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
3.
在水稻生产中,空秕粒现象发生较为普遍,一般可达15~20%,严重的可达30~40%,不但降低了水稻的产量与质量,而且也严重影响其商品价值。分析水稻产生空秕粒的成因,并采取技术措施进行科学管理,是夺取水稻稳产高产的一项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大豆空秕粒的产生原因,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
亚种间杂交稻结实障碍的生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亚种间杂交稻结实障碍及水稻源库关系理论进行了讨论,认为“次库”在一定程度上有阻止秕粒的形成和延缓衰老的作用,抽穗后源对产量形成起主要作用。水稻产量的限制因子可以分为源限制型、库限制型及其它类型。阐述了亚种间杂交稻结实障碍的3种假设,认为水稻籽粒间存在的“粒间顶端生长优势”是籽粒充实不良的生理原因。本文还对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克服结实障碍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水稻空秕粒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空秕粒即指水稻空粒和秕粒两种,水稻空粒是指子房未受精或受精后子房停止发育的不实粒;秕粒是指子房受精后,在灌浆过程中停止发育的半实粒。水稻空秕粒发生多少,因年份、品种而存在差异,水稻空秕率发生轻的年份为 7%~10%,一般年份15%~20%,严重年份 30%~60%,个别品种达8  相似文献   

7.
8.
亚种间杂交稻籽粒灌浆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用Richards方程W=A(1+Be-kt)-1N描述了4个亚种间杂交稻及品种间杂交稻汕优63的籽粒灌浆过程。结果表明,亚种间杂交稻一般较汕优63的灌浆期短,灌浆速率低,但组合间差异很大,威优413的各项灌浆参数均接近于汕优63,充实度也接近于汕优63;协优413的灌浆速率低,特别是中后期,且后期短;汕优413的起始生长势较汕优63高,中期灌浆速率高,但灌浆期短,特别是中期短;赣化7号的起始生长势低,灌浆期长,但灌浆速率低。协优413上部枝梗充实度较汕优63低的主要原因是其起始生长势低,灌浆速率低,而中下部枝梗的主要原因是灌浆期短。  相似文献   

9.
亚种间杂交稻施钾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亚种间杂交稻“F1 3 1S/G3 7”进行了 2种施钾量和 3种施钾法试验 ,结果表明 :施钾能明显提高其产量 ,且施钾量越多增产幅度越大。不同施钾法处理中 ,以 60 %分蘖肥加 40 %穗肥处理的增产效果最好 ,1 0 0 %作分蘖肥处理和 60 %分蘖肥加 40 %粒肥处理的增产效果相近。施钾增产的主要原因是库容量扩大 ,抽穗期叶面积系数增加 ,干物质生产量增多。讨论了不同时期施钾的作用和施钾技术  相似文献   

10.
亚种间杂交稻的源库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比较了亚种间杂交稻与汕优63的源库关系差异,分析了源库关系对结实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亚种间杂交稻较汕优63的库容量大,抽穗期单位叶面积负担的库容量多;(2)亚种间杂交稻的单位面积上的有效穗数较汕优63少,但每穗粒数多、且分布在二次枝梗上的籽粒的比例大;抽穗期上部3片叶的面积总叶面积的比例小;(3)剪叶和疏花对结实率的影响亚种间杂交稻较汕优63大。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茎粗,单茎重,叶面积3个因子对亚种间杂交稻赣化7号与品种间杂交稻汕优63的大穗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增加茎粗和单茎重能显著地促进大穗形成,增加上部叶片面积也对大穗形成有利;②赣化7号形成大穗的能力较汕优63强,且对环境的敏感性较汕优63弱;③增加物质供应对赣化7号的颖花发育和大穗形成较汕优63更为重要;④赣化7号增加颖花数主要应促进颖花分化,汕优63增加颖花数应以促进颖花分化为主,兼顾防止颖花退化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不同育秧方式和栽插密度对"赣亚一号"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旱育小苗移栽,可以促进分蘖,特别是前期分蘖,增加有效穗数,提高前、中期的干物质产量和叶面积系数,但存在无效分蘖多,后期群体质量差的不足;采用旱育小苗移栽的种植方式时应适当稀植,适宜的栽插密度为10~11万主茎苗/hm2;高产的主攻方向是提高成穗率和结实率,栽培上应及时控制无效分蘖,后期防止早衰和倒伏。  相似文献   

13.
孕穗期不同低温对水稻空壳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降低低温对水稻生产造成的损失,以水稻品种龙稻5号和东农428为材料,采用盆栽种植方式于孕穗期进行低温处理,研究孕穗期低温对水稻空壳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低温强度降低及时间延长,水稻空壳率显著增加。水稻品种龙稻5号较东农428更具耐冷性。  相似文献   

14.
研究表明,1.亚种间杂交稻与汕优63比较,在产量形成上有如下特点:一是分蘖力弱;二是抽穗前的干物质生产量多,而抽穗后的干物质生产量少;三是库容量大,但叶面积系数不高,高效叶面积率低,抽穗期单位叶面积负担的库容量高;四是每穗粒数多,结实率低,秧数少。2.亚种间杂交稻高产组合选配的主要指标有:分蘖力强、干物质生产能力强、库容量和叶面积均大,但库容量/叶面积比较低。3.亚种间杂交稻高产栽培的对策是增加穗数,减少粒数,在保持较高的库容量的情况下,尽可能扩大叶面积,增加干物质生产量,抽穗后加强田间管理,防止早衰。  相似文献   

15.
利用2015年福建省水稻研究所水稻新品种筛选试验中42个杂交籼稻(包括早、中、晚稻)作为研究对象,对整精米率和垩白度2项米质性状稳定性进行探讨。研究表明:早稻种植点中连城整精米率显著高于其他种植点,垩白度显著低于其他种植点;中稻种植点中新罗整精米率最高,而南靖垩白度最低;晚稻种植点中漳州整精米率最高、垩白度最低。在不同种植环境下,早籼整精米率差异最大,中籼居中,晚籼最小,3者变异系数为56.0%、21.6%和11.0%;早、中、晚3种类型籼稻垩白度差异都较显著,3者变异系数分别为35.1%、34.9%和31.2%。因此,在福建省水稻新品种品质评价中应对不同稻区的稻米品质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另外,结合福建省早稻实际生产状况建议福建省新品种区试中选取连城作为早稻米质鉴定取样点。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探索干物质转化率低的原因,探求生物学产量潜力与籽粒产量潜力的协调机制,该研究以1个父本(R292),3个母本(Y58S、培矮64S、83S),3个亚种间杂交组合(Y58S/292、培矮64S/292、83S/292)和对照(岳优9113)为材料,探讨母本与组合光合产物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所有供试材料各个时期的可溶性糖与淀粉含量的变化呈动态趋势,可溶性糖含量以黄熟期最低,淀粉含量以黄熟期较高;母本性状与组合性状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性;4个部位中,均以茎秆穗颈可溶性糖含量最高,茎鞘和剑叶相对较低.该研究为亚种间杂交稻生物学优势与产量平衡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对1996—2005年10个年份的晚稻孕穗至成熟期的空气温度与相对湿度对水稻空壳率和灌浆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相对湿度对水稻的灌浆速度没有显著影响;灌浆期气温的升高对水稻灌浆速度的增加有显著影响;日最高温度大于或等于30℃的天数对水稻秕粒率的影响是不显著的;但孕穗期至抽穗开花期日最高温度大于或等于30℃的天数对水稻空壳率的影响是极显著的。最后对防御高温危害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杂交水稻W6154S/早特青结实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进一步提高杂交水稻W6154s/早特青的产量,从源库特征及维管束特性等方面对其结实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W6154S/早特青比汕优63具有明显的产量优势及超高产潜力,但结实率较低,其原因主要是源的供应不足,维管束负担过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