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叶片解剖结构指数较高的30份种质材料为研究对象,测定和分析它们的叶片生理指标和田间冻害发生程度。结果表明,30份种质材料的质膜相对透性(X1)、可溶性糖含量(X2)、可溶性蛋白含量(X3)和冻害发生程度都存在显著差异;叶片生理指数(Y1)的计算公式为Y1=0.45X1+0.3X2+0.25X3;冻情指数(Y2)的逐步回归方程为Y2=2.799+0.050X1-0.401X2-1.850X3;30份种质材料被聚类成三个不同特点的类群,并且可以判断第一、二类群中的19份材料具有很强的抗寒能力。茶树叶片生理的综合评价体系,可应用于茶树幼苗期抗寒性的鉴定,从而提高抗寒种质材料的筛选效率。  相似文献   

2.
“冬花二号”是郑州市蔬菜研究所新选育出来的越冬花椰菜新品种,该品种全生育期230~240天,叶片灰绿色,呈长椭圆形,叶片肥厚,腊粉中等,花球洁白、紧实,株形中等,生长势强,植株幅度50厘米,株高40厘米,功能叶25片,单球重0.90千克左右,耐寒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筛选适于北京地区绿期长的园林植物。【方法】观察大叶黄杨(Buxus megistophylla)、枸骨(Ilex cornuta)、枇杷(Eriobotryajaponica)、女贞(Ligustrum compactum)自然越冬期间的表现,并测定叶片生理指标。【结果】结果表明,4种植物均能安全越冬,其中大叶黄杨生长良好,未见明显冻害症状,女贞有近3个月的落叶期,枇杷在2月、3月份冻害较严重,但部分叶片仍能保持绿色,枸骨叶色变化不大。4种植物叶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随着温度降低而升高,而后随温度回升而降低,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幅度较小。【结论】大叶黄杨的抗寒性最强,枸骨次之,枇杷较差,表现最差的为女贞。  相似文献   

4.
以露地栽培的地被菊(Dendranthema×grandiflorum Kitamura)‘紫勋章'品种为植物试材,对其秋冬季期间的叶片、脚芽、根进行测定分析,并对备生理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露地越冬期间,地被菊‘紫勋章'根系活力随温度缓慢下降:叶片和脚芽的相对含水量及根的含水量随温度降低而下降;叶片和脚芽的SOD、CAT、POD酶活性受降温影响较明显,变化趋势不同,推测这3种酶可能在‘紫勋章'耐寒力形成中交替发挥作用,而根的酶活性则受低温影响较小。随着温度的降低,‘紫勋章'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加,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脚芽和根的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总体呈升降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地被菊‘紫勋章'耐寒力与相对含水量、SOD、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根系活力密切相关。叶片、脚芽和根系的形态观测结果也表明,地被菊越冬成活与否主要取决于根系耐寒力的强弱。  相似文献   

5.
京郊越冬植被叶片滞尘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水洗过滤法定量评价北京地区不同植被叶片冬春季节的滞尘情况.结果表明,小黑麦、冬小麦、油菜、紫花苜蓿、菠菜5类植被的叶片均有滞尘效果,冬春季节的平均周滞尘量大小排序为菠菜>小黑麦>油菜>冬小麦>紫花苜蓿.其中,冬小麦和紫花苜蓿叶片的周滞尘量显著低于其他3种植被叶片,冬小麦与紫花苜蓿的叶片周滞尘量无显著差异,菠菜、小黑麦和油菜的叶片周滞尘量也无明显区别;植被叶片在冬季和春季的滞尘效果有差异,菠菜、油菜和小黑麦的叶片在春季的周滞尘量大于冬季,冬小麦和紫花苜蓿则相反,并且冬季时期菠菜叶片的周滞尘量显著大于紫花苜蓿,其他3种植物间滞尘量无显著差异,春季时期菠菜、油菜、小黑麦叶片的周滞尘量显著大于冬小麦和紫花苜蓿.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分析得出影响小黑麦和冬小麦叶片滞尘效果的主要因素为降雨量、最大风速、覆盖度,影响菠菜滞尘效果的因素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黄瓜在越冬栽培中,普遍出现“焦边叶”,影响产量和经济效益。该现象不是传染性病害造成的,一般属于生理性病害。㈠症状中上部叶片发生较多。开始叶片的边沿呈现黄色,后干枯黄化,围绕叶片一周,故称“焦边叶”。叶片中间向上隆起,边沿向下,呈降落伞状,故又称“降落伞状叶”。叶片  相似文献   

7.
神泽氏叶虹估蚕、豌豆上分布因时期而异,生长前期,中上部叶片虫口占78.82%(11月7日),12月以后,中上部叶片虫口占7.5%(12月7日),到1月份,中上部叶片几无叶螨,3月初,中上部叶片虫口率又有回升。田间平面分布呈聚集状态。越冬情况,在露地和小拱棚内有差异,小拱棚内叶螨休眠比露地迟得多。其冬季寄主植物很多,本试验新发现了7科23种植物为该叶螨的冬季寄主,其中以双子叶植物占绝大多数。  相似文献   

8.
1危害症状主要侵害叶片,进而为害冬枣果面。病原菌主要以夏孢子堆在病叶上越冬,也可以多年生菌丝在病芽中越冬。翌年孢子借风雨等传媒传播到新的叶片上,从叶片正面或背面直接侵入,引起初次感染。发病初期至叶背面散生或聚生凸起的土黄色小脓疱。病斑多在叶脉两侧、叶尖和叶片基  相似文献   

9.
1.清理果园,深刨树盘苹果落叶是很多病虫的孢子及蛹、卵等的越冬场所,如苹果褐斑病病菌在病叶中越冬;金纹细蛾以蛹在叶片的虫斑中越冬。病虫寄生的叶片落在地面,即成来年病虫发生为害的主要来源。所以,在苹果叶片全部脱落后要彻底清扫果园,清扫的落叶最好深埋在地下50厘米左右的土层中,也可以集中起来和秸秆、牲畜粪等沤制堆肥,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及微量元素。果园土壤中潜伏多种越冬害虫,结冻之前深刨1次树盘,不仅对疏松土壤、消灭杂草、蓄水保墒有好处,而且可消灭在土壤里越冬的桃小食心虫、舟形毛虫和山楂红蜘蛛等害虫。深刨还可把果园树盘表面的病虫深埋于土中,减少翌年对果树的为害。  相似文献   

10.
枇杷叶片越冬期光合色素及矿质营养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枇杷品种解放钟为材料,对越冬期(2002年11月至2003年2月)叶片光合色素及矿质营养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越冬过程中解放钟枇杷幼叶、成熟叶及老叶叶绿素b含量逐渐下降,而叶绿素a、叶绿素a b及类胡萝卜素(Car)含量先增加后下降,2月份其含量降至最低.11月份至翌年1月份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 b及Car含量为:老叶>成熟叶>幼叶;2月份叶片叶绿素a b含量及叶绿素a/b表现为:成熟叶>老叶>幼叶.幼叶叶绿素a b含量大幅度降低是叶绿素a含量下降的结果.叶片N、P含量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至2月份降至最低;成熟叶及老叶K含量保持相对稳定;叶片中Ca、Fe含量呈增加趋势,且老叶>成熟叶>幼叶;而幼叶Mg含量略高于老叶和成熟叶.枇杷成熟叶和老叶光合色素及叶片N、P、K、Ca、Fe含量的变化可能是其对冬季适应性的生理反应.  相似文献   

11.
《现代农业》2006,(11):4-4
一、合理密植 越冬茬豇豆由于生长期处于低温、弱光环境下,光合作用受阻,植株本身营养受到限制,所以在定植时一定不能太密.以防叶片互相挡光。一般采取70厘米、50厘米大小垄定植,穴距27~30厘米,每穴2~3株,定植后浇水,划锄后覆地膜。  相似文献   

12.
以东湖早、槠叶茶、福鼎大白3个品种为材料,以自由基衰老学说为理论依据,对茶树越冬叶片在春梢生长期间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等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旨在探讨越冬叶在春梢生育期间生理机能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新梢的生长,越冬叶片的SOD,CAT,POD活性下降,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降低,越冬叶片已明显的  相似文献   

13.
《农业科技与信息》2005,(9):F0003-F0003
中早熟,植株整齐,长势强劲,叶片中等,株形结构合理,节间短,耐寒性特强,深冬带瓜性好,越冬栽培时,瓜秧生长与瓜条生长协调;瓜长24-26厘米,粗6厘米,圆柱形,皮色翠绿,光泽亮丽,商品性极佳,产量高。适于北方日光温室越冬、早春凉棚及秋延迟保  相似文献   

14.
二化螟是水稻生产上的重要害虫之一。该文通过调查湖北武穴、蕲春、崇阳和孝南四地水稻秧田上的二化螟产卵情况,研究分析了越冬代二化螟在水稻秧田上的产卵习性。结果表明,越冬代二化螟成虫喜好在水稻秧苗嫩绿的叶片上以及叶片的正面、叶片上半部产卵,表现出明显的趋性。对二化螟产卵习性的调查研究为该害虫的预测预报和防治等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能反映不同品种小麦应对低温响应的生理指标,以周麦18、周麦21、新麦208和偃展4110 4个品种为材料,研究越冬期低温对冬小麦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胁迫温度的降低,小麦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呈先升后降变化趋势,其含量随温度变化曲线均可用三次函数方程进行拟合;叶片SOD活性呈先升后降变化趋势,叶片MDA含量持续上升,其含量随温度变化曲线可用二次函数方程进行拟合;叶片POD活性的动态变化表现出品种间差异,随温度的降低,周麦21叶片POD活性持续降低,而周麦18、新麦208和偃展4110则持续增加。在测定的6个生理指标中,脯氨酸含量和MDA含量在4个品种间变化趋势一致,可以作为反映越冬期冬小麦应对低温响应能力的抗性指标。  相似文献   

16.
揭示牛粪的不同施肥方式对麦辣套作冬小麦旗叶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为肥料应用和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效率供理论依据。在大田条件下,以牛粪作为基肥和越冬追肥,研究了冬小麦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可溶性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以及丙二醛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仅施化肥作为基肥)相比,将有机肥作为基肥、基肥和越冬前追肥、越冬前追肥3种处理,可促进叶片叶绿素与可溶性蛋白的合成,有效抑制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下降和丙二醛含量的增加,进而控制或延缓冬小麦叶片的衰老进程,有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其中以基肥和越冬前追肥处理的效果较好,产量比对照高出29.97%。  相似文献   

17.
油菜是一种不耐冻的越冬作物,当出现0℃以下气温,特别是连续出现-5℃以下气温,油菜便会发生程度不同的冻害,其中以叶片受害最为明显,尤其是中早熟品种,叶片冻害最重.因此,及早采取措施防御油菜冻害是确保油菜增产的重要工作.笔者结合我乡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油菜受低温影响的内因和外因,总结出了以下的防御低温冻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以本地种番石榴和台湾珍珠番石榴为材料 ,测定其叶片在越冬期间活性氧代谢的变化 .结果表明 :在越冬期 ,随着温度的降低超氧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物酶 (POD)、过氧化氢酶 (CAT)活性增强 ,在 1月 2 0日达最大值后下降 ;还原型谷胱甘肽 (GSH)含量呈类似趋势 ;台湾珍珠番石榴的抗坏血酸 (ASA)含量呈下降趋势 ,而本地种番石榴的 ASA含量先升后降 ;膜脂过氧化产物 (MDA)含量在整个越冬期呈上升趋势 ;在越冬期 ,本地种番石榴叶片 SOD、POD、CAT活性 ,以及 GSH、ASA含量均高于台湾珍珠番石榴  相似文献   

19.
一、病虫害种类及发生规律 1.葡萄斑叶蝉 又名葡萄二星叶蝉。在吐鲁番两年发生4代,以成虫在葡萄园附近的树皮下、土墙缝、砖缝中越冬,翌年春天,越冬成虫在发芽早的榆、杏、梨、桑等树上活动取食,葡萄展叶后再迁移到葡萄上产卵。5月中旬是第1代若虫发生高峰期,6月中下旬到9月中下旬是第2、3、4代若虫发生期。9月底10月初越冬代成虫出现。葡萄斑叶蝉以成虫、若虫聚集在葡萄叶片背面刺吸汁液,好隐蔽、喜潮湿。叶片被害后,出现失绿的白色斑点,严重时,白色斑点连片,叶片整个失绿变白变薄,其分泌物还污染葡萄果实,影响品质。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茶树叶片中可溶性糖的高效液相色谱一蒸发光散射检测(HPLC-ELSD)的测定方法。以AgilentZorbax carbohydrate柱为分离柱,流动相为乙腈-水(75:25,V/V),流速1.0 mL.min-1,柱温30℃,上样量10μL。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漂移管温度85℃,雾化器温度36℃。通过该方法测定越冬期间皖茶91、乌牛早、平阳特早和龙井43叶片中果糖、葡萄糖和蔗糖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越冬期间3种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幅度一致:皖茶91>龙井43>平阳特早>乌牛早。在茶树叶片中的含量均随着气温的降低呈现增长趋势,且具有较好的规律性。蔗糖作为茶树叶片中可溶性糖的主要成分,用HPLC-ELSD法可以方便、快速、准确的检测出来。因此低温胁迫下通过HPLC-ELSD法测定茶树叶片中蔗糖含量的变化,可作为鉴定茶树品种抗寒性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