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就离子束生物技术的兴起与发展,对药用植物的重要性、研究现状及离子束生物技术在药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离子束生物技术在药用植物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生物技术在棉花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李付广  刘传亮 《棉花学报》2007,19(5):362-368
棉花生物技术在细胞工程及基因工程等方面已取得了较大进展.细胞工程中,通过胚珠培养、体细胞培养等技术获得了一些新种质材料;基因工程方面,随着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轰击法及花粉管通道法等技术的突破,在棉花抗病虫害和及抗除草剂等方面的育种获得成功,相应的新品种已开始了商业化生产.我国棉花生物技术在抗棉铃虫等方面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其他方面尚有差距.棉花生物技术上应加强基因工程的实效性,同时加大细胞工程的研究力度.本文综述了棉花生物技术的研究历程,总结了其在我国棉花育种中的应用进展和取得的成就,分析了我国棉花生物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离子束生物技术在水稻遗传改良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概括了离子束生物技术的发展历程,阐述了其基本原理和特点,对离子束生物技术在水稻遗传改良中的诱变作用和介导作用进行分析,认为离子束生物技术能开创水稻育种和生产的新局面,创造出具有实用价值的水稻新种质。  相似文献   

4.
生物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弥补了常规技术的一些不足之处,加快了育种速度,提高了育种成功率,增大了玉米产量,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论述了几种应用普遍的生物技术,并探讨各种生物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生物技术是玉米育种中最主要的技术之一。通过各种生物技术培育出优质的玉米品种,可以提高玉米的育种效率和玉米产量。主要介绍了几种生物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为玉米育种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6.
王克丽 《种子科技》2019,(18):35-35
玉米是现代农业生产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农作物类型,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需求量以及种植中要求的技术含量都在不断提升。为了满足不同玉米作物利用价值的需求,需要从育种阶段就融入新的技术来调整和实现育种方面的要求,生物技术就是一种应用于玉米育种中的典型技术类型,为了取得更好的应用效果,就具体应用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沙伟超 《种子科技》2023,(19):39-41
水稻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育种技术因生物技术的运用而得到了极大改良。文章主要围绕生物技术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途径展开论述,以此保证水稻育种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聚类分析在棉花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承泓良 《种子》1989,(6):58-59
  相似文献   

9.
孙德权  罗萍  吕玲玲  郭启高 《种子》2006,25(12):54-57
从离体培养、基因工程和分子标记育种三个方面,对近年来生物技术在番木瓜遗传育种领域应用的最新进展作一介绍,并提出了育种方向。  相似文献   

10.
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是一种亚洲、地中海、中欧及东南欧地区广泛栽培的蔬菜作物。全世界的栽培面积超过500万hm2,其中亚洲的产量占总产量的86%。在南亚和东南亚地区,除许多商业栽培品种外,还有大量的地方品种,其果实性状存在广泛的差异。然而,茄……  相似文献   

11.
灰色系统理论在棉花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2000~2003年黄河流域国家级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保定试点的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主要性状对产量的关联程度顺序为单铃重>籽指>霜前花率>衣分>亩株数>株铃数>黄萎病指>枯萎病指.  相似文献   

12.
现代生物技术在油菜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及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超  饶勇  陈静  肖华贵 《种子》2005,24(4):50-52
本文概述了油菜组织培养技术、重组DNA技术、基因图谱与DNA序列的建立、分子标记等在培育优质油菜品种方面发挥的作用,探讨了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方向及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彩色棉育种的基本策略,选育成了标记型彩棉亲本和杂交种,建立了彩棉种质基因库.  相似文献   

14.
南繁指在南方利用冬季温暖的气候条件再进行的种植,又称冬季南繁或简称冬繁.作物南繁主要是育种材料的加代,以加快育种速度:或者是新品系(品种)的扩繁或杂交制种,以增加原种、良种或杂交种的种子量.棉花的南繁主要在海南岛进行,根据计划实施主体或工作目标的不同可分为产业南繁和科研南繁,前者任务是新品种的早代繁殖或杂交制种,实施主体往往是企业,目的是新品种的尽早产业化:科研南繁实施主体往往是科研单位,任务是科研试验,内容很多,但主要是以缩短品种育成周期为目标的育种南繁.  相似文献   

15.
我国棉花育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点分析了当前我国棉花育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和今后加快我国棉花育种应关注的方向,提出我国棉花育种技术发展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新疆长绒棉品种系谱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棉花生产加工区和出口创汇区,也是我国唯一盛产长绒棉的地区。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新疆从前苏联引进海岛棉品种中亚埃及型海岛棉,经过试验、试种,陆续形成了我国适宜的海岛棉种植区域,同时也育成了一批适宜当地种植的海岛棉新品种,至2000年新疆已先后育成并审定22个长绒棉新品种,为新疆的棉花生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多年来新疆育成的长绒棉主要品种进行系谱分析,对拓宽品种资源研究的思路,提高育种水平和育种效率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新疆长绒棉品种系谱分析新疆长绒棉分布于南疆塔里木和东疆吐鲁…  相似文献   

17.
所有夏季作物都是重要的材料才进行冬季南繁,所以材料的安全非常重要.威胁南繁作物安全的因素可分为自然与人为因素2种,自然因素包括病虫草害、热带风暴或台风雨、牲畜危害等;人为因素可进一步分为不正当的巧取(包括蓄意偷窃、破坏等)和工作失误.  相似文献   

18.
棉花 (包括野生棉 )中含有许多可利用的优异性状 ,其中大部分未被应用 ,而在早熟棉育种中则更少。主要是缺乏具有优异性状的早熟种质。选育具有不同优异性状的早熟棉种质材料具有重要意义。1 材料与方法材料为石家庄市农科院棉花育种室的中熟材料和从中国农科院棉花所、中国科学院遗传所、河北省邯郸市农科所等单位引进的中熟及早熟材料。根据目标性状遗传规律 ,选择含有目标性状的材料与常规品种杂交 ,并适度回交、自交 ,促进目标性状纯和稳定 ,结合南繁加代加快育种进程。逐年进行抗病性鉴定和纤维品质测试。2 结果与分析选育了具有抗病…  相似文献   

19.
Summary Lentil is a self-pollinating diploid (2n = 14 chromosomes) annual cool season legume crop that is produced throughout the world and is highly valued as a high protein food. Several abiotic stresses are important to lentil yields world wide and include drought, heat, salt susceptibility and iron deficiency. The biotic stresses are numerous and include: susceptibility to Ascochyta blight, caused by Ascochyta lentis; Anthracnose, caused by Colletotrichum truncatum; Fusarium wilt, caused by Fusarium oxysporum; Sclerotinia white mold, caused by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rust, caused by Uromyces fabae; and numerous aphid transmitted viruses. Lentil is also highly susceptible to several species of Orabanche prevalent in the Mediterranean region, for which there does not appear to be much resistance in the germplasm. Plant breeders and geneticists have addressed these stresses by identifying resistant/tolerant germplasm, determining the genetics involved and the genetic map positions of the resistant genes. To this end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mapping the lentil genome and several genetic maps are available that eventually will lead to the development of a consensus map for lentil. Marker density has been limited in the published genetic maps and there is a distinct lack of co-dominant markers that would facilitate comparisons of the available genetic maps and efficient identification of markers closely linked to genes of interest. Molecular breeding of lentil for disease resistance genes using marker assisted selection, particularly for resistance to Ascochyta blight and Anthracnose, is underway in Australia and Canada and promising results have been obtained. Comparative genomics and synteny analyses with closely related legumes promises to further advance the knowledge of the lentil genome and provide lentil breeders with additional genes and selectable markers for use in marker assisted selection. Genomic tools such as macro and micro arrays, reverse genetics and genetic transformation are emerging technologies that may eventually be available for use in lentil crop improvement.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