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荣昌猪瘦肉型品系杂交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杜洛克、长白、大约克父系公猪与荣昌猪瘦肉型品系母猪杂交,选其杂交一代测定日增重、饲料利用率、瘦肉率、肌肉品质等性状,共4次重复试验,测定了133头猪。结果表明,荣昌猪瘦肉型品系与三种瘦肉型公猪杂交,均可获得较好的杂交效果,尤以杜X荣最好,其日增重为668克,料肉比3.17,胴体瘦肉率为58.78%;肉质优良,pH1为6.15,pH24为5.96,失水率为22.58%,多数性状都显著或极显著优于长×荣和约×荣(P<0.05或P<0.01),因此,杜×荣为荣昌猪瘦肉型品系最优杂交组合,长×荣为次优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2.
提高猪胴体瘦肉率和胴体品质,增加瘦肉产量,满足消费者对瘦肉的需求,是当前养猪生产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有效地利用现有苏白、吉黑、长白猪等品种资源,以瘦肉型杜洛克猪为父本,进行杂交育肥试验,试图筛选出高产杂交组合。1984年设杜苏、杜长、杜长苏和对照组苏苏,1985年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杜黑和杜长黑两个杂交组合,现将肥育效果对比试验报告如下。一、试验方法1.选材与编组:从1985年春季产仔中选择供试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不同杂交组合育肥猪胴体品质及肉质性状的差异,选用体重30 kg左右的长×大、巴×长×大、杜×长×大3种杂交阉猪各15头,饲养至100 kg左右,每组选6头进行屠宰试验,测定胴体品质与肉质性状.试验结果显示,3个杂交组合的猪都符合优质瘦肉型猪的要求,杜×长×大组的胴体性状最好,其屠宰率、眼肌面积、瘦肉率显著高于长×大组(P<0.05);巴×长×大组的肉质性状最好,其肉色、大理石纹显著优于杜×长×大组和长×大组(P<0.05).结果表明,杜×长×大组的胴体性状较好,巴×长×大组的肉质性状较好,采用杜洛克做杂交父本可提高后代猪的胴体性状,采用巴克夏做杂交父本可提高后代猪的肉质性状.  相似文献   

4.
用BLUE法评定猪繁殖性能的杂交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BLUE法分析了青海省养猪繁育体系中母本互助猪,父本杜洛克、长白、汉普夏、大约克、巴克夏、苏白猪和二、三元杂交猪的繁殖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和不同杂交组合的繁殖性状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或P<0.01);三元杂交组合的多数繁殖性状极显著的优于纯种亲本,显著优于二元杂交组合,而二元杂交组合也显著优于纯亲本;互助猪产仔数显著高于瘦肉型父本,而瘦肉型父本在改良仔猪生长发育方面则有明显优势。说明我省以三元杂交为主建立养猪繁育体系是适当的,但应注意提高互助猪早期生长发育性能,才能表现出更大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5.
杜洛克、大白、长白猪的生长和肉用性状杂交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优化杂交组合,进行了杜洛克(杜)、大白(大)、长白(长)品种间杂交试验,测定了不同品种组合的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胴体和肉质性状及其杂种优势率。结果表明,杜洛克、父系大白猪作终端父本与长大杂母猪杂交,其后代的日增重、饲料转化率、屠宰率、胴体长、眼肌面积、后腿比例、瘦肉率及肉质等主要性状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试验共设6个组,包括杜、长、大三个纯种组和长×大、大×长、杜×长大三个杂交组,每组选取健康的、体重约25 kg的试验猪12头,公母各半,经过预饲调整后每组选取10头开始正式试验。饲养至组平均体重达100 kg左右时,每组选取4头(2♂2♀)进行屠宰测定和肉质分析,并计算了三个杂交组猪的各主要经济指标的杂优率(H)。结果表明,目前选育群各品种猪的日增重830 g以上,料肉比2.53以下,瘦肉率67%以上,肉质优良。三个纯种组中生长速度以杜洛克为最快,平均日增重达912 g;料肉比以大白猪的最低,为2.35;长白猪的屠宰率、胴体斜长、眼肌面积、瘦肉率最高,背膘厚最薄;6个组中杜×长大商品猪生长最快,平均日增重达977 g,料肉比为2.34,并有较理想的杂优率,而相对于长×大和大×长组合而言,许多重要经济性状,如背膘厚、眼肌面积、后腿比例、脂率、贮存损失等,大×长的杂优率均优于长×大,表明大×长组合也是非常有效的杂交组合,可为筛选新的杂优组合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猪瘦肉率受基因(品种)、营养水平、饲养方式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影响。要提高瘦肉率,增加效益可从以下4个方面入手。1饲养优良品种脂肪型猪或我国本地土种猪的瘦肉率一般为38% ̄45%。用杜洛克、长白或其他瘦肉型猪等杂交生产二元商品猪,瘦肉率可达55%;而用杜洛克、长白或其他瘦肉型猪改良生产的三元杂交商品猪(称洋三元),瘦肉率可达64%以上。对于一般农户,可用本地猪种和长白或大约克的杂交后代再和杜洛克种猪杂交,这样的猪只瘦肉率可达58% ̄61%,抗逆性比洋三元猪好,比较适合农户饲养。2营养调控2.1适当的营养水平根据猪的遗传潜能,按性别…  相似文献   

8.
通城猪的两个杂交利用模式效果比较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长大通和大长通两个杂交组合的生长、胴体及肉质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长大通在平均背膘厚、测定期日增重、饲料利用率等方面显著优于大长通;长大通的眼肌面积、腿臀肉骨率、估计瘦肉率等极显著优于大长通组合.二者的肉质性状没有显著差异.综合评价,长大通组合是一个较理想的杂交组合,可作为通城猪杂交利用的繁育模式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9.
采用新疆瘦肉型白猪为母本,长白、大约克、杜洛克为父本的6个不同的二、三元杂交组合和新疆瘦肉型白猪为对照进行生产性能比较试验。测定了各组合的繁殖性能、肥育性能、胴体品质和肉质,结果表明,以新疆瘦肉型白猪为母本的二、三元杂交,其效果均较理想,最佳组合杜×长新日增重820g,料重比3.21,瘦肉率63.43%,肉质优良。新疆瘦肉型白猪具有较高的繁殖性能和良好的肉品质量,是杂交配套中理想的母本品种,杜洛克是杂交瘦肉猪生产中的适宜终端父本。  相似文献   

10.
青海八眉猪杂交繁育的生产性能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进一步保护和合理利用高原八眉猪种资源,对青海八眉猪、长白猪及长×八组合的繁殖、肥育、胴体和肉质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总产仔数,八眉猪极显著高于长白(P<0.01),显著高于长×本组合(P<0.05);初生窝重、20日龄窝重和断奶窝重,长×八组合显著高于八眉猪(P<0.05)。日增重,长×八极显著高于八眉猪(P<0.01);料重比,长×八也明显低于八眉猪。瘦肉率、胴体长×八极显著高于八眉猪(P<0.01);脂肪率长×八显著低于八眉猪(P<0.05);眼肌面积、后腿比例长×八显著高于八眉猪(P<0.05);皮厚长×八比八眉猪降低0.14 cm,差异显著(P<0.05)。八眉猪的肉色鲜红,细嫩多汁,肉味清香,长×八介于两者之间并偏向八眉猪;尤其肌肉pH、肉色和大理石纹评分及肌内脂肪、熟肉率八眉猪与长×八杂种猪明显高于长白。结果表明:八眉猪生长速度慢,胴体性能较差,直接肥育生产肉猪不太经济;但其肉质和产仔性能好,在国内也属高产类群,与长白杂交各性状的杂种优势明显,是优良的杂交母系品种,应合理进行保护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1.
“九五”期间,我省农区养猪业在上级部门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有长足发展,猪肉产量提高20.24%,达到6.99万吨,形成与牛羊三分天下的格局。同时经过五年的努力,育成具有本省特色的高原瘦肉型猪合成母系(白系和黑系),利用合成系母猪再同国外良种公猪长白或杜洛克杂交,生产“三元”杂交瘦肉型商品猪,不论瘦肉率和饲料报酬均比当地猪有较大幅度提高。经测定,胴体瘦肉率57.26%,肉质优良,口感好,深受消费者欢迎,经氟烷基因测定全部为阴性,无PSE肉出现,是我省瘦肉型商品猪生产的优势。通过《高原瘦肉型猪生产配套技术》项目(农业部畜牧局立项,2000-2001年,2002年2月8日通过验收鉴定)的实施,证明本项目所采用的四项配套技术:即①提高母猪繁殖力技术;②仔猪哺育及早期断奶技术;③仔猪培育及育肥技术;④疫病综合防治技术。在我省农区高原瘦肉型  相似文献   

12.
滇陆猪是云南省第一个自主培育的品种,该品种具有产仔数高、泌乳力强、生长速度快、母性好、耐粗饲、抗病性强等优良特性,但其屠宰率、瘦肉率、肌肉品质等指标还有待于进一步选育提高。本项目着重对滇陆猪与白杜洛克、美系、台系3个品系杜洛克杂交F1代肉品质分析研究,通过屠宰率、肌肉嫩度、pH、系水率、熟肉率、肌肉颜色等指标测定,与滇陆猪纯繁对照分析,研究滇陆猪与不同品系杜洛克杂交F1代的肉品质差异。结果表明,滇陆猪与3个不同品系杜洛克杂交组合均表现出良好的杂交优势和胴体品质,屠宰测定结果也表明其具有胴体瘦肉率高、肉质好等优点,其中以台系杜洛克杂交组为最好,白杜洛克杂交组次之,美系居第三。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二花脸种群与新引进的外种猪杂交利用的效果,试验以二花脸纯种为对照,分别对大约克猪×二花脸(大×二)、长白猪×二花脸(长×二)及杜洛克猪×二花脸(杜×二)杂种猪进行肥育与屠宰测定。结果表明:3个杂交组合中大×二的日增重585 g,料重比3.15,肥育性能相对较好;长×二组合的背膘厚2.8 cm,眼肌面积40.3 cm2,瘦肉率53.6%,胴体性状相对较好;杜×二组合的失水率33.2%,低于长×二(P〈0.05)和大×二组合(P>0.05),肌内脂肪含量3.2%,高于长×二(P>0.05)和大×二组合(P>0.05),大理石纹评分3.19,肉色评分2.88,滴水损失等肉质指标也相对较好。3个杂交组合各有各的优点,在杂交生产中,可根据各地市场消费需求与养殖习惯选择相应的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来由于引进了长白、大约克、杜洛克等世界上著名的瘦肉型品种进行杂交改良,商品瘦肉型猪越来越多,瘦肉率明显提高。但由于饲养管理方法的不同,猪的瘦肉率也不尽相同。影响瘦肉率的因素很多,下面介绍几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以定远猪为母本,分别与瘦肉型猪种杂交所产F1代仔猪进行肌肉生长性状及肌肉蛋白质含量、氨基酸组分的分析与比较。结果发现:①眼肌重、眼肌面积与蛋白质含量三者间达到较高的正相关(r=0.74~0.85),蛋白质含量高者,眼肌重和眼肌面积均明显增加;②杂交后,F3代猪肌肉蛋白质含量均有提高,并以长白×定远杂交组合改良效果最好,达到22.6%;⑧杂交后F1代猪肌肉中赖氨酸、亮氨酸、异亮氮酸、缬氨酸含量均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提高,并且赖氨酸、亮氨酸、异亮氮酸与骨骼肌生长间有较强的正相关,其中赖氨酸与肌肉增长相关性为r=0.51~0.96,亮氨酸、异壳氨酸与肌肉增长相关性为r=0.40~0.80;④杂交后可有效提高猪瘦肉产出量,明显提高瘦肉率,并适应改进猪后躯的发育。  相似文献   

16.
发展瘦肉型猪,增加胴体产肉量,必须记取有些国家盲目追求高瘦肉率而使肉质变劣的教训,充分重视肉质问题。因此,我们在筛选高产优良杂交组合中,测定了以杜洛克为第二父本的三元杂交猪的肉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试验以大河乌猪原种为基础,并按大河乌猪原始血缘比例,引入部分杜洛克与大河猪杂交,利用开放核心群的育种方法组建大河乌猪Ⅱ系育种群,开展大河乌猪持续选育。通过5个世代选育,母猪窝均产仔数,初产10.28头,经产12.21头,分别提高0.81头(P>0.05)和1.81头(P<0.01);窝均产活仔数,初产9.97头、经产10.91头,分别提高1.30头(P<0.05)和1.21头(P<0.05);同胞肥育日增重683.32 g、提高53.90 g(P<0.01);料重比3.26,降低0.1(P<0.05);达100 kg体重校正日龄182.42 d,减少19.00 d(P<0.01);肥猪100 kg体重屠宰,眼肌面积32.46 cm^2、瘦肉率56.50%,分别提高4.55 cm^2(P<0.05)和3.76个百分点(P<0.05);胴体背膘厚3.46 cm,降低0.66 cm(P<0.05);主要肉质指标、肌肉氨基酸、脂肪酸构成,6世代与0世代相比,没有本质上的差异,仍保持大河乌猪原始的优良肉质特性和风味特征。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对荣昌猪不同组合的三系杂交后代进行了繁殖、生长、胴体及肉质性能方面的指标进行测定。三杂后代测定结果表明,美系杜洛克伊丹系长白伊荣昌猪组合,生产的杂交后代日增重达到799.8 g,料重比3.15,达90 kg日龄为168.6天,生长性能最优。丹系杜洛克伊美系长白伊荣杂猪交组合产生的后代三点均膘为2.14 cm,瘦肉率达61.66%,滴水损失为1.28%,肌内脂肪含量达3.04%,屠宰性状最优。综合各杂交后代的生产测定数据,以丹系长白公猪为第一父本、美系杜洛克公猪为终端父本配套生产的杜伊长伊荣商品后代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较高、肉质优良,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1饲养优良品种脂肪型猪或我国本地土种猪的瘦肉率一般为38%~DOI:10.3969/J.ISSN.1671-6027.2013.03.07145%。用杜洛克、长白或其他瘦肉型猪等杂交生产二元商品猪,瘦肉率可达55%;而用杜洛克、长白或其他瘦肉型猪改良生产的三元杂交商品猪(称洋三元),瘦肉率可达64%以上。对于一般农户,可用本地猪种和长白或大约克  相似文献   

20.
淮猪及杂交后代肌纤维直径变化及其与肉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不同品种和杂交组合肥育猪(淮猪、长淮、大长淮)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在相同条件下,研究不同血缘比例对淮猪肌纤维直径的影响。结果表明:淮杂猪的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肌纤维直径显著高于淮猪(P<0.05)。淮猪的肌纤维直径介于中国地方猪与国外瘦肉型猪之间。肌纤维直径与胴体性状(瘦肉率、眼肌面积、背最长肌全重、背最长肌率、脂肪)呈较强的相关性。淮杂猪肉质理化性状中(肉色评分、大理石纹评分、贮藏损失)3项指标明显变差(P<0.05),但pH值变化不显著。作者认为淮猪杂交后代的肌纤维直径较纯种淮猪粗,淮杂猪肉质也较纯种淮猪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