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下蜀黄土丘陵地区水稻土中有效硅状况和熔渣硅肥施用进行探讨。 研究结果表明,发育于江苏下蜀黄土丘陵冲田的水稻土有效硅含量是不丰富的,其数值低于临界值。硅是水稻正常生长所必需的,在缺硅的情况下,每亩施用溶渣硅肥200斤,平均增产10%左右,硅肥显著地有利于水稻抗倒伏。在江苏丘陵地区水稻土上施用溶渣硅肥具有明显的效益。  相似文献   

2.
山西省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山西省水土流失特点,将山西省水土流失划分为六大区域:黄土丘陵沟壑区、黄土残塬沟壑区、黄土丘陵缓坡风沙区、土石山区、黄土丘陵阶地区、冲积平原区。依据每个区域特点,结合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和危害程度,提出每一区域的具体防治措施,为有效、科学治理水土流失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丘陵旱地小麦完全依靠天然降水,如何合理施肥,充分发挥肥效,以肥调水,便成为夺取小麦高产的重要问题。为探索旱农条件下施用氮磷化肥配合的肥效及其经济效益,我们于1982—1983年在伊川县白沙公社范村大队科研站进行小麦氮磷化肥配比及最佳经济施用量的试验。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施用三要素化肥的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以及对土壤肥力所起的作用,自1978年起,我所组织了化肥试验网,协同有关公社农科站在主要土类上进行了38点次的三要素化肥试验.现就已有结果整理如下:一、内容及方法试验地土壤类型有黄潮土亚类的沙土、沙壤土、二合土,棕潮土亚类的黄土,砂僵黑  相似文献   

5.
为了促进聚丙烯酰胺在"山地苹果"生产中的应用,根据陕北黄土丘陵区沟壑区的降雨状况和"山地苹果"树的生长特性,提出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山地苹果"园应选用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在雨季前或在春季小到中雨前地表撒施,撒施量为10.0kg·hm-2。聚丙烯酰胺撒施前应中耕除草,撒施后应禁止喷施除草剂。聚丙烯酰胺需避光、密封保存,施用时应撒施均匀。  相似文献   

6.
四川丘陵蚕桑主产区桑园养分管理状况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对地处四川丘陵蚕桑主产区——南充市的桑园养分管理现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全市桑园氮(N)、磷(P2O5)和钾(K2O)肥的平均施用量分别为598.5、146.3和122.0 kg/hm2。其中由有机肥提供的氮、磷、钾分别占肥料总投入的24.1%、32.4%、83.3%,说明桑园氮、磷肥主要来源于化肥,而钾肥主要来源于有机肥。主产区桑园施用有机肥的比例为88.2%,所有桑园均施用化肥。桑园N∶P2O5∶K2O养分的施用比例为100∶24.5∶20.4,存在氮磷钾施用不平衡,氮肥投入过量、磷钾肥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环渤海湾和黄土高原是我国苹果优势产区,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世界的总量的40%以上。然而,大部分果园位于丘陵山地,设施条件差,由于化肥施用于果树的比较优势大,在苹果生产中偏施化肥,有机肥投入不足。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偏低,平均含量不到10%。2017年2月农业农村部发布了《开展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方案》,鼓励在果园中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建立化肥与有机肥相结合的科学施肥  相似文献   

8.
通过小区试验,研究了化肥减量施用条件下秸秆还田及施用有机肥对土壤化学性质、化肥料利用率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少化肥施用量降低了玉米生育期土壤中速效磷及速效钾含量;秸秆还田和施用有机肥缓解了由于化肥施用引起的土壤pH值下降。不同程度的补充了土壤有机质,补充了化肥减量施用造成的土壤氮缺失;在化肥减量施用的条件下,秸秆还田及施用有机肥,提高了玉米穗长、穗直径及行粒数,因此降低了化肥减量施用引起的减产幅度;化肥减量施用提高了化肥的农学效率,其中化肥减量49%,并施用有机肥使化肥农学效率提高了17.7kg/kg,提高幅度高达95%。总之,在化肥减量施用35%和49%的条件下,秸秆还田和施用有机肥有效的改善了土壤化学性状,创造了利于作物生长的环境,降低了减施化肥引起的玉米减产幅度。本文结果可为研究化肥减量施用的幅度、减施化肥的元素种类及营养补偿措施的选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土壤培养条件下研究化肥、菜籽饼肥及其配合施用对烤烟伤流量及伤流液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处理烤烟伤流量在下部叶成熟期最高,其后逐渐降低。处理间比较,又以施用化肥的烤烟根系伤流量较高,施用饼肥的最低,化肥与饼肥配合施用居中。施用化肥的烤烟伤流液中硝态氮、铵态氮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一般较高,饼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其次,施用饼肥的最低。施用化肥的烤烟伤流液中磷、钾及可溶性糖含量一般低于施用饼肥或饼肥与化肥配合处理。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中国粮食作物化肥施用特征的基础上,运用分位数回归模型探究了1994年以来化肥施用强度对早籼稻、中籼稻、晚籼稻、粳稻、小麦、玉米6种粮食单产水平的影响。研究表明:1)中国粮食作物的化肥施用强度增长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6种粮食作物的化肥施用强度持续增加,且均超出国际安全施用标准;小麦与玉米的化肥施用强度显著高于水稻;部分品种的化肥施用强度已出现优势产区和非优势产区、东中西部的区域差异。2)粮食作物的化肥施用强度与其单产水平具有显著的关联效应。3)晚籼稻、粳稻和玉米的化肥施用强度对其单产仍存在正向作用,但已呈现边际效用递减特征;小麦、早籼稻和中籼稻的这种影响不再显著,已有过度施用特征。今后在坚持化肥施用零增长前提下,注重科学施用化肥、有效提高化肥利用率,在保障粮食安全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之间达成平衡,是坚持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1.
黄艳  张玉松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4):96-96,101
我国是化肥生产和施用大国,但化肥的合理施用技术仍处于落后位置。当前,我国部分农村在施用化肥方面存在着严重不合理、不科学的问题,造成了化肥资源的浪费,增加了农业成本,使农民的收益下降,难以确保粮食安全的可持续性。科学施用化肥应该做到化肥和农家肥配施、配方施肥、施用硝化抑制剂、改变施肥方法等。  相似文献   

12.
贵州省化肥施用时空分异及环境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择贵州省地市(州)为研究区域,采用化肥施用环境风险模型,分析贵州省1996—2015年间化肥施用的时空分析特征,定量评估化肥施用存在的潜在环境风险,确定化肥施用存在环境污染风险的重点区域。结果表明:以中国的化肥施用生态安全阈值250kg/hm-2来看,近20年来,贵州省化肥施用长期处于过量施用状态,施用量呈上升趋势,化肥施用年均增长率达3.5%。2015年贵州省的化肥施用强度为587.98kg/hm-2,是同年全国化肥平均施用强度446.12kg/hm-2的1.32倍,为化肥投入高水平区域。其中,贵州的化肥投入空间差异明显,贵阳的化肥施用强度最高为679kg/hm-2,而黔东南州的化肥施用强度最低为429kg/hm-2,两者化肥施用强度差异达1.58倍。2015年贵州省的化肥施用的环境风险程度为中度风险,但是贵阳市和安顺市处于重度风险。同时,贵州各地区存在重度的氮肥污染环境风险,贵阳市与六盘水市氮肥施用的环境风险指数达严重风险,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3.
梁辉  王录仓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2114-22116,22118
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了会宁县1996~2009年粮食产量与粮食单产、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农村劳动力、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等要素之间的关联程度,揭示了影响粮食产量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996~2009年,会宁县粮食产量表现为阶段性波动增长的特征。从驱动力看,单产是影响粮食产量的首要因素,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是影响粮食产量的重要因素,农用地膜、节水灌溉等技术的投入是影响粮食产量的关键因素,且表现出很大的潜力,干旱黄土沟壑区特定的资源禀赋是影响粮食产量的基础性因素。  相似文献   

14.
对晋城市257个果园土壤养分采集点的调查、化验及分析表明,近年来晋城市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所提高,但仍存在重氮轻磷钾,重化肥轻有机肥,重大量元素轻微量元素的现象。根据不同区域果园土壤养分状况调查结果,对果园有机肥、化肥施用水平进行综合分析,按照不同地区化肥肥效的规律分区划片,将全市果园土壤施肥区划为山地果园区、丘陵果园区、平川果园区三大区,并提出各个区今后的施肥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为国家农业化肥"减量化"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以江苏稻谷种植为例,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测算2004-2016年江苏稻谷生产的化肥施用效率,并探讨化肥施用效率与种植规模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考察农业化肥施用效率的提升效应与提升路径。结果表明:1)江苏稻谷生产的化肥施用效率为0.77,苏南、苏中和苏北稻谷生产的化肥施用效率差异较小,随着时间变化,苏南地区的化肥施用效率呈递减趋势,苏中和苏北地区呈略微增加趋势。2)稻谷生产的化肥施用效率和规模之间呈"倒U形"关系,且种植规模在3.33~6.67hm~2时化肥施用效率最高。3)如果能够有效消除化肥施用效率损失,在保持稻谷产出和其他要素投入不变的情况下,稻谷生产化肥施用折纯量平均可以减少7.54kg/667m~2。其中,徐州、扬州、淮安、宿迁和连云港等稻谷产量较多的地区化肥潜在削减量较大。4)稻谷种植规模、家庭农业决策者年龄、化肥价格、稻谷生产补贴等对化肥施用效率均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宁南山区生产建设项目边坡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已经采取的不同边坡防护措施,进行措施综合比选,并给出最适宜使用的边坡防护措施。结果表明,5类边坡的最优防护措施分别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填方斜坡适宜拱形骨架植草护坡;黄土丘陵沟壑区填方陡坡适宜浆砌片石护坡;黄土丘陵沟壑区挖方缓坡适宜植草护坡;黄土丘陵沟壑区挖方斜坡适宜菱形骨架植草护坡;六盘山土石山区挖方缓坡适宜植草护坡。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我国化肥施用现状,从土壤动物、微生物、酶活性三个方面阐述了长期大量施用化肥对土壤生物隐性退化的影响。结论如下:长期大量施用化肥会造成土壤动物丰度降低、数量与种类减少;在一定施用量范围内,土壤微生物会随着化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超过这个范围,会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发育。长期施用化肥对土壤酶活性具有促进作用,但显著低于施用有机肥。农业生产中应减少化肥的施用,增施有机肥。  相似文献   

18.
当前,化肥使用量高居不下,过量施用化肥是我国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通过随机问卷调查的方式对469户天津武清区蔬菜种植农户的化肥施用行为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户的年龄、农业收入占比对农户的化肥施用强度呈强正相关;农户的受教育程度、对过量施用化肥危害的了解程度、参加化肥知识培训(讲座)与农户的化肥施用强度呈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为掌握福建省化肥施用强度及影响因素,对化肥施用强度相关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8年度福建省化肥用量为110.74万t,全省平均化肥施用强度为34.11 kg/亩,超过国家生态化肥施用强度标准(17.67 kg/亩),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化肥用量高及总种植面积减少。本文可为福建省化肥用量调整、改善施肥结构提供理论依据,为有效降低化肥施用强度,促进福建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化肥面源污染环境风险时空变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为了合理施肥,防治化肥面源污染,对中国化肥施用的环境风险进行研究。通过建立化肥施用环境安全阈值模型和环境风险评价方法,计算中国各省区时空维度化肥施用环境安全阈值,评价化肥施用环境风险程度及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化肥施用环境安全阈值近25年来在200~300 kg·hm~(-2)之间变化,平均值为243 kg·hm~(-2),近15年来的平均值为251 kg·hm~(-2),与国家环保部生态乡镇建设规定的化肥施用强度标准基本吻合;总化肥施用在1994年由环境安全转为低度风险,氮、磷、钾单质化肥施用分别在1988、1999、2008年由环境安全转为低度风险状态;2014年中国总化肥施用环境安全阈值平均为285 kg·hm~(-2),化肥施用环境风险指数平均为0.54,氮、磷、钾化肥风险指数平均分别为0.54、0.53、0.49,化肥施用总体处于低度环境风险;2014年西藏等11个省区化肥施用处于环境安全状态,辽宁等16个省区处于低度环境风险状态,河南、海南和天津三省区处于中度环境风险,陕西处于严重环境风险。总之,中国化肥施用环境风险自1994年进入低度风险状态,并呈现上升的趋势,自2006年以后有所降低。2014年全国各省区的化肥施用环境风险程度总体为低度环境风险,但省区之间差异较大,各类风险呈现出聚集分布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