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生物农药对玉米螟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生物农药对玉米螟的防治效果及对产量的影响,为生产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在施药后5、10天及玉米收获期,调查统计植株受害率,计算相对防效,收获期调查玉米的产量.结果表明:白僵菌、BT、辛硫磷3种药剂在施药后5天时的相对防治效果分别为,13.60%、22.65%、59.07%;在施药后10天时的相对防治效果分别为:18.52%、29.63%、62.96%;在收获时的相对防治效果分别为:69.68%、66.68%、63.64%;经3种药剂处理后的产量增加幅度分别为:7.21%、5.90%、4.16%.因此,白僵菌和BT对玉米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安全环保,害虫不会产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2.
几种生物农药对玉米螟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进一步推广生物农药防治玉米螟,以白糯玉米垦粘3号为试验材料,设立菜颗·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首核·苏云金杆菌悬浮剂、0.5%印谏素乳油、0.5%苦参碱水剂、15%阿维·毒死蟀乳油、48%毒死蟀乳油(CK1)和清水对照(CK2)等7个处理,进行了不同药剂及不同时期施药防治玉米螟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首核·苏云金杆菌悬浮剂、菜颗·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均能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同时鉴定出心叶期施药比抽雄期施药防效好,心叶期施药:叶片的防效分别为82.07%,73.14%,果穗防效分别为73.87%,57.23%,较清水对照增产分别为68.56%,48.09%。抽雄期施药:叶片的防效分别为62.58%,43.93%,果穗防效分别为72.45%,60.41%,较清水对照增产分别为57.91%,39.55%。因此,心叶期是玉米螟的最佳防治时期。  相似文献   

3.
刘振兴  周桂梅  陈健  赵晖 《作物杂志》2018,34(6):154-87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1 000亿CFU/g枯草芽孢杆菌WP、3亿CFU/g哈茨木霉菌WP、2亿CFU/g宁盾一号EW、0.3%丁子香酚SL、1%蛇床子素EW、10%多抗霉素WP等6种生物农药对绿豆叶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参试的生物农药对绿豆叶斑病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防治效果分别为72.58%、63.27%、77.53%、58.64%、72.60%和62.37%,彼此间差异显著,但防治效果均显著低于化学农药430g/L戊唑醇SC的防治效果(85.22%);2亿CFU/g宁盾一号EW是防治绿豆叶斑病较理想的生物农药;喷施农药防治绿豆叶斑病对产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生物农药武夷菌素对保护地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明确生物农药武夷菌素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作用,通过室内毒力测定、温室盆栽和田间试验研究了武夷菌素对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和对灰霉病的防治效果。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武夷菌素能明显抑制灰霉病菌菌丝的生长,EC50为10.0802 μg/mL。温室试验表明,武夷菌素对番茄灰霉病有保护和治疗作用,而且保护作用优于治疗作用;武夷菌素对灰霉病有较长的持效期,400倍液处理番茄8天后再接种的防效仍然达61.32%。田间试验表明,对保护地番茄间隔7天、连续施药3次,第3次施药15天后2%武夷菌素100倍液的防效达83.93%,显著高于35%腐霉利悬浮剂600倍液的防效。此外对番茄果实品质的测定结果表明,使用2%武夷菌素后番茄除有机酸的含量无明显变化外,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等含量都有一定程度的升高。试验表明武夷菌素对番茄灰霉病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同时可以提高番茄果实品质,为番茄生产上合理应用生物农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5种生物农药对水稻褐飞虱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5种生物农药对水稻褐飞虱的控制效果,以喷雾施药法进行了防治五(3)代褐飞虱低龄若虫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单用7 d后,以0.5%藜芦碱WP 3000 mL/hm2和4.0×1010孢子/g球孢白僵菌WP 1800 g/hm2制剂用量的杀虫效果较好,分别为78.6%和79.0%,与对照药剂2.5%噻嗪酮WP 600 mL/hm2的防效接近,但单用的速效性较差。而以单用的剂量减半两两混合使用,以球孢白僵菌+ 噻嗪酮防效最高,药后1 d达到65.0%,药后7 d达到87.6%。因此,球孢白僵菌和藜芦碱可以部分替代高毒、高残留的化学农药,用于防治褐飞虱低龄若虫。  相似文献   

6.
郑君 《种子科技》2020,(9):73-73,76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提高水稻质量有利于推动我国农业的发展,提高水稻种植户的收入。详细介绍了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方法,根据水稻病虫害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测报方式及运用不同的生物农药防治水稻病虫害,促进水稻的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7.
用空心莲子草为研究材料,以农作物蚕豆、玉米为受试植物,采用培养皿滤纸法测定空心莲子草对受试农作物种子萌发率的影响,并检测幼苗的生理指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力以及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变化,来探讨化感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空心莲子草根、茎、叶不同浓度水浸提液对受试农作物种子萌发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处理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水浸提液使受体幼苗体内的MDA含量增加,SOD活性、POD活性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使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上升。空心莲子草水溶性化感物质使受试农作物受到了氧化胁迫,抗氧化酶系统、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受到了抑制作用,从而影响了农作物幼苗的萌发和生长。  相似文献   

8.
探讨水稻病虫害的适期防治与生物农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农业发展中,水稻一直作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整个农业生产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现如今,要想做好对水稻种植的保护并实现增产,最应该关注的问题就是对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如果不进行一系列必要的干预和防护措施,必定会导致病虫害对水稻的肆意侵害,从而影响水稻的健康生长,阻碍水稻的成功增产。对水稻病虫害的防治问题进行探讨,尤其是在病虫害的适期防治上必须要有科学合理的检测方法,根据病虫害适期的实际情况,对不同病虫害的不同检测方法进行分析,并采取有针对性的生物农药进行对症下药,从而实现对水稻最好的保护,并尽量维持整个生态结构的平衡,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发展。  相似文献   

9.
辛露娟 《种子科技》2020,(8):68-68,71
我国植被覆盖面积广,林业资源丰富。然而,病虫害是林业发展的一项重大难题,严重影响了林业的健康发展,给林业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在林木生长的过程中,从种子培育、幼苗移栽到苗木成熟期都会出现各种阻碍苗木健康生长的病虫害。因此,必须加强病虫害防治能力,提高营林技术水平。通过分析营林造林现状,对现阶段营林技术中的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在水稻生产中常见的病害有稻曲病、稻瘟病、纹枯病等,虫害有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飞虱和稻蓟马等。主要阐述了不同药剂对水稻病虫害的田间药效试验过程,探讨了不同药剂组合对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以期为种植户在防治水稻病虫害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进一步验证单季稻病虫全程综合解决方案,开展了单季稻病虫关键节点防控技术研究。根据当地病虫监测并结合本试验田间实际,通过各处理间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在水稻关键节点(分蘖末期、破口前5天),每公顷用“40%氯虫·噻虫嗪WG 150 g+50%吡蚜酮WG 225 g +32.5%苯甲·嘧菌酯SC 450 mL”组合药剂防治2次,药后35天:对稻飞虱和纹枯病防效高达94.3%和99.0%、稻纵卷叶螟保叶效果为95.6%,持效期长,安全性好;同时田间表现为水稻茎秆青秀、基部黄叶很少、茎秆弹性好。因此,在水稻关键节点用药能显著提高水稻主要经济性状,有效控制水稻主要病虫的危害,特别是对易遭受台风袭击的沿海地区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摘 要:在大田条件下,以尿素和不施肥作对照,研究了畜粪、菜籽饼、生物有机肥、硫酸镁钾等4种肥料、12个配比施用量对水稻病虫草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4种肥料、12个配比施用量对水稻纹枯病、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具有较好的抑制和控制作用,对稻田杂草发生无影响。产量测定结果表明,早稻菜籽饼2250 kg/hm2、菜籽饼1500 kg/hm2、菜籽饼750 kg/hm2、生物有机肥900 kg/hm2处理和晚稻畜粪31500 kg/hm2、菜籽饼2250 kg/hm2、菜籽饼1500 kg/hm2、生物有机肥900 kg/hm2、生物有机肥600 kg/hm2处理均增产效果显著,硫酸镁钾3个配比施用量无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3.
棉花是病虫害发生最为严重的大田作物之一,近年来基于棉田间作套种的棉花病虫害生态治理成为研究的热点。合理的间作套种可以通过改变农田的生态结构和环境条件,提高天敌的种群数量,降低或抑制害虫的种群密度,进而起到有效控制病虫害的作用,是棉花病虫害防控的一条重要途径。同时,棉田间作套种控制病虫害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合理的间作套种更是存在提高用工投入、增加病虫防治难度、加重病虫为害等多种风险。评述了棉田间作套种对防控棉花病虫害的效应及其机制,总结提出了棉田间作套种存在的风险和防控途径,对今后应用间作套种生态治理棉花病虫害的前景和研究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对安徽省怀远县石榴园病虫害种类、分布和危害进行系统调查,并研究了干腐病、褐斑病、根腐病和煤烟病的流行规律,以及桃蛀螟、桃小食心虫、黄刺蛾、巾夜蛾、茎蛾、豹纹木蠹蛾、棉蚜和日本龟蜡蚧的发生规律。在此基础上,组建以植物检疫和生物安全技术为前提、以生态调控技术为核心、以环境友好的化学防治技术为关键的石榴园病虫害可持续控制技术体系,为石榴高产、稳产、优质和无害化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5.
Cotton is one of the major field crops which are seriously threatened by pests and diseases. In recent years, the ecological management of cotton pests and diseases with intercropping has become to be an interesting approach. Intercropping possibly increases the population of natural enemies and finally reduces the population density of pests as a result of changes in ecological structure an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of farmland. Intercropping thus has been considered an important alternative in controlling pests and diseases. However, cotton field intercropping also has some limitations in controlling pests and diseases. Unreasonable intercropping system has many risks such as increasing labor input, increasing the difficulty of pests’ control, and aggravating pests and diseases. In this paper, the effects and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of cotton intercropping on cotton pests and diseases were reviewed. The possible risks and countermeasures used for ecological control of intercropping were also put forward, and the future and application of ecological management of cotton pests and diseases with intercropping were prospected.  相似文献   

16.
优化组合药剂防治水稻重大病虫害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完善药剂在防治水稻病虫害过程中的优化组合用药技术,为水稻生产上减少化学农药投入和提高种粮效益提供依据。本研究在早稻、单季晚稻、连作晚稻上分别实施水稻重大病虫害全程组合用药防治技术,对秧苗素质、病虫害防治效果、稻田蜘蛛种群动态、稻谷产量、防治工本药本、农药使用量、种粮效益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测算。研究结果表明:在有效控制纹枯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等重大病虫害的基础上,优化组合用药技术的利用可减少防治次数2~3 次,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20.88%~ 56.85%,同时还能提高秧苗素质,促进水稻生长,维护稻田蜘蛛种群动态平衡,并增加稻谷产量483.30~945 kg/hm2,实现节本增收增效1186.05~3690 元/hm2。根据稻田生产实际需要,合理实施水稻重大病虫害组合用药技术是当前水稻生产上实现农药减量、农业增效的有效措施,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7.
海洋微生物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化学农药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各种弊端,使人类的眼光逐渐投向了其他领域来寻找一种新型的农药,要求这种新型农药具有抗病能力强,环境污染小等特点,从海洋微生物中筛选新型农药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对海洋微生物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总结,重点分析了海洋微生物在水稻、玉米、小麦、蔬菜、果树等病虫害的防治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海洋微生物作为新型农药的应用前景及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为保证辣椒的产量与品质,介绍了黔北地区几种辣椒主要病虫害的识别特征与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9.
甘蔗是我国主要的糖料作物,病虫害是甘蔗生产的最大威胁。近年来病虫害在云南的发生危害呈现出新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是常发性病虫害持续处于常发态势,二是次要病虫害上升为主要病虫害,三是病虫害混合发生,复合侵染,四是突发性危险性病虫害频发,暴发成灾。针对新特点从病源虫源、品种布局、气候条件和栽培管理等方面分析了其形成原因,提出了甘蔗病虫害绿色防控对策:一是严格执行甘蔗引种、调种检疫制度,选育推广抗病、抗虫健康种苗,二是完善甘蔗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提升安全科学用药水平,三是集成绿色防控技术模式,探索优化推广机制,四是建立健全应急防控机制,大力推进统防统治,五是创新科技培训机制,宣传普及植保新技术。  相似文献   

20.
研究不同冬种绿肥对后茬早稻病虫草发生和产量的影响,为南方稻区种植模式的筛选提供技术支持。以马铃薯、油菜和紫云英为绿肥植物,以冬闲田处理作对照,研究冬种绿肥翻压后早稻病虫草发生变化特征及产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不同冬种绿肥翻压后,对水稻病虫草发生种类无影响,主要病虫草害均为纹枯病、二化螟、稻纵卷叶螟、鸭舌草和稗草,而对纹枯病、鸭舌草和稗草发生程度有显著影响,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发生量无显著影响。在水稻孕穗期,纹枯病株发病率表现为马铃薯—水稻油菜—水稻冬闲田—水稻紫云英—水稻处理,至黄熟期表现为冬闲田—水稻马铃薯—水稻油菜—水稻紫云英—水稻处理;鸭舌草和总草密度均以冬闲田—水稻紫云英—水稻马铃薯—水稻油菜—水稻,而稗草则以冬闲田—水稻油菜—水稻马铃薯—水稻紫云英—水稻。冬种绿肥对水稻有效穗数、穗粒数和结实率无显著影响,但可显著提高千粒重,从而提高水稻产量。在病虫草发生初期,选用适当的农药可有效控制冬种绿肥翻压后早稻病虫草发生,提高水稻产量。在江西红壤稻区,冬种绿肥可抑制纹枯病和杂草发生,提高水稻产量;绿肥选择上以紫云英对水稻产量和病虫草害控制综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