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利木赞与湘西黄牛和湘南黄牛杂交改良的F1代牛杂交效果调查,结果显示:利木赞F1代杂交牛初生重和各月龄体重均显著高于湘南黄牛与湘西黄牛(P0.05)。利木赞与湘西黄牛的杂交F1代初生、6月龄、12月龄、18月龄和24月龄分别较湘南黄牛的F1代重3.28kg、11.05kg、12.82kg、20.47kg和31.92kg,分别提高了16.57%、10.31%、6.99%、9.29%和12.26%;利木赞F1代杂交牛初生重和各月龄体尺均显著高于湘南黄牛与湘西黄牛(P0.05)。利木赞与湘西黄牛的杂交F1代初生、6月龄、12月龄、18月龄和24月龄的体高分别较湘南黄牛的F1代提高了18.70%、5.64%、6.40%、7.52%和6.18%;胸围较湘南黄牛F1代提高了22.81%、5.50%、3.63%、3.75%和4.70%;体斜长较湘南黄牛F1代提高了15.30%、5.97%、3.90%、7.58%和7.04%。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西门塔尔与湘西黄牛和湘南黄牛杂交改良的F1代牛杂交效果调查,结果显示:西门塔尔F1代杂交牛初生重和各月龄体重均显著高于湘南黄牛与湘西黄牛(P0.05)。西门塔尔与湘西黄牛的杂交F1代初生、6月龄、12月龄、18月龄和24月龄分别较湘南黄牛的F1代重5.48kg、7.44kg、39.11kg、26.03kg和47.52kg,分别提高了25.99%、5.96%、24.56%、13.08%和20.23%;西门塔尔F1代杂交牛初生重和各月龄体尺均显著高于湘南黄牛与湘西黄牛(P0.05)。西门塔尔与湘西黄牛的杂交F1代初生、6月龄、12月龄、18月龄和24月龄的体高分别较湘南黄牛的F1代提高了14.14%、5.29%、6.83%、9.75%和6.61%;胸围分别较湘南黄牛F1代提高了26.42%、6.94%、6.03%、10.06%和7.78%;体斜长分别较湘南黄牛F1代提高了18.51%、4.29%、10.79%、4.44%和7.39%。  相似文献   

3.
对安格斯与湘西黄牛和湘南黄牛杂交改良的F1代牛杂交效果调查显示:安格斯F1代杂交牛初生重和各月龄体重均显著高于湘南黄牛与湘西黄牛(P0.05)。安格斯与湘西黄牛的杂交F1代初生、6月龄、12月龄、18月龄和24月龄分别较湘南黄牛的F1代重2.52kg、8.77kg、8.24kg、23.29kg和32.77kg,分别提高了14.52%、11.11%、6.07%、13.42%和15.15%;安格斯F1代杂交牛初生重和各月龄体尺均显著高于湘南黄牛与湘西黄牛(P0.05)。安格斯与湘西黄牛的杂交F1代初生、6月龄、12月龄、18月龄和24月龄的体高分别较湘南黄牛的F1代提高了6.11%、4.29%、11.24%、5.79%和5.50%;胸围较湘南黄牛F1代提高了2.77%、4.29%、6.07%、3.87%和4.34%;体斜长较湘南黄牛F1代提高了8.72%、4.36%、5.54%、2.88%和6.01%。  相似文献   

4.
为了确定适宜的湘南黄牛杂交组合,分别以安格斯、西门塔尔、短角、利木赞等4个肉用牛品种为父本,湘南黄牛为母本开展杂交试验,并对改良牛的体重和体尺进行测定,且进行了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安本杂、西门塔尔、短角、利木赞牛对改良湘南黄牛的杂交优势十分明显,其中西门塔尔牛的改良效果最好。F1代公母牛初生、6月龄、12月龄、18月龄、24月龄体重较同龄湘南黄牛公母牛分别提高了72.62%和72.43%、50.25%和47.80%5、4.34%和59.46%、83.24%和74.68%、72.65%和76.23%,差异显著(P<0.05)。西门塔尔F1代公母牛24月龄体高、胸围、体斜长较同龄湘南黄牛公母牛提高了11.46%和12.02%、22.60%和23.51%、14.87%和15.54%,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
采用现代人工冷配技术对湘南黄牛品种进行杂交改良,试验结果表明:最佳输精时间为发情结束前2 h,配种季节以春、秋两季最好,授精部位以子宫颈深部结合子宫角左右侧输精情期受胎率最高。  相似文献   

6.
延边黄牛牛肉品质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研究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对我国著名的优良地方品种延边黄牛与利延一代(利木赞♂×延边黄牛♀)杂交牛背最长肌的肉质特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延边黄牛和利延一代杂交牛在肉质化学成分中脂肪含量高,延边黄牛的脂肪酸、矿物质和氨基酸含量丰富,具有良好的食用品质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品种因子对肉中的脂肪含量、脂肪酸、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和矿物质含量等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影响。比较而言,延边黄牛在肉质中表现出风味良好,营养高等优点;利延一代杂交牛表现出脂肪含量高、风味好,矿物质元素丰富,但必需氨基酸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7.
试验选用12月龄贵州本地黄牛与杂交肉牛(西本杂牛、奶西杂牛)30头进行饲养观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贵州本地黄牛与杂交肉牛在体增重上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各杂交品种间体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西本杂交牛价肉比低于贵州牛,具有极显著的差异性(P0.01)。  相似文献   

8.
湘西黄牛与湘南黄牛主要种质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评价、保护和利用好湘西黄牛和湘南黄牛重要的遗传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DB43/T638-2011规定的方法对湘西黄牛和湘南黄牛的体型外貌、体重体尺、繁殖性能、生长发育性状、胴体性状、肌肉品质和役用性能等主要种质特性进行了研究和评价.[结果]湘西黄牛较湘南黄牛体型大,生长发育快,役力大;肌内脂肪高和肌肉...  相似文献   

9.
五种肉牛品种杂交改良青海黄牛的效果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白花牛、皮埃蒙特牛、利木赞牛、夏洛莱牛、德国黄牛都是我国引进的大型肉牛品种,用于改良本地黄牛.为了探讨不同肉牛品种杂交改良青海黄牛的效果,从而筛选最佳品种杂交组合,互助县于2002-2004年利用蓝白花牛、皮埃蒙特牛、利木赞牛、夏洛莱牛、德国黄牛细管冻精与青海黄牛进行杂交,对杂种F1牛进行了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体重及体尺测定,以研究不同品种杂交牛的生长发育情况及产肉性能.  相似文献   

10.
通过6对微卫星DNA标记对湘西黄牛及其与安格斯、夏洛来、利木赞和西门塔尔牛的杂交牛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以期了解湘西黄牛及其杂交牛的群体遗传结构和育成情况.通过计算多态信息含量(PIC)、平均杂合度(H),评估湘西黄牛遗传变异和各杂交品种间遗传相关.结果表明,6个微卫星座位共检测到52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为8.67个;6个微卫星座位的多态信息含量在0.6858~0.8576间.表现出较为丰富的信息含量;4个杂交品种与湘西黄牛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1620~0.2554;杂交牛与湘西黄牛间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率的相关系数为0.9142,平均基因杂合度与杂种优势率的相关系数为0.8517,呈高度正相关.结果表明,有效微卫星标记的利用能有效的测定湘西黄牛杂交牛的遗传多样性,提高其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1.
湘南黄牛是一古老的原始品种,个体矮小、役力差、产肉量少、经济效益低。饲养量在100万头以上。六十年代以来,我区宜章、桂阳、郴县等县先后引入短角公牛与湘南黄牛进行杂交改良,累计生产杂交牛1.5万头左右。为了获得短湘杂交牛的有关数据,判断杂交改良的效果,在省畜牧兽医研究所的支持和配合下,我们对短湘F_1和湘南牛分公母从初生及6、12、24、36月龄等阶段进行了外貌、体尺、体重、繁殖性能及役用性能等方面的抽样调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湘西黄牛杂交改良效果,对湘西黄牛、西本杂、安本杂牛的初生重及育肥日增重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湘西黄牛、西本杂交牛、安本杂交平均初生重分别为15.41kg、23.81kg、20.04kg。杂交牛的初生重优于本地黄牛,差异为极显著(P<0.01),西本杂牛平均初生重优于安本杂牛,差异显著(P<0.05)。湘西黄牛、西本杂、安本杂牛平均日增重分别为420.2g、622.5g、605.9g。杂交牛的日增重优于本地黄牛,差异为极显著(P<0.01),西本杂交牛与安本杂交牛的平均日重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3.
采集湘西黄牛保种区湘西黄牛青年母牛和经产母牛的血液样品,运用兽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研究了这些生化指标与年龄的关系,并将湘西黄牛成年母牛血液生化指标与其他地方黄牛品种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青年母牛的红细胞数目(RBC)、血红蛋白含量(HGB)、红细胞压积(HCT)、白细胞数目(WBC)接近于成年母牛,差异不显著(P>0.05),从生化指标角度揭示了湘西黄牛早熟的特征。与其他地方黄牛品种比较,湘西黄牛血液生化指标具有明显的品种特征。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研究了全放牧饲养条件下云南地方黄牛和西门塔尔与云南地方黄牛杂交F1代的屠宰性能。试验屠宰6头地方黄牛和8头杂交牛。结果显示,杂交F1代与地方黄牛相比,体高、体斜长、十字部高、尻长、坐骨端宽、胸宽、管围、后腿围和腹围显著提高(P<0.05);宰前活重、胴体重、净肉重、骨重和生殖器周围脂肪重显著增加(P<0.01);胴体长(P<0.01)、胴体后腿围(P<0.01)、胴体后腿宽(P<0.01)和胴体深(P<0.05)显著提高,但胴体后腿长显著降低(P<0.01)。本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国外优良肉牛品种西门塔尔与云南地方黄牛杂交有效地改善了杂交牛的生产性能和产肉性能。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基于基因芯片数据分析杂交改良藏黄牛的遗传结构和血统组成。以30头本地藏黄牛、40头荷斯坦牛和40头西门塔尔牛为参照标准品种,待测样品为采自山南市的58头杂交藏黄牛。通过Illumina GGP50K芯片杂交获取所有个体的全基因组范围SNPs数据,利用GCTA、MEGAX和Admixture等软件对SNPs进行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杂交藏黄牛与荷斯坦奶牛和本地藏黄牛关系较近,与西门塔尔牛较远;杂交藏黄牛的血统中,荷斯坦奶牛占比最高为50%,其次是本地藏黄牛约40%,最低的是西门塔尔牛为10%。该研究结果与杂交藏黄牛的生产性能和体型外貌相符合,可以为下一步杂交藏黄牛横交固定选育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6.
湘西黄牛的品种特征与生存环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湘西黄牛是湖南省地方家畜优良品种,主要分布在湖南省张家界市、湘西自治州、怀化市、常德市等大湘西地区,在湘中、湘南和湖北鄂西地区、重庆黔江区、贵州铜仁地区都有零星分布。湘西黄牛1982年存栏约24.3万头(指湖南省境内),目前存栏100多万头,其中能繁母牛40万头以上,是湖南省存量最多的大家畜品种之一,作为湖南省地方优良家畜品种已在张家界市永定区、慈利县和湘西  相似文献   

17.
为了测试通江黄牛的体尺性状和产肉性能,并与四川本地黄牛改良牛进行比较,试验选择18月龄的通江黄牛和夏西本杂交公牛各6头进行体尺测量和屠宰性能测定。结果表明:在规模化舍饲条件下饲养的通江黄牛18月龄各项体尺性状、屠宰性状、肉质性状和头蹄皮及内脏重量获得了较好的表型值,其中屠宰性状优于农户散养条件下的通江黄牛。与四川本地黄牛改良牛相比,通江黄牛虽然体型较修长,产肉量较少、大部分器官较小,但是通江黄牛产肉率和部分肉质性状与四川本地黄牛改良牛不存在显著差异,部分肉质性状更符合中国消费者饮食习惯,为合理保护、评价和利用四川本地黄牛品种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8.
互助县利用良种肉牛细管冻精与本地黄牛进行杂交改良己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但是引进大型肉牛品种皮埃蒙特牛改良本地黄牛尚属首次,为了探讨皮埃蒙特牛与本地黄牛的杂交效果,互助县自2002年起引进该品种牛细管冻精,利用人工授精技术在互助县双树乡、威远镇、台子乡、五峰乡进行杂交改良,本近三年的杂交改良中,全县累计改良皮埃蒙特肉3917头,受胎3184头,受胎率为81.29%,繁活犊牛3147头,繁活率为80.34%。现将杂交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这些年来,我省先后从英、法、西德、新西兰、奥地利等国家引进六个肉用品种(包括兼用品种以下同),分别同本地黄牛杂交,已得至几十万头的杂交后代,初获成效。为了总结黄牛改良成果,选出理想杂交组合,供生产实际应用,为培育肉牛新  相似文献   

20.
1目的及技术简介 威宁黄牛是贵州省的地方牛品种之一。该品种具有耐寒、耐粗饲、矫健灵活、疾病少、繁殖力强、遗传性能稳定和肉质鲜美等优良特性,是我国地方牛品种基因库的宝贵资源。引进安格斯牛对威宁黄牛进行杂交改良,使威宁黄牛的生产性能得到进一步提高,为建立威宁黄牛优质肉牛杂交改良体系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