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低压多孔均匀出流灌溉软管是在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基础上,结合沟灌和膜孔沟灌研究设计的一种新配套设施。本文在研究灌溉软管的有关水力参数基础上,研究设计出一种适合低压多孔均匀出流灌溉软管设计与评价的图解法,为灌溉工程设计与评价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2.
根据目前我国南方丘陵山地灌溉区域的经济状况、管理运行情况和水资源供应等条件,给出了低压管道输水波涌多孔软管灌溉系统的设计,并应用软件建立该系统的多孔软管模型,在模拟条件下对其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在灌溉系统配水均匀性方面,该多孔软管能够较好的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3.
为了进一步探索低压微灌多孔软管的水力性能,采用室内试验方法,研究了低压(1~5m)条件下多孔软管的出流规律、沿程压力分布规律以及水头损失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低压条件下,多孔软管的水力特性受进口压力、出流孔孔距、铺设长度等因素影响,且受到管壁塑性变形的影响;沿程出流表现出单峰性,随管长及孔距增大,最大值点前移,随压力增大,沿程出流更为均匀;沿程压力一直减少,前半段减幅约为后半段的4倍,且随孔距增大,递减幅度变小;水头损失随孔距减小和压力增大而减小,且进口压力为1~3m时的减幅与4~5m时的比值在管长为40m时,其值约为管长为30m时的2倍。研究结果可为低压微灌技术的完善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1992年我所自行研制了“低压多孔口均匀喷洒灌溉管道” ,即在塑料软管上开很多均匀小孔使之与低压输水系统出水口配套。虽然实验取得了成功 ,但由于制造技术原始等原因 ,没有得到开发应用 ,1999年我所发现台湾生产的双羽式喷水软管与我们的想法类似 ,且采用激光造孔 ,生产工艺先进 ,于是进行了大面积示范应用。这种喷水软管可方便收放 ,沿管长均布激光打的小孔 ,每根管长 10 0m ,喷水压力 0 .0 5MPa ,喷洒均匀 ,省水经济。这种灌溉形式与现在使用的喷灌相比有如下优点 :①没有喷头 ,结构更加简单 ,价格低廉 ;②使用方便 ,收放快捷 ;③规…  相似文献   

5.
棉花自压微水头软管灌溉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模拟田间情况进行室内微压多孔软管的水力学性能实验和田间灌溉制度试验,揭示出其水力学性能的特殊性,研究提出了棉花自压微水头软管灌溉技术的适宜坡度范围、软管最大铺设长度和适宜灌溉制度参数。  相似文献   

6.
多孔软管地面灌溉技术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我国农田地面灌溉面积大,深层渗漏损失严重,灌溉效率低等问题,结合农村生产承包责任制的特点,设计了一种价格低廉,使用方便的地面灌水方法,生产应用中表明,多孔软管地面灌溉1次灌水定额375-450m^3/hm^2,比常规的沟畦地面灌水技术灌溉速率提高3-5倍,节水40%-60%。  相似文献   

7.
地面多孔配水软管的设计与灌水均匀度试验水利部农田灌溉研究所研制一种与低压管灌系统相匹配的地面多孔配水移动式软管,并在同一土壤地质条件下用畦田漫灌,七成封口灌与地面多孔配水软管灌作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三种灌水方法以多孔软管的灌水均匀度最高,七成封口灌...  相似文献   

8.
喷灌和软管灌溉两用机组水量分布特性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喷灌和软管灌溉两用轻小机组具有喷灌和软管灌溉两种灌水方式,且有高度可升降、喷幅可调等特点.采用理论分析和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对该机组水量分布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影响机组水量分布特性的因素,计算了机组在配置喷灌和软管灌溉系统时的喷灌强度、均匀系数,结果表明,影响机组水量分布均匀性的主要因素是所配置灌水器的水量分布特性、灌水器配置间距、行走速率、土壤和地形、风速等.在室内试验时,机组喷灌均匀系数达95%以上,软管灌溉均匀系数达90%,可满足灌溉需要.  相似文献   

9.
针对我国农田地面灌溉面积大 ,深层渗漏损失严重 ,灌溉效率低等问题 ,结合农村生产承包责任制的特点 ,设计了一种价格低廉 ,使用方便的地面灌水方法 ,生产应用中表明 ,多孔软管地面灌溉 1次灌水定额3 75~ 45 0 m3/hm2 ,比常规的沟畦地面灌水技术灌溉速率提高 3~ 5倍 ,节水 40 %~ 60 %。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一种新型喷灌和软管灌溉两用轻小机组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该新型灌溉机组由绞盘车提供行走动力和压力水源,通过喷水车进行喷洒灌溉.机组可配置喷灌和软管灌溉两种不同的灌水系统,满足了不同作物在不同生育期对水分的要求;喷水车安装有高度调节装置,始终使灌水器处于最佳灌水高度;机组上采用低压折射式喷头和软管洒水带等低压灌水系统,使机组的工作压力降低了30%.通过对该机组水涡轮特性、运行特性、喷洒特性的分析,确定了该机组的技术参数.喷洒试验表明,新型灌溉机组可克服受风影响较大的弱点,减少灌溉水分的漂移损失,灌水均匀度可达90%.  相似文献   

11.
在对几种不同曲率半径的软管进行了阻力损失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对试验实测资料的统计分析,推导出一定流量范围内,在特定管径和曲率半径下的软管阻力损失公式h=flQm,对卷盘式喷灌机的设计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小管出流也叫涌泉灌。小管出流实际上是一种长流道的滴头。它出水量大,不易堵塞;省去滴头,造价便宜;低压运行,降低能耗,是解决山坡地林果灌溉的有效方法。本文介绍了小管出流的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3.
滴灌技术是当今世界上节水效果最好的灌溉技术。其主要特点是以低压小流量出流灌溉,实现局部灌溉。它是利用低压管道系统,使滴灌水成点滴地、缓慢地、均匀而又定量地浸润作物根系最发达区域,使作物主要根系活动区的土壤始终保持在合理含水状态。滴灌不同于传统的地面灌溉湿润全面积土壤,是一种缺水地区有效利用资源的灌水方式,同时还是一种现代化的农业技术措施。近年引进我国,并得到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14.
膜下常压软管铺管机构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文海 《新疆农机化》2006,(3):24-24,39
棉花膜下常压软管灌较常规地面灌节水10%~20%,提高土地利用5%~8%,并具有明显的增产增效作用。膜下常压软管的铺设是推行常压软管灌的难点。在现有的宽膜机上增设棉花膜下常压软管管设机构,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1铺管机构研制的要求(1)多孔软管应随棉花铺膜机自然铺于地面,不能拉得过紧,以免在与支管连接时因收缩而无法连接。(2)软管卡的设计最为关键,软管随机转动过于灵活会使软管铺于地面前松散,造成扭曲及缠绕导管轮。(3)应尽量将多孔软管铺设于作物行距中间,以使多孔软管两侧的供水距离相等。(4)铺膜机上增设的软管架应设有软管导管…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液态施肥装置的挤压驱动机构寿命低、故障率高、易腐蚀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工作稳定、高效运行的用于液态施肥装置的软管泵。对软管泵进行三维建模,利用ABAQUS软件对其泵轴进行动力模态分析,发现泵轴转动频率与其前10阶的固有频率相差较大,不易发生共振。最后,试制软管泵,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软管泵在一定压力和频率下,软管泵的流量与频率成正比,高频率下软管泵振幅及脉动较大,低频率下振幅及脉动较小,软管泵不易发生共振且工作性能稳定,排肥量可控、排肥均匀,满足精量棉花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施肥排肥要求。  相似文献   

16.
<正> 近几年来,在我国北方一些地区,采用塑料薄膜软管输水灌溉的越来越广泛,省水,省地,省能的效果显著,很受群众欢迎,这种低压输水软管的水力学特性与普通的硬管不同,它的过水断面面积,沿程水头损失怎样计算?怎样经济合理地配置选用规格适宜的软管?这些都是在软管低压输水灌溉推广应用中需要研究解决的技术问题。为适应这些需要,本文通过理论推导及试验实测对软管的外形特性及水力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软管的规划设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软管滴灌是专为大棚温室生产而开发的节水增产灌溉技术,属于局部灌溉,使地面局部湿润,无积水且水汽蒸发较少。它利用双上孔滴灌带,直接铺设在作物畦面上灌水,能为棚内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下面将双上软管滴灌新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喷灌和软管灌溉两用轻小机组机翼采用多跨桁架快速拆装连接结构,可根据地块宽度进行调节机翼跨数和喷幅,拓展了轻小机组的适用功能;在两用轻小机组上可安装低压折射式喷头或软管洒水带,既降低系统工作压力和能耗,又能调整灌溉机组的灌溉方式和灌溉水量,提高了机组的适应能力;在机组上还装有高度调节装置,可根据不同作物或不同生育期作物的生长状况调节机组的喷洒高度,尽可能减少风对喷洒均匀度的影响和水分的漂移损失;机组行走动力来自供水系统的绞盘机车.与常规轻小机组相比,该机组具有能耗低、均匀度高、整机性能和适应能力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灌水均匀性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灌水均匀性问题是其在推广过程的一大障碍。用常规方法计算出的结果往往管径较小,水泵扬程较高,放水口出流不均匀。针对常规设计方法中存在的首末放水口工作水头差大,放水口工作水头不合理,放水口实际出流量与设计流量不匹配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同时提出了对常规设计结果进行校核和调整的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江苏省黄海农场中德示范区的低压管灌系统设计中。结果表明经过校核和调整,可以提高系统灌水均匀性,同时还能进一步提高设计的精度和可靠度。  相似文献   

20.
在机井灌区现有移动式低压管灌条件下,使用地面可移动的配水软管对冬小麦进行波涌畦灌,并与同条件下的连续灌溉进行对比,对波涌畦灌水流推进速度及灌水质量进行了评价。试验表明,波涌畦灌第二周期水流推进速度明显优于连续灌溉,与连续灌溉相比,波涌畦灌节水效果显著,灌水均匀度和灌溉水有效利用率明显提高,节水率为13.3%,灌水均匀度和灌溉水有效利用率分别提高18.82%和20.4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