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灵菇是一种近年发展起来的珍稀菇种,菇体色泽洁白,肉质致密细腻,风味芳香浓郁,是目前很具发展前景的珍稀菌类.通常白灵菇在采后4天~5天,水分便会散失,风味变劣,导致其商品价值下降,于是延长保鲜时间成为提高白灵菇的经济收益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1 贮藏特性 与其他菇类相比,白灵菇属耐贮藏品种.新鲜的白灵菇具有极强的呼吸作用,一旦离开培养基,采后2~3天内菇体水分大量散失,首先菌褶变褐,继而整个菇面发黄变褐,失去外观商品质量,风味也随之劣变,失去商品价值.因此,延长鲜菇运输与上市时间,解决其采后的保鲜问题,是白灵菇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针对白灵菇采后出现菇体失水萎蔫、外表氧化褐变和微生物侵染腐烂变质等现象,综合分析导致白灵菇品质及商品价值下降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保鲜措施.  相似文献   

4.
以高筋小麦粉和白灵菇粉为主要原料,开发研制富含功能性成分的营养面包.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功能性白灵菇营养面包的配方.结果表明,功能性白灵菇营养面包的最佳配方为:以高筋小麦粉量(100%)为基准,白灵菇粉添加量5%,酵母添加量2.5%,冰糖粉添加量16%,黄油添加量10%.在此条件下能得到的功能性白灵菇营养面包白灵菇风味尚佳,面包形状完整,有弹性,口感好.  相似文献   

5.
白灵菇最主要的加工产品是罐头,但在加工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大量的预煮液。通过测定白灵菇预煮液的主要营养成分、水解氨基酸、游离氨基酸以及风味物质组成,评价白灵菇预煮液的营养风味价值,以便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白灵菇预煮液资源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在可溶性固形物为2%的白灵菇预煮液中,蛋白质含量为0.35%,水解氨基酸达到22种,总量为212.25 mg/100 mL,游离氨基酸量为86.8 mg/100 mL,呈鲜、甜味氨基酸占游离氨基酸的68.5%;经气质分析,对风味起主要作用的为醇类,特别是1-辛烯-3占挥发物总量的30.399%。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利用内循环式真空热泵干燥设备和应用变温压差干燥技术对白灵菇切片进行干制的生产工艺及适宜干燥的工艺条件,为白灵菇产品的开发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白灵菇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分类依据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介绍了白灵菇的分类现状,从基本成分、蛋白质和多糖含量的分析介绍了白灵菇的营养成分和药用价值,并从栽培品种、管理措施、贮藏、保鲜等几个方面,综述了白灵菇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加强白灵菇研究的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白灵菇高活力液体菌种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提高白灵菇液体菌种的活力,通过采用单因子和正交发酵试验方法,以白灵菇菌丝生物量、菌球密度及萌发活力指数为检测指标,研究白灵菇高活力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该菌株的最适碳源为玉米粉,最适氮源为黄豆粉和蛋白胨,最佳培养基碳氮配方为玉米粉3%,葡萄糖1.5%,蛋白胨0.6%,黄豆粉2%。  相似文献   

9.
白灵菇产木聚糖酶营养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吴萍  姚伍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0):206-206
以白灵菇为出发菌株,研究该菌株在不同碳源、氮源、无机盐的条件下产木聚糖酶活力大小,从中筛选出最佳培养基配方。通过测量菌丝干重,采用DNS法测定白灵菇产木聚糖酶活性大小,并根据碳源、氮源、无机盐对白灵菇产木聚糖酶的活性的影响,得出白灵菇最适培养基组成为:甘蔗渣5%、黄豆粉2%、MgSO40.15%、KH2PO40.3%、ZnSO40.01%、VB12粒。发酵液酶活力可达到60.50U/ml。  相似文献   

10.
白灵菇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小林 《中国种业》2004,(11):47-48
白灵菇( Pleurotus nebrodensis)又称白灵侧耳、白阿魏菇,原产于新疆,由于其菇体肥大洁白,肉质细腻,口感好,香味浓,且营养丰富,故有"摹牛肝菌"的美称.据测定,白灵菇蛋白质含量高达 14.7%,含氨基酸达 18种,脂肪含量低,并含有丰富的 VD及多种矿质元素和微量元素,含硒量高达 6.8%,同时又富含真菌多糖等活性物质,若食用能消积化淤、清热解毒,入药则具有治疗胃病和伤寒、降低血压、增强人体免疫能力、调节人体生理平衡作用.目前,其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十分畅销,是最具开发潜力的珍稀食用菌之一,同时又是快速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重要途径.现将白灵菇栽培技术要点概括如下:  相似文献   

11.
探讨白灵菇富锌能力,为其富锌培养提供依据,对培养基锌浓度对菌丝生长及锌含量的影响进行研究。采用0~500 mg/L以25 mg/L递增的不同锌浓度的培养基摇床培养白灵菇菌丝2周,用重量法测定菌丝生物量,用双硫腙比色法测干菌丝锌含量。结果表明:随着培养基中锌浓度升高菌丝生物量逐渐增加,至325 mg/L达最大值,为1.146 g,是对照的5.63倍,随后逐渐降低;锌含量一直呈现增加趋势,最高为26.5056 mg/kg,是对照的6.32倍,各处理之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故认为培养基中锌离子浓度对白灵菇菌丝生长和锌含量有较大影响。综上所述,白灵菇富锌培养时,培养基中的锌浓度应该以 325 mg/L为宜。在此浓度菌丝锌含量可达24.79 mg/kg,虽不是最高含量,但高于此浓度,锌对白灵菇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目前我国种植白灵菇的基本状况,我国目前消费市场的主要特点以及国外消费市场的特点;分析了未来潜在的消费市场规模和容量,结合国家的相关政策及外部环境因素,提出了未来白灵菇消费市场的巨大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3.
田战奇 《种子科技》2004,22(1):18-19
在市场营销中,"顾客让渡价值"是指顾客总价值与顾客总成本之间的差额.可以说,它是顾客能不能得到实惠的根本体现.当然,也是企业能否赢得客户的关键.作为种子企业,如何创造出价值高、成本低,即比竞争对手更高的"顾客让渡价值"的种子,以吸引更多的种子客户呢?既然是价值与成本之间的差额,当然就应该从两方面改进工作.  相似文献   

14.
为了了解白灵菇对铜胁迫的耐受和应答,为进一步研究铜对白灵菇的毒害机理及避免白灵菇铜污染提供参考。通过综合PDA液体培养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铜(Cu2+,0、50、100、200、300μmol/L)对白灵菇菌丝可溶性糖(蒽酮比色法)、脯氨酸(比色法)含量变化和过氧化物酶(愈创木酚法)、过氧化氢酶(紫外分光光度法)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基质Cu2+浓度增加,菌丝体内的可溶性总糖和脯氨酸含量显著降低,当Cu2+浓度达到300μmol/L时,其含量分别下降至对照组的20.94%和35.53%;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先是呈升高趋势,后呈降低趋势,活性最大时的铜离子浓度分别是200和100μmol/L。白灵菇菌丝在铜胁迫下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没有像高等植物那样随铜浓度升高而先增加后下降的现象;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与植物相同,但活性最高的铜浓度比植物偏低,二者说明白灵菇对铜胁迫敏感。在栽培时应注意环境及基质的铜污染程度不能高于100μmol/L。  相似文献   

15.
回归模型优化白灵菇深层发酵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物量为筛选目标,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试验设计方法对白灵菇深层发酵培养基组成中的玉米淀粉、黄豆粉、MgSO4·7H2O和麸皮4因素的最优化组合及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具有良好预测性能的白灵菇深层发酵工艺模型,并利用回归模型对发酵工艺条件的最优组合及各单因子效应进行了分析.得到最佳培养基:玉米淀粉1.50%、黄豆粉1.50%、MgSO4·7H2O 0.16%、麸皮3.50%、KH2PO42%、VB110 mg/L.最佳发酵培养条件:培养周期8天,培养基装料量100mL/500mL(三角瓶)、起始pH值6、接种量15%、发酵温度25℃、摇床转数160r/min.  相似文献   

16.
浅谈甜高粱的利用价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述了甜高粱的生态价值、能源价值、饲料价值、糖料价值、特用价值,以及发展甜高粱应注意的问题;同时阐述了广东发展甜高粱的优势及将带来经济大发展的诱人前景.  相似文献   

17.
白灵菇原生质体制备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朱坚  张鹏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5):153-157
以白灵菇单核菌丝为材料,利用溶壁酶进行原生质体的制备,考察各因素对原生质体产量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原生质体产量最高的条件是取菌龄为7天的液体静置培养的菌丝体,以0.6 mol/L甘露醇为稳渗剂,在酶解温度27℃、酶浓度2%的条件下酶解150 min。研究结果可为白灵菇原生质体融合及转基因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采用热风干燥对新鲜白灵菇、双孢菇、香菇、杏鲍菇进行干制处理,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分别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干制白灵菇的挥发性成分主要为醛类化合物,相对含量为43.77%;干制双孢菇的挥发性成分主要为醇类化合物,相对含量为61.873%;干制香菇的挥发性成分主要为硫化物,相对含量为74.3%;干制杏鲍菇的挥发性成分主要为醛类化合物,相对含量为44.285%。  相似文献   

19.
采用热风干燥对新鲜白灵菇、双孢菇、香菇、杏鲍菇进行干制处理,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分别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干制白灵菇的挥发性成分主要为醛类化合物,相对含量为43.77%;干制双孢菇的挥发性成分主要为醇类化合物,相对含量为61.873%;干制香菇的挥发性成分主要为硫化物,相对含量为74.3%;干制杏鲍菇的挥发性成分主要为醛类化合物,相对含量为44.285%。  相似文献   

20.
国家南繁功能价值与发展机遇研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冠铭  李劲松  林亚琼 《种子》2012,31(3):69-71
为了深度研究南繁价值意义和明确南繁发展定位,通过对南繁实质进行剖析,引入价值工程、产业集群、区域经济等概念,结合政策解读,多层面解析南繁的功能、价值与发展机遇.综合分析表明,南繁关系到国家战略性、基础性的核心政治与经济利益,这一现实是南繁的强大综合功能与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产物.同时南繁向产业集群方向发展仍存在着战略发展和嵌入性瓶颈.急需实施省部共建,顶层设计,突破掣肘,整合优化现有南繁资源,才能将南繁区建成国际水准的种业高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