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病虫预报     
<正>吉林检验检疫局首次截获多种致病性真菌据吉林检验检疫局消息,日前,该局持续加大邮包查验力度,截获花卉、牛奶、肉制品等多批禁止进境物,并从截获的样品中检出4份致病性真菌,其中3份为全国邮检部门首次检出。  相似文献   

2.
<正>据国家质检总局通报,日前,厦门机场检验检疫局从台湾旅客行李中截获大量朱顶红种苗,并从中检出尼润潜隐病毒、菊基腐病菌、穿刺短体线虫等4种有害生物,其中尼润潜隐病毒为全国口岸首次截获,具有较大危害,菊基腐病菌为检疫性  相似文献   

3.
芦笋重要真菌病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芦笋是重要的功能型蔬菜,芦笋真菌病害是威胁其生产的主要瓶颈之一,主要包括茎枯病、根腐病、枯萎病、褐斑病等。其中茎枯病是危害芦笋生产的世界性病害,特别是在中国,已成为生产中的突出问题。笔者简述了茎枯病等芦笋重要真菌病害在病原菌生物学特性、致病性、芦笋品种抗病性及病害关键防控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认为今后应加强病原菌的致病和芦笋的抗病分子机制研究,为开展芦笋抗茎枯病分子育种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4.
正目前,国内外天门冬拟茎点霉与芦笋生物学互作致病的分子机制研究较少。在江西省青年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资助下,江西省农科院蔬菜花卉所芦笋团队针对天门冬拟茎点霉与芦笋生物学互作致病机制不明,通过对病原菌基因组、转录组、蛋白组测序分析,以及运用基因敲除技术,首次筛选出3个芦笋茎枯病菌  相似文献   

5.
芽孢杆菌B96-II对芦笋茎枯病的防治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表明,芽孢杆菌B96-II对芦笋茎枯病菌(Phomopsis asparagiSacc)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89.62%,对孢子产生的抑制率为99.65%;对芦笋茎枯菌的田间防治效果为93.10%。研究表明,B96-II的拮抗蛋白对芦笋茎枯菌有明显的抑制活性;对芦笋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均有激活和诱导作用。B96-II处理后30 d,芦笋组织的SOD活力较对照提高254.98%,CAT活力提高81.84%,POD活性提高22.13%,PPO活力提高146.67%,PAL活力提高171.60%。  相似文献   

6.
甘薯茎基部腐烂病调查及病原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12年以来浙江省台州市及其周边市县甘薯产区发生了大面积的甘薯茎基部腐烂病,导致当地甘薯种植面积大幅度下滑。为明确浙江省甘薯茎基部腐烂病的发生情况、病原组成及种类,本团队于2015年至2018年对浙江省11个县市区进行了田间调查并采集127份病样分离鉴定病原菌,结果表明浙江省甘薯茎基部腐烂病主要存在4种主要症状,根据病菌的致病性、形态特征、ITS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主要鉴定到达旦提狄克氏菌(Dickeya dadantii)、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拟轮枝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 )、腐皮镰刀菌(F. solani)、尖镰刀菌(F. oxysporum)、甘薯间座壳菌(Diaporthe batatas)、毁坏性拟茎点霉(Phomopsis destruens)和爪哇镰孢(F. javanicumS)等8种致病病菌,各地区病原菌组成分布均有所不同,采集的样品普遍为多种致病菌复合侵染危害。  相似文献   

7.
吉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对该进境木材进行检疫时,从木板中检出大量的有害生物,后经筛选、整理、鉴定,有害生物种类多达3纲13目57科107种,其中小蠹虫有8种.国内首次截获的种类有橡木小蠹、桤毛小蠹和林道梢小蠹.  相似文献   

8.
<正>据国家质检总局动植物检疫监管司通报,日前,深圳皇岗检验检疫局工作人员从入境旅客携带的木薯上截获木薯细菌性萎焉病菌,这在全国口岸尚属首次。据悉,该批木薯由一名来自南非的旅客携带入境,重55公斤。经现场检疫,该批木薯表面有大量虫孔,部分木薯已经发芽。实验室技术人员从截获的该批木薯样品中,检出了木薯  相似文献   

9.
2008年6月,广东高明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从泰国进口榴莲上截获一腐烂病果,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植物检疫实验室进行了病果组织分离培养,经对分离物形态特征和培养性状观察、致病性及病菌基因组ITS序列测定,该病原菌为多变根毛霉(Rhizomucor Variabilis),属于毛霉科(Mucoraceae),根状毛霉属(Rhizomucor),病菌的形态介于根霉和毛霉之间.  相似文献   

10.
北京昌平地区草莓根腐病菌种类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明确草莓根腐病的主要致病真菌种类,可正确有效地指导草莓根腐病的防治。本试验采用单孢分离法和组织分离法从昌平地区所采集的草莓根腐病株中共分离得到41个菌株。采用病土定植法测定菌株对草莓幼苗的致病性,结果表明所分离的菌株均可引起草莓根腐病,致使草莓根部及根茎基部发育受阻,缢缩变黑,腐烂折断;造成地上部生长不良,叶片变黄,甚至死亡。通过形态学、分子生物学手段对菌株的分类地位进行鉴定,其中39株可以鉴定到种,分别属于10个属的15个种,另外有1株只鉴定到属,1株只鉴定到科。在41个菌株中,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等4个种所占比例较高,分别占菌株总量的29.25%、12.20%、12.20%、9.75%;致病力最强的种类为伏革菌科真菌、棒形拟盘多毛孢和胶孢炭疽菌,其次为尖孢镰刀菌、立枯丝核菌、木贼镰刀菌、茄病镰刀菌,发病率均可达50%;淡色生赤壳、伏革菌科菌、Plectosphaerella cucumerina、Stachybotrys chartarum、Neonectria radicicola等为首次报道的草莓根腐病致病菌。研究结果可以指导北京昌平地区草莓主产区中草莓根腐病的防治,并为草莓根腐病快速检测方法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具有纹枯病相似症状的小麦茎基病害的病原组成、筛选高效药剂,为设计药剂防治方案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60份具有小麦纹枯病相似症状的病样进行病菌分离。分别选择从不同地区病样上分离到的丝核菌(Rhizoctonia)、镰孢菌(Fusarium)、蠕孢菌(Bipolaris)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氟唑环菌胺(sedaxane)等4种杀菌剂对禾谷丝核菌(Rhizootonia cerealis)、亚细亚镰孢菌(Fusarium asiaticum)的室内生物活性,并进行了田间防效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丝核菌、镰孢菌、蠕孢菌等均可侵染小麦,在茎基部表现典型或近似小麦纹枯病症状;氟唑环菌胺对丝核菌有极高的室内生物活性、但对镰孢菌室内生物活性很差,其EC50分别是0.099 mg/L、126.974 mg/L;氟唑环菌胺单剂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效远低于其与咯菌腈等混剂防效。具有纹枯病相似症状的小麦茎基病害,是由丝核菌、镰孢菌、蠕孢菌等多病原混合侵染的病害,防治时应考虑药剂对丝核菌、镰孢菌、蠕孢菌等的综合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冬枣贮藏期浆胞病病原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天津地区栽培的冬枣上发现冬枣贮藏期浆胞病真菌病害,从病果上分离出2种真菌菌株,回接后,发现病症与自然发病症状完全一致,而且从接种病果上又重新分离到了此病病原真菌,经鉴定和致病性测定,确认为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Fr.)Keissl)和裸孢壳属(Emericella nidulans(Eid.)),其中裸孢壳属(Emericella nidulans(Eid.))在冬枣上还属国内外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3.
2008年4月从广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送检的越南进境人参果样品(报检号:P02297)中发现果实表面密布近圆形褐色病斑,病斑直径约为3mm,中央黄褐色,边缘深红褐色,多个病斑可愈合成片.室温下放置1周,病果即完全腐烂,全果果皮及果肉均转成褐色.采用组织分离培养法获得分离物,经对分离物培养性状与形态特征观察、致病性测定,并辅助于分子生物学检测,将病害鉴定为人参果炭疽病,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Blast分析表明从病原菌基因组中扩增到的1.8 kbp 18S rDNA 片段与胶孢炭疽菌18S rRNA基因同源率为99%.迄今为止人参果炭疽病在国内外均未见报道,这是我国首次从进境人参果中截获并检验鉴定该病害.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中国河南省小麦田常见杂草野燕麦上的病原真菌种类,以期为更好的利用植物病原真菌资源和开发生物除草剂奠定基础。采用组织分离法对野燕麦病害样品进行分离,结合形态观察和rDNA ITS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最后用人工接种法对部分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从81份自然发病样品中分离到157个菌株,共鉴定了9个属的17种真菌。对于做致病性测定的28个菌株,其中新月弯孢菌株YM1362对供试杂草表现出很强致病性,而对棉花、大豆、花生等植物没有致病性。结果表明野燕麦上的病原真菌主要为链格孢属、弯孢属、平脐蠕孢属和凸脐蠕孢属;其中菌株YM1362具有开发为防治双子叶作物田中禾本科杂草的生物除草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正>日前,宁波检验检疫局在进口日本罗汉松植株上截获可可花瘿病菌,经中国检科院专家复核,确认为我国首次截获该病菌。可可花瘿病菌属于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分布广泛,可危害多种植物,严重时能够造成可可绝收。该病菌侵染来源有带病种苗和病株的残枝落叶,病菌在病组织或土壤中可存活数年,通常通过土  相似文献   

16.
正(本刊特约记者刘刚)茎枯病是我国芦笋上发生的主要病害,药剂防治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截至2015年10月20日,在我国登记防治芦笋茎枯病并在有效期内的的农药产品共有13个(含分装登记产品),以硫磺、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代森锌、代森锰锌、苯醚甲环唑、烯唑醇、甲基硫菌灵、苯菌灵等成分为主。具体登记信息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接上期)6.大豆茎枯病大豆茎枯病在各豆区均有发生,我国在东北、华北等地相对多发。茎枯病主要危害大豆茎部,影响大豆产量。发病原因:大豆茎枯病是由半知菌亚门真菌大豆茎点霉引起的,其分生孢子器散生或聚生于表皮下,球形或近球形,器壁膜质,褐色,孔口周围的细胞暗褐色。分生孢子球形或椭圆形,无色,单胞,两端钝圆,内含2个油球。另外在2006年,黑龙江省发现由大豆拟茎点种腐病菌(图1)引起的大豆茎枯病。  相似文献   

18.
一些重要作物拟茎点霉属病原生物学及致病机制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拟茎点霉属(Phomopsis)是腔孢纲球壳孢科真菌中的一个大属,含有100多个不同的种,可寄生于70多种不同科的植物。该属病原菌地域分布广泛,引起植物的叶枯、枝枯、烂茎、溃疡及果腐等严重病害,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综述了一些主要作物的拟茎点霉属真菌病害在发生特点、致病症状及特性、生活周期循环、病害生化防控及病菌生物学特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今后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认为今后应加强从组织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明确其致病机制,鉴定该属的致病特异性,并构建抗病分子育种技术体系等为病害安全、高效防控提供基因基础。  相似文献   

19.
检测了土地类芽胞杆菌(Paenibacillus terrae) NK3-4对水稻立枯病菌(尖孢镰孢菌和禾谷镰孢菌)的拮抗活性、作用机理及对立枯病的防效。结果表明,NK3-4对尖孢镰孢菌及禾谷镰孢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94.4%和85.7%,并抑制了病原菌色素生成、破坏了菌丝细胞壁、降低了孢子产量(降低95.0%),抑制了孢子萌发(抑制率91.6%)。尖孢镰孢菌毒土条件下,NK3-4菌液浸种结合拌土处理使水稻出苗率提高了10.2个百分点,但禾谷镰孢菌毒土条件下,NK3-4对水稻出苗率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出苗后7 d,NK3-4浸种使高于1 cm幼苗的比率提高了39.8个百分点,拌土处理提高了21.3个百分点,浸种结合拌土提高了46.3个百分点。无论是尖孢镰孢菌还是禾谷镰孢菌毒土胁迫下,NK3-4菌液处理均可促进水稻根系生长,降低发病率。尤其是NK3-4菌液浸种结合拌土处理,使尖孢镰孢菌胁迫下的水稻根长增长了5.0倍,对立枯病防效达到了80.5%。NK3-4对镰孢菌的拮抗机制为抑制菌丝生长、破坏菌丝细胞壁、抑制色素生成、抑制分生孢子萌发。NK3-4可通过减轻病原菌对水稻生长的胁迫防治...  相似文献   

20.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4):4714-4725
为了明确民族传统中药材红花龙胆(Gentiana rhodantha Franch. ex Hemsl)内生真菌群落结构及功能,本研究采用组织块分离法,对贵州省六盘水地区的野生红花龙胆内生菌进行分析,结合形态特征和ITS序列对分离的菌株进行鉴定,并阐述内生菌多样性;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能显著抑制红花龙胆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nrum)生长的内生菌株。结果表明:从六盘水地区钟山凤凰、水城南开、水城杨梅和六枝新场等4个点的480个野生红花龙胆组织块中分离获得294株内生真菌,隶属32个属,总定殖率和总分离率分别为49.38%和61.25%,内生真菌多样性非常丰富。从总体分离频率分布来看,镰刀菌属(Fusarium)(9.86%)和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8.84%)为优势菌群。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六枝新场的红花龙胆内生菌多样性程度最高,在不同部位中茎秆的内生真菌多样性大于叶片和根部。通过与丝核菌进行对峙培养筛选出抑制率超过50%的有23株内生真菌,其中葡萄座腔属的R022、R021、拟茎点霉属的S002、刺盘孢属的S028以及镰刀菌属的L031等5株内生菌对红花龙胆菌核病菌菌丝抑制率均超过70%,具有较大的生防潜力。本研究初步探明红花龙胆内生真菌多样性,并为红花龙胆菌核病生物防治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