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鹳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的繁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5年-1993年对黑鹳先后组成4对配偶,共产卵32枚,受精卵14枚,受精率43.75%,出雏8只,出雏率57.4%,成活5只,成活率62.5%。黑雏在笼养条件下,3岁龄性成熟。齐齐哈尔地区4-6月份产卵,一般窝产卵4枚,年最多产卵16枚,孵化期31天。黑鹳为晚成鸟。自然育雏在雏鸟出壳后3-4小时开食,人工育雏24小时开食,15日龄雏鸟开始生长初级飞羽羽鞘,20-25日龄能站立,30-35日龄  相似文献   

2.
1996 年~1998年对北京动物园圈养条件下的4 例黑鹳标本材料做了解剖。测量了各器官的长度值,并建立与体长比值的关系。结果:食管与体长的平均比值为376% ;腺胃、肌胃与体长的平均比值分别为34% 和56% ;肌胃的肌层薄厚一致,平均壁厚045~07 cm 之间;小肠、大肠与体长的平均比值分别为1341% 和66% ;泄殖腔与体长的平均比值为32% ,盲肠退化,平均长度多为08 cm 。  相似文献   

3.
李大心  张恩珠 《野生动物》1994,(4):42-42,36
双沟舌状绦虫引起黑鹳肠穿孔病例报告李大心,周文彪,宋玉兰,许经纶(齐齐哈尔市兽医卫生防疫站)张恩珠(齐齐哈尔市龙沙公园)大状综虫是绦虫纲中大型绦虫之一。其成虫亚体(全尾幼虫)寄生于鱼的腹腔内,成虫寄生在食鱼水禽的小肠内,以前对该虫的文献报导以鱼类常见...  相似文献   

4.
1988年8月内蒙古畜牧科学院野生动物繁殖场一只幼黑鹳(Ciconia nigra)发病,初期食欲仍正常,主要表现吞咽困难,继而食欲减退,头颈部日趋肿胀,临床检查在咽喉部发现虫体19条,经鉴定为呵欠鸟凯塞玛吸虫(Cathaemasia hians),药物驱虫后病鹳痊愈。本病由该吸虫侵袭所致。现将虫体形态,临床表现与治疗报告如下: 一、虫体形态新鲜活虫体粉红色半透明、畏光,可以作爬动或滚动运动。因而呈球状,帽钉状,矛状或不规则形。酒精固定后虫体乳白色.长椭圆形,两端稍尖。背部扁平,腹部较凸,以腹吸盘处最显著。表面有小棘。虫体大小为11.3—12.0×3.8—3.9毫米。在虫体前三分之一处有一切迹,长1.22—1.25毫米,深0.75—0.83毫米。口吸盘次顶端马蹄状,前缘孤  相似文献   

5.
6.
2001~2004年在齐齐哈尔市龙沙公园对黑鹳F2的5只雏鸟的人工孵化温度和湿度进行记录。并对人工育雏成活的雏鸟的一系列生长指标如:体重、体长、喙长、翅长、跗跖长和尾长等进行测量,探讨黑鹳体长、体重等生长指标生长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黑鹳卵的前中期(1~29d)孵化温度为37.7℃,湿度为55%,后期(29~31d)出雏温度为37℃,相对湿度65%;育雏箱的温度前7d为37℃,以后以每天0.5℃幅度逐渐降低,箱内湿度保持在55%,20日龄后可在室温下饲养;黑鹳F2雏鸟各生长指标的增长呈Logistic曲线。  相似文献   

7.
由于气温的变化,原来属于夏季繁殖鸟的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黑鹳(Ciconia nigra),在北京市出现了越冬群体.为了解黑鹳的越冬生态特点,从2004年1月到2009年3月,在北京十渡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对其种群数量、生境选择、取食规律和集群行为进行了实地调查.结果显示,黑鹳选择该保护区的拒马河作为其越冬地,种群数量从2004-2005年冬季的28只下降到2007-2008年的17只,但随后恢复到了23只.越冬群体于11月中旬形成,次年3月中旬分散,但群体形成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黑鹳对取食生境具有依赖性,主要食物为鱼类(>92.4%).成年和亚成年黑鹳的食物构成没有差异(Mann-Whitney Utest,U=1.00,p=0.44).在越冬初期,取食活动主要发生在早晨和中午,越冬中期则集中于下午,而在越冬后期,分为清晨和傍晚两个取食阶段.按照每日取食6 h计算,成年黑鹳的每日进食量约538 g,亚成年个体约449 g,与人工饲养条件下黑鹳的饲喂量相近.在越冬后期,观察到取食过程中群体内部存在争斗行为.对越冬黑鹳的干扰主要来自旅游活动对取食生境的改变、人为筑坝提高水位、在滩涂开辟新的旅游场地减少了适于黑鹳取食的空间.  相似文献   

8.
2002年是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的“黑鹳与白鹳生态研究小组”(No39970132)最关键的一年。因为该小组“中亚白鹳在中国已经绝迹”的研究报告公开发表(全见2002《干旱区地理》和《中国国家地理》),引进国内外广泛的关注。与此同时,通过卫星技术监测中亚黑鹳种群现状及其迁移的合作研究也在紧张进行之中,虽然时间紧迫而短暂,但初步结果已经令人振奋。  相似文献   

9.
10.
黑鹳亲水气单胞菌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鹳作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是极其珍稀的大型涉禽之一,已被列入世界鸟类红皮书。其亲水气单胞菌病在国内外少见报道。1999年1~6月间,我国四只黑鹳相继发病,经实验室检验后诊断为亲水气单胞菌病,采用敏感抗菌药物和支持疗法后,治愈2只。现报道如下。1 症状和病变病鹳精神萎靡,羽毛松乱,曲颈缩脖;食欲减少或废绝;拉稀;活动异常(不再象正常时那样站立于栖架上引颈击喙,而是离群呆立于笼舍一角地面上)。剖检所见病变主要集中在肝、胃、肠等处:肝淤血,有坏死灶;肌胃角质层质脆易碎,角质层下胃壁出血,肌腺胃交界处有出血斑点;出血性卡他性肠炎。…  相似文献   

11.
丹顶鹤、黑鹳等属世界珍稀鸟类物种,为我国I级保护动物,现已确认鹤、鹳等可以患鸟类的烈性、毁灭性传染病——新城疫。鉴于国内外鹤、鹳新城疫防疫与检测没有系统的研究报道,尚没有一个完整可靠的科学依据来指导防疫程序。本研究采用血凝抑制试验(HI)测定接种新城疫疫苗前后的鹤、鹳,观察其血清抗体效价的消长规律,认定其免疫能力。支持和指导鹤、鹳防疫程序的建立。  相似文献   

12.
王春  赵明  张智  支改英 《野生动物》2012,33(1):26-31
2010年2月8日,山西灵丘黑鹳省级自然保护区1只亚成年黑鹳不明死亡。为查明黑鹳死亡的原因,了解黑鹳的身体结构,我们对黑鹳作了认真仔细的解剖、观察、分析研究。解剖的每一步,都做了认真的记录和拍照。通过这次解剖观察,使我们初步对其外部和内部形态结构有了一个精确、直观的认识:发现了黑鹤有着独特的内部生理结构:初步认识到了黑鹳独特生活习性的内部原因。  相似文献   

13.
沙门氏菌 (Salmonella )是一类危害畜禽和野生动物健康的重要致病菌 ,可导致家禽和和野生动物大量死亡 ,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2 0 0 2年 6月 ,笔者从发病死亡的 2只黑鹳 (Ciconia nigra)脏器组织中分离到阿哥纳沙门氏菌 (S.agona ) ,其血清型为 H5∶ O4型 ,通过动物实验 ,证实  相似文献   

14.
黑鹳Ciconia nigra(Linnaeas).已被列入世界濒危物种公约中的保护对象。关于它的繁殖生态,国外研究不多。为此,我们从1976—1980年,在长白山对其繁殖生态做了较为系统的观察,将结果报告如下。一、分布与数量黑鹳在长白山分布于海拨700—1000公尺的红松、落叶阔叶混交林带,数量不多。据在长白山北坡及其附近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生态旅游对黑鹳的影响,采用样方法对人为分成的4个区域:强烈活动区(距中心旅游区1000m内)、活动区(距中心旅游区1000—3000m)、缓冲区(距中心旅游区3000~5000m)和背景区(距中心旅游区5000m外)进行了调查,通过比较不同区域的生境特点、游客活动类型、客流量、黑鹳数量,分析了旅游干扰对黑鹳生存的影响,提出应该走一条环境保护和经济协调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三河湿地自然保护区首次发现大群黑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晓卫  王健 《野生动物》2003,24(4):10-11
三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陕西渭南市境内,行政区划包括韩城、合阳、大荔、潼关、华阴五县的部分地区,属市级自然保护区。20世纪六十年代,由于其下游三门峡水坝的建设导致上游水流变缓,水面变宽,在此地形成了一个不小的人工湖。黄河在此自北南下。洛河、渭河从西北向东南徐徐注入黄河,随着季节的交替,又在此形成了一个蔚为开阔的狭长形湿地区域。  相似文献   

17.
黑鹳属鹳形目鹳科,是我国一类重点保护鸟类,世界濒危物种,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和非洲,目前野生种群已处于濒危状况,笼养条件下饲养的黑鹳共有210余只,分布于全世界64家动物园中.  相似文献   

18.
<正>禽类痛风病是由于机体内蛋白质代谢障碍及肾脏受损,使代谢产物尿酸或尿酸盐大量在体内蓄积而引起的高尿酸血症。临床上以厌食、腿翅关节肿大  相似文献   

19.
在不同密度条件下,燕麦的繁殖能力与个体大小等关系行存以下4个方面的表现:1.繁殖分配比例值变化不明显;2.个体大小与密度梯度呈负相关;3.繁殖体数量与密度梯度呈负相关;4.繁殖体重量在密度梯度上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我对动物繁殖工作志趣甚浓,此事可称作“农畜的计划生育”。由于自己热爱农业,时刻关心着以土地为生的农民,我把自己看作是“农民的儿子”,而不自视为科学家,只因对农业感兴趣而滑进科学之途吧了。本文将提到好些我所崇拜的或有幸与之共事多年的学者,他们当中有的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