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吉林省花生生产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花生是吉林省中西部地区传统作物,由于经济效益高,近年来得到迅猛发展,已经成为中西部主要栽培作物之一。本文分析了吉林省及国内先进省份花生生产现状,明确了与国内先进省份的差距,找出吉林省花生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促进吉林省花生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作为一项新型的农业种植技术,在吉林省玉米、水稻、大豆、花生和马铃薯等作物种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但提高了作物产量,还增加了农民经济收入,同时改善了土壤因肥料施用过量而造成的理化性质改变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地处我国的东北部,大部分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适宜,四季分明,是理想的玉米种植区,是我国的商品粮基地。近几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的调节,种植玉米的效益明显好于其他作物,更增加了农民种植玉米的积极性,吉林省的玉米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在吉林玉米生态区种植吉林玉米,生产条件适中,安全成熟,高抗性,产量表现高产稳产,米质好。  相似文献   

4.
花生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作物、油料作物和出口创汇作物。发展花生生产已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重要途径之一。但是由于农民缺乏种植经验,加之固守单一、混杂退化的低产品种,花生单位产量一直徘徊不前,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如何提高花生的单产水平已经成为花生生产急需解决的问题。付家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通过多年实践,摸索出一套能够提高昌图地区花生单产水平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作为我国农业大省,在国家商品粮的种植生产和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吉林中部因为地形平坦是商品粮的主要种植区,中部农村的经济发展直接影响到全省总体经济的发展,但突出问题是中部的农业经济一直沿用传统的思维和种植模式,严重影响了整体产量经济的高速增长,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区固有的传统农业经营模式和缺乏先进的耕种技术。因此,只有改变农民的传统思维模式,引入先进的农业耕种技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阻碍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花生又名落花生、长生果,是明心寺镇富有特色的经济类作物。其营养价值高,用途广,倍受人们的青睐。其果实不但可制作成油,还可加工成各类美味的副食品,也是出口创汇的佳品。目前花生生产已成为明心寺镇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导产业和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项目之一。然而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其病虫害的发生也日益严重,尤其是枯萎病的发生和蔓延,严重影响了花生的产量和品质。为了有效地预防花生枯萎病的发生,壮大花生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近几年来我镇农技推广站的农业科技人员对综合防治花生枯萎病作了许多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是农业生产大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发展农村经济方面发挥重要的战略地位。吉林省的农业机械化水平直接影响全国的粮食产量和安全,因此在发展吉林省的农业机械化技术,满足市场经济的需要和农民的需求方面,显得尤为迫切。本文就吉林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迫切需求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吉林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思路。  相似文献   

8.
付琳茜 《吉林农业》2012,(10):27-28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趋势,是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对吉林省永吉县的实地调研,了解吉林省永吉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分析其在发展中存在的特点和问题,以期为吉林地区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稳定发挥重要作用,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花生是南阳市重要油料作物,也是主要经济支柱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16.7万hm2以上,近年来,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为科学指导南阳市花生生产,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市种子管理站对全市花生布局和种植情况进行了认真调研。具体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0.
刘东航 《福建农业》2004,(4):5-5,40
惠安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大县,是福建省花生主产区之一,花生种植是农民家庭种植创收的主要作物之一。全县常年种植花生面积保持在12万亩左右,花生产量在1.8万吨上下。本文就我县花生生产现状及花生产业的发展提  相似文献   

11.
辽宁花生可持续生产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是辽宁省重要的油料作物,近年种植面积达40万hm2,成为辽宁省第三大作物。主要分布在辽西北的阜新、锦州、葫芦岛、朝阳、沈阳、铁岭等地区。辽宁省花生生产具有自然环境、栽培技术、花生品质和经济效益优势。目前,花生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单产水平低,主栽品种混杂退化,新的优良品种应用面积小,高产栽培技术未能普及,专用花生品种未形成区域化、规模化生产。实现辽宁花生可持续生产的对策是加快花生新品种选育和更新,推广高产栽培技术和绿色花生生产技术,建立良种繁育和生产基地以及研制花生加工品等。  相似文献   

12.
基于吉林省主要农作物水稻、玉米、薯类、大豆、油料作物的产量,本文利用草谷比系数和可收集系数分区域估算不同种类的农作物秸秆资源量,以未被利用的秸秆资源量为原料,计算秸秆资源的沼气利用潜力。结果表明,2020年吉林省主要农作物秸秆理论资源量为6 522.51万t,可收集资源量为5 393.73万t,中部地区秸秆资源较多,东南地区较少,其中长春市秸秆资源最多。吉林省未被利用的玉米、水稻秸秆资源为1 291.29万t,折合标煤667.30万t,通过沼气工程处置,产沼气潜力为40.16亿~58.67亿m3,折合标煤343.52万~502.00万t,可以减排二氧化碳913.76万~1 335.32万t,能源转化率可达51.48%~75.24%;如果全部用于发电,发电潜力为72.27亿~129.08亿kW·h。产沼气潜力最大的地区是松原市,为8.83亿~12.96亿m3,发电潜力为15.89亿~28.51亿kW·h。通过分析农作物秸秆资源量及空间特征,估算不同地区农作物秸秆的沼气潜力,对吉林省农作物秸秆的合理利用及沼气工程建设发展具有非常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吉林省主要粟类作物(小米)生产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应通过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建立基.地、扶持龙头企业、树立品牌意识、打好品牌战略、依靠科技、注入活力和制定优惠政策等措施大力发展小米生产.实现产业化经营,使其成为吉林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4.
花生是河北省主要油料作物,也是继小麦、玉米之后的第三大大田作物,是河北省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本文采用SWOT分析法全面分析河北省花生产业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在此基础上从政府、专业协会、农户和企业方面提出河北省花生产业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5.
文章阐述了1987年以来,玉米“丰收计划”对吉林省粮食生产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赵玲  林卓  王荣成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417-20419,20425
以吉林省9个地级市(州)为研究对象,对各城市的GDP和城市化水平,利用相关系数对吉林省城市地域的城市化与区域经济发展进行分析,认为高度相关的城市为长春、松原、延边州,显著相关的为吉林、白山、辽源,四平、通化、白城为微相关。并在此基础上,对吉林省城市化水平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花生生产对我国花生生产及当地经济增长意义重大。为评价河南省花生生产的资源使用情况、环境压力及可持续性,根据2007年和2011年河南省花生生产的相关数据,运用能值原理和分析方法,以能值自给率、净能值产出率、能值投入率、环境负载率、能值密度以及能值可持续指数为基本指标,对河南省花生生产系统的能值投入、生产效率及环境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农业主要依靠自然资源投入相比,河南省花生生产系统的发展投入了较多工业辅助能值,系统的净能值产出率相对较高,目前对环境的压力相对较小,系统尚有一定的发展潜力,但化肥和农药等工业辅助能值投入的增长趋势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系统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为促进河南花生生产系统可持续发展,应该调整其能值投入结构,提高花生生产机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增加可更新有机能值的投入,将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值投入控制在合理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张於倩  姜良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2464-2466
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吉林省人造板工业的规模与效率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吉林省人造板工业规模报酬递增且规模收益递增不明显的结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吉林省人造板工业规模经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主要油料作物及植物油的起源与发展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油料作物和植物油作为农业和手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古代经济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中国古代油料作物的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汉以前,油料作物(包括脂麻、油菜、花生等)和植物油(包括菜油、花生油、豆油等)的出现、加工、生产、使用及商品化,先后经历了从无到有(包括引进)由小面积种植到大范围普种、由自食自用到进入市场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Crop insurance in China is currently adopting the premium pricing strategy of “One Province One Rate”, which appears to be in line with the systematic risk characteristics within crop insurance. This research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theoretical rationalization of this pricing strategy and its implications using the spatial lag model and the county-level data from the 45 corn plant counties of Jilin Province, China. Results corroborate that: (1) the spatial spillover effect of the corn yield risk is significant in Jilin but decreases rapidly when the risk unit includes more than eight counties; and (2) separating Jilin Province into eight risk zones for corn insurance will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high cross-subsidy phenomenon arising from the “One Province One Rate” strategy and shall benefit poor peasants in the region as well. This paper not only proves the existence of a systematic risk of crop insurance but also reveals that the spatial correlation and systemic features of the crop yield risk do not create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current pricing strategy of “One Province One Rate”. These conclusions will undoubtedly provide important references and empirical evidence for the role of China's crop insurance in poverty allevi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