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方养平 《植物检疫》1993,7(2):152-152
我县自1987年发现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下面简称细条病)以来,经过5年综合防治,取得一定经验,效果显著。 1991年全县早晚稻种植面积50.31万亩,实行综合防治细条病面积26.7万亩、占53%。细条病发生面积从1990年8532.45亩,下降到1991年4891.75亩。  相似文献   

2.
蚕桑生产是我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至1992年,桑园面积扩大到9万余亩,蚕茧产量2250吨,分别比1988年增长了11倍和9倍,现已成为江西最大的蚕桑生产基地之一。近年来,有近4万亩老桑园普遍流行桑树膏药病,树势早衰,桑叶减产,影响蚕桑生产的发展。笔者对此病的发生和防治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1 为害征状我县桑农把桑树膏药病称为“烂脚癣”、  相似文献   

3.
我县1965年发生过细菌性条斑病,由于当时采用封锁.消灭菌源措施,发生危害得到控制。近年来,随着品种调运日益频繁,加上检疫制度不够健全,1987年本病又传入我县,全县共有3个乡14个村的2661亩稻田发生了细条病,到1989年发生面积达9200亩。根据我站观察测定,本病的危害程度随受害叶面积的增加而增加,结实率比正常水稻下降5.6~20.3%,千粒重下降0.1~4.8克。细条病的防治首先要加强检疫工作,在病区设法封锁和消灭菌源,1988~1989年我县营前乡采取禁止在病区制种、留种,病草集中烧毁,病田用石灰静水消毒15天,病害得到控  相似文献   

4.
稻瘿蚊在我县间歇性暴发成灾,严重影响中、晚稻生产。目前化学防治仍是主要手段之一。为了探寻益舒宝不同用量防治稻瘿蚊效果,1993年晚季在我县下坝乡进行该项试验。试验处理设10%益舒宝颗粒剂(广东英红华侨农药厂生产)l公斤/亩、1.25公斤/亩、1.5公斤/亩,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福建福安农药厂生产)3.25公斤/亩,3%呋喃丹颗粒剂(福建福安农药厂生产)3公斤/亩,以不施药为空白对照。6个处理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每小区面积0.03亩,小区间作小田埂,于水稻移栽后3天(8月1日)以每亩用药量拌细砂30公斤撒施。待对照区充分长出标  相似文献   

5.
水稻细菌性条班病属全国检疫对象,近两年来,由于调种频繁,细菌性条斑病发生面积和为害程度逐年扩大和加重,现将其发生与防治情况总结如下:一、发生概况: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在我县的发生特点是:早稻很少发生,主要为害晚稻。该病在我县首次发生于1984年晚稻,仅限于2个乡,发生面积470,亩由于防治不彻底,留下大量菌源,加之通过群众串种,使病源随之扩散,同时部分单位和个人调种时不严格检疫  相似文献   

6.
我县是川南双季稻作区。常年种植水稻120万亩左右,其中双季稻面积约80万亩。占水稻产量的70%。水稻病虫害是我县农作物病虫预测预报的主要对象。近年来,由于水稻栽培制度的改变,尤其是推广种植单一近缘的品种(或组合)和施氮水平的提高,加之我县三月下旬至四月上旬低温寒潮频繁。五、六月份连阴雨天气过程明显、九月上旬末开始的低温阴雨天气较多等不良气候的影响,水稻病害逐年加重,成了水稻病虫测报上的主要问题。尤以早稻稻瘟病更为突出。几年中,我们在“以病为主。病虫兼顾,警惕迁飞性害虫”这一病虫测报和防治策略的指导下,紧紧抓住稻瘟病的预测工作,在大  相似文献   

7.
平阳县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一些经验赵君华,王映雪,戴银吉(浙江省平阳县植检站325400)水稻细菌性条斑病(Xanthomonasoryzaepv.oryzicola)1987年传入我县时,仅8个行政村发病,发生面积188.3亩,当时采取收购病谷统...  相似文献   

8.
樊护民 《植物保护》1989,15(4):59-60
十字花科蔬菜黑腐病病原为Xanthom-onas campestris(Pam)Dousan。往年发病率不到1%,且与病毒、霜霉、软腐等病并发,为害不严重。1988年我县有大白菜约2.5万亩,发棵期1.1万亩感染黑腐病,死苗率在35.5—58.9%,重病地块达80.2%,翻种面积达15%,病株轻者半瘫,重者根茎黑腐,全株萎蔫死亡。  相似文献   

9.
纹枯病、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以下简称细条病)是水稻主要病害,发生面积逐年扩大,为害加重。我县防治纹枯病主要应用井岗霉素,防治白叶枯病与细条病主要是叶青双等。因使用年久,现各地反映,效果下降。为开发新型药剂,我们对新植霉素等药剂  相似文献   

10.
水稻条叶枯病Cercospora oryzae Miyake 又名狭窄条病。褐条病,是我省过去未引起人们注意的一种病害。此病在我县于1979年首先发现在县农科所的早稻田里,发生面积达200亩,严重田块,每亩减产2—3成。发病后曾采用多种杀菌剂进行防治,均未见效。1980年,全县近万亩早稻发生了条叶枯病,以广陆矮4号发病面积最  相似文献   

11.
大蒜叶枯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张洪才(山东苍山县植保站,277700)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我县大蒜面积逐年扩大,年种植面积15万亩左右,占蔬菜面积的40%。由于受环境、气候及栽培管理等因素的影响,近几年来大蒜叶枯病的发生危害逐渐加重,对大蒜产量、质...  相似文献   

12.
80年代以来,甘薯茎线虫(Ditylenchusdipsaci Kuehu)病在我县发展蔓延快,为害渐趋严重,如大泉乡1985年发病面积仅530亩,至1989年已上升到6585亩,占甘薯总面积的54.2%,一些重病田绝产后,只得改种其它作物,为了寻求优良的抗病品种,探讨综合防治途径,我们连续3年对鲁-78066甘薯的抗病性进行了试验、示范,现将结果简报如下。 1988年选柳泉乡辛家村历年发病较重的甘薯地为试验田,山淤土,每小区面积0.03亩栽90株,重复3次,顺序区组排列,5月8日  相似文献   

13.
小麦散黑穗病(Ustilago tritici)近年来在我县回升很快。1989年,仅个别地块零星发生,病穗率仅占0.25%,最高0.75%;1990年,发生面积为0.9万亩,平均发病田病穗率为0.41%,最高达1%。今年,据调查:发生面积为38万亩,病田率达100%,病穗率为0.57%;发病较重的地块,病穗率为3.4%;发病最重的地块,病穗率达15.8%以上。全县种植的  相似文献   

14.
溪蜜柚线虫病的识别与防治叶建文陈建成(福建省平和县植保站224100)(平和县国强乡高坑村)王官溪蜜柚是我县的一种拳头水果,在我县种植6万多亩,产值上亿元,但王官溪蜜柚栽培上也存在被线虫侵食的威协,通过对被果农称为“衰退病”(叶片黄化症状)的王官溪...  相似文献   

15.
棉花枯萎病是棉花生产上一种毁灭性病害。我县自1976年发现此病,近年逐步扩展到十五个社(场)的一百零四个大队,发病面积达33630亩,占植棉总面积的51.4%,其中重病面积16020亩,占植棉总面积20.5%。少数严重的田块,整蚯整片的枯死,导致翻耕改种。初步统计,我县1981年因棉花枯萎病危害损失皮棉1550担左右。因此开展棉花枯萎病的防治研究,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朱全斌 《植物医生》1998,11(5):18-19
马铃薯是我县五大主要粮油作物之一,春、秋两季都有种植。近几年来,我县马铃薯常年种植41万亩(春洋芋26万亩,秋洋芋15万亩)左右,产量低而不稳定。马铃薯种性退化、品种抗性降低甚至丧失,导致晚疫病普遍发生,是其主要原因。因此,该病防治工作的好坏,直接影...  相似文献   

17.
李文占 《植物保护》1991,17(2):37-37
1989—1990年用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进行防治稻飞虱试验示范,深受广大稻农的欢迎。 1989年我县从湖北省植保站购扑虱灵13公斤,在九里乡杨桥村防治450亩,亩用药25—30克,5天后调查药效达90%,10天达95—100%,30天田间虫量也很少。如杨桥村4组社员邱克斌水稻制种5亩,共用扑虱灵120克,亩平28克,施药前(7月30日)百蔸虫1500头,施药后10天,在田间未查到稻飞虱,防治效果达100%。  相似文献   

18.
穗枯病是水稻生长后期恶苗病、细菌性基腐病和小球菌核病这三病混生为害的统称,症状与螟虫为害引起的白穗相似。近年来,我县单季晚稻穗枯病发生较为普遍,呈逐年加重趋势,1986年发生仅4000多亩,1990年已达5万多亩,已成为影响水稻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9.
水稻纹枯病(Rhizoctonia solani kuhn)是我县连年重发的流行性病害之一。其为害损失一般在20%左右。近年来,为控制该病的为害损失,我们在狠抓流行程度预测的基础上,采取了一整套以农业防治为基础,药剂防治为重点的综防配套措施,成效显著。1989年共推广综防配套技术50余万亩,挽回粮食损失5000多万公斤。同时,也减少了化学农药的施用,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突出。一、农业防治配套技术及作用据本县试验研究表明,农业防治的控病作用是显著的。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打捞菌核田间菌核是水稻纹枯病的主要初染源之一,其上浮率为59.9~98.4%。  相似文献   

20.
王宗典 《植物保护》1982,8(4):40-40
芦毒蛾(Laelia coenosa candida Leech)是危害芦叶的暴食性害虫之一。我县芦苇场1980年受害面积1万亩。洞庭湖畔各苇场,近年来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危害。 在防治试验中,我们于1979年9月采用河北省高邑县土法生产的7216菌药,在室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