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闽牧6号” 狼尾草是通过辐射杂交狼尾草杂种F1种子诱变和田间双重筛选选育的狼尾草新品种,杂交狼尾草F1种子为美洲狼尾草不育系Tift23A为母本和象草N51为父本配制的种间杂交种,为三倍体杂种,其染色体数为3n=21,其中7条染色体来自美洲狼尾草,14条来自象草。“闽牧6号” 狼尾草鲜草产量高(最高可达348 400 kg/hm2)、品质优(粗蛋白质15.30%)、茎叶比低(0.56),在福建省3~9月均可用茎节繁殖,株行距以50 cm×50 cm或40 cm×60 cm为宜。为获得高产,每次刈割后要及时追肥,“闽牧6号”狼尾草极少有病虫害发生,偶见蚜虫,其鲜草适合饲喂牛、羊等草食动物,也可青贮利用,还可打浆适量饲喂生猪,多余的青草晒制后也可替代稻草栽培双孢蘑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陇东地区播期和施肥量对饲用燕麦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的影响。【方法】选择早熟燕麦品种边锋和中熟品种梦龙为材料,设早播(4 月 8 日)、中播(4 月 18 日)和晚播(4 月 28 日)3 个播期,低施肥量(N 45. 75 kg/hm2 +P2O5 31. 50 kg/hm2 )、中施肥量(N 91. 50 kg/hm2 +P2O5 63. 00 kg/hm2 ) 和高施肥量(N 137. 25 kg/hm2 +P2O5 94. 50 kg/hm2 )3 个施肥量,研究不同播期和施肥量下燕麦草产量及营养品质的变化。【结果】1)2 个品种的株高、穗长、小穗数和草产量都随着播期推迟逐渐降低。2)2 个品种的粗蛋白含量随着播期推迟和施肥量增加逐渐增加,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则逐渐降低。3)在播期和施肥量交互作用下,边锋以早播低施肥量的干草产量最高(6 500 kg/hm2 ),梦龙以早播高施肥量的干草产量最高(6 506. 7 kg/hm2 )。【结论】在陇东地区以收获饲草为目的的燕麦生产上, 不同熟性的品种都以 4 月上旬播种为宜 ,其中 ,早熟品种边锋施肥量以 N 45. 75 kg/hm2 、P2O5 31. 50 kg/hm2 较好,中熟品种梦龙以 N 137. 25 kg/hm2 、P2O5 94. 50 kg/hm2 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解决甘南州桑科草原高寒草地阔叶类杂类草大量繁殖而产生的草地质量下降等问题。【方法】采用不同浓度阔叶类草抑制剂(0、0. 9、1. 5、2. 1 kg/hm2 )和不同氮素添加水平(0、75、150、 225 kg/hm2 )相结合的方式,研究其对甘南高寒草地优势禾草垂穗披碱草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喷洒抑制剂后垂穗披碱草营养品质显著高于对照(P<0. 05),且在较高喷施浓度(2. l kg/hm2 )时,垂穗披碱草粗蛋白(CP)、钙(Ca)、磷(P)和粗脂肪(EE)含量分别较对照提高了 2. 18%、9. 23%、9. 52% 和 8. 66%,而中性洗涤纤维(NDF)和粗灰分(Ash)含量分别较对照降低了 3. 31%、14. 21%,酸性洗涤纤维(ADF)在 1. 5 kg/hm2 浓度时较对照显著降低 35. 83%;施氮处理下垂穗披碱草品质显著高于对照(P <0. 05),且在较高施氮水平(225 kg/hm2 )时 ,其 CP、Ca、P 和 EE 含量较高 ,分别较对照提高了 27. 94%、35. 09%、14. 29% 和 11. 79%,而 NDF 和 ADF 含量显著降低 ,分别较对照降低了 6. 45%、 12. 55%,对 Ash 含量影响不显著;抑制剂和氮素添加存在显著交互关系,在 2. 1 kg/hm2 浓度抑制剂和 225 kg/hm2 施氮水平下,垂穗披碱草 CP、Ca、P 和 EE 含量均高于其他处理组合,NDF 和 Ash 含量低于其他处理组合。【结论】研究结果对高寒草地提质增效及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利用酶制剂青贮杂交狼尾草,对牧草品质和肉猪饲喂效果的影响。选用150头100日龄体重50kg杜长大三元肉猪。实验分5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每个重复10头。对照组(CK)饲喂基础日粮;处理Ⅰ饲喂基础日粮,同时饲喂添加麦麸的杂交狼尾草青贮料;处理Ⅱ饲喂基础日粮,同时饲喂添加麦麸和纤维素酶青贮的杂交狼尾草青贮料;处理Ⅲ饲喂基础日粮,同时饲喂添加麦麸和纤维素菌液青贮的杂交狼尾草青贮料;处理Ⅳ饲喂基础日粮,同时饲喂添加麦麸和乳酸菌青贮的杂交狼尾草青贮料。结果表明,处理Ⅰ、Ⅱ、Ⅲ、Ⅳ与CK相比平均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但平均日增重绝对值分别比CK提高了2.3%,8.6%,4.4%和2.2%,精料肉比分别降低了9.7%,14.9%,11.4%和9.5%,经济效益分别提高了11.34%,36.03%,21.60%和14.03%。4组饲喂杂交狼尾草青贮料的肉猪与CK相比会适当降低肉猪屠宰率,显著提高肉猪的背膘厚,肉猪的板油重、胃重呈增加的趋势,大肠重量差异不显著,小肠重量和长度则变短变轻,且增加肉质颜色等品质。说明利用纤维素降解菌可以提高牧草青贮品质,提高肉猪饲喂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开展以沼液浇灌的“闽牧6号”杂交狼尾草(Pennisetum americarum×P.purpureum cv.Minmu 6)打浆不同比例饲喂怀孕早中期母猪(0~80 d)效果研究,试验设4个饲喂量处理,处理1(CK)~处理4,妊娠早中期分别饲喂打浆鲜草0、2、4、6 kg/(头·d),牧草以折合成干物质等量替代配合饲料。结果表明,4个处理的母猪窝产仔数分别为13.42、10.60、13.64和11.50头,窝活仔数分别为12.42、10.30、12.73和9.92头,饲喂2和4 kg/(头·d)打浆鲜草在活仔数方面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而饲喂6 kg/(头·d)打浆鲜草则显著低于不饲喂鲜(P<0.05)。饲喂牧草的处理仔猪初生体质量、健仔率都比对照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试验结果还表明,怀孕早中期母猪通过饲喂2~4 kg/(头·d)狼尾草草浆来补充纤维来源,可提高母猪的生产性能和仔猪品质,尤其以饲喂4 kg/(头·d)打浆鲜草,饲粮粗纤维含量为8.24%~9.41%,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饲粮中用闽牧6号杂交狼尾草(Pennisetum americanum×P.purpureumcv.Minmu 6)鲜草代替等量干物质羊草(Leymus chinensis)干草对奶牛生产性能及乳品质的影响,选用24头胎次一致(1胎)、产奶量相近(15kg左右)的荷斯坦奶牛,设置6个处理,各处理间饲粮中闽牧6号杂交狼尾草的重量分别为:0(CK)、7.50、15.00、22.50、30.00和37.50kg。试验期40d(预试期10d,正试期30d)。结果表明,1)夏季30~37℃条件下,在中低产奶牛饲粮中使用7.5~37.5kg杂交狼尾草鲜草替代羊草干草,各处理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和产奶量差异不显著(P0.05)。2)从试验前、后产奶量的对比来看,与全干草的对照组相比,给饲鲜草的试验组产奶量相对更稳定。3)饲粮中供给22.5kg杂交狼尾草鲜草时,每100g牛乳中α-亚麻酸含量最高为15.88mg,比CK增加了43.41%(P0.05)。由此可知,夏季高温条件下,在奶牛饲粮中供给杂交狼尾草鲜草有助于稳定产奶量,并提高部分试验组乳中α-亚麻酸含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动态监测草地资源对草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及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可实现对青海省草地资源的动态监测,为草原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选择植被覆盖度和地上生物量作为研究指标,利用 2010-2018 年青海省 8 月 NDVI、年降水量、年均气温和 2015-2017 年实测地上生物量数据, 反演植被覆盖度(FVC)时空变化趋势,分析植被覆盖度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获得地上生物量反演模型并分析其时空变化趋势。【结果】1)近 9 a 青海省平均 FVC 呈极显著下降趋势(P<0. 05),平均地上生物量呈增长趋势;2)近 9 a 青海省 16. 90% 区域的 FVC 呈极显著降低(P<0. 01),15. 42% 区域显著降低(P<0. 05);极显著好转(P<0. 01)面积占 0. 94%,显著好转(P<0. 05)面积占 1. 43%;3)年降水量和年均气温在近 9 a均呈起伏上升趋势,年际间呈负协同现象;4) FVC 与年降水量、年均气温呈弱显著相关区域占 20% 左右(P<0. 1);5)指数模型 y=496. 21e2. 4497x 为青海省地上生物量反演的最优模型 (R2 =0. 42,P<0. 01)。6)地上生物量减少趋势最大为 276. 71 kg/hm2 ,增加趋势最大为 544. 68 kg/hm2 , 占比为 69. 18%、30. 82%。【结论】青海省草地资源在逐步恢复,且其变化与人类活动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生物炭施加垄沟集雨种植模式对土壤水分时空动态和紫花苜蓿生长特征的影响。【方法】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模式为施加生物炭和不施加,副区耕作措施为打结垄、开敞垄和平作,探究不同生物炭施加模式和不同垄沟集雨耕作措施的影响效应。【结果】施加生物炭明显提高了土壤总贮水量和空间水分含量,促进紫花苜蓿生长、提高紫花苜蓿产量和品质;打结垄显著增加土壤贮水量,促进紫花苜蓿生长,提高产量。与不施加生物炭相比较,施加生物炭的 0~200 cm 土层土壤贮水量、 平均土壤含水量、干草产量、株高、分枝数、根颈粗、粗蛋白含量、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增加 39. 38 mm、15. 46%、95 kg/hm2 、25. 19%、5. 80%、29. 24%、9. 3%、12. 3% 和 3. 4%。与平作相比,打结垄的 0~200 cm 土层平均土壤贮水量、平均紫花苜蓿干草产量、平均株高、分枝数和根颈粗、平均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增加 69. 09 mm、332 kg/hm2 、24. 0%、21. 0%、 14. 2%、17. 7%、7. 7% 和 4. 0%;开敞垄的分别增加 26. 16 mm、267 kg/hm2 、16. 8%、10. 2%、10. 1%、 14. 2%、7. 3% 和 3. 4%。【结论】生物炭施加坡地打结垄沟集雨模式是雨养农业区紫花苜蓿种植的有效模式,也是雨养农业可持续种植饲草作物的推荐模式,该模式为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区栽培饲草作物提供科学指导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半干旱区垄沟集雨种植紫花苜蓿根芽数量规律和紫花苜蓿高产栽培技术。 【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平作为对照,研究了不同生物炭覆盖量[0×104( 土垄)、3×104( 单倍生物炭垄)和 6×104 kg/hm2( 双倍生物炭垄)]和不同垄宽(30、45 和 60 cm)对紫花苜蓿农田土壤水分、温度、紫花苜蓿根芽、分枝数、干草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处理为平作(FP)、垄宽 30、45、60 cm 的土垄(MCS30、MCS45、MCS60)、垄宽 30/45/60 cm 的单倍生物炭垄(SMSBA30、SMSBA45、SMSBA60)、垄宽 30、45、60 cm 双倍生物炭垄(DMSBA30、DMSBA45、DMSBA60)。【结果】生物炭覆盖垄沟集雨种植提高垄上表层土壤温度和沟中土壤贮水量,增加紫花苜蓿根芽数(茎枝芽+根颈芽)、分枝数、干草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随着垄宽的增加,土壤贮水量、紫花苜蓿根芽数和分枝数随之增加,紫花苜蓿实际干草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随之降低 。 紫花苜蓿茎枝芽数量是根颈芽数量的 2. 2~2. 9 倍 。 与平作相比 , MCS30、MCS45、MCS60、SMSBA30、SMSBA45、SMSBA60、DMSBA30、DMSBA45和 DMSBA60的土壤贮水量分别增加 20. 7、30. 8、41. 7、8. 7、23. 0、35. 7、6. 2、12. 0 和 11. 0 mm,根芽数分别增加了-0. 4、0. 4、 2. 0、1. 2、0. 7、4. 1、0. 4、3. 0 和 4. 6 个/株,分枝数分别增加 8、28、50、48、84、109、45、91 和 71 个/m2 ,总干草产量分别增加 3. 34%、-0. 52%、-0. 70%、26. 81%、17. 11%、3. 00%、18. 28%、5. 79% 和 -11. 03%,水分利用效率分别增加 -1. 76、-0. 04、2. 67、5. 77、4. 26、2. 99、4. 66、1. 62、 0. 10 kg/(hm2 ·mm)。【结论】垄宽 30 cm 的单倍生物炭垄具有较高紫花苜蓿根芽数量、紫花苜蓿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是半干旱区种植紫花苜蓿的适宜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草产量及适口性,2002年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态研究所利用60Coγ射线辐射闽引圆叶决明(Chamaecrista rotundifolia ‘Minyin’,CPI86134)种子,经多代筛选选育出闽牧3号圆叶决明(Chamaecrista rotundifolia ‘Minmu No.3’),并于2011年通过福建省品种认定委员会认定。2005-2010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闽牧3号圆叶决明平均种子产量260.9 kg·hm-2,比对照增产7.7%,但差异不显著;初花期植株粗蛋白含量为18.84%;平均干草产量11110.4 kg·hm-2,比对照闽引圆叶决明增产22.05%,差异极显著(P<0.01)。因此,闽牧3号圆叶决明适用于加工草粉饲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