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利用马铃薯渣制备饲料种曲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铃薯渣为主要原料,选用白地霉、热带假丝酵母、啤酒酵母进行多菌株协同固态培养,制备饲料种曲,通过测定糖化酶、蛋白酶、纤维素酶活力,确定种曲制备条件.试验结果表明,种曲制备的工艺条件为:培养基组成为麸皮:马铃薯渣=4:6、含水量50%、28℃培养60 h,并将白地霉、热带假丝酵母、啤酒酵母以3∶2∶1比例混合接种.  相似文献   

2.
马齿苋黄酮类物质抑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了马齿苋黄酮类物质对几种常见微生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马齿苋黄酮类物质对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青霉、毛霉、根霉、黑曲霉的抑菌效果不明显,对啤酒酵母和热带假丝酵母无抑制作用;对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大肠杆菌0.062 5%,枯草芽孢杆菌0.062 5%,金黄色葡萄球菌0.031 25%;热处理对马齿苋黄酮类物质的抑菌效果无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六堡茶渥堆发酵中微生物的变化。[方法]选取梧州茶厂老发酵车间中的茶样为研究对象,检测其大规模生产茶堆上、中、下3层在整个渥堆过程中的细菌、酵母、霉菌的数量,探究其变化规律。[结果]细菌、酵母和霉菌的最大数量分别为4.2×108、2.2×108和1.5×107 cfu/g。从加水发酵开始后,各类微生物迅速增长直至在第1次翻堆前又急剧减少。尔后,第1次翻堆至渥堆结束,上层的细菌、酵母、霉菌数量始终占据优势,中层的数量均为最劣势。渥堆车间与车间外空气中存在大量霉菌,其数量在整个渥堆过程中相对稳定,车间外空气的霉菌比车间内的种类多而数量少。[结论]六堡茶的渥堆发酵中存在着数量巨大的细菌、酵母、霉菌,上、中、下各层的微生物数量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4.
对拮抗枯草芽孢杆菌BS-208和BS-209在番茄叶面和土壤中的定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室和田间条件下,BS-208菌株的定殖菌量分别为11×108~5 6×108cfu/g鲜叶和15×108~0 02×108cfu/g鲜叶,BS-209菌株的定殖菌量分别为222×106~55×106cfu/g鲜叶和205×106~0 48×106cfu/g鲜叶;扫描电镜观察表明,BS-208菌株在番茄叶面分布不均匀,大多定殖于伤口周围、叶面的凹陷处和绒毛的根部;并且都能够在自然土和灭菌土中定殖,自然土中的菌量低于在灭菌土中的菌量。  相似文献   

5.
微生态高蛋白玉米秸杆饲料开发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微生态高蛋白玉米秸杆饲料的开发研究结果表明:适合玉米秸杆发酵的最佳高产蛋白菌为白地霉和热带假丝酵母;最佳纤维素降解菌为长柄木霉及分离自玉米混合饲料中的曲霉和EM菌长;长柄木霉分别与白地霉、热带假丝酵母、酿酒酵母配伍,分离自玉米草粉中的曲酶与白地霉配丛,为最佳菌种组合;最佳发酵料为配方Ⅱ(玉米草粉55%、麸皮6%、糖蜜4%、菜籽饼35%)和配方Ⅲ(玉米草粉35%、麸皮6%、糖蜜4%、菜籽饼55%);  相似文献   

6.
假丝酵母对柑橘采后绿霉病的抑制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柑橘果实分离的假丝酵母Candidaspecis CWW-4菌株对贮藏柑橘绿霉病菌有抑制作用。试验结果表明,拮抗酵母菌生防效果与病原菌和绿霉菌的浓度以及接种时间有关,在25℃下当接种绿霉菌浓度为1×104个/mL时,1×108cfu/mL拮抗酵母能较好的抑制绿霉病的发生。假丝酵母先于病原菌24 h接种,5 d后可完全抑制绿霉病的发生。在4℃和25℃下,拮抗酵母菌接种1 d以后可在果实的伤口处快速繁殖,伤口处无论是否接种病原菌其数量都分别增加20倍和60倍以上。采用不同的处理液处理果实,发现假丝酵母悬浮液和培养原液对绿霉病菌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培养滤液和热杀死液抑制效果差。25℃离体条件下,1×108cfu/mL假丝酵母悬浮液24 h能完全抑制绿霉菌孢子的萌发,培养滤液和热杀死液无抑制效果。NYDB1所含各组分的营养液都不同程度的降低假丝酵母对绿霉病菌的抑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假丝酵母Candidaspecis CWW-4菌株对柑橘绿霉病有很好的防治潜力,其抑制机制可能与营养竞争有关。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产朊假丝酵母、热带假丝酵母、白地霉、酿酒酵母、绿色木霉、黑曲霉与米曲霉发酵白酒丢糟生产蛋白质饲料的效果.结果表明:白地霉、黑曲霉、绿色木霉和热带假丝酵母效果最好,发酵后白酒丢糟的蛋白质质量分数提高了6.49%以上;对这4种菌进行组合筛选,发现由黑曲霉、绿色木霉和白地霉组合发酵,能将白酒丢糟的蛋白质质量分数提高9.96%.  相似文献   

8.
对南宁市西乡塘区农场4种土壤中真菌种类及其分布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共分离鉴定出8属12种,其中毛霉属(Mucor Fresen)2种;沙氏毛霉属(Saksenaea Saksena)1种;小克银汉霉属(Cunninghamella Matruchot)1种;犁头霉(Absidia Van Tiegh.)1种;曲霉属(Aspergillus(Mich)Link)3种;丝核菌属(Rhizoctonia de Candolle)1种;地霉属(Geotrichum Link)1种;青霉属(Penicillium Link)2种。  相似文献   

9.
2014年10月1日,山西老陈醋国家标准正式实施。根据新标准,山西老陈醋不用再标注保质期,且只有酸度为6度才能被称为正宗的老陈醋。与旧标准相比,新标准新增了5项指标,规定陈醋的p H值须达到3.6~3.9,这要求企业必须按照传统工艺,将大曲用量加到62.5%以上,并且生产的老陈醋要经过"夏伏晒、冬捞冰",杜绝了另外添加非传统工艺生产的任何醋酸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哈茨木霉T2菌株对辣椒土传真菌病害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哈茨木霉(Trichodermaharzianum)T2菌株对辣椒疫霉(PhytophthoracapsiciLeonian)、齐整小菌核(SclerotiumrolfsiiSacc.)、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K櫣hn)等辣椒土传真菌病害的病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平板测定抑菌率分别为68 2%、82 2%和84 9%;5×107、5×105和5×103cfu/ml的T2菌株孢子悬浮液,对3种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浓度越高效果越好.65℃处理30min,T2菌株孢子悬浮液对3种病原菌仍然具有抑菌活性.土壤中施用T2菌株培养物,防病效果明显,田间小区防治辣椒疫病、辣椒白绢病和辣椒立枯病的效果分别为68 3%、81 2%和90 0%.  相似文献   

11.
以日光温室黄瓜连作1~3,4~7,8~10 a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养分含量。结果表明,连续种植4~7 a的土壤中微生物总数最多,达4.7×107cfu/g;8~10 a的最少,为2.2×107cfu/g;随连作年限的增加,细菌数量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连作4~7 a的土壤中达到最大值,为4.2×107cfu/g;放线菌的数量表现为逐年减少的趋势;真菌数量随连作年限的增加呈增长趋势。而土壤氮、磷、钾含量随连作年限的增加逐年增多,但氮的投入不足,磷的投入适中,钾肥投入过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黄瓜再植病害的发生机理。[方法]选择种植年限分别为13、、5、7和8年的日光温室,采集0~20 cm根区耕层土壤,测定微生物类群和数量。[结果]连续种植5年的土壤中微生物数量最多,达2.2×108cfu/g(干土);8年的最少,为2.7×107cfu/g(干土)。细菌占微生物总量的97%以上。随连作年限的增加,细菌和放线菌数量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第5年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17×108和1.92×106cfu/g(干土);真菌数量随连作年限的增加呈增长趋势。随连作年限的增加,氨化细菌、固氮菌和纤维素分解菌数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分别在连作5、3和3年达到最大值,而硝化细菌数量随连作年限的增加急剧下降。[结论]黄瓜连作显著地改变了根际微生物区系。  相似文献   

13.
冶力关森林公园不同林型土壤微生物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冶力关森林公园的天然林和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区系进行了研究,试图阐明天然林和人工林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其分布特征,为进一步研究冶力关森林公园天然林和人工林群落的生态学过程,制订退化林地土壤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对策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冶力关森林公园的天然林和人工林土壤中各类微生物数量的变化很大,天然林土壤:细菌(2.535×109)>放线菌(1.701×105)>真菌(1.507×106);人工林土壤:细菌(2.260×109)>放线菌(1.433×105)>真菌(4.018×106).土壤微生物特殊生理类群数量在人工林和天然林中的分布组合有相同趋势,即:好气性固氮菌>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氨化细菌>硝酸菌>亚硝酸菌.其中,在所研究的林型中,土壤微生物数量在土壤剖面上具有相似的垂直分布特征.各类微生物的数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呈现的规律为A层>B层>C层>D层>E层.  相似文献   

14.
为调查育肥猪胃肠道中代表性兼性厌氧菌的种类与数量分布,采用3种培养基,用烛缸厌氧培养法,对6头猪胃肠道菌群中代表性兼性厌氧菌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乳杆菌数量为4.6×103~3.5×106cfu/g,埃希菌数量为4.3×102~10.9×105cfu/g;在显色培养基中检出的埃希菌数量为7.7×104~3.9×107cfu/g,链球菌的数量为1.7×104~2.3×107cfu/g。在显色培养基中克雷伯菌检出量较少与CMAM上检出乳杆菌的数量相近。3种培养基检出菌数量在后肠段显著高于胃和小肠(P<0.01)。  相似文献   

15.
颗粒细胞对山羊卵泡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体外受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系统研究了颗粒细胞对山羊卵泡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体外受精的影响。COCs、机械裸卵和自然裸卵的体外成熟率分别为68.3%、45.6%和6.1%,组间差异显著(P<0.05),卵裂率分别为41.5%、8.1%和0,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和15×104个/ml、150×104个/ml颗粒细胞组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分别为65.9%、60.2%和64.6%,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1 500×104个/ml(50.0%)和1.5×108个/ml(30.3%)颗粒细胞组(P<0.05)。颗粒细胞单层共培养系统卵母细胞成熟率为75.8%,显著高于150×104个/ml颗粒细胞条件培养液组(63.4%)和M199培养液组(66.7%)(P<0.05)。颗粒细胞单层共培养系卵裂率为50.0%,显著高于150×104个/ml条件培养液组(36.7%)和M199培养液组(38.2%)(P<0.05)。  相似文献   

16.
蜡蚧轮枝菌与农药混配防治甘蓝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蜡蚧轮枝菌MZ041024菌株不同浓度的孢子液,与吡虫啉、灭多威、阿维菌素、乐斯本4种不同浓度的化学农药混配对甘蓝蚜防治效果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蜡蚧轮枝菌MZ041024菌株孢子液在4 900~4.9亿个/ml浓度对甘蓝蚜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随着浓度增加而防效提高,0.49亿个/ml和4.9亿个/ml浓度时效果最好,死亡率达64.69%.在分生孢子液为0.49亿个/ml与4种不同浓度的化学农药混用增效比较中,吡虫啉最高增效9%,与灭多威等混用则表现出拮抗作用.因此从生物防治和IPM等方面来看, 蜡蚧轮枝菌MZ041024菌株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为了使接种微生物壮秧剂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通过苗床培养试验,研究了在低磷土壤上(石灰性黑钙土),接种微生物壮秧剂对水稻秧苗吸收氮、磷、钾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接种抗生菌5406和溶磷菌P77的壮秧剂可以显著提高水稻秧苗冠部氮、磷、钾的含量和吸收量,增加了根部氮、钾的含量和吸收量,减少了根部磷的含量和吸收量。研究表明,试验各处理中,P4处理(接种P77,浓度为5×107cfu/g)效果最好,其次是P2处理(接种5406,浓度为5×107cfu/g),即在壮秧剂中接种P77的效果好于5406,并且接种浓度为5×107cfu/g时较好。  相似文献   

18.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不同品种、不同饲养季节家蚕雄蛹睾酮含量。结果显示,家蚕雄蛹睾酮含量在10个供试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供试的10个品种中,含量最高的是菁松×皓月(41.28ng/g),含量最低的是日新×H05(17.71ng/g);含量在20~30ng/g范围内的居多,共有6个品种;含量在30~40ng/g范围内的有2个品种。在不同的饲养季节采集的家蚕品种云7、菁松×皓月、云7×云8雄蛹睾酮含量春季>夏季>秋季(P<0.01)。  相似文献   

19.
赵丽萍  冯纪南  黄红英  邓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334+13418-13334,13418
[目的]研究[La(C9H6NO)2(C6H5COO)].H2O浸种对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0.005×10-3、时,则抑制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结论]适当浓度的[La(C9H6NO)2(C6H5COO)].H2O可促进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0.010×10-30、.050×10-3、0.100×10-3、0.300×10-3 mol/L)的[La(C9H6NO)2(C6H5COO)].H2O水溶液处理水稻种子。[结果][La(C9H6NO)2(C6H5COO)].H2O浓度为0.005×10-3~0.100×10-3mol/L时,促进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浓度大于0.300×10-3 mol/L时,则抑制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结论]适当浓度的[La(C9H6NO)2(C6H5COO)]·H2O可促进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