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缺磷对不同穗型小麦光合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采用石英砂培养的方法,研究了拔节期和挑旗期缺磷对大穗型小麦CA9325和多穗型小麦晋麦2号(JM2)生长后期旗叶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Cs)、细胞间隙CO2浓度(Ci)和气孔限制值(Ls)等光合生理性状,光合产物积累和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缺磷降低两品种旗叶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  相似文献   

2.
经长期观察发现, 某些小麦品种的部分主茎或分蘖(异常茎)具旗叶较倒二叶先衰老的特征, 与常见的叶片衰老次序相反。为揭示这类品种的生物学特性, 探讨其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2005-2011连续6年, 以正常小麦为对照, 对其异常茎的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参数、灌浆速率和粒重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旗叶先衰型小麦异常茎的叶绿素含量、蒸腾速率、净光合速率在结实期的一定阶段呈现倒二叶超越旗叶; 异常茎上的根、茎、叶较正常茎发育充分且较为发达, 其灌浆速率也比正常茎快, 因而一些重要农艺性状较正常茎为优。上述表型的出现可能与特殊的灌浆机制相关, 不同于正常小麦旗叶作为向籽粒输送养分的主源于结实全程发挥作用的模式, 并最终造成他们的籽粒体积、千粒重和穗粒重分别比正常小麦高9.64%、10.35%和8.43%。对这类小麦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完善小麦生长发育、灌浆结实以及衰老机制理论, 促进小麦产量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3.
辣椒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系统测定了辣椒的净光合速率及其日变化。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净光合速率在12-14μmolCO2.m^-2、s^-1之间,部分品种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不同叶位间净光合速率明显不同,幼叶净光合净速率较高,老叶净光合速率较低,健壮叶片净光合速率最高,光合速率日变化为双峰曲线,有明显的“午休”现象,造成光合“午休”的原因。在10:00之后以非气孔限制因素为主。光量子通量密度明显影响辣椒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和  相似文献   

4.
杂种小麦光合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肖凯  张荣铣 《作物学报》1997,23(4):425-431
对化杀型杂种小麦与普通小麦叶光合特性的比较研究表明,供试杂种小麦上部叶片倒3叶、旗叶一生中比普通小麦对照品种具有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RuBPcase活性和RuBPoase活性。杂种小麦叶片与对照相比在叶绿素含量缓解(RSP)上优势较小,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期(PAD)和RuBPcase含量则不具有优势。这表明,杂种小麦上部叶一生中光合速率的提高受到RuBPcase含量的影响较小,而在很大程度  相似文献   

5.
不同组合杂种小麦旗叶光合优势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揭示不同亲本组合的化杀型杂种小麦旗叶光合优势形成的生理基础,对杂种小麦1F1和2F1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F1和2F1旗叶光合速率在旗叶衰老后期都高于亲本和对照,在全展初期则优势不显著或不具优势;1F1和2F1旗叶的叶源量均高于亲本和对照,但优势来源不同,1F1的优势起因于其叶片光合功能期(叶绿素含量缓降期和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期)的延长,2F1的优势则由叶片光合功能期延长和光合速率提高共同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6.
硝酸还原酶活性与小麦叶片衰老及粒重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3个品种小麦开花后,旗叶硝酸还原酶(NR)活性变化、旗叶衰老及其与籽粒增生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开花后,NR活性首先升高然后再下降;NR的活性与籽粒粒重之间相关不显著。但NR活性变化与籽粒灌浆速率间显著相关;旗叶衰老,旗叶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绿叶面积一粒增重显著负相关。皖18、蒲麦8441开花后植株早衰明显,千粒重低,矮旱781植株衰老畔慢,千粒重高。  相似文献   

7.
小麦冷源具有明显降低小麦体温的作用,是培育冷型小麦的优质种质资源。论文通过常规石蜡切片的方法观察比较了冷源、冷型小麦小偃6号和暖型小麦9430功能叶片的显微结构,并在灌浆结实期测定了功能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旨在揭示冷源功能叶片的结构和生理特性。结果表明,冷源旗叶叶片厚度分别比冷型小麦和暖型小麦高出19.3%和9.0%,倒二叶分别高出19.7%和5.7%,倒三叶分别高出37.2%和2.7%;冷源旗叶叶脉横截面积分别比冷型小麦和暖型小麦高出25.2%和37.7%,倒二叶分别高出5.9%和12.6%,倒三叶分别高出13.1%和33.3%;冷源旗叶、倒二叶和倒三叶中的叶脉间距分别比冷型小麦小偃6号同叶位功能叶片高出17.7%,2.0%和9.2%,分别比暖型小麦9430同叶位功能叶片低3.7%、6.8%和8.3%。随着籽粒灌浆的进行,冷源、冷型小麦和暖型小麦功能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呈下降趋势,但冷源和冷型小麦在灌浆前、中、后期均较暖型小麦高,功能叶片衰老缓慢,功能期较长。  相似文献   

8.
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小麦旗叶衰老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不同大气CO2浓度水平下的小麦观测试验,研究了大气CO2增加对小麦旗叶衰老过程中丙二醛、光合色素、净光合速率的影响以及产量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大气CO2含量为550和750μmol/mol时,与大气CO2背景浓度相比,小麦灌浆过程中旗叶MDA含量分别下降了6.4%~15.0%和14.1%~18.9%,叶绿素含量则平均增加11.6%和16.7%,类胡萝卜素含量也同步增加10.1%和16.9%,同时高浓度CO2促进了净光合速率的提高,平均提高幅度分别为14.9%和22.1%,明显延缓了旗叶衰老进程。CO2含量增加提高了小麦小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产量分别增加13.3%和21.7%。  相似文献   

9.
两个不同穗型小麦品种生育后期碳水化合物代谢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赵会杰  邹琦  张秀英 《作物学报》2003,29(5):676-681
比较研究表明,两个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在产量形成期的碳水化合物代谢存在明显差异.大穗型品种(豫麦66)在灌浆中后期旗叶可维持较高的净光合速率(Pn)、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与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籽粒则具有较高的蔗糖合成酶(SS)活性和淀粉积累速率.因此,其产量水平和反映源库关系协调程度的粒叶比均高于多穗型品种(豫  相似文献   

10.
在超高产条件下,对多穗型小麦品种豫麦49和大穗型品种周麦13旗叶净光合速率(Pn)、RuBP羧化酶(RuBPcase)活性、羧化效率(CE)及Pn对CO2的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品种旗叶一生Pn、RuBPcase活性变化趋势一致,各处理旗叶展开后Pn和RuBPcase活性逐渐上升,于展开后第10天达最大值,之后逐渐下降。两品种相比,旗叶展  相似文献   

11.
为了准确了解小麦叶片的衰老特征,筛选适合描述小麦叶片衰老过程的数学模型, 2011年和2012年分别以91个和105个小麦品种(系)为材料,用"S"型曲线中的Logistic、Gompertz和Richards模型拟合了试验品种叶片的衰老过程,解析了其叶片衰老特征。结果表明,试验品种可分为延绿、中等延绿、中等早衰和早衰4种类型。其旗叶衰老过程可分为衰老起始期、快速衰老期和衰老结束期3个阶段,3个阶段旗叶的衰老速度表现为"慢–快–慢",不同延绿类型品种开花后旗叶的绿色叶面积百分比下降主要在衰老过程的中后期。3种模型对不同延绿类型品种旗叶衰老过程均可以拟合,Gompertz和Richards模型拟合度接近,高于Logistic模型。Gompertz模型的拟合度以早衰中等早衰中等延绿延绿类型。不同延绿类型品种旗叶衰老曲线特征参数达到最大衰老速度时间(TMRS)、平均衰老速度(ARS)和绿色叶面积持续期(GLAD)存在显著差异, TMRS和GLAD以延绿中等延绿中等早衰早衰, ARS以早衰中等早衰中等延绿延绿。Gompertz模型对小麦叶片衰老过程的拟合度优于Logistic模型。叶片衰老过程特征参数可以用于品种延绿性差异评价。  相似文献   

12.
超高产水稻生育后期剑叶光合生理特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红刚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0):268-271
笔者研究了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5个产量不同的主栽品种生育后期剑叶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RuBP羧化酶活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超高产品种生育后期的剑叶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和RuBP羧化酶活性均高于常规品种,品种间差异显著。因此,将剑叶生育后期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RuBP羧化酶活性的变化研究,作为寒地粳稻高光效育种和超高产育种中的一项措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低氮诱导小麦灌浆期旗叶衰老与膜脂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产量主要来自于小麦灌浆期旗叶的光合产物, 低氮造成的灌浆期旗叶早衰对小麦产量影响极大。本试验以小麦品种“长旱58”为试验材料, 在大田环境下设置低氮(120 kg hm -2)和正常氮(180 kg hm -2)处理, 研究低氮诱导的小麦旗叶衰老与膜脂的关系。结果表明, 开花14 d后, 低氮处理小麦旗叶的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旗叶总氮含量均显著降低; 旗叶中膜脂各组分含量均显著下降, DGDG/MGDG的比值升高; 以C18:3、C18:2为代表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下降, 以C16:0为代表的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增加, 不饱和双键指数显著降低; 此外类囊体蛋白质堆积密度也显著降低。综合分析认为低氮处理导致小麦灌浆期旗叶早衰, 早衰过程伴随着膜脂降解和组分改变, 降低了膜的流动性和通透性, 导致叶绿素降解, 使光合功能受损。同时, 植物通过调整DGDG/MGDG比例来响应低氮胁迫, 利用DGDG的双层特性来部分弥补其它双层膜脂的降解对膜功能造成的损伤。  相似文献   

14.
施氮水平对不同种植模式小麦旗叶衰老和产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摘要:①氮素水平与小麦后期旗叶衰老有着密切关系。中氮和高氮处理与低氮和无氮处理相比,显著提高了SOD和POD的活性,相对改善了细胞中活性氧产生与清除之间的平衡,减少了细胞内过氧化物的积累,减缓了叶片衰老;但平作栽培小麦264 kg .hm-2水平(N3处理)与165kg .hm-2水平(N2处理)间的SOD、POD活性、MDA含量以及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差异不显著,表明施氮量达到一定水平后继续增加施氮量对延缓小麦旗叶衰老无显著效应。②通过对垄作和平作两种栽培模式的比较发现,小麦旗叶衰老进程分为两个阶段;平作小麦以花后14天,垄作小麦以花后21天为拐点,前期为缓慢衰老期,后期为急剧衰老期。在缓慢衰老期,旗叶POD、SOD活性,叶绿素含量会略有上升;而进入急剧衰老期后,上述三个生理指标都急剧下降。平作小麦比垄作小麦提前进入急剧衰老期。③氮素水平为165kg .hm-2时,两种栽培模式均可以获得中产以上产量;264 kg .hm-2水平下能够获得更高的产量,且垄作栽培小麦的增产优势较平作小麦更明显。  相似文献   

15.
抽穗后冬小麦旗叶光合特性的变化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不同小麦品种之间的光合特性的差异及光合作用与经济产量的关系,本研究选取4个不同冬小麦品种分别在6个生育时期进行了光合特性的测定。结果表明:小麦旗叶6项光合特性指标随发育进程变化的趋势、变化程度基本相同,但不同品种在不同发育时期内光合特性指标的数值、变化程度不同;6项光合特性指标均与籽粒产量正相关;相关程度表现为绿叶面积>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蒸腾速率;不同时期光合特性与籽粒产量的相关性顺序为灌浆中期>灌浆前期>灌浆后期>开花期>抽穗期>灌浆末期;在开花期至灌浆后期,维持和提高旗叶的绿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是提高小麦产量的基础。因此,在开展小麦高光效育种时,对种质资源材料进行光合特性测定和比较对育种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玉米密植会造成花后下部叶片早衰, 为探明其对植株根系性能、碳氮积累分配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采用大田与土柱栽培相结合的方式, 以登海661和郑单958为试材, 分析了密植条件下两品种花后碳氮分配、根系性能和植株干物质积累量的变化。两年结果表明, 玉米密植群体下部叶片早衰导致两品种花后穗位叶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显著降低, 向根系转运的光合产物数量显著减少, 成熟期(R6)的根系生物量、根长密度和根系表面积较CK显著减少。根系性能的下降导致花后氮素吸收量显著降低, 叶片光合速率降低、整株叶片衰老进程加快, 单株籽粒产量显著下降, 登海661较CK低7.61%, 郑单958较CK低8.35%。郑单958的花后叶片衰老要早于登海661, 且叶面积和净光合速率比登海661低, 导致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较登海661显著降低。可见玉米密植群体花后下部叶片衰老加速了根系衰老, 降低了氮素吸收量, 影响整株绿叶面积和光合持续期, 最终导致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17.
4PU-30延缓杂交水稻叶片衰老的效果与作用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汤日圣  刘晓忠 《作物学报》1998,24(2):231-236
用4PU-30喷施抽穗后10天的杂交水稻植株,可显著延缓叶片衰老,表现为叶片衰老过程中叶绿素的降解明显减缓,同时,明显抑制衰老期间叶片超氧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下降和脂质过氧化作用产物丙二醛(MDA)增加,表明4PU-30延缓叶片衰老与调节活性氧代谢有关,4PU-30还能提高叶片光合速率和果糖1,6-二磷酸酯酶(FBPase)活性,促进籽粒灌浆和干物质积累,增加粒重和产量。  相似文献   

18.
高产低定额灌溉对冬小麦旗叶衰老的影响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于振文  岳寿松 《作物学报》1995,21(4):503-508
本文在池栽防雨条件下研究了高产低定额灌溉对冬小麦旗叶衰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灌水次数的减少,小麦旗叶的过氧化物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增高,可溶性蛋白质,叶绿素含量和超氧物歧化酶活性降低,旗叶光合速率下降,加速膜脂过氧化作用和衰老,但是,灌3水和灌5水的处理之间,上述生理特性和籽粒产量均无显著差异,这是高产效低定额灌溉的生理基础。文中还就不同层次土壤水分状况与衰老的关系及不同灌水方案的灌溉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利用LI-6400P型红外气体分析仪测定了苏打盐碱胁迫下水稻剑叶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羧化效率(CE)及水分利用率(WUE)对模拟CO2浓度增强的响应.结果表明:无论是盐碱胁迫(S)还是非盐碱胁迫(NS)水稻剑叶的Pn随Ci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增幅趋缓,最终趋于动态平衡;盐碱胁迫使不同CO2浓度下的Pn降低,同时也降低了水稻叶片的CE,提高了水稻叶片的CO2补偿点,降低了水稻叶片的光呼吸(Rp);Gs与Tr随Ci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盐碱胁迫降低了水稻叶片的Gs和Tr;无论是非盐碱(NS)还是盐碱胁迫(S)水稻叶片的WUE随Ci的升高显著增大,盐碱胁迫却加大了水稻叶片的WUE.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不同施氮水平对水稻剑叶光合、籽粒灌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以生育期较短的‘新稻567’、‘新稻568’和‘新科稻31’为试验材料,在直播种植模式下,设置3个施氮水平0、255、300 kg/hm2,分别测定抽穗后剑叶光合速率、强弱势籽粒灌浆速率和产量等指标,研究氮肥调控水稻产量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3个品种产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高效叶面积率和粒叶比表现为中氮水平较高,高氮水平较低。灌浆期剑叶光合速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不同氮肥处理间基本表现为中氮处理高于高氮处理;强弱势籽粒灌浆速率在整个灌浆期内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趋势,不同氮肥处理间的差异在灌浆盛期至灌浆中后期较大,表现为无氮和中氮处理高于高氮处理,灌浆末期处理间差异较小。产量与灌浆期剑叶光合速率呈正相关关系,与强弱势籽粒灌浆速率在灌浆初期呈负相关在灌浆中后期呈正相关关系。适度的氮肥施用量有利于提高直播水稻高效叶面积率、粒叶比,增加剑叶光合速率、强弱势籽粒灌浆速率,从而促进水稻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