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了芝麻茎点枯病的病原菌和发病症状;从发生条件、传播途径及流行时间和气候条件与发病的关系等方面阐述了芝麻茎点枯病的流行规律;从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和合理轮作等方面介绍了芝麻茎点枯病的农业防治措施;从种子处理、土壤消毒、杀菌剂对病菌抑制作用测定和农药防治等方面介绍了主要药剂防治措施。认为对芝麻茎点枯病的防治,应在以选用抗病品种、科学管理、合理轮作等农业防治措施的基础上,适时采取土壤消毒、种子处理、农药喷施等药剂防治措施的综合防控模式,既能较好地控制病害的发展,又能满足人们对绿色食品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1992~1994年,通过人工接种,在田间对“七五”期间初筛出的抗茎点枯病材料32份进行抗茎点枯病的进一步鉴定。结果表明,无免疫品种、高抗品种和高感品种占比例低,抗病和感病品种占比例大。鹫丹山-3、发芝麻和狼尾巴抗性比较稳定。迟芝麻抗性较好,并且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3.
研究通过组织分离法从河南省芝麻主产区分离到5 株病原菌,并进一步进行回接鉴定和分子鉴定;通过比较不同消毒剂和消毒时间优化芝麻种子消毒技术;采用最佳消毒技术消毒芝麻种子,在MS培养基上培养无菌苗;5 株病原菌通过菌饼法对12 份芝麻种质资源无菌苗进行抗性鉴定。为芝麻直接生产应用筛选抗性品种,为抗病育种发掘抗性资源。结果表明,5 株病原菌均为芝麻茎点枯病病原菌菜豆壳球孢(Macrophomina phaseolina);用2% NaClO消毒20 min,获得芝麻无菌苗的效果最好;菌饼法鉴定无菌苗苗期抗性,12 份资源对5 株M.phaseolina 的反应型均不同,只有ZZM0905 和ZZM1205 对5 株病原菌均表现抗病,并且抗性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4.
我国芝麻主产区茎点枯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国内首次对我国湖北、河南、安徽、江西等芝麻主产区进行了较大范围的芝麻茎点枯病病原采集和菌株分离,纯化培养得到35个菌株.通过比较病原菌在不同培养基、不同诱孢处理方式、不同诱孢培养条件等,确定适宜培养条件为普通PDA培养基28℃黑暗培养4~5 d切断菌丝,再培养4~5d,建立了一套较成熟的芝麻茎点枯菌株分离培养纯化技术...  相似文献   

5.
为鉴定芝麻种质对不同病源区茎点枯病原菌的抗性差异,用来源于河南南阳、河南平舆和湖北武汉3个病区的芝麻茎点枯菌株,采用牙签接种法于芝麻生长苗期对30份芝麻种质材料进行接菌试验。结果显示:平舆菌株接种的供试材料发病最严重,30份供试材料中共有23份材料的病斑长度均值大于南阳和武汉菌株接种引起的病斑长度值,感病种质所占比例较大,鉴定出4份抗平舆菌株且与其他材料差异显著的抗性种质,而未发现对南阳菌株和武汉菌株表现抗性且差异显著的抗性种质。聚类分析表明:由3种菌株接种的供试材料中病斑长度10 cm以下的种质都聚在Ⅰ类,大于10 cm的都聚在Ⅱ类,可视病斑长度10 cm为抗性与敏感之间的分界线;对南阳和武汉病菌的抗性聚类图相似,Ⅰ类中材料数较多,地方种质主要聚在Ⅰ类中,而对平舆的抗性聚类图显示Ⅰ和Ⅱ材料数相当,地方和改良种质数在两类中的分布也相近;有10份种质抗性相对较好,可进行抗性利用。  相似文献   

6.
7.
棉花茎枯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近年来在上海地区的发生日益增多。我场自一九六八年普遍种植海岛棉后,茎枯病的危害越来越重,已经成为棉花苗期的主要病害,造成很大的损失。一九七三年全场六千一百多亩海岛棉,发生茎枯病的有四千七百多亩,其中死苗一半以上的占五百八十多亩,还有一百亩棉田因死苗过多只得翻耕重种。病原菌茎枯病是由半知菌 AscochyfaGossypii 引起的。一九七三年六月,我们曾用病叶在马铃薯洋菜培养基上进行分离培养,真菌菌落在摄氏二十五至二十七度下很快,一星期后斜面培养基即布满了菌  相似文献   

8.
邢军 《山东蔬菜》2007,(2):42-42
芦笋茎枯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世界各芦笋产区几乎都有发生。近年来,随着山东芦笋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该病有加重的趋势。五六月份进入了高温、高湿季节,也是芦笋病害的高发期,尤其是在老种植区,芦笋茎枯病成为制约生产的一大主要病害。下面简要介绍一下该病的发病特点及防治方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测定芝麻茎点枯病菌(Macrophomina phaseolina)产生的纤维素降解酶的种类及活性大小,为进一步探讨其在致病过程中的作用奠定基础。从不同地区采集7株芝麻茎点枯病菌,液体培养提取粗酶液,采用分光光度法在540nm波长下测定离体条件下芝麻茎点枯病菌分泌的纤维素降解酶活性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7个菌株均能检测到滤纸酶、天然纤维素降解酶、内切葡聚糖酶、外切葡聚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酶活变化趋势表明不同采样时间酶活力大小不同,酶活变化趋势上都有峰值出现,但是不同菌株出现峰值的时间不同,酶活力综合活性大小差异极显著。说明芝麻茎点枯病菌能分泌一组胞外降解纤维素的酶系,并且该酶系能够降解芝麻秸秆纤维素,该结果为揭示芝麻茎点枯病菌对芝麻的致病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黄河三角洲芦笋茎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芦笋茎枯病是芦笋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根治方法或技术的报导,只能防而不能治。因此,针以本地区植笋面积较大,发生茎枯病较重的实际情况,对芦笋茎枯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基本摸清了该病在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发生规律及影响此病发生和蔓延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确立了“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制订了“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以清除病残体为中心,以药剂防治为保证”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经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防治效果。1病害症状芦笋茎枯病在自然条件下只侵染芦笋,不危害其它作物,寄主…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通过对感茎点枯病芝麻植株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及鉴定(包括表型鉴定、分子鉴定以及芽期致病力鉴定)获得了具有高致病力的病原菌株M. phaseolina,然后对获得的M. phaseolina进行芝麻成株期致病性研究,并对感病植株进行病原菌再分离鉴定从而确定获得的真菌为M. phaseolina。芝麻茎点枯病原菌M. phaseolina的致病性鉴定方法采用受侵染牙签接种法,在芝麻茎杆内,M. phaseolina会导致维管束组织形成一个由上往下逐渐坏死的棕黑色条纹,随后开始呈放射性收缩并坏死并逐渐扩大;所有病原菌接种的茎杆上都出现大量的菌核。对所有接种病原菌的植株感病茎杆进行M. phaseolina再分离纯化。茎点枯病原菌的分离鉴定、致病性鉴定以及病原菌再分离结果都符合科赫法则,为芝麻茎点枯病相关研究提供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12.
正近段时间,不少农户发来棉苗感病的照片,询问棉花得的什么病?有的问是不是红叶茎枯病,有的问是不是茎枯病?或者问两者之间有何不同?为了防止诊断预防失误,我们应加以鉴别。实际上,这两种病害是完全不同的。一是茎枯病是真菌性病害,红叶茎枯病是生理性病害;二是茎枯病发生在苗、蕾期,以苗期为甚,红叶茎枯病发生在开花结铃期;三是苗期高温之后转低温阴雨天气易诱发茎枯病,红叶茎枯病是在长期高温干旱之后陡降大到暴雨易诱发的;四是茎枯病局部点片发生的,严重的棉花幼苗枯死,红叶茎枯病  相似文献   

13.
用CodeHop方法设计简并引物克隆得到了GAPDH、β-actin、α-tubulin、UBQ5、RPL4、eIF4A和eEF1α 7个看家基因的部分序列,将这7个基因和GenBank中已公布的18S rRNA、NADHD 2个基因共9个基因作为候选内参基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其在茎点枯病菌诱导下芝麻中的表达稳定性。经BestKeeper、NormFinder和GeNorm软件分析可知,UBQ5、eIF4A、α-tubulin 3个基因表达均较稳定,eEF1α变化最大。当使用多基因作为内参基因时,选择这3个最稳定的候选内参基因即可准确矫正定量结果。  相似文献   

14.
<正>由于芦笋的褐斑病与茎枯病症状比较相似,在生产中因广大笋农对芦笋的褐斑病与茎枯病不能很好地区别,选用防治茎枯病的药用于防治褐斑效果差;如果用防治褐斑病的药剂防治茎枯病基本无效,既增加了费用又耽误了防治适期,造成病害发生严重。因此,必须准确诊断出是什么病,然后才能根据病害选用药剂防治。一、症状区别1.病斑色泽:茎枯病病斑前期为水渍状,逐渐变为褐色小斑,再失水变为灰白色或灰褐色病斑,病斑颜色比较浅。褐斑病病斑前期为褐色,逐渐变为棕褐色或红褐色,病斑颜色比较深。  相似文献   

15.
近两年,在我场的部分茶园中发现了茶芽枯病。一号山头的常规茶园,连续两年发病率高达80%左右,被害茶树芽叶枯焦,甚至新梢亦枯死,造成该片茶园减产40—50%。一、茶芽枯病的症状主要发生在新稍的芽叶上,嫩梢有时亦受害。芽叶发病多自叶尖或边缘出现黄褐色小斑,以后逐渐扩展为褐色或黑褐色的不规则大斑,并无明显的边缘。  相似文献   

16.
正(本刊特约记者刘刚)茎枯病是我国芦笋上发生的主要病害,药剂防治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截至2015年10月20日,在我国登记防治芦笋茎枯病并在有效期内的的农药产品共有13个(含分装登记产品),以硫磺、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代森锌、代森锰锌、苯醚甲环唑、烯唑醇、甲基硫菌灵、苯菌灵等成分为主。具体登记信息如下:  相似文献   

17.
18.
芦笋茎枯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小麦枯白穗症状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虫害引起的白穗1.1诊断在我区引起枯白穗的地下害虫主要是金针虫。幼虫咬食小麦根茎基部,小麦抽穗后遭金针虫为害则形成枯白穗。轻拔病株即见病株根茎部已被咬断,观察植株基髓部,可见咬食呈蜂窝状的痕迹。1.2防治返青至抽穗前,枯心苗率3%即开展防治。方法是40%甲基异柳磷或35%甲基硫环磷1500倍液顺麦垅基部浇灌。常发地块7~10d一次,连防2~3次。2病害引起的白穗2.1小麦纹枯病症状茎基部叶鞘上有梭形或椭圆形云纹状褐色病斑,当病斑侵茎超过小麦茎秆周长3/4以上时,造成植株茎秆坏死,从而影响水分和养分的输送,形成枯白穗,田间多是单株发病,…  相似文献   

20.
《新疆农垦科技》2012,(9):60-60
红叶茎枯病是从底部老叶开始发红发紫,叶片僵硬,如果发病严重,顶尖叶片可出现叶斑,并最终脱落。本病主要是因为缺钾引起,也叫缺钾性红叶茎枯病。而0黄萎病是发生在6下旬至7月中上旬,在连阴雨天、温度下降时易发病,造成叶片出现不规则黄斑,或者叶片边缘干枯,造成叶片皱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