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等教育哲学是关于高等教育本质、理念、使命、目的、价值以及功能等基本问题的一般性思考,是高教改革与发展的根本指针,也是建设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思想体系的基础。在简要分析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观点的基础之上,提出人是高等教育的哲学基础和共同基点,也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出发点与归宿,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践迫切要求高等教育哲学回归人本。大学的自组织性和大学生的自我生成性为高等教育哲学回归人本提供了现实可能。  相似文献   

2.
《农业考古》2021,(4):241-247
中华农耕文化孕育于中国传统农业之中,对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本文探讨了中国早期主要哲学流派对农业生产实践的认识,从新的视角探究传统农耕文化对这些哲学流派主要思想观点的影响,提出传统农业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实践基础,传统农学思想中的"天人关系"不仅是中国传统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也是中国传统哲学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基础,中国传统哲学之精华,至今仍对当代农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很强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当前农林院校科技哲学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必要在确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原则基础上,在"哲学"与"农学"、"知识"与"能力"、"学术性"与"应用性"的内在关联与逻辑之中寻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目标,继而在尊重历史与现实、共性与个性的基础上,从培养主体、培养平台、培养过程、培养方式等方面对农林院校科技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4.
建国40年来,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依靠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我们战胜了重重困难,经受了严峻考验,坚持了社会主义方向,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作为高等农业教育组成单位之一,我们西北农业大学解放后的四十年,也是翻天覆地变化的四十年,也是取得巨大成就和丰富经验的四十年。总结回顾这40年的历程,我们有以下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5.
主客体问题既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也是农史学科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从一般意义上讲,凡从事认识与实践活动的人皆为主体,因此在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凡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和农业思想文化活动的人,都是农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对这些从事农业认识与实践活动的人的研究,皆可称为农史主体性研究。人口学,人文地理学,文化学等学科对农业生产与文化活动主体之研究都有丰硕的成果,相比较而言,农史学界对主体性问题的研究则显得薄弱。农业科技生产文化的发展,从根本上讲是与从事农业生产与文化活动的人相联系的,对农业历史发展中主体…  相似文献   

6.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社会制度沿着正义方向的演进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基于人类的历史实践活动,正义是以人的自由与平等为目标,不断发展的,正义之发展要求人们对社会制度作出与之相应的变革。人是差异性与同一性的现实统一体,基于此,正义可以分为差异性正义与同一性正义。这两种正义总是共存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它们共同作用,推动着社会制度的发展。差异性正义与同一性正义的生成及其运动,是不断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7.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297-298
回顾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历程,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国际地位大大提升。这四十年的风雨春秋,见证了许多艰难的探索,改革开放初期,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思想的影响,许多人在如何处理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上感到困惑。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决定,经济体制改革是其重点,而正确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陈云同志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国家计划和市场调节的观点和论述,不仅指导了当时的经济体制改革,对当今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具有高度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8.
正到2020年,浙江农村人均纯收入将达到3.1万元,届时,城乡居民收入比有望缩小至2∶1。这是记者从浙江省委、省政府日前印发的《关于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农村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获悉的。据悉,该《意见》系浙江继2008年推出"农村改革四十条"后,再次聚焦三农,站在历史新方位,重磅推出的"三农转型四十条"。不过浙江也正经历生态转型的阵痛。近几年,浙江力推"五水  相似文献   

9.
正今年是改革开放的第四十个年头,改革开放这一政策对中国的意义一直是各界探讨与关心的问题。刘守英教授另辟蹊径,从自身视角出发,介绍了他眼中的"改革"。一在1981年进大学之前,我绝不知道有"改革"这个词,压根儿也不会有靠"改革"来改变自己和一家人命运的意识。1976年9月的那个特殊日子,我带着弟弟在离家20多里远的河垸捕鱼,突然听到大队广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改革开放已进行四十年,回顾这四十年的改革历程,大致分为起步与展开、治理与整顿、整体推进与重点攻坚及新时代的全面深化改革等四个阶段。通过改革,我们总结出了以下几点经验,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只有通过改革开放,才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动力和旺盛活力。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协商民主作为一种政治实践活动,深深地植根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国特色协商民主在我国的产生和发展,归根结底是由我国的具体国情所决定的。本文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对中国协商民主的历史演进进行了梳理,分析了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形成和发展历程,寻找出其特有的发展脉络,从而在整体上把握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基本内涵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走向。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音乐教育教学模式也开始了改革探索历程。艺术教学是我国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包含了音乐教学、美术教学等。音乐教学作为艺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要适应社会和教育教学体制进行改革发展的需要,在音乐教学中,融入哲学思维,不仅可以实现音乐教学的改革,还可以保证音乐教学中整体与局部的良好结合,有效的协调音乐教学中的相关关系,促进音乐教学的发展。当前在音乐教学中,哲学思维理论以及相关的教育理论已经产生,为了更好的促进音乐教学的发展,需要在其教学中将这些理论应用,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进而推动音乐教学的改革发展。为此本文针对我国音乐教学的哲学思维,以及实践等相关的内容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村改革发端纪实引言1978:历史在这里转折公元1978年,在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是令人难忘的峥嵘岁月.这一年,我们共和国发生了许多大事.这些大事改变了中国的历史,铸就了今天的现实,并影响着未来的发展.这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题为实践是...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释义与还原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形态的建构进行了探讨。明确了只有站在意识形态和历史哲学两个维度上,我们才能够正确的获得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性释义的"前结构"。提出应在思维和存在的现实关系中还原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基础上的批判的本真精神。认为只有将二者统一起来才能正确言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据斥对当代性的无根言说。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从在党的十九大上正式提出之后就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并且对其增加了研究力度。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背景来看,主要是依靠了历史、现实、理论和实践四个方面。我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要求与意义有了新的认识和高度的概括,逐步发展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是又一符合我国发展状况的重要理论,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矛盾论》是毛泽东写于1937年8月的一部哲学名著,是集中体现毛泽东辩证法思想的不朽之作。这篇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著作既有中国革命长期艰苦斗争中获得的宝贵经验为其深厚的实践根基,又有中国传统哲学和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其直接的理论基础,是近代以来中西文化哲学冲合的历史产物。近年来,学界针对其理论来源及其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关系出现了不少见仁见智的观点。有人认为,《矛盾论》完全是脱胎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辩证法观点,也有人以为它是以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为滥觞而又涂上一层马克思主义的光环。对诸如此类的…  相似文献   

17.
北大荒精神是北大荒人的根,是推动黑龙江垦区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从北大荒精神的哲学内涵、北大荒精神的哲学本质、北大荒精神的发展与创新三个方面对新时代北大荒精神的哲学概念、北大荒精神在新时期发挥重要作用以及如何创新发展进行了深入的阐释,提出在垦区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应正确处理好新时代北大荒精神继承与弘扬的辩证关系,不断赋予其新内涵,为黑龙江垦区打好改革发展之攻坚战提供重要借鉴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王阳明各哲学命题之间相关性,以及"知行合一"思想的价值意义进行研究。当前,我们处于一个物欲和私欲横流的环境中,人的欲望和渴求严重膨胀和失衡。片面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人们的思想道德的提升。道德水准与经济发展严重失调。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重新解读王阳明"知行合一"哲学命题,对我们的道德实践有着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发展问题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一大主题。为了实现发展,解决发展中的难题,有必要"回到马克思",以马克思的思想理论为指导。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即现实的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的现实需要是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人的实践活动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归宿。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特征是自然历史性和主体能动性的统一,合乎规律性与合乎目的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民生思想不仅是马克思研究唯物史观的出发点,也是唯物史观的核心内容。在唯物史观的视域中,马克思对民生问题始终给予深切的眷注。通过对异化劳动的阐述、对人民群众历史地位的认识以及对人民群众实践活动的论述,深刻表现了马克思对现实的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关注,特别是对劳动人民的生存与发展的关注。马克思唯物史观对现实的人的关注最终是达到促成人的解放、实现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