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杨树中常见的病害常见的杨树病害,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杨树溃疡病、杨树水泡型溃疡病、杨树肿茎溃疡病②杨树黑斑病、杨树灰斑病③杨树叶锈病④杨树炭疽病⑤杨树流黑水⑥杨树红心病⑦杨树冻裂、杨树烂皮病2杨树病害的诊断方法2.1观察法杨树的很多病害,是可以通过直接观察给做出相应的结论,比如杨树的叶子背面有了小黑点,并且有的已经形成黑斑,雨季的时候黑斑会连接成片使树叶迅速变黑并干枯脱落,此种现场说明杨树患有黑斑病。另外,通过观察法也可以区分杨树是患有病害还是得了虫害。遭了虫害的杨树,树叶由于被虫子的侵蚀往往残缺不全,而患有病害的杨树,  相似文献   

2.
杨树是很好的用材林和防护林树种,也是北方地区理想的绿化树种.同时,可用于房屋建材、家具、造纸、药用及用作饲料等,但其极易受病虫害危害.基于此,本研究阐述杨树常见病虫害的发病条件、症状及防治措施等,以期为提高杨树成活率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杨树单行混农林、双行混农林、速生丰产林及小老头林的年均生物量及营养元素循环规律 ,结果表明 :a .混、农林具有较高的年均生物量、生产潜力 ;b .各试验林分营养元素的循环规律不同混农林更有利于各元素的活化吸收和利用 ;c.年均各营养元素积累量以单行混农林最高 ,小老头林最低 ,双行混农林及速生丰产林位于二者之间。  相似文献   

4.
三倍体速生杨树的组织培养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杨树叶片为外植体 ,进行组织培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叶脉和叶柄处极易产生不定芽 ;培养基中BA浓度是影响不定芽形成的关键 ;BA浓度在 0 .5~ 2mg/L范围内均有不定芽产生 ,BA 1.0mg/L与NAA 0 .0 5mg/L配合使用 ,可促进不定芽的形成 ;培养基中添加GA30 .1~ 0 .2mg/L ,可以提高不定芽的发生频率。在此基础上建立杨树叶片离体再生体系 ,利用该体系能够获得高的芽苗再生频率 ,但是不同品种间略有差异。 5月底将组培苗栽植室外苗圃内 ,精心管理 ,当年就能长成 2~ 3m高的杨树出圃定植  相似文献   

5.
杨树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安徽省宿松县杨树主要病害杨树溃疡病和主要害虫天牛、杨二尾舟蛾的危害症状、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6.
杨树速生品种在辽北地区栽培往往出现冻害而影响生长,通过对辽北实验基地选育出的无性系生长和抗寒性的研究以及与当地主栽品种的比较,结果表明无性系的生长与抗寒性在无性系间存在着显著差异,从中选出4个较速生抗寒的无性系9207(Populus Liaohenica×xiaozhuanica’anzha’)、9205(Populus Liaohenica×P.euramericanacv.’N3930’)、9318(P.Liaoningensis×sp)、9317(P.Liaoningensis×sp)其高生长和抗寒性都高于亲本,有望取代当地主栽品种成为辽北地区新的速生杨树品种。  相似文献   

7.
沿江滩地杨树天牛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松涛 《安徽农学通报》2005,11(6):72-72,75
近年来,宿松县各乡镇结合"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把杨树作为主要树种,在沿江滩地、沿湖滩地进行大量栽植.汇口镇在近几年来,共栽植意杨1323 hm2,由于多是纯林且处于幼龄期,杨树病虫害逐年加剧,尤以天牛危害严重,影响了杨树的正常生长,给林业建设带来严重影响.本文介绍了安徽省宿松县沿江滩地杨树天牛的种类、分布、危害特点及发生规律,并提出其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8.
1986—1987年在肇东市、加格达奇市小黑杨(Populus simonii × nigra)肿茎溃疡病病皮上首次发现了病菌的有性型。经分离培养与接种试验证明该菌是杨棒盘孢菌(Coryneum populinum Bresad.)的有性型,定名为东北球腔菌(Mycosphaerella mandshurica M.Miura)。在PDA和麦芽糖琼脂培养基上能产生分生孢子。病菌以子囊座、分生孢子盘、分生孢子在病皮或残叶上越冬,翌年春在子囊座内形成子囊孢子,并能成为病害的初次侵染源,一年只发生一次。  相似文献   

9.
优质健壮的苗木是造林绿化成功的基础.该文简要介绍了杨树苗木期常见病害:叶锈病、黑斑病、斑枯病、灰斑病、叶枯病、溃疡病等的危害和识别特征、发生特点、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主要杨树生产品种对溃疡病田间抗性的调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对大田17个主要杨树生产品种溃疡病的抗性调查,以及对各无性系发病率、病情指数及相对抗病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对高度抗病的品种有107杨、69杨、84K杨;中度抗病的有北抗杨、中林美荷杨、J2杨、108杨、毛白杨14号;低度抗病的有中华常青杨、2001杨、天演杨、南抗杨、E24-01杨;中度感病的有中绥12号,高度感病的有商州青杨、陕林4号杨、中黑防.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索制浆前后杨树纤维形态的变化,对5个杨树无性系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的纤维长度、宽度、双壁厚及腔径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立地条件对不同的杨树无性系的纤维长度和长宽比具有显著影响.同一立地条件下,不同无性系之间的纤维形态存在着差异.通过比较可见,69-1杨比72-2杨的造纸性能优越,7208杨比6901杨的造纸性能优越.制浆后,纤维长度分布的正态峰值拟合较好,纤维长度正态分布较好.5个杨树无性系制浆后的纤维长度都有所下降,纤维宽度都有所上升,长宽比下降.  相似文献   

12.
杨树速生丰产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之明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4):154-155
本文对杨树速生丰产林的主要栽培技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Ⅰ-69杨和大官杨对光肩星天牛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抗虫品种69杨和感虫品种大官杨为例,从形态解剖构造及某些化学成分分析探讨其与植物抗虫性的关系.提出69杨树皮中石细胞所占比例大,木纤维壁厚、排列紧密且树皮中的营养成分含量比大官杨低等诸因素是造成其对光肩星天牛抗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针对35个优良杨树品种进行造林对比试验,进行了不同品种生长量和形态指标比较.所选各品种生长量均超过对照品种,应用35个品种的树高、胸径、材积进行聚类分析,主要分为3类:第1类有18个品种,偏黑杨派;第2类偏中林系列;第3类黑杨派,生长较快,适合做工业用材林.黑杨派品种干形普遍好于白杨派品种.黑杨派29个优良品种生长快,生长周期长,抗虫、抗病力强,适宜做速生丰产用材林和工业原料林;树皮较粗糙的品种适宜在农牧区生长.白杨派中除日本白杨外,其他5个品种均为雄株,不飞絮,可用作城市绿化树种.35个优良品种边试验边推广,已在全国推广约2万hm2,进一步科学合理地扩大了新疆杨树优良品种工程造林的面积.  相似文献   

15.
对宁夏地区杨树人工速生林不同土壤类型林分的生长潜力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风沙土中生长第4年、第7年为最佳生长潜力期;在壤土、灰钙土中生长第2—4年、第6—8年为最佳生长潜力期.在较好的立地条件下的林分生长潜力较大,而立地条件较差的区域林分相对生长潜力较弱,生长潜力期出现相对较迟、较短.  相似文献   

16.
杨树杂交育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杨树杂交育种的进程、策略的发展和杂种优势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杨树杂交育种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杨树溃疡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发病规律 每年有2次发病高峰.4月中下旬开始发病,5~6月初为发病盛期,6月中旬后病势减轻.8月下旬~9月份再次出现发病高峰.不同年份之间、不同立地条件发病轻重不同.正常年份干旱瘠薄的林地发病较重.但在多雨水的年份则以粘土林地发病较重.杨树品种间发病率差异很大.从杨树品种来看,意大利69、72杨较抗溃疡病,而中林46杨很易感病,对于多年生杨树来说树皮粗糙的发病较轻,树皮光滑的发病较重.  相似文献   

18.
不同立地条件下杨树树冠结构与溃疡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杨树树冠结构和溃疡病的病情,分析了立地条件对树冠结构的影响以及树冠结构与溃疡病病情的关系.结果表明:树冠表面积(CSA)与土壤类型、土层厚度、腐殖质层厚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总叶面积(TLA)只与土壤类型呈显著正相关;冠幅(W)与土壤类型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腐殖质层厚度呈显著正相关;枝下高(H<,...  相似文献   

19.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对大青杨、香杨、欧美杨叶肉的组织结构进行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大青杨、香杨和欧美杨叶均为异面叶.大青杨叶肉中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比为0 8:1;香杨叶肉中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比为1.8:1;欧美杨的叶肉中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比为1.6:1.大青杨、香杨和欧美杨之间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之比存在显著差异.初步认为光合效率和抗旱性从高到低的顺序分别为香杨、欧美杨和大青杨.  相似文献   

20.
杨树配方施肥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木配方施肥是运用现代农业技术成果发展起来的营林技术.就杨树配方施肥的基本理论、施肥效应、经济效应等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对配方施肥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