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日前,河南省农科院生物防治小麦全蚀病在商水县院县合作的试验田里获得突破。近日,在商水县位集镇天华种植专业合作社试验田里,经过对比查看,河南省农科院的专家们一致认为YB-01作为防治小麦全蚀病的生防制剂,解决了长期困扰农业生产的重大科技问题,是一项具有原创性的重要科研成果。小麦全蚀病是小麦毁灭性病害,被称为小麦的癌症。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利用现代微生物筛选和分子生物学技  相似文献   

2.
小麦全蚀病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搞好小麦全蚀病的综合防治,探讨了小麦全蚀病的主要症状及发生规律,分析了传播途径和致病因素,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正眼下,小麦即将进入播种期,对小麦危害最大的小麦全蚀病要趁早防治,从根源上防治效果最好。小麦全蚀病是危害小麦的重要病害之一,是一种毁灭性病害,被称为小麦的癌症。该病一旦传入,蔓延迅速,很难根除,发病轻者减产10%~20%,重者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此病在小麦全生育期均可发病,病菌只侵染根部和茎基部1~2节处。幼苗发病后,植株矮化,下部黄叶多、分蘖减少,根茎变成灰黑色,严重时造成全株连片枯死。拔节期冬小麦病苗返青迟  相似文献   

4.
小麦全蚀病是一种典型的根部病害,分蘖期地上部无明显症状,仅重病株表现稍矮,基部黄叶多。冲洗根可见种子根与地下茎变灰黑色。拔节期病株返青迟缓,黄叶多;拔节后期重病株矮化、稀疏,叶片自下而上变黄,似干旱、缺肥症状,根及次生根大部变黑。抽糖灌浆期病株成簇或点片出现早枯白穗,在潮湿麦田中,茎基部表面布满条点状黑斑形成“黑脚”。  相似文献   

5.
小麦全蚀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发病特症 小麦全蚀病是一种典型的根病,病菌只侵染根部和茎基部15cm处的1~2节间。幼苗发病后,植株矮化,下位黄叶多,分蘖减少,类似干旱缺肥状,初生根(种子根)和根茎变成黑褐色,重病株的次生根也局部变黑,严重时造成全株连片枯死。  相似文献   

6.
三唑类药剂拌种防治小麦全蚀病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相似文献   

7.
小麦全蚀病是一种真菌病害,为典型根病。为害小麦时最重要的物理 茎秆棋 叶鞘变为黑脚 状。小麦全蚀病菌是土壤寄居菌,主要由土壤传病,病原菌在土壤中存活1 ̄2年。防治小麦全蚀病应采取以家业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加强种子检和倒茬,增施肥料,加强田管和施用粉锈宁、甲基托布津、苯来特、多菌灵等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8.
9.
陈兰广 《种子科技》2009,27(12):44-44
小麦全蚀病又名死穗病、白穗病,是一种毁灭性的病害.近年来,随着小麦品种的不断更新,加之调运频繁,小麦全蚀病在我国北方麦区发生蔓延较快,且部分地块损失严重,已成为影响我国北方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  相似文献   

10.
正日前,河南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组织专家,在河南省宁陵县张弓镇,对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小麦重大病虫害生物防治产品研究与产业化示范进行现场观摩。会上,河南省农业厅植保站站长韩世平表示,小麦全蚀病作为一种检疫性土传病害,从今天的各类防治效果的观摩结果来看,河南省农科院植  相似文献   

11.
小麦全蚀病的发生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近年小麦全蚀病的高发趋势,分析了该病的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并提出生物防治、药剂防治等有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正>全蚀病是小麦常见病害之一,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每年均有不同程度发生,严重时引起植株成簇或大片枯死,降低有效穗数、穗粒数及千粒重,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影响农民收入。1小麦全蚀病的发生与危害1.1小麦全蚀病的发生小麦全蚀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典型根部病害。病菌侵染的部位只限于小麦根部和茎基部15cm以下,地上部的症状是由根及茎基部受害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13.
<正>为了筛选可利用寄主诱导基因沉默(HIGS)技术防治小麦全蚀病的靶基因,河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与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合作利用RNA干涉(RNAi)技术,探讨了编码龙胆酸1,2-双加氧酶(Gentisate1,2-dioxygenase,GDO)的gdo基因沉默对小麦全蚀病菌KX-7菌丝生长速率和致病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gdo基因沉默明显抑制全蚀病菌的生长速率,参试30个转化子在PD平板上的相对生长速率只有  相似文献   

14.
全蚀病是小麦的毁灭性病害,引起植株成簇或大片枯死.全蚀病使小麦有效穗数、穗粒数及千粒重下降而严重减产,发病地块一般减产10%~20%,重者50%以上,甚至绝收.  相似文献   

15.
<正>(本刊特约记者刘刚)小麦全蚀病是一种顽固性土传病害,近年来在河南、山东、安徽等部分小麦主产区局部发生危害较为严重。对小麦种子进行药剂处理(包衣或拌种),是防治小麦全蚀病的第一关口,也是一项最为关键的措施。截至2015年9月10日,在我国登记防治小麦全蚀病并在有效期内的农药产品共有32个(含分装登记产品),以苯醚甲环唑、硅噻菌胺、戊唑醇等成分为主。具体登记信息如下:  相似文献   

16.
小麦全蚀病是河南省植物检疫性病害之一,其病不仅危害重、蔓延速度快,而且控制难度大。小麦受害后分蘖减少,成穗率降低,千粒重下降。一般发病地块减产10%~20%,重者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小麦从零星发病到成片死亡,通常仅需3年时间,是小麦上一种毁灭性病害。  相似文献   

17.
为有效解决单一使用解酚菌或药用植物材料防治草莓连作障碍过程靶标单一的问题,拟将二者有效结合制成复合生防制剂,达到祛毒抑菌的作用。本试验选用解酚菌B3512与6种对草莓枯萎病有抑制作用的药用植物(姜黄、青皮、山柰、枳实、Z1、Z2)为试材,测定B3512在6种药用植物材料上的生长速率。结合抑菌试验,确定以姜黄为基质,玉米秸秆粉、麦麸为碳源、氮源时,B3512的生长速率最快且对草莓枯萎病病原菌的抑菌率最高;同时筛选出以姜黄为基质利于B3512定植,增殖的固体发酵培养基配方及条件,配方为麦麸:玉米秸秆粉:姜黄按20:10:6的比例混合,B3512以20%的接种量、最适温度32℃、初始含水量50%、初始pH 7.0、培养96 h时,B3512的繁殖能力最强且活菌数最高。  相似文献   

18.
<正>小麦全蚀病又称黑脚病,是一种毁灭性较强的病害,被列为国内植物检疫对象。近年来,由于农机跨区作业、良种调运以及农民自留互换带病种子等原因,小麦全蚀病的发生面积和为害程度日趋加重。小麦感病后,分蘖少,成穗率低,千粒重下降,轻者减产10%~20%,重者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全蚀病除为害小麦外,还能为害大麦、黑麦、玉米、谷子、燕麦等禾本科作物及杂草。为更好地指导小麦生产,笔者通过调查、研究,总结出其发病情况及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为了筛选出有效的小麦纹枯病和全蚀病化学防治有效药剂,在新乡市农业科学院综合试验站进行化学防治药剂试验,通过对比硅噻菌胺( 125g/L 悬浮种衣剂)、苯醚甲环唑( 30g/L 悬浮种衣剂)、腈菌·戊唑醇( 0.8% 悬浮种衣剂)和不同剂量的苯醚·咯·噻虫( 27% 悬浮种衣剂)对小麦纹枯病、全蚀病的防治效果,以及对小麦出苗率、产量、作物安全性影响的研究。通过试验分析出苯醚·咯·噻虫( 27% 悬浮种衣剂)综合防治效果较好,采用剂量有效成分用量 12~21g/100kg 种子为宜。  相似文献   

20.
<正>1月7日,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申请的15%嘧菌酯悬浮种衣剂产品获得农业部农药临时登记证,登记作物和防治对象为小麦全蚀病。这也是我国首次批准嘧菌酯产品登记用于防治小麦全蚀病。此外,嘧菌酯还可以同时防治根腐病、黑穗病、纹枯病等几乎全部小麦根部病害,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截至目前,在我国小麦作物上获批登记的嘧菌酯产品共有4个,均处于临时登记状态。具体登记信息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