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1 毫秒
1.
北海道黄杨下胚轴的离体培养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北海道黄杨(Euonymus japonicus 'Cu zhi')下胚轴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以MS和B5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的细胞分裂素(6-BA,KT)及生长素(NAA,IBA)诱导下胚轴直接再生不定芽。结果表明,不定芽未经过愈伤组织而直接产生于下胚轴的表皮或近表皮等表层细胞;不同的激素浓度和组合以及不同的培养基对不定芽的分化有影响;下胚轴的不同部位不定芽的分化能力差异显著。适宜不定芽分化的最佳培养体系为MS+1.5 mg·L-16-BA+0.05 mg·L-1NAA,最佳外植体为靠近子叶端的下胚轴部分,其分化率最高达63.64%;不定芽增殖培养基为MS+2.0 mg·L-16-BA+0.2 mg·L-1NAA,增殖系数为3~5;1/2MS+1.0 mg·L-1IBA+100 mg·L-1活性炭适于再生幼苗的生根,生根苗经移栽成活。  相似文献   

2.
甜瓜子叶节培养高效再生体系建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8个甜瓜品种的子叶节进行离体培养,采用3种方法进行诱导,建立了高效的再生体系。其中,启动培养基为MS+BA2.0mg·L-1+IAA1.0mg·L-1,诱导培养基为MS+BA0.5mg·L-1+IAA0.2mg·L-1,通过器官发生途径诱导形成丛生芽,伸长和生根培养基分别为MS+BA0.05mg·L-1+IAA0.02mg·L-1和1/2MS+NAA0.2mg·L-1。以上培养基均含蔗糖35g·L-1,pH5.8。此再生体系每个外植体可获得7.2~12.5个不定芽(>1cm),生根率为91%,驯化成活率大于90%。  相似文献   

3.
玉米植株再生体系建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选取11个东北地区主栽玉米品种的自交系,以幼胚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应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探讨了2,4-D、BA、L-脯氨酸、水解酪蛋白4个因素及不同浓度组合对II型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MS培养基中添加4mg·L-12,4-D、0.5mg·L-1BA、750mg·L-1L-脯氨酸和250mg·L-1水解酪蛋白时,II型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为49.66%。2,4-D是诱导II型愈伤组织的关键因素。优化了不定芽分化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探讨了3个基因型愈伤组织的不定芽分化率及平均外植体出芽数,甜1品种都为最高,分别为93.14%和1.35%。初步确定了蛭石附加1/8MS营养液为再生植株移栽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4.
神灯白掌组织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以 MS为基本培养基 ,在不同激素成份及浓度水平下 ,诱导神灯白掌茎尖 ,进行组培试验 .研究表明 :适合茎尖诱导培养基为改良 MS+ 6 - BA1 .5~ 3 .0 mg·L-1+ NAA0 .5~ 1 .0 mg·L-1,诱导率为 90 % ;适合不定芽增殖培养基为改良 MS+ 6 - BA 0 .5~ 2 .5mg· L-1+ NAA 0 .5~1 .5mg· L-1,芽年增殖系数达 4.2 1 2 ,适合生根诱导培养基为 1 /2 MS+ NAA 1 .0 mg· L-1或 1 /2 MS+ IBA1 .0 mg· L-1,生根率可达 90 %以上 .选择继代一级芽苗直接移植于基质中 ,进行瓶外发根培养 ,成活率可达 85%以上 ,是加快工厂化育苗速度及降低组培苗成本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柚杂交胚离体培养再生植株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王官溪蜜柚和度尾文旦柚互交产生的杂交种幼胚为材料,研究离体胚再生植株的技术.结果表明:幼胚在MT培养基上直接成苗质量最好;子叶在MT附加0.25mg·L-16-BA+0.5mg·L-1ZT+0.01mg·L-1NAA固体培养基中产生不定芽;带子叶胚轴在MT附加1mg·L-16-BA+0.2mg·L-1IAA+1mg·L-1GA3的固体培养基中可提高其萌芽率,繁殖系数扩大了20倍以上;分化的丛生芽是试管微芽嫁接的良好接穗材料,将芽苗转移到1/2MS+0.5mg·L-1IBA+0.5mg·L-1NAA的固体培养基中诱导生根壮苗最好.  相似文献   

6.
垂花百合鳞片离体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垂花百合鳞片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研究。结果表明,垂花百合鳞片外植体的最佳消毒方法是用70%酒精处理30 s再用0.1%升汞浸泡12 min,污染率为13.3%,成活率为92.6%;鳞片不同部位诱导不定芽的能力依次为下部>中部>上部,下部、中部、上部鳞片诱导率分别为75.0%、68.3%、38.3%,平均每个外植体诱导不定芽数分别为2.7个、2.3个、1.5个,下部鳞片的诱导率和平均每鳞片诱导不定芽数均最高,显著高于上部鳞片;鳞片外植体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BA 0.5 mg·L-1+NAA 0.5 mg·L-1和MS+BA 1.0 mg·L-1+NAA 1.0 mg·L-1,诱导率分别为67.5%和72.5%,平均每个外植体诱导不定芽分别为2.4个和2.2个;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BA 0.5 mg·L-1+NAA1.0 mg·L-1,增殖系数为2.9;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 0.5 mg·L-1,生根率99.4%,平均单株生根数9.6条;最适扦插基质为河沙,成活率可达94.0%。  相似文献   

7.
以虎耳兰幼嫩叶片为外植体,接种于添加不同激素浓度配比的培养基上,筛选出适宜的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不定芽增殖培养基和不定根诱导培养基.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MS+6-BA2.0 mg·L-1+NAA0.1 mg·L-1;不定芽增殖培养基为MS+6-BA2.0 mg·L-1 +NAA0.1 mg·L-1+0.2%活性炭(AC);不定根诱导培养基为1/2MS+NAA0.2 mg·L-1 +0.2%AC.试管苗先移入基质(4/7泥炭+2/7珍珠岩+1/7蛭石)中炼苗一周后,再移栽入基质(1/3泥炭+2/3沙壤土)中,成活率可达到100 %.  相似文献   

8.
矮生一品红苞片外植体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以矮生一品红苞片为外植体进行再生组织培养 ,结果表明 ,愈伤组织诱导率和分化率受培养基中激素种类及浓度影响较大 ,高浓度的生长素与低浓度的细胞分裂素组合有利于诱导产生愈伤组织 适宜组合为MS +2 4-D 1~ 2mg·L-1+NAA 0 1mg·L-1+6 -BA 0 5mg·L-1 低浓度的生长素与高浓度的细胞分裂素组合有利于不定芽的分化 ,其最适培养基配方为MS +NAA 0 5mg·L-1+6 -BA 2 0mg·L-1  相似文献   

9.
芳樟离体快繁与离体保存试管苗再生植株培养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以芳樟嫩茎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快繁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在改良MS+2mg·L-1 6 BA+ 0. 1mg·L-1 NAA固体培养基中诱导不定芽,诱导率高;用附加 0. 2mg·L-1 GA3 或无GA3 的改良MS+2mg·L-1 6 BA+0. 1mg·L-1 IBA固体培养基交替培养,芽苗可大量增殖,繁殖系数高达 10-20倍,而且可以避免褐变和玻璃化现象;保存 2a的试管苗仍然保持再生芽的能力;芽苗用 1 /2MS+0. 8mg·L-1 IBA+ 0. 2mg·L-1 NAA + 20g·L-1蔗糖固体培养基培养,生根、壮苗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太子参生长点离体培养与快速繁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太子参0.2~0.5 mm大小的生长点进行离体培养获得了再生植株,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子试验,确定了茎尖诱导成芽初代培养基为MS+6-BA 2 mg·L-1+NAA 0.2 mg·L-1+GA3 0.1~0.2 mg·L-1+蔗糖30g·L-1;适于愈伤组织及不定芽增殖的继代培养基为MS+6-BA 1.5 mg·L-1+NAA 0.01 mg·L-1+蔗糖30g·L-1;再生植株的快速繁殖可通过愈伤组织不断分化不定芽和单茎节切段繁殖2种途径进行;单茎节切段快繁培养基为MS基本培养基;适于试管微形参形成的培养基为MS+蔗糖60 g·L-1,pH 6.0,最适培养条件为20℃,光照16 h·d-1;生根培养基为MS+蔗糖30 g·L-1.在气温15~20℃、空气相对湿度90%条件下,试管苗定植于细沙土中的成活率达98.6%;太子参茎尖组培苗田间花叶病发病率比普通苗低94.75%.  相似文献   

11.
采用叶分析与土壤分析技术,测定辽宁丹东、庄河地区多个越橘果园中4个高丛越橘品种叶片和土壤矿质元素含量,初步确定叶分析标准值适宜范围,为指导科学施肥奠定基础.结果表明,不同越橘园内同一品种叶片常量元素含量差异较小,微量元素差异较大;不同品种叶片矿质元素含量有差异;经改良后土壤中N、K、P和Fe元素含量明显提高,Ca元素含量明显降低,Mg、Cu元素含量变化不明显,pH降低;高丛越橘叶片矿质元素含量标准值适宜范围为:N 1.62%~2.22%,K 0.25%~0.53%,Ca 0.40%~0.90%,Mg 0.12%~0.24%,P 0.09%~0.16%,Zn 14.08~41.00 mg·kg-1,Cu 9.95~16.18 mg·kg-1,Fe 94.49~155.80 mg·kg-1,Mn 89.35~358.70 mg·kg-1.  相似文献   

12.
旨在建立云南榅桲的薄层培养再生体系,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云南榅桲的多倍体诱导。以云南榅桲茎段薄层为外植体,系统研究各种因素对茎段薄层再生不定芽的影响,以及不同质量浓度秋水仙素对云南榅桲茎段薄层不定芽再生率以及多倍体植株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云南榅桲薄层再生不定芽的适宜培养基组合为MS+TDZ 1.5mg·L-1+IBA 0.4mg·L-1+蔗糖30mg·L-1+琼脂7g·L-1,暗培养7d,再生频率最高为35.41%,平均再生芽数2.15。薄层再生苗在生根培养基1/2 MS+NAA 0.3 mg·L-1+蔗糖20g·L-1+琼脂7g·L-1上已经生根。利用薄层再生结合秋水仙素处理诱导出云南榅桲多倍体,经流式细胞仪鉴定,确定获得的多倍体为四倍体植株。  相似文献   

13.
尾赤桉叶片及茎段的离体培养与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无菌生根苗的叶片和茎段为外植体进行了尾赤桉无性系DH201-2不定芽的诱导及植株再生。通过对外植体的筛选、激素种类和浓度的调整、培养条件的选择,结果表明,取自生根培养基上培养30 d植株的上部和中部的茎段在改良MS+TDZ 0.05 mg.L-1+NAA 0.50 mg.L-1的培养基中获得高达57.0%的丛生芽诱导;取在生根培养基上培养20 d的植株,顶端叶片在改良MS+TDZ 0.05 mg.L-1+IBA 0.10 mg.L-1的培养基中获得48.3%的植株再生;适合于茎段和叶片不定芽分化的Ca(NO3)2浓度为0.706 0 g.L-1。  相似文献   

14.
天台鹅耳枥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首次建立天台鹅耳枥的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体系,以其茎段、未萌发的新芽及萌发后的嫩芽、叶片等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试验。结果表明,以新生的嫩芽为外植体,成功诱导不定芽的分化与增殖,最佳培养基配方为1/2 MS+6-BA 2.0 mg·L-1+NAA 0.2 mg·L-1+PVP 0.2%。壮苗培养基配方为1/2MS+6-BA 0.5 mg·L-1+NAA 0.05 mg·L-1;最佳生根培养基配方为1/4 MS+IBA 1.0 mg·L-1+NAA 0.1 mg·L-1。  相似文献   

15.
君迁子叶片培养再生植株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君迁子叶片离体再生体系,为转基因操作奠定基础。【方法】以君迁子幼叶为外植体,研究适合其再生植株的叶片部位、放置方式、基础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剂以及暗培养时间等条件。【结果】叶片基部上表面朝下接种于1/2MS+ ZT 5.0 mg•L-1+IBA 0.01 mg•L-1的培养基,先期暗培养5周后转移至正常光照下培养效果最好,愈伤组织形成率、不定芽再生率和外植体平均不定芽数分别为100.0%、85.3%和2.8±0.6个。再生芽接种于不含植物生长调节剂的1/2MS培养基上,30 d时生根率达100%,平均根数和平均根长分别达5.4条和3.7 cm。再生植株炼苗后移栽,30 d时成活率达98.5%。【结论】成功地建立了君迁子叶片的离体再生体系。  相似文献   

16.
紫果西番莲的离体形态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紫果西番莲的腋芽萌发的芽苗为基础试材,以顶芽、茎节间和叶柄作为外植体,培养在改良MS培养基(大量元素减半)附加IBA1—4mgL-1、蔗糖2%的培养基上诱导生根,在IBA2和4mgL-1的条件下,顶芽生根率均为100%,在IBA2mgL-1的条件下,茎段和叶柄的生根率达80%;茎节间、根段和叶柄作为外植体,培养在改良MS培养基(大量元素减半)附加ZEA2、2.5或3mgL-1,蔗糖2%的培养基上诱导不定芽,在ZEA2,2.5和3mgL-1的条件下,茎段的长芽率均为100%,在ZEA2.5mgL-1的条件下,根段和叶柄的长芽率分别为33%和37%  相似文献   

17.
以月季良种红衣主教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快速繁殖研究 .结果表明 :在 MS+2 .0 0 - 3.0 0mg· L-16 - BA+0 .10 mg· L-1NAA培养基上进行起始培养 ,其腋芽分化率达 6 3%以上 ;在 MS+2 .0 0 - 3.0 0mg· L-16 - BA+0 .10 mg· L-1NAA+1.0 0 mg· L-1GA3 培养基上进行继代增殖 ,4 5d其增殖倍数达 3.4以上 ,且长成的芽苗比较粗壮 ;增殖后的芽苗在 1/ 2 MS(大量元素和琼脂用量减半 ,呈半液体状态 ) +0 .50 - 1.0 0mg· L-1NAA或 0 .50 - 0 .75mg·L-1IBA培养基上培养 ,根系生长良好 ,30 d小苗发根率达 90 %以上 ;经炼苗后移栽在以沙壤土、砻糖灰和蛭石混合 (体积 1∶ 1∶ 1)基质中 ,成活率达 80 %以上 .当小苗长到 10 cm左右移植于田间栽培 ,90 d后可陆续现蕾 ,180 d后即可正常开花  相似文献   

18.
非洲菊离体快繁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非洲菊无菌苗带节茎段为外植体,比较各种不同激素组合、浓度大小对非洲菊芽苗的诱导、增殖和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以0.8-1.2 cm的非洲菊带节茎段为外植体,可以不通过愈伤组织途径,直接诱导出芽。非洲菊带节茎段诱导芽苗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3.0 mg.L-1+NAA0.1 mg.L-1。较高浓度的6-BA有利于增殖系数的提高,但容易出现玻璃化现象,高浓度的NAA会使芽苗叶色退绿,故最适合的增殖培养基为MS+6-BA2.0 mg.L-1+NAA0.3 mg.L-1。非洲菊芽苗生根的浓度范围较宽,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0.2 mg.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