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麦棉套种双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1992年在培育麦棉良好的株型群体的基础上,建立两熟套种下麦棉生育互利的田间结构,促成高光效麦棉早熟的良性循环,对麦棉双高产最大总体功能和农艺措施,进行系统的试验示范。通过小麦矮化,棉花株型栽培,探讨了两熟制麦棉双高产的生育性状和高产规律,总结出一套优化农艺措施,为我区大面积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2.
[目的]结实期田间穗部冠层小气候是水稻生长发育最直接的微环境因子,水分和氮肥运筹通过影响水稻群体构建进而影响水稻田间冠层小气候,研究水氮互作对直播稻结实期冠层小气候及稻米品质的影响,可以丰富和完善直播稻水氮管理技术.[方法]以杂交稻F优498为试材,通过淹灌(W1)、干湿交替(W2)、旱种(W3)3种灌水方式及底肥:蘖...  相似文献   

3.
麦棉套种是协调麦棉争地矛盾促进麦棉丰收的重要耕作制度。几年来,我们对麦棉套种3—1式的特点、规格和栽培模式进行了研究,并在生产上得到了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引言因为大面积农用地的地表是起伏不平的,因此研究地表起伏的小气候(此处小气候系指由标准仪器测定的局部地形气候)对作物产量的影响,有着很重要的实用价值。尽管对农田小气候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对农田小气候与生产率之间的定量关系至今尚未确定。这是方法上的原因,即把小气候的影响同土壤的影响分开来研究造成的。先前的田间试验,为我们所关心的相互关系的探索提供了依据。但把因素分开研究,这在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因为在自然条件下,它们总是共同起作用的。为此,本研究采用了一项田间植物蒸腾器的方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麦套春棉在黄淮海地区引起的田间小气候变化,不利于棉花生长发育。因此,对麦套春棉的地面蒸发,田间湿度、土壤容重与孔隙度、棉苗冠层风速等气候因子进行了研究,为进一步合理地促进棉花生长发育,制定适宜的栽培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不同行向麦棉套种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郑国喜 《江西棉花》2007,29(4):10-13
麦套棉花的田间小气候影响着棉花的生长发育.本文通过东西行向与南北行向麦套棉的田间小气候对比试验,得出结论,东西套种行向有利于改善近地面的光照条件,提高温度等,有利于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稻田综合种养稻米质量特性形成及调优机理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稻田生态环境变化入手,对稻田综合种养生产模式下提高稻米品质的机理进行了分析.认为稻田种养耦合能够优化田间温、光小气候,改善田间土壤理化性状和水环境,有利于稻米品质的形成和稻米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杂交水稻塑盘育秧手栽的增产效果与原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杂交水稻塑盘旱育秧抛栽和塑盘旱育秧手栽两种栽培方式进行了系统比较。结果表明,手栽比抛栽增产8.58%,达显著水平。增产的途径是大穗。增产的原因是:手栽植株田间分布规律而均匀,改善了田间小气候,个体发展均衡,协调了群体与个体的矛盾;手栽植株生理代谢旺盛、N、P、K含量高,前期具有明显的营养优势,吸收的N、P、K多、吸收比率大,后期具有明显的物质分配优势,经济系数大。  相似文献   

9.
隔根对小麦/玉米间套种植生长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讨作物根系与地上部的相互作用,通过田间和盆栽试验,研究了隔根对小麦/玉米间套复合群体的地上部和地下部的影响。结果表明,隔根使边行小麦减产11.15%-18.54%,玉米减产38.1%-43.4%。隔根使边行小麦和玉米对N、P、K的吸收量明显降低。在复合群体生育前期,隔根提高了小麦体内N、P、K含量和玉米含N量,降低了玉米P、K含量,随生育期的延续,隔根降低小麦、玉米养分含量的趋势加剧。隔根使复合群体作物根生活费大小发生变化,小麦和玉米的根数减少21.74%和23.04%,根长减少32.17%和20.99%,根体积下降19.23%和4.13%,同时使小麦、玉米的比活面也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 稻套菇农田小气候分析的目的,在于摸清杂交水稻后期的田间小气候特征,研究平菇在这一生态环境下生长的可行性。为此,我们于1987年7月下旬至8月中旬在南京东郊摄山乡农科站进行为期一个月动田间小气候考察。组合为汕优63,株行距4.5×6寸,每亩苗数约25-26万,叶面积指数6.2。 二、“稻套菇”农用小气候特点  1、气温气温是影响平菇生命活动过程极重要的因子,关系到稻田套菇的成败。 (1)平均气温考察期间的气候特点是凉夏多雨,气温比常年偏低。处在稻行放养平菇的20厘米高度,全期平均气温为26.5t,旬平均气温26.2—27.ZMf一以8月上旬…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就不同宽窄行距搭配的大小垄栽植与30cm等行距栽植的群体不同层次的光照强度,行间温、湿度等生态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实行大小垄栽植,群体中下部的光照强度和透光率显著提高,行间温湿度降低,使群体内部的小气候得到极大的改善.有利于提高群体中下部叶片的光合效率和个体的抗逆能力。  相似文献   

12.
小麦和棉花都是需肥量大,生长期长的作物。多年麦棉连作的地区,有机质大量消耗,肥力趋向下降。1978年在沙丰棉场进行了麦棉两熟两肥栽培研究,经过四年定位试验和全县多点示范,取得了明显的养地作用与麦棉两熟增产的效果。1981年已在全省大面积试验、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3.
淮北地区麦棉一体化栽培技术朱国清,王阶样,徐家安徐州市农科所徐州2211211992~1994年我所进行了麦棉一体化栽培技术研究,即收了小麦栽棉花,拔了棉柴种小麦的一年两熟麦棉连作的新型种植技术。通过研究和调查表明,麦棉连作与麦棉套作相比,小麦增产3...  相似文献   

14.
对水稻大小垄内小气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就不同宽窄行距搭配的大小垄与30cm等行距栽植的群体不同层次的光照强度,行间温、湿度等生态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实行大小垄栽植,群体中下部的光照强度和透光率显著提高,行间温湿度降低,使群体内部的小气候得到极大的改善,有利于提高群体中下部叶片的光合效率和个体的抗逆能力 。  相似文献   

15.
棉花基质育苗移栽技术即无土基质育苗和无载体裸苗移栽技术,是营养钵育苗移栽的接班技术,本试验旨在研究两熟种植条件下基质育苗对不同移栽期和地膜覆盖的效应,为该新技术应用提供理论依据。1试验方法田间试验于2006年在河南省安阳市中棉所农场试验地进行,供试土壤为潮土壤质土,土壤肥力中等,采用麦棉两熟,田间配置3-2式,带宽1.4m,3行小麦,套种2行棉花,小麦行距20cm,预留棉行空档100cm,麦棉间距30cm,麦收后棉花窄行40cm,宽行1m。试验设3个移栽期,即:早育早栽,育苗期3月29日和移栽期4月26日,移栽苗龄2叶1心;中育中栽,育苗期4月13日,移栽期5月…  相似文献   

16.
棉花麦后移栽与麦棉套作两种方式的比较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南阳棉花麦后移栽和麦棉套种两种种植模式的综合比较效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麦棉套种相比,麦后移栽种植模式下棉花枯黄萎病发病期推迟,且显著减轻;小麦的播种、管理和收获都利于机械化操作,显著提高了管理效率;麦后移栽比麦棉套种的综合效益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7.
水稻宽窄行栽培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宽窄行栽培改善了田间小气候,提高了单位面积的光能利用率,从而达到增产效果。根据水稻宽窄行栽培技术研发的2ZG-8型自走式高速水稻插秧机,改变了传统的种植模式,在改善田间小气候的同时,又合理的增加了种植密度,不仅增加了单产,稻米品质也明显提高,使高效的农艺技术通过机械物化为实际生产力,开启了水稻栽培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8.
水稻宽窄行栽培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宽窄行栽培模式改善了田间小气候,提高了单位面积的光能利用率,从而达到增产效果。根据水稻宽窄行栽培技术研发的2ZG—8型自走式高速水稻插秧机,改变了传统的种植模式,在改善了田间小气候的同时,又合理地增加了种植密度,不仅增加了单位面积产量,米的品质也明显提高,使高效的农艺技术通过机械物化为实际生产力,开启了水稻栽培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在我乡的原庄、菜庄、陈庄推广了麦棉瓜菜多熟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1987年种植麦棉瓜三熟1400亩,棉瓜菜三熟300亩,麦棉瓜大豆四熟60亩,麦棉瓜大白菜四熟20亩,通过调查,平均亩产皮  相似文献   

20.
扈婷  郑华斌  陈杨  黄璜 《作物研究》2012,26(6):702-706
为了从生理角度分析垄作栽培对作物的影响,综述了垄作栽培技术对作物生长的田间小气候环境影响,比较了垄作栽培和传统平作条件下作物光合作用的强弱和作物生理酶活性的高低,分析了垄作栽培下作物增产效应和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