析,目前,我国抗小麦秆锈病品种均带有Sr31基因,而Ug99专门克服Sr31,且我国大部分麦区均是Ug99的适生区。  相似文献   

2.
小麦播期病虫害化学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秋播期是防治小麦多种病虫害的关键时期,主要防治对象有蛴螬、蝼蛄、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和小麦吸浆虫;其次是种传或土传的小麦病害,如小麦散黑穗病、小麦腥黑穗病、小麦秆黑粉病、小麦纹枯病等;第三是小麦苗期蚜虫、红蜘蛛、锈病和白粉病.抓好秋播期防治对于控制小麦多种病虫危害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安阳县地处河南北部.根据我县常年病虫发生的实际情况,在采取农业防治的基础上,还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的化学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小麦穗发芽使小麦的产量大幅度降低,严重影响小麦的加工品质,而西南麦区一直是小麦穗发芽的重发区。为了在历史小麦品种(系)中鉴定出抗穗发芽的种质材料,本研究以来自西南麦区的87份小麦主推品种及后备品系为研究材料,利用PM19、Vp1B3两种抗穗发芽候选基因进行分子标记,为抗穗发芽育种提供种质资源。结果表明,在87份小麦中有4份含有PM-19A1a基因,分别是科成4号、兴0217、蜀麦1763、SW 1747;有9份含有Vp-1Bb基因,分别是黔麦0504、16092、绵麦303、内麦366、川麦604、BL 5002、BL 6007、2017 P 4-2、SW 1747。  相似文献   

4.
据《莫斯科新闻》报道,苏联培育出秋播硬粒小麦新品种——“科伦德”麦。“科伦德”为高集约栽培品种(麦秆高90~95厘米),其优点是麦粒不散落,麦秆  相似文献   

5.
小麦田除草剂品种大梳理及趋势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小麦是世界上重要粮食作物,属于禾本科小麦属。小麦按照播种期分为春小麦、冬小麦。小麦按照立地条件分为旱作小麦、稻茬小麦。我国小麦生产分为10个大区:东北春麦区、北部冬春麦区、西北春麦区、新疆冬春麦区、青藏春冬麦区、黄淮冬麦区、长江中下游冬麦区、西南冬麦区、华南冬麦区。在我国,小麦在人们的日常饮食中也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因而人们十分重视小麦生产,以小麦为主  相似文献   

6.
植保资讯     
<正>农业部安排部署新型小麦秆锈菌Ug99监测工作近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出警告:新型小麦秆锈菌(Ug99)威胁全球小麦生产。Ug99是小麦秆锈病菌-禾柄锈锈菌的一个新型高致病  相似文献   

7.
对2020—2021年度河南省主要推广小麦品种(郑麦379、百农4199、百农207、西农511、新麦26、周麦36号、郑麦1860、中麦578、平安11号、丰德存麦5号)进行评价,针对北部麦区、中南麦区、东部麦区、南部麦区、旱作麦区提出2021—2022年度小麦品种布局利用意见,针对北部强筋麦区,中南部强筋、中强筋麦区,豫南沿淮弱筋麦区提出优质专用小麦品种适宜种植区域与布局意见,以期为全省小麦丰产稳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针对北部麦区、中南部麦区、东部麦区、南部麦区、旱作麦区提出2023—2024年度小麦品种布局利用原则和利用意见,以期为全省小麦丰产稳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先后选育了绵阳32号、绵杂麦168、绵杂麦512、绵杂麦638等系列杂交小麦新品种。这些品种的选育为四川乃至西南麦区杂交小麦推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四川国豪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与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合作开发了绵杂麦168、绵杂麦512等系列杂交小麦品种,并有针对性地开展了绵杂麦系列品种(MTS-1为母本)的高产制种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经过几年的试验和推广,总结了一套适宜四川麦区的绵杂麦系列品种高产高效制种和栽培技术,以供制种户和种植户利用。  相似文献   

10.
豫南麦区小麦产量的制约因素与应对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豫南麦区主要包括南阳市、信阳市和驻马店市,常年小麦播种面积达2520万亩,在全省小麦生产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小麦一直单产较低,一般亩产在300~400kg徘徊,与亩产600kg的小麦高产区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增产潜力巨大。本文旨在查找豫南麦区小麦产量的限制因子,进而探讨制定一套提高豫南麦区小麦产量的有效措施,实现豫南小麦产量新突破。  相似文献   

11.
<正>河北省植保植检站根据病虫调查基数,结合农业种植结构、品种抗性、气象预报等因子,并结合近年来病虫害发生特点综合分析,预计2014年上半年河北省农业主要有害生物总体将偏重发生。具体发生趋势预报如下:一、小麦病虫小麦病虫总体偏重发生,其中:麦蚜大发生,发生面积3560万亩;小麦吸浆虫总体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预计发生面积1300万亩;小麦条锈病如果4、5月份外地菌源量大,气候适宜,在中南部麦区有中等流行的趋势;小麦赤霉病如果中南部麦区在小麦扬花期遇连阴雨天气,将偏重发生;小麦纹枯病中等发生;根腐病局部偏重发生;麦蜘蛛、小麦白粉病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二、玉米病虫蓟马在春玉米及早播夏玉米田将偏重发生;二代粘虫、小地老虎在春玉米区仍有局部重发生的风险;一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豫南麦区小麦产量的限制因子,进而探讨制定一套提高豫南麦区小麦产量的有效措施,以期实现豫南小麦产量新突破。  相似文献   

13.
<正>据全国农技中心组织科研、教学和推广单位专家会商分析,预计2018年小麦主要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赤霉病在长江中下游和黄淮麦区偏重流行风险高,条锈病在黄淮南部、江汉平原、西南和西北部分麦区发病程度重,麦蚜在华北大部和黄淮北部麦区大发生,白粉病和纹枯病在高产麦区发生普遍。其中,小麦赤霉病、纹枯病、白粉病等在淮北地区有偏重流行的风险。条锈病、叶锈病和全蚀病等在苏皖部分麦区也有造成危害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主产区小麦在品质区域间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2003—2007年我国4个麦区174个品种2 571份小麦样品,对14个品质性状在各麦区的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年度之间,小麦品质性状在各麦区内具有明显差异,变化无规律。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形成时间、稳定时间、面包体积和面包评分的年度平均值麦区差异达1%或5%显著水平,由北到南呈华北北部强筋麦区(I)>黄淮北部强筋中筋麦区(II)>黄淮南部中筋麦区(III)>长江中下游中筋弱筋麦区(IV);北部麦区(I、II)的降落数值、出粉率、沉淀值、吸水率、拉伸面积、延伸性和最大抗延阻力的5年平均值显著大于南部麦区(III、IV)。达到优质强筋小麦标准的样品主要集中在I、II区,达到优质弱筋小麦标准的样品主要集中在IV区,III区以中筋小麦为主,形成了由北到南由不同小麦品质类型构成的品质区域布局。  相似文献   

15.
<正>当前,小麦生育期在西南大部麦区处于拔节至孕穗期,长江中下游、江淮和黄淮南部麦区处于返青至拔节期,华北、西北大部麦区处于返青期。随着气温回升,小麦主要病虫害从南向北陆续进入发生盛期,条锈病在西南麦区开始流行扩展,纹枯病在西南、江淮和黄淮麦区发生普遍,麦蜘蛛、麦蚜在西南、黄淮局部麦区密度高。截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主产区小麦在品质区域间的差异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选取2003—2007年我国4个麦区174个品种2 571份小麦样品,对14个品质性状在各麦区的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年度之间,小麦品质性状在各麦区内具有明显差异,变化无规律。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形成时间、稳定时间、面包体积和面包评分的年度平均值麦区差异达1%或5%显著水平,由北到南呈华北北部强筋麦区(I)>黄淮北部强筋中筋麦区(II)>黄淮南部中筋麦区(III)>长江中下游中筋弱筋麦区(IV);北部麦区(I、II)的降落数值、出粉率、沉淀值、吸水率、拉伸面积、延伸性和最大抗延阻力的5年平均值显著大于南部麦区(III、IV)。达到优质强筋小麦标准的样品主要集中在I、II区,达到优质弱筋小麦标准的样品主要集中在IV区,III区以中筋小麦为主,形成了由北到南由不同小麦品质类型构成的品质区域布局。  相似文献   

17.
小麦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小麦病虫害因受气候条件、耕作制度、栽培技术、品种抗性等影响而日趋严重。山东省小麦病虫害主要有赤霉病、白粉病、蚜虫、吸浆虫等。 1 小麦赤霉病 1.1 症状 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在全国麦区都有发生,在华北麦区更有明显发展趋势。自幼苗至抽穗期均可发生,引起苗枯、茎腐和穗腐,尤以穗腐发生最为普遍和严重。  相似文献   

18.
南阳平原麦区是南阳盆地小麦主栽区域和高产区,对近年来南阳南部平原麦区小麦高产管理技术进行总结,从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适时收获5个方面提出南阳南部平原麦区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以促进小麦生产标准化管理,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正>小麦吸浆虫,属双翅目瘿蚊科,为世界性害虫,也是危害小麦的主要害虫之一。国内发生有十几种,危害小麦的主要有麦红吸浆虫和麦黄吸浆虫两种,其中以前者发生最普遍,危害最严重。以幼虫吮吸麦粒浆汁,造成瘪粒甚至成空壳而减产,一般损失10%~20%,严重的减产60%~80%,甚至绝收。危害特点两种吸浆虫均以幼虫潜伏在小麦颖壳内,吸食正在灌浆的麦粒汁液为害,被吸浆虫为害的小麦,其长势和穗型大小不受影响,且由于麦粒被吸空,麦秆表现直立不倒,具有假旺盛的长势。受害小麦粒浆液被吸食而变瘦,出现瘪粒,甚至成空壳。  相似文献   

20.
小麦穗发芽(简称PHS)是指小麦收获前遇到阴雨天气时,籽粒在穗上发芽的现象。穗发芽可严重劣化小麦籽粒品质,同时影响小麦储存及下年播种质量,给小麦生产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西南麦区一直是小麦穗发芽的重发区,该区生产实践表明,在小麦生产过程中采取针对性措施,能有效减少或避免小麦穗发芽带来的损失。具体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